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族詩風的確立:臺灣新世代詩人的精神走向

        2017-01-01 00:00:00柴高潔
        南腔北調 2017年2期

        摘要:臺灣新世代詩人如今大都已為臺灣詩壇耆宿,正如他們在上世紀70年代“影響的焦慮”下逆流而上一樣,他們也成為一座座高峰在當下備受矚目。在這樣的歷史結點,回望他們的上世紀70年代,在傳承中反叛的崛起之路,勾勒其詩觀形成及詩歌發(fā)展走向,梳理出有關對文化中國想象的民族情感與對“臺灣現(xiàn)實”觀照的本土情懷,或許對當下臺灣詩壇的發(fā)展亦有某種借鑒意義。

        關鍵詞:臺灣現(xiàn)代詩;新世代詩人;民族詩風;精神走向

        臺灣新世代詩人在上世紀70年代紛紛以團體的姿態(tài)登上詩壇,應該不只是一種巧合,透過外在社會環(huán)境與文學內部發(fā)展規(guī)律分析他們崛起的緣由,并觀察其在結社活動下所呈現(xiàn)出的“世代性”與“社群性格”會發(fā)現(xiàn):首先,成長以及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造就新世代詩人群有別于前行代詩人的詩觀,他們不偏執(zhí)于對西方的崇尚和對本土的抱持,而是采取相對開放的文化立場以及自覺的參與意識,既能積極學習吸收西方的文化成果,又能在本土化的框架內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其次,面對前行代詩人積聚二十年的輝煌成果,新世代詩人或多或少借鑒學習的同時,也敏銳地發(fā)現(xiàn)前行代曲折詩藝追索中的迷失和錯誤,他們不愿意重蹈覆轍,而是選擇站在巨人的肩上激流勇進。第三,在“影響的焦慮下”,新世代詩人勇于以反叛者的姿態(tài)挑戰(zhàn)前行代的權威,搶奪現(xiàn)代詩的灘頭堡和話語權,焦慮也是動力,新世代詩人也因此大放異彩。所以,在面對外省人與本省人在中國情結與臺灣意識的糾葛時,新世代詩人卻跳脫出非此即彼的怪圈,不僅在精神上追慕從小受教的中原文化,也對實實在在的腳下臺灣不離不棄。當然,不同新世代詩人身上側重點有所差異,但不脫于“反身傳統(tǒng),重建民族詩風;回饋社會,關懷現(xiàn)實生活;擁抱大地,肯認本土意識;尊重世俗,反映大眾心聲;崇尚自由,鼓勵多元思想”[1]的時代特色。

        一.影響的焦慮:在傳承中反叛

        上世紀70年代波譎云詭的歷史把青年人推向時代的潮頭,他們成為社會運動的前線部隊,奔走在臺灣的大街小巷呼吁改革,同時激發(fā)了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識”和“入世”情懷。新世代詩人自然不會置身事外,他們藉由結社、發(fā)刊凝聚力量、闡發(fā)理念,挑戰(zhàn)詩壇既有陳規(guī)和元老權威,推波助瀾了當時詩壇走向現(xiàn)實、強調民族意識的風潮。然而,僅僅是一些外在的政治環(huán)境并不能成為新世代崛起的充要條件,歷史選擇他們承擔重任,還與他們的成長背景、生存經(jīng)歷以及詩學傳承相關。

