任櫓燕
[摘 要]學習動機是誘發(fā)學習行為的內驅力,對學習效果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成為有效教學的關鍵步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滲透知識價值觀和增強學生信心等方面,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愛上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 學習動機 興趣愛好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32
閱讀是一項基本的語言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是,很多小學生不喜歡語文閱讀,遇到閱讀題目很多都是空著。這說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實踐,有效誘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任重道遠。
一、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
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全身心投入,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積極地進行學習探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著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有效問題,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火燒云》一課時,教師考慮到學生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在課前下載了一段有關火燒云的精彩視頻。這段視頻,給學生的視聽感官予強烈的刺激,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火燒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火燒云也有具體的感知。這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火燒云的知識。視頻的刺激,讓學生產生了興趣,并成為學習的內在動機。這種動機,使學生產生探索新知的強勁動力,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取得了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由此看來,在閱讀教學時,以學生的興趣點為突破口,注重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誘發(fā),讓興趣成為學生閱讀的內驅力,不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產生愉悅的閱讀體驗,而且還可以提高語文閱讀的效率。
二、提供學以致用機會,滲透知識價值觀
對語文知識和閱讀技能的價值判斷是影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一般來說,學生對自己認為有用的知識技能就會產生學習的動力,愿意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掌握它。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以致用的機會,增強學生的應用體驗,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價值,樹立正確的知識觀,產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長城》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反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后,學以致用,讓一個學生扮演導游,其他學生扮演游客,現場表演向游客介紹長城的情景。通過學習課文,向同伴介紹長城,學生親身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價值。對表演精彩的學生,教師和同伴都給予熱烈的掌聲,讓學生充分體驗了學習語文的成就感,也認識了語文知識的價值,誘發(fā)了學習語文的動力。
由此看來,學以致用是學生正確知識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途徑。在運用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掌握閱讀技能的必要性,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需求,調動參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升語文閱讀的學習效果。
三、引導自我評價,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自我能力的評價也是影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產生的因素之一。有些學生認為閱讀太難了,回答閱讀問題即使再認真也回答不好,于是對課文閱讀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時,要采取適當的方式鼓勵學生,科學評價他們,使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增強閱讀學習的信心。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觀潮》一文,對潮來時的情景作者描寫得非常精彩,需要學生背誦這部分內容。一些學生一看到這么長的文章要求背誦,認為自己記憶力不好,永遠也背不下來。于是,教師先鼓勵學生,讓他們明白自己現在的記憶力很好;然后,引導學生按照潮來時的描寫順序,一層一層地背誦課文。在每背過一段文字后,教師及時地肯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了背誦任務,產生了極大的成就感,對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有了正確的認識,學習信心也樹立起來。這種對自我能力的正確判斷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由此看來,在閱讀教學時,需要重視學生閱讀技能、理解能力的正確評價,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挖掘學生的潛能。
總之,內在學習動機可以引發(fā)學生持久、高效的學習行為,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為了改變閱讀教學中學生缺乏閱讀興趣,不愿意進行閱讀等現狀,教師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通過有效措施,誘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并努力促使外在動機轉變?yōu)閮仍趧訖C。這樣,讓閱讀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并保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積極克服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強化自己的閱讀行為,高效地完成閱讀學習任務,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