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余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帶著興趣、感恩之心學習,學習效果大大提升;感恩教育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練好內(nèi)功,讓學生在一種自信、尊重、鼓勵、放松、和諧、感恩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敢于自我表現(xiàn)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整個課堂就會達到“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感恩教育教學帶來的語文課堂不再“唯課本”,而是以課本為基本依托,進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 鍵 詞】 感恩;教育;語文
感恩教育在人類歷史上始終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厥走@些年的語文教學課改之路,感慨萬千。從剛開始的“霧里看花”到現(xiàn)在的“撥云見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感恩教育給老師、學生帶來的巨大變化。下面,談一談自己走進感恩教育高中語文教學最深刻的感受。我就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談幾點看法。
一、練好內(nèi)功,吸引學生
學生是否喜歡上你的課,跟老師自身的修養(yǎng)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心。首先,師生之間的友好相處有利于形成課堂上和睦愉快的氛圍。教學中,充分利用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去理解學生的苦衷,給予他們真摯的愛,這一旦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這樣,他們就會自然地愛上我所教的語文。其次,注意語言表達,增強形象性。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知識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語言的清晰流暢、幽默有趣、抑揚頓挫等等,是讓學生聽得懂,聽得高興,聽得有趣的有力保證。再有,老師的知識結構、廣度與深度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的含義。在課堂上,如果能夠寓抽象的知識于有趣的事例中,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從而引起學生共鳴,吸引學生學習,讓學生帶著興趣、感恩之心學習,學習效果會得到大大提升。
二、激發(fā)興趣,鼓勵引導
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入迷,帶著感恩的心去聆聽未來,才能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引發(fā)學習動機。用什么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實行賞識教育是很好的選擇。人都有被欣賞被重視的欲望,更何況是天真爛漫的學生。特別是差生,表揚贊賞的話,對他們來說是很陌生的。因而,恰當中肯的表揚能在他們心中掀起巨大的波瀾。每個人身上都有他們的閃光點,作為老師,如果能充分挖掘并發(fā)現(xiàn)這些閃光點,并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那對他們的影響是深遠的,也會因此而慢慢改變他對學習的態(tài)度。
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應是激情飛揚的世界,是彰顯人性的舞臺,是閃現(xiàn)靈性的廣場,更是張揚個性的天地。 營造五彩繽紛的語文課堂,彰顯學生個性,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輕舞飛揚,從而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在語文課上,只要學生敢于站起來說一句話,唱一首歌,畫一幅畫,就應用些激勵性的語言大加贊賞。學生是在一種自信、尊重、鼓勵、放松、和諧、感恩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那么敢于自我表現(xiàn)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整個課堂就會成為“知識超市,生命狂歡”的場所。
三、以人為本,轉變教法
新課程指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師應更新思想,轉變觀念,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我們轉變教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語文學習的新方式。教學最主要的東西不是只要讀出學生們要學的東西就可以。如你教體育的,如果你一味地去叫學生跑步,那學生會喜歡你嗎。如果你把跑步換成一種游戲,跑來跑去抓同學,學生們覺得老師都在玩,那我也不走了,多玩幾次,學生們就會積極地去跑,那你的鍛煉目的也就達到了。語文也是如此。
感恩教育教學帶來的語文課堂不再“唯課本”,而是以課本為基本依托,進行多方面的延伸。其中既有內(nèi)容的延伸、知識點的擴展,也有過程的演示、思維的發(fā)散。讓學生讀課文一遍還行,再多讀,有的學生便純屬應付公事。學生不愿意多讀課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體驗、感悟,語文課堂的學習活動才變得豐富多彩。
我嘗試著通過分層達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收獲幸福感,也讓學生對自己一節(jié)課的學習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也能對學生有更全面的認識,有利于改進不足,發(fā)揚優(yōu)點。
有了這種新體驗,以后的每節(jié)課我都嘗試著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越來越濃,也樂意去展示自我,張揚個性。我想對老師說:不要懷疑我們學生的能力,只要我們“放開學生,再放開學生”,你就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只要學生相信自己再相信自己,你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
四、開放氛圍,教學相長
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應該是積極地感受、體驗和認知。當我們走進教室,我們就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欣賞者。如果一節(jié)課只是講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層次結構、中心思想,這樣給學生的知識面會比較窄。所以一節(jié)課貴在學生的質疑和教師的拓展。學生只有讀透了文章才會大膽的質疑,教師的拓展更是對文章的總結和升華。
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學生們真的“活”起來了,課堂里充滿著濃濃的學習氣氛,他們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應承認學生的差異,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們更應承認學生基礎的差別,因材施教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分層作業(yè),讓優(yōu)、良、差學生都能吃得好、吃得飽。
要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剛領悟到的知識的理解,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的訓練題,或引導學生自己出題,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講評等形式當堂反饋。教師要借助練習引導學生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領悟過程和規(guī)律,并主動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所學知識按照重點、難點、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梳理歸納,由每個小組的組長或小組成員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回答,所表述的內(nèi)容可以是本節(jié)學習的知識點,也可以是學習心得體會。這樣不僅使知識得到鞏固,而且情感上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收效甚大。在這種氣氛中結束新課,能給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心情。
在和學生共同編織的課堂上,我常常被他們那一次又一次彰顯個性的精彩發(fā)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滿自信的展示所感動。每一節(jié)課,從學生的發(fā)言、學生的歌聲中都能學到很多知識,我也在課堂中不斷成長。所以在語文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我就有一種新生的感覺,感受著課改還給我們的希望,領略著課改帶給我們的激情,品味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喜悅。在新課程的指引下,我健康而快樂地成長著;以教人者教己,和孩子們,和感恩教育教學一同成長。
學校感恩教育教學符合歷史的潮流,教師如果不能成為這浪潮中的“學生”,必然會被時代所摒棄,更何況我們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恩心的人,教師應該給他們提供廣闊的自由的自然的發(fā)展空間,學生的學習才將得到順利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也將得到充分張揚。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多年來,學校感恩教育教學改革給我們的教育生涯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讓我們的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當每個人細細品味別人為自己付出的辛勞時,一些不滿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會油然而生。走在“感恩教育”的路上,我感受頗深,收獲頗豐;走在“感恩教育”的路上,我信心百倍!
【參考文獻】
[1] 劉新躍. 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的理念與實踐[M].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玉強. 深度教學·構建優(yōu)質高效課堂的方法[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 單東升. 且行且吟[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