        首先,新世代詩人多為戰(zhàn)后出生,正如林燿德的解說,“所謂‘新世代’,在未被確切定義前,是一個因時空轉移而產(chǎn)生相對詮釋的名詞,在此我們以出生順序在1949年之后的小說家作為編選的主軸,并以1945年至1949年間出生者做為彈性對象”[ 2]。所以,他們沒有支撐前行代詩人進行創(chuàng)作的戰(zhàn)爭體驗——既沒有臺灣本地人在日據(jù)時期的本土經(jīng)驗,也沒有從大陸來臺灣的人顛沛流離的放逐情感。于是,因戰(zhàn)爭導致的精神困頓和壓抑以及大陸與臺灣人士間的隔膜與裂隙,于新世代詩人來說卻無關緊要。伴隨新世代詩人生命歷程的是臺灣經(jīng)濟的騰飛以及社會的變遷——從貧窮到富有,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到工業(yè)經(jīng)濟,以及由此造成的貧富分化、城鄉(xiāng)矛盾、工業(yè)污染、人性墮落等,臺灣的都市化與工業(yè)化成為新世代詩人的課題。

        其次,于新世代詩人來說,對“家”的選擇與焦慮已經(jīng)淡出他們思考的范疇,或者說“中國情結”與“臺灣意識”在他們的靈魂中不構成矛盾而是相互存有。新世代詩人不糾結于二者的原因離不開國民黨當局的教育政策。光復初期,國民黨為了清除“皇民化”影響,就極其重視臺灣的心理建設與文化建設[3],其中有關三民主義、中國歷史文化等有助于維系國民黨政權統(tǒng)治的輔助工具,更是深入到國民黨遷臺后的每一個文化發(fā)展環(huán)節(jié)。所以,“中國”已經(jīng)融入到新世代詩人的血脈之中,只是不同于前行代對“地理中國”的不舍,呈現(xiàn)對“文化中國”的追慕,而對于“地理臺灣”而言,無疑則是新世代詩人需要面對和為之拼搏努力的家。二者一個充當文化想象,另一個是現(xiàn)實支撐,一內一外不分主次。

        第三,新世代詩人隨著臺灣的經(jīng)濟一起茁壯,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不僅讓他們獲得較前行代更為完整的教育[4],也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文學的探索,因此他們大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并且有實力去開拓屬于自己的領土。新世代詩人崛起的上世紀70年代,臺灣現(xiàn)代詩已經(jīng)如火如荼發(fā)展二十余年,不管是以紀弦起首的現(xiàn)代主義詩潮,還是以笠詩社為中堅的本土詩脈,或者是詩壇對“兩個根球”的承繼與發(fā)展都已經(jīng)獲得相當?shù)牡匚唬@些都是新世代詩人耳濡目染承襲多年的財富以及他們再出發(fā)的詩學背景。并且完整的現(xiàn)代教育,又使得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西方最新的哲學、美學等文化成果,開闊的國際視野,讓他們能清醒并清楚地認識到臺灣現(xiàn)代詩壇的不足和掣肘之處,這是他們再出發(fā)的先天優(yōu)勢。

        然而,二十余年的詩學積累對新世代詩人來說,是財富也是壓力。前行代詩人及其詩學成就就像一座璀璨的金字塔矗立在臺灣繆斯神殿的最上層,而后來的年輕詩人只好棲身于它龐大的陰影里,就如布魯姆在其名著《影響的焦慮》中提到的:“對一個人施加影響等于把你的靈魂給了他。(一旦受到影響)他的思想就不再按照原有的天生思路而思維,他的胸中燃燒著的不是他自己原有的天生激情,他的美德也不再真正屬于他自己?!盵5]當詩的影響已經(jīng)成為一種憂郁癥,如何利用手中資源在傳承中進行反叛,成為新世代詩人的亟待解決的課題。因為前行代詩人對臺灣詩壇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他們不僅在大學和文化部門擔任要職,還掌控著多數(shù)的報刊雜志等發(fā)表平臺,更是各類詩歌選集和評獎活動的資深評委,“他們的‘權力場域’籠蓋著年輕詩人,他們的‘權力話語’主宰著年輕詩人的詩歌命運,他們是年輕詩人不容易跨越但必須跨越的一座座高低不等的山峰”[6]。所以,這個反叛的過程注定將持續(xù)很長時間,林燿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還宣稱:

