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領導干部而言,修德是嚴以修身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圍繞著領導