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作品,多寫知識分子和城市下層人的生活。她以女性的細膩來觀看世界,又以零度寫作的姿態(tài)逸出生活,在平靜的敘述中透露出作者對深陷苦難的人們的強大關懷和悲憫。其上世紀80年代的成名作《風景》描寫了居住于湖北漢口的“河南棚子”的一個底層家庭的苦難和變遷,尤其塑造了“七哥”這個拉斯蒂涅式的人物,在屈辱和冷酷的家庭中長大的他,通過與權貴之女結(jié)婚而飛黃騰達,成為體制內(nèi)的打工者?!锻孔詮姷膫€人悲傷》描述了一個出身貧苦山區(qū)的農(nóng)家學子到武漢讀書,畢業(yè)后努力在大城市扎下根的歷程,因沒能參加考研而錯過了進入體制的機會,是體制外的打工者,但涂自強的個人奮斗是失敗的。七哥和涂自強展現(xiàn)了底層人物不同的奮斗道路,極具警示作用。
一.善意融化不了的世界
方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和關懷描畫著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里各自拼命活著的小人物。奮斗者處于一個善的世界之中,但善意卻無法融化世界冰冷的運行軌跡。《風景》中我們很能看到人性的復雜,但也能看到其實人性的底色還是善。野蠻兇狠的父親是善的,當?shù)弥獥罴译p親失蹤后,不假思索地出動全家來徹夜尋找。然而為了生存,他必須把善隱藏起來而穿上冰冷的保護殼。二哥是文中最富善意的形象,是愛與美的化身。他樣貌出色,氣質(zhì)不俗,為著與楊朗的愛而一次次拋棄返城的機會,卻在被戀人拋棄后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成了愛與美的殉道者?!锻孔詮姷膫€人悲傷》中,涂自強徒步趕往武漢上學的路途,仿佛有種人生的隱喻。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善心人,留宿到老人家,并幫忙挖池塘贏得全村人的歡迎,到農(nóng)婦家討水喝而得到款待,幫農(nóng)婦到鎮(zhèn)上給丈夫送衣服得到了幫忙蓋房子的工作機會,以及路邊賣飯的女人把他介紹給洗車店工作,顧客答應幫忙開車把他捎到武漢等等。當他啟程時,如同孩童看到的世界,一切都是純粹的,善意滿滿,這善多到令人承受不住。到學校后,他遇到了很好的室友,他們不僅沒有看不起這個來自窮苦山區(qū)的孩子,還試著去理解這個可憐的人,生活上也給他多有幫扶,免費送他淘汰下來的電腦、手機等等。老師幫他找兼職,兼職食堂的師傅也把好吃的留給他。他打算把母親接來武漢生活,合租的室友就幫忙找房子等等。他的一生,仿佛遇到的都是好人。但總有一種要發(fā)生什么惡事的茫茫威脅,讓人不敢掉以輕心。但最終并沒有發(fā)生大的惡事,只不過遭遇了一次老板的攜款潛逃,以及因多次擅離職守而被開除,然而涂自強還是如被大樹壓住的螞蟻一樣,掙扎著死在了塵埃里。如若不是得了肺癌,想來他也不會活得輕松。人們的善意無法撼動世界運行的巨輪,這個巨輪如同懸在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我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個樣子,我們不知所措。于是善轉(zhuǎn)化為了悲傷,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悲傷。
二.打工者的掙扎——“鳳凰男”的是與否
《涂自強的個人悲傷》中的涂自強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個人奮斗者,父母給了他生命,卻無法給他行走的依靠。他是一個擁有夢想?yún)s沒野心的孩子,讀書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走出大山,不再重復父輩的生活。教育給他打開了窺視世界的小窗口,也斷了他回頭的路。于是他秉承著父輩沉著、堅毅的精神,一路走、一路打工來到了武漢這座大城市讀大學。大學是個冶煉加工廠,一批批各色學子從門口進來,四年后帶著頭腦中的不同裝備走向社會。也許大學是個機遇,也許大學只是個名稱,然而我們看不到大學給涂自強帶來了什么改變。他遇到了善意的同學、體貼的老師、和善的食堂師傅以及一場胎死腹中的風花雪月,然后這四年就過去了,大學僅僅成了他暫時停留的地方,他依然沒法在這個現(xiàn)代化的大城市立足。在大學期間,同樣家境貧寒的室友馬同學拒絕了沒錢的經(jīng)濟系美女,最終憑借自己的帥氣外形和風趣幽默找到了有錢人家的外國妞,最后錢多得可以買下他們整個鎮(zhèn),成了典型的“鳳凰男”。同在學校食堂兼職的女生也傍上了有錢人,離開了后廚,渴望成為“鳳凰女”。室友趙同學依靠家里的財力出國后又歸國在銀行工作,輕松松一年十幾萬年薪,他是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卻想要盡力理解和幫助涂自強而不得。然而涂自強依然在低頭走自己的路,如同農(nóng)民的耕作方式,專注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去結(jié)交朋友,不去培養(yǎng)技能,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立自強。他覺得自己沒有相關本事,拒絕了同學一起去電腦城裝配電腦的建議,而錯過了學習一技之能的機會,因回家奔喪又錯過了考研的機會。我們不知道他在大學學的是什么專業(yè),有沒有得到獎助金的補貼,他只是重復著打小工等體力勞動,無法跳出先輩的體力循環(huán),這導致他進入社會也還是在底層掙扎,在各個小公司轉(zhuǎn)悠,纏綿于溫飽與生計之中,不得超脫。他的身體進入了城市,靈魂被綁在原鄉(xiāng),被撕裂的涂自強留給世界的唯有一個不知所蹤的剪影。