        如果我們正提出一個新世代宣言,那么這個宣言的性質和過去曾經(jīng)在歷史出現(xiàn)的任何專斷、獨裁主義的宣言毫無一致之處。因為我們的內容是一種新世代的多元化氛圍,拋棄僵硬沉重的歷史包袱,也藐視強買強賣的理論策略;我們有權力擁抱視野所及的一切,化育養(yǎng)成新天新地,也有權力粉碎人間一切斯文掃地的迷思與龜裂崩頹的偶像。[7]

        這場因前行代詩人“影響的焦慮”而萌動,并在解構和反叛此前二十年詩學中崛起的新世代詩歌風潮,首先表現(xiàn)為大規(guī)模的結社運動?;蛟S結社立言也是新世代詩人反叛的一種手段和策略,如若形單影只地去對抗前行代龐大的勢力,無異于螳臂當車,而與志同道合的同仁群策群力又將有另一番作為。事實證明,雖然新世代詩人的詩社大都短命,但仍然強力地沖擊了前行代詩人的詩學勢力網(wǎng)絡。據(jù)張默《臺灣現(xiàn)代詩編目》統(tǒng)計,從1971年3月《龍族》創(chuàng)刊,到1979年12月《陽光小集》問世,以青年詩人為主的詩刊達30余種[ 8],其中以龍族詩社、主流詩社、大地詩社、草根詩社以及后期的《陽光小集》等影響最大。爬梳這十年內新世代詩社的發(fā)展態(tài)勢,總體來看,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期以龍族、主流、大地三個詩社為主,“上世紀70年代初期影響最大的這三個詩社,都具有著從現(xiàn)代詩的藝術經(jīng)驗出發(fā),反視現(xiàn)代詩的弊端而做出反思、修正的重新出發(fā)的特點”[9]。與笠詩社相似,他們同樣關注詩對現(xiàn)實的介入以及詩與傳統(tǒng)的關系,但新世代詩人的“現(xiàn)實”指向是周遭此在現(xiàn)實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不蘊含政治歷史意蘊的“本土意識”,而其“傳統(tǒng)”則更多的關涉“民族意識”。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麥堅利堡論戰(zhàn)”、“招魂祭論戰(zhàn)”以及影響甚巨的“關唐事件”先后展開,新世代結社創(chuàng)刊運動再度蜂擁而起,以草根詩社與《陽光小集》為代表的這一波潮流,“不僅秉承了《龍族》等對現(xiàn)代詩的批評銳氣,而且對于新詩的發(fā)展前景有了更明確的方向與目標,即追求詩的民族詩風、現(xiàn)實關懷、世俗聲音和本土精神”[10]。這些詩社詩刊之間成員大都有重合之處,比如創(chuàng)刊最晚的《陽光小集》,其同仁先是來自《暴風雨》《詩脈》 《北極星》等詩社成員,后又組合了《草根》 《主流》 《大地》和《創(chuàng)世紀》等詩刊的青年詩人,可以說是上世紀70年代臺灣新世代詩人的大集合。雜處的局面,一方面體現(xiàn)了青年詩人高漲的詩之熱情,不同的思想有利于擦出耀眼的火花,并且使新世代詩人群的精神能夠前后延續(xù),形成一股潮流;但是另一方面,不同的藝術傾向,難免造成詩人間的隔膜和嫌隙,這也是新世代詩社大都難以維系的原因之一。不管如何,新世代詩人群確實“腳踏實地站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與人群共呼吸,共苦樂”,“在社會已趨多元化的時代里……為關心詩的大眾提供一份精神口糧”[11]。

