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縣地處云南省的西北地區(qū),坐落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的縱谷區(qū),那里有豐富的世界自然遺產。兔峨鄉(xiāng)的地形主要以高山高原為主要地形,氣候溫和濕潤,適宜水稻的生長,土地面積廣闊,為水稻的種植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地資源,憑借著優(yōu)良的天然資源優(yōu)勢,水稻的種植成為當地的主要農作物,農民的經濟收入也主要依靠水稻,所以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直接關乎到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和農民們的生活水平,所以在水稻的種植上要加強管理,用科學的手段進行指導,實現水稻的優(yōu)質高產。
[關鍵詞] 水稻 病蟲害 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168-01
水稻作為我省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我鄉(xiāng)水稻是農民們生存的主要依靠,水稻的生長狀況直接關乎著農民的經濟收入,但是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病蟲害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文章對其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就其現狀簡單地給出了一些防控措施和解決對策,對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我縣水稻病蟲害的主要類型
在水稻生長的不同時期,水稻病蟲害主要類型也不同。水稻的種植大致可以分為苗期、返青期、分蘗期和拔節(jié)期、孕穗抽穗期、灌漿成熟期,在這幾個時期常見的病蟲害依次為惡苗病、苗稻瘟、稻飛虱;稻瘟病、稻飛虱;葉稻瘟、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
2 主要病害的防治
2.1 水稻稻瘟病及其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發(fā)病率高,幾乎在水稻的每個生長時期都有可能發(fā)生,而且持續(xù)時間較長,侵染的部位廣泛,癥狀表現形式多樣。其防治方法為:
2.1.1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種植2~3個合適的抗病品種;
2.1.2進行浸種消毒,將消毒后的種子清洗干凈,然后對其催芽;
2.1.3采用化學防治的措施,施用百分之二十的三環(huán)唑,該藥需要在掌握病菌侵染前使用;
2.1.4用土地消毒液處理病稻草,消滅菌源;
2.1.5合理灌溉、施肥,科學管理。
2.2 稻白葉枯病及其防治
稻白葉病是一種發(fā)生在水稻的葉部的一種病害,屬于細菌病害,這種病菌一般通過傷口或者水孔進入內部,多發(fā)生在苗期、分蘗期。一旦感染這種病菌,大多表現為葉片枯萎凋零,這種病菌還會隨著風雨傳播。其對應的防治措施為種植一些抗病品種,避免稻田被淹,同時加以藥物處理。
2.3 稻惡苗病及其防治
稻惡苗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fā)病期大致集中在苗期到抽穗期之間,一旦感染了這種病害,具體表現為植株高而瘦,明顯黃化。對應的防治措施為保證種子的健康,選用健康的種子或者提前用相應的藥劑浸泡種子。
2.4 稻紋枯病及其防治
如果水稻感染了稻紋枯病,要在植株生長到一定程度時患病比例達到一定值時才可以施用藥物,一般是處于孕穗期的病株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間。在噴灑藥液的過程中,要注意噴灑在正確的部位,采用正確的噴灑方式——潑澆法。對于井崗霉素的使用,最好是在雨后天晴時使用。
3 主要蟲害的防治
3.1 水稻螟蟲及其防治
水稻螟蟲有多種類型,螟蟲對水稻的健康生長有著很大的威脅性,會造成水稻白穗,對于水稻螟蟲的防治方法,有如下幾種:
3.1.1在將水稻收割完畢后,挑出稻草,使之遠離稻田,然后在充足的陽光下曬幾天,目的是將稻草內的螟蟲殺死;
3.1.2在春季來臨時,要及時鋤去稻田周圍的雜草,避免越冬蟲源對水稻的生長構成危害;
3.1.3采用灌水的方式在耕地之前殺死土壤中的蛹,灌水的深度要控制好,一般是10~20cm左右,這樣的狀態(tài)大致持續(xù)三到四天,然后在對稻田翻犁;
3.1.4加強監(jiān)測管理,時刻留意蟲情的發(fā)展狀況,準確把握好防治指標;
3.1.5采用正確的藥物防治措施。
3.2 稻飛虱及其防治
常見的稻飛虱包括白背飛虱和褐飛虱,這兩種害蟲分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長和后期生長,對于這種蟲害,一般采用藥物防治措施進行防治。
3.3 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是水稻主要蟲害之一,也被稱為裹葉蟲,一般是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遷入的,一般是在五月下旬和六月中旬遷入進來,大概在六月下旬開始,對水稻造成巨大的危害,而且一般是幼蟲危害水稻,使得稻葉上形成白條斑,更為嚴重時,稻葉會呈現一片白狀。一般也是采用藥物防治措施進行防治,最好是在幼蟲盛繁期進行防治。
4 水稻病蟲害防治中主要防治手段
4.1 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蟲害的程度。這就要求要認真查蟲診病,判斷是蟲害還是病害,然后再逐步判斷其種類,這樣才能在區(qū)間調種時做到嚴格的植物檢疫,以方便及時準確對癥下藥。
4.2 農業(yè)防治
一般來講,種植水稻優(yōu)良抗病植株可以有效地預防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但是,僅僅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采用消毒和藥物措施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這樣才能更安全地預防疾病的傳染;同時,還要加強田間管理,尤其是水肥管理,保證水分的充足適宜的同時,也保證肥料的適宜;也可以采用將病稻草進行銷毀,防治病菌的傳播蔓延等。
4.3 化學防治
采用合適科學的化學手段對稻草病蟲害進行防治,這種措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但是在使用化學藥劑的同時,一定要根據科學原則,在不破壞環(huán)境的前提下使用化學藥劑,要做到對癥下藥,使用無公害農藥。
4.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手段是利用自然界生存規(guī)律的一種防治手段,利用微生物或者天敵對蟲害進行有效地防治,這種防治措施既不污染環(huán)境,又經濟環(huán)保。
4.5 物理防治
采用物理的方法減少病蟲害也是一種綠色的防治措施,一般常見的是利用物理因子和各種機械方法對其進行人工誘捕。也可以通過殺蟲燈誘捕害蟲,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環(huán)保,效率高。
水稻作為當地的一種重要的經濟農作物,直接關乎著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體現著當地經濟發(fā)展狀況,所以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一定要高度重視,采取科學的防控手段,提倡高效、綠色的防治措施,保證水稻的優(yōu)質、高產。
參考文獻
[1]林樹山,岳廣志,白楊.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中國科技財富,2008
[2]張志,李桂華 . 水稻稻瘟病防治技術 . 現代農業(yè)科技,2009, (22)
[3]鄧珍,郭水連.水稻稻瘟病與氣候條件分析. 宜春學院學報,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