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最棘手、最困難的應該是如何輔導、轉化一個語文學困生,因為這項工作是持久的。只要懷著一顆真正想幫助一個心靈轉變的心,只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學困生”這一特定名詞將漸漸淡出大家的腦海,每一個孩子都將在不斷取得成功的體驗和樂趣中獲得知識,得到發(fā)展。
[關 鍵 詞] 轉化工作;學困生;高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72-01
在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最棘手最困難的應該是如何輔導、轉化一個語文學困生,因為這項工作是持久的。筆者從教十幾年,遇到過形形色色的“語文學困生”,與他們“斗智斗勇”、拉持久戰(zhàn),其中也不乏輔導成功的個例。轉變學困生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將來無論碰到什么樣的學生,一定要給予他們鼓勵。因為,他們是正在成長的小樹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裁剪,才能長成可以做棟梁的參天大樹。
2011年5月12日,一個值得我紀念的日子,因為它實實在在是一個對我、對一個學生都有重要意義的日子。那天,窗外下著連綿的陰雨,我在高一五班總結荀子的《勸學》的講解內容。隨機提問了一位同學,讓他背誦《勸學》的第一段內容。他是坐在靠窗戶那邊的最后一桌的男生,頭有點大,圓圓的臉龐,戴著一副黑邊眼鏡。慢騰騰地站了起來,傲慢地看著我,一句話也不說。我有點尷尬,走下去問他:“你怎么了,為什么不背課文?”“我背不會!”他晃動著腿,滿不在乎地說。他的這種態(tài)度使我有點不悅?!澳惚沉藳],一句也不會嗎?”“我從上小學起就沒背過課文,我背不會,老師也不提問我,這已經(jīng)是習慣了,改不了了”。這時,我本以為同學們會哄堂大笑,或是認真地探討他的這一說法,可是同學們的表現(xiàn)卻很平靜。大家基本上異口同聲地說:是的,他背不會,以前的老師早都不提問他了。要放棄他嗎?我的內心很矛盾。
我校招收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差,不認真學習的學生大有人在,但像這樣當面拒絕學習的學生我還是第一次遇到。轉念一想:不能因此而放棄他,在這方面放棄他也是對他不負責任,同時也不好再嚴格要求其他學生了。于是我說:“你這是習慣了,但是這只是你幾年養(yǎng)成的習慣,而且是壞習慣。你今后人生幾十年,難道就不能養(yǎng)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嗎?難道你愿意一輩子都保留這一壞習慣嗎?你自己想想,比較比較,該怎么做。我相信你會想明白此事,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的。”
下課后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我問他會背《靜夜思》嗎,他愣了一下,然后流利地背了出來,我問他幾歲學會的,他說五歲。我笑了一下,“五歲就會背《靜夜思》,說明你是很聰明的,十幾歲反倒一句課文都不會背了,回去后先背課文的第一句,下節(jié)課我檢查,倘若背不會,我不講新課,全班同學都會被你拖累。”
第二天我檢查時,發(fā)現(xiàn)他背會了好幾句。我又讓他背第一段,第三天接著檢查,第二段,第三段,直至全文,我每節(jié)課都提問他背誦,無奈之下他都背會了。后來我特意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即以養(yǎng)成好習慣為主題,書寫一條自勉的座右銘。
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首先考慮他的學習基礎,專門為他設計一定數(shù)量的問題和訓練題,使他在課堂中有表現(xiàn)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回答問題時,如果答不上來,就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句婉轉的提示。在他回答上來以后,又針對性的大力表揚。有時我會挑一段簡單的文言文,讓他事先查資料,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在課堂上讓他講給學生聽。這樣做,一是讓他樹立他學習的自信心,讓他明白,老師沒有拋棄他;二是給他一個鍛煉的機會,促使他專心聽課。
不管怎么忙,時間怎么緊,我都要按質按量批改好他的作文,并要求他當面訂正作文,及時糾正錯誤。如果他的作文寫得好,哪怕是一段、一句寫得好,我都會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他,讓他讀自己寫的好句子。這樣做,一是使他感覺到作業(yè)必須得按時完成,作業(yè)必須得認認真真做;二是培養(yǎng)他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我針對他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作業(yè)情況、考試情況,利用課余時間對其進行單獨談話。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與其平等對話,了解其學習及生活上的具體困難,幫助他逐步提高學習的興趣與自信心。就這樣我對他關注了半學期,他已將被動學習轉化成了主動學習,有時一篇文言文還沒講他已經(jīng)背會了,還主動查閱相關參考資料以輔助學習,成績自然是一路攀升。
這一成功轉化學困生的事例讓我從內心感受到了教育成功的自豪感,我更加堅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愛是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后進生,作為老師,都不應該歧視他、漠視他;相反,更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予更多的愛、更多的支持、更多的關注。讓他從心底意識到:學校、老師是關愛、關心他的。如此學生才能親其師進而信其道。
參考文獻:
[1]范才生,鐘志賢.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使命[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2][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8-63.
[3]余仲宇.青少年教育問題反思[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