        其次,與大規(guī)模結社同時展開的是對前行代詩人的批判和自我身份建構。新世代詩人的批判圍繞在兩個方面,一是質疑上世紀60年代現(xiàn)代詩的晦澀虛無,一是批判前行代詩人的不負責任,二者相輔相成。當臺灣現(xiàn)代詩轉角到上世紀70年代,與外在環(huán)境的變化所逗引出的民族情感與本土意識有些捍格不入,這也就難免新世代詩人在結社立言之初即開始大力抨擊上世紀60年代現(xiàn)代詩的晦澀,并揪出導致詩壇沒落的“幕后黑手”。存漢的觀點,“現(xiàn)代詩界一個偏頗的現(xiàn)象,那就是個人的抒情,遠較對社會大眾的關心為多。形式技巧的講求遠較內容實用性的揮發(fā)為盛,這種偏頗現(xiàn)象的發(fā)生,固可歸咎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局限性,而詩人自身的逃避責任,未嘗不是癥結所在”[12]。相對于存漢的細致分析,主流詩社的批判可謂不留絲毫情面:

        目前詩壇散漫的風氣和離析的局面,無可旁貸的兩個原因是:一方面,詩壇所謂的前輩詩人責任感不夠;另一方面,多數(shù)的年青詩作者缺乏根本的自省能力和獨立精神??陀^地說,是緣于一種因循的惰性所致。而近廿年來,中國現(xiàn)代詩壇之所以演變成現(xiàn)在這種情況,確確實實是作為現(xiàn)代詩壇的每一份子都應該誠誠懇懇作一番檢討的時候,同時也是部分自命為詩宗、詩祖的前輩詩人必須虛心和年青人交換意見的時候了。[13]

        在此基礎上,新世代詩社紛紛喊出與前行代決裂的口號,龍族詩社高唱“我們敲我們自己的鑼打我們自己的鼓舞我們自己的龍”;主流詩社緊隨其后宣稱,“我們否定/我們以前/所擁有的”,并進一步闡釋到“我們不承認前輩詩人給了我們什么,正如他們拒絕承認上一代給了他們什么一樣”[14]。青年詩人急于與前行代詩人脫開關系,其實也是要擺脫“影響的焦慮”從而建構自我身份的需要。這個建構過程是痛苦的和艱難的,一方面希望通過挑戰(zhàn)的姿態(tài)早日顯影詩壇,一方面又期盼得到前行代世人的眷顧。正如《主流》所說:“我們的集結除了純粹在詩壇上播送出深藏于年輕一代的詩語言外,我們不炫耀些什么。上一代的詩人曾給我們營養(yǎng),而我們需要的是另一具更美的形體之塑造。”[15]當然也有從理論上為自身尋根追底,“年輕一代的崛起,一方面固然是意味著對于中年一代詩人們的反抗。然而,就整個文學發(fā)展的趨勢來說,毋寧是一種必然的傾向,或者說更是一種自然演進的結果吧!”[16]新世代的“咄咄逼人”自然引起前行代詩人的反感,洛夫曾不無激憤地說:“領中國未來詩壇‘風騷’的自然有待另一批新的詩人,他們將以全新的美學觀點和形式來取代我們今天流行的詩。他們是誰?我們不得而知,他們絕不是今天詩壇上年輕的一代?!盵17]事與愿違,一些情緒的吵鬧并沒有阻滯新世代詩人的前行,他們在上世紀70年代步步推進,圍繞腳下的臺灣和想象中的中國,形成了自己的詩觀和詩藝,一時蔚為風氣。

        二.文化中國的想象:新世代詩人的民族情感

        簡政珍在分析新世代詩人群體對家的感念時說道:“這一代的詩人出生不久即陷于意識上對于家的辯證。成長似乎是從實景到想象,再從想象落實于現(xiàn)實?!环矫?,新生代在成長中感受自己仰望的蒼穹,腳下所踩的泥土就是家的所在……另一方面,那遙遠的大中國藉由教育已滲入人的意識?!盵 18]也就是說,不管是隨父母來臺抑或是土生土長的新世代詩人,大都在成長中從腳下的家領會到海峽對岸的家,但系念遠方家的同時也關懷腳下家的現(xiàn)實。當然,這種意識觀念也在他們的詩作中有所反應,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即對文化中國的想象和對臺灣本土的肯認,也是向陽所總結的“重建民族詩風”以及“關懷現(xiàn)實生活”。