《風景》中的七哥是個成功上位的“鳳凰男”。因為太過瘦弱被父親認為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只能睡在床底下,這個被父親打罵著長大的“野種”,下鄉(xiāng)后因夢游癥被村民誤以為鬼魂,為了擺脫他而把他推薦到北京大學,沒有讀過書的他卻到了中國最好的學府,命運以黑色幽默的姿態(tài)開啟了大逆轉(zhuǎn)的輪盤。后來他在臨近結(jié)婚的時候,結(jié)識了一個不能生育的且大他八歲的女人,這個女人來自一個有權有勢的家庭,于是他果斷拋棄來自書香門第的戀人而對這個半老徐娘展開了熱烈追求,最后兩人因各自的考量而成婚,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他成功篡奪了父親的權威地位,逆襲而上,成為全家仰仗的對象。他也是涂自強的鄉(xiāng)民口中出去后就能當大官的成功典型。
方方以理性的姿態(tài)和冷峻的眼光審視著這些新時代的男性,消解了男權為中心的形象塑造,這些艱難生存的打工青年不再頂著父輩英雄的光環(huán),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在掙扎和痛苦,呈現(xiàn)出復雜的人性。她的寫作超越了以表達個體封閉體驗為主的創(chuàng)作,而與整個社會相通,具有“超性別”的寫作特點。她啟發(fā)我們,如果一個社會的底層人物只有成為“鳳凰男”或“鳳凰女”才能擺脫自身貧窮的狀態(tài),而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踏踏實實奮斗的人卻找不著出路,即便“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也無濟于事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去思考: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
三.被物化的打工者
在這里,個人的成功不再以道德為評判尺度,而是以赤裸裸的物作為衡量的標尺。僅僅是因為生存的壓力,《風景》中家庭就可以理所當然放棄人性的溫情而只把人作為動物來看待,給家庭帶來的利益多寡以及個人的能力決定了在家庭的地位,決定了七哥只能睡在潮濕骯臟的床底下。而二哥、三哥只好組成那獨立的小團體來抵抗父親的威壓,于是五哥、六哥也抱作一團。這儼然是一個動物的社群。也是因著錢的關系,涂自強大學三年都沒有回家過年,只是為了省那么一點路費。很難理解一個人為何能困苦到這個樣子?或者省錢也僅僅是逃避面對那個衰敗家庭的一個借口而已。人性在金錢面前完全敗下陣來,以致是否有錢或有權成為人們尋找伴侶的標準,愛情也被物質(zhì)所置換。打工者奮斗的理想更加直截了當,在大城市尋找自己的位置,在商品大潮中分得一杯殘羹冷炙。
面對被物化的世界,所有人都變得很平靜,不加懷疑地接受這個設定,仿佛基督教徒接受自己的原罪。落榜的采藥平靜地與考上大學的涂自強分手,仿佛呼吸一般簡單自然,走出大山代表了有錢的未來,必然是與窮苦的山里人完全不同的道路,鄉(xiāng)里人用金錢很輕松地進行了等級劃分。涂自強并不抱怨命運的不公,涂自強同樣沒有“自我”。這里的“自我”應是指個性的張揚、叛逆的倔強、自我意識的顯露以及拒絕束縛的狂放。涂自強卻是“溫良恭儉讓”的典范,是沒有脾氣的老好人。面對同學的奚落他不會憤怒,面對城鄉(xiāng)的巨大差距他也不會控訴,他承認現(xiàn)存的秩序,沒有埋怨也沒有批判,沒有抗拒也沒有拒絕,他是個逆來順受的乖孩子,他是個沒有棱角的年輕的中年人。而從小在殘酷的遵循強權的家庭中長大的七哥明白這個世界的運行真相,他毫不猶豫地拋棄即將結(jié)婚的戀人而抓住了一個官二代女人,把她作為向上爬的階梯。他和這個女人因為各自的利益而結(jié)合,這是一個沒有愛情的婚姻。之后七哥順利進入體制,成為體制龐大運作機器的一個零件,整天重復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但七哥懷抱著升遷的希望在繼續(xù)忍耐,他的眼睛時刻在逡巡,力圖抓住一切有利的東西。然而沒有誰可以在這樣的世界中獲得拯救。
方方筆下的打工者的個人奮斗到頭來都不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來自底層的他們處于家庭責任的禁錮之中,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被家人拖累。二哥發(fā)達后立即就被大香、小香等往日關系淡漠的家人的求助。涂自強則在自己仍然沒有熬出頭的情況下不得不把老無所依的老母親接到身邊照顧。這些跟有錢人家的孩子相比是輸在了起跑線上,這給他們的奮斗籠罩上了一層陰影。也許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體制調(diào)整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