        基于這樣的成長背景,以及上世紀70年代臺灣所面臨的國際局勢,民族意識一發(fā)而不可收,新世代詩人群以恢復中國傳統(tǒng)為己任,并且是毋庸置疑的神圣使命。龍族詩社以中國古老的意象“龍”為題,寓意為:“龍,意味著一個深遠的傳統(tǒng),一個永恒的生命,一個崇敬的形象。想起龍,便想起這個民族,想起中國的光榮與屈辱,如果以它作為我們的名字,不也象征我們任重道遠的使命嗎?”[ 19]草根詩社也在創(chuàng)刊宣言中言道:“我們是新生的一代,是戰(zhàn)后的一代。但我們寧可成為‘鍛接的一代’,去完成‘革命時代’及‘過渡時期’的前輩所未完成的鍛接工作,以我們的詩篇,來鍛接中國過去,和未來的中國?!盵20]此外,主流詩社、大地詩社等新世代詩社或多或少都標舉“中國”和“民族”。

        那么,“中國”、“民族”的意涵所指,或者說在創(chuàng)作中以什么形式體現(xiàn)呢?首先詩的表現(xiàn)形式脫離西化的模式,在遣字措辭,韻律的取舍,意象的處理上靠攏“中國化”。關杰明曾指出臺灣現(xiàn)代詩的弊病之一就是,如若翻譯成英文與西方現(xiàn)代詩別無二致,完全失卻了“中國”之特性,這同樣是新世代詩人反對并急于改觀的。所以,新世代詩人創(chuàng)作時努力規(guī)避潛意識、跳躍、拼接造成的晦澀朦朧,希望用淺近流暢的語言營造詩的氛圍。方娥真的詩作是不可多得的例證,其詩骨氣清雅,娟秀雋永,在天然去雕飾的語言基礎上,建筑了富有節(jié)奏感的中國之詩?!跋肫饛那暗狞S昏/年少時舒適的憂愁/閑情各處,散成傍晚的步/愛問歸鳥歸向誰處/落日落向那方/只怨沒有瓊樓/不能登高寫斷腸賦/”(《小路》),詞句清淺婉約,韻律精巧,散落筆下的“中國化”意象似有意實天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絕美意境躍然紙上。在此前提下,新世代詩人開始對中國傳統(tǒng)詩學和文化新一輪的發(fā)掘,成果顯著。溫瑞安有著強烈的“文化中國”情結,就如同他創(chuàng)辦的神州詩社一樣,把對中國的愛轉化為對神州大地的愛恨歌哭,以詩呼喚漢魂楚靈。且看他的詩題,《長安》《江南》《長江》《黃河》《昆侖》《武當》,這不僅僅是一個地名,更牽連著一種文化,它們每一個都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必要組成部分,并且極具代表性,而這就是溫瑞安,一位自南洋負笈而來的青年所追求的“中國”詩魂。“乍然的驚麗,最末的遺容/我皇皇棲棲還是要結義/授劍、束發(fā)、解衣/因為大江來去,落日西盡/梧桐一夜碧落/你我還活著/怎能不極登金頂,上閣樓/浩浩蕩蕩的迫出第一意氣/絕世的音容?啊武當/我們相守在年少/相忘于江湖,不見于/天地之悠悠……”(《武當》)語辭陽剛又不失溫婉,語意悲壯又暗含蕭瑟,對古典詩句的化用自然貼切,對中國文化的領悟與對“文化中國”的想象交織于筆端稠密的意象上,在展現(xiàn)“中國”時獨樹一幟。當然這僅僅是冰山之一角,對“中國”、“民族”的書寫,還有諸如從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和文化原型中汲取藝術精華,挖掘民族精神,反思民族的歷史和命運;抑或注重古典形式與古典意蘊的錘煉,改寫古詩等等不一而足,下一章節(jié)將對此注重闡釋。

        三.本土情懷:新世代詩人的“臺灣現(xiàn)實”意識

        “文化中國”想象與“臺灣現(xiàn)實”意識是新世代詩人群重新出發(fā)的兩個著眼點,因為1970年代初期釣魚島事件以及眾多外交危機的刺激,“民族性”得到首先強調。然而,隨著事態(tài)的穩(wěn)定以及蔣經(jīng)國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關注臺灣本土的聲音開始形成聲勢,畢竟新世代所提倡恢復的“中國”與“民族”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文化概念,且當時代表“中國”的權力已經(jīng)位移給了大陸,而臺灣的一草一木正在經(jīng)受最痛苦的轉折。周浩中對此發(fā)表看法,對“民族性”追索提出異議:“我們所指的民族性是什么呢?過去嗎?一種根本在時、空上分割的憧憬?我們根本上被教育的以及被蘊育而成的對‘民族性’的觀念是否真切?”[ 21]周浩中認為與其在想象中建構一個虛幻的民族性,倒不如腳踏實地面對現(xiàn)實生活周遭的此在。唐文標發(fā)表在《龍族·評論專號》的文章《什么時代什么地方什么人》也對此有所討論,其認為脫離生存的時代與生活經(jīng)驗,描摹陳舊、古典的事物只是在舊瓶裝新酒,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逃避。這些論點的提出有其合理性,但新世代詩人并不是一味要借虛幻的“民族”想象填補空缺的心靈,而是一種國際化視野下的自覺承擔,中國與臺灣是他們生命中的兩個部分,并不是互相矛盾非此即彼。

        所以,在《草根》創(chuàng)刊宣言中除了要鍛接中國的過去和未來外,他們還提出:“我們愿意把這份精神獻給我們現(xiàn)在所能擁有的土地:臺灣。了解城市的寫城市,熟悉鄉(xiāng)村的寫鄉(xiāng)村,不粉飾,不偏激,我們以誠為主,以愛心來歌詠,關心批判擁抱這個我們親身經(jīng)歷的生存環(huán)境?!盵 22]新世代詩人現(xiàn)實關懷與回歸傳統(tǒng)的詩作并行不悖,在詩壇占有很大比例,并且較前行代詩人呈現(xiàn)了新的特色,即敢于把觸手伸向社會的黑暗面。如果說前行代詩人專注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內心冥想或對生死命運思考的話,那么新世代詩人則跳脫出“自我”的苑囿,開始描述“他人”的世界,并從“他人”的事件中生發(fā)出對命運的悲憫和對現(xiàn)實的批判。新世代詩人對現(xiàn)實的關注,正如《草根宣言》所說的那樣,“了解城市的寫城市,熟悉鄉(xiāng)村的寫鄉(xiāng)村”,從表現(xiàn)主題上可以分為城市和鄉(xiāng)村兩個方面。

        在描寫鄉(xiāng)土方面,吳晟無疑是一位佼佼者,甚至可以用“吳晟現(xiàn)象”[ 23]來彰顯其對臺灣鄉(xiāng)土詩創(chuàng)作潮流的開拓之功。吳晟的成功,一方面,其根據(jù)自己生長經(jīng)驗創(chuàng)作的鄉(xiāng)土詩作,與上世紀70年代的關懷現(xiàn)實、肯認本土意識相一致,在行動上實踐了面向鄉(xiāng)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潮;另一方面,吳晟以對土地最真摯的情感,題材和語言上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著實受到社會以及前行代詩人的青睞。余光中曾給予高度評價,“等到像吳晟這樣的詩人出現(xiàn),鄉(xiāng)土詩才有了明確了面貌”[ 24]。吳晟的鄉(xiāng)土詩作不僅僅是田園臺灣農(nóng)村描摹、風俗展示,更是對農(nóng)民命運的深沉思索。“千年以來,吾鄉(xiāng)的人們/怎樣默默揮灑/費勁思量的汗水,滋潤你們/并以怎樣焦慮的深情/殷殷勤勤呵護你們//而你們無閑去思索、去議論/千年以來,一代又一代/你們的根,艱困的扎下土壤”(《水稻》),水稻是農(nóng)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一茬又一茬生長結果死亡,而農(nóng)民又何嘗不是水稻,千年以來一直扎根于土地,為了生存無暇顧及土地之外的一切。但城市的進程依然影響著農(nóng)民的生活,面對城市的燈紅酒綠,吳晟或許更向往鄉(xiāng)村的無拘無束樂業(yè)自然,“花生,再來一包/米酒,再來一杯/電視啊,汽車啊,城里回來的少年啊/不必向我們展示遠方/豪華的傳聞”(《店仔頭》)。

        臺灣經(jīng)濟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發(fā)展,已然從農(nóng)業(yè)社會轉變成工業(yè)社會,城市的發(fā)展打破了田園的寧靜,現(xiàn)代化的文明的確充實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但隨之而來是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倫理道德的淪喪。所以,新世代詩作中迥異于鄉(xiāng)村的城市空間自然被納入寫作范疇,諸如電影院、忙碌的工作、開放的性關系等等,“緊緊握著的/我們的手心都淌著汗/你 我 還有銀幕上那一對/擁抱在床上的/男女”(《電影院內》)[25]。然而,因為鄉(xiāng)土文學思潮的強力推進,都市題材的寫作在上世紀70年代并沒有全部展開,直到80年代才真正佳作迭出,并且不僅僅只是對城市生活做浮光掠影式的描繪,而是深入到道德、人性以及社會陰暗層面。簡政珍于此著墨甚多,“你是一枚銅幣/在手指間輾轉發(fā)亮/因此,你漸漸/喪盡顏面”(《政客》),以一枚銅幣喻指政客,一語雙關。用銅幣流通造成幣面磨損的物理特性指代政客因為輾轉迎合各種社交場合而面目虛假;同時銅幣又牽涉出政客們的權錢交易,表面光鮮的笑臉下其實暗藏著骯臟的銅臭?!盎疖囘M站/臺風眼里/我是月臺上/翻飛的一張紙”[ 26]。(《旅次》)簡簡單單的幾個意象勾勒出一個城市現(xiàn)代人的放逐本質。人生就像一場沒有目的的旅途,你永遠無法左右時間的前進軌跡。仿佛進站出戰(zhàn)的火車才是這個世界的永恒,而乘客只是虛假的影像,每天都是不同的面貌川流在火車的站臺。暫時知道自己本次旅行的目的地,享受臺風眼中瞬時的平靜,但其實人生就像臺風里翻飛的那張薄紙,放逐天涯,無所歸依。

        (本文作者系中原工學院講師)

        本文系國家社科后期資助項目《20世紀臺灣現(xiàn)代詩的突圍與轉型研究》(項目編號16FZW042)的階段性成果。

        [1]向陽:《七〇年代現(xiàn)代詩風潮試論》,載林燿德主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2》,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第327-373頁。

        [2]林燿德:《臺灣新世代小說家》,《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論文選》,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頁。

        [3] 1945年,時任臺灣行政長官的陳儀曾強調說:“心理建設在發(fā)揚民族精神,而語言、文字與歷史,是民族精神的要素。臺灣既然復歸中華民國,臺灣同胞必須通中華民國的語言文字,懂中華民國的歷史。明年度的心理建設工作,我以為要注重于文史教育的實行與普及。……現(xiàn)在各級學校,暫時應一律以國語、國文、三民主義、歷史四者為主要科目,增加時間,加緊教學?!眳⒁婞S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zhàn)后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版,第35頁。

        [4] 1972年6月成立的大地詩社,是一個典型的學者型詩社,其成員都受過完整的高等教育,不少人還獲得了碩博學位,并從事外國文學或比較文學的研究,理論上對現(xiàn)代主義流派有更深刻的認識,創(chuàng)作上也多少受惠于現(xiàn)代主義的創(chuàng)作技巧,所以對現(xiàn)代主義的弊端也有清醒認知。

        [5] [美]哈羅德·布魯姆著:《影響的焦慮》,徐文博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第4頁。

        [6] 王金城:《臺灣新世代詩歌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頁。

        [7] 黃凡、林燿德主編:《新世代小說大系》,臺北:希代書局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4頁。

        [8] 張默編撰:《臺灣現(xiàn)代詩編目(1949-1991)》,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145-149頁。

        [9] 張默編撰:《臺灣現(xiàn)代詩編目(1949-1991)》,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145-149頁。

        [10] 劉登翰、莊明萱:《臺灣文學史》第二冊,北京: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35頁。

        [11] 陽光小集編輯部:《在陽光下挺進——詩壇需要“不純”的詩刊》,《陽光小集》,1982年第10期。

        [12] 存漢:《我們需要怎樣的詩·之六》,《龍族》,1975年4月,第14期。

        [13]《社論·幾句直話》,《主流》,1971年7月,第1號。

        [14]《主流的話》,《主流》,1972年4月,第四號。

        [15]《編輯室的話》,《主流》,1971年10月,第二號。

        [16]楊杰美:《從清醒的自覺出發(fā)》,《主流》,1972年4月,第四號。

        [17]洛夫:《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大系·詩》(第一輯序),臺北:巨人出版社,1972年版,第23頁。

        [18]簡政珍:《序:由這一代的詩論詩的本體》,載簡政珍、林燿德主編:《臺灣新世代詩人大系》上冊,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1頁。

        [19]陳芳明:《“龍族”命名緣起》,《詩與現(xiàn)實》,臺北:洪范書店,1977年,第200頁。

        [20]《草根宣言》,《草根》,1975年5月,創(chuàng)刊號。

        [21]周浩中:《詩,我們所需求的是什么》,《龍族》1973年7月,第9期。

        [22]《草根宣言》,《草根》,1975年5月,創(chuàng)刊號。

        [23]詹澈曾言道:“一九七三年開始的詩向鄉(xiāng)土回歸的論述,使我和少數(shù)青年詩人的創(chuàng)作,從比較個人的、晦澀的,轉變?yōu)殛P懷歷史和鄉(xiāng)土,較明朗的寫實路線。在那時就已開始創(chuàng)作鄉(xiāng)土詩的經(jīng)典‘吾鄉(xiāng)印象’的吳晟,也給了我一定的示范和啟示?!眳⒁娬渤海骸秲蓚€十年——鄉(xiāng)土文學論戰(zhàn)前后臺灣現(xiàn)代詩的淺介及淺思》,載陳映真等主編:《清理與批判》,臺北:人間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頁。

        [24]余光中:《從天真到自覺》,《青青邊愁》,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版,第15頁。

        [25]德亮:《電影院內》,《主流》,1971年7月,第1號。

        [26]簡政珍、林燿德主編:《臺灣新世代詩人大系》,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84頁。

        99久久久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片| 国模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av伦理|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八戒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一区h| 99蜜桃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在线h视频| 亚洲本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的| 丰满五十六十老熟女hd| 国产高清天干天天视频|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av| 欧美人与禽z0zo牲伦交|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看| 男人的天堂av一二三区| 女同同志熟女人妻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一区| 日韩永久免费无码AV电影| 国产一级自拍av播放| 久久午夜福利电影| 免费观看又污又黄的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极品| 国语淫秽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妇|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乱码|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密臀av| 亚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道dvd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禁区一区二区三区天美|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日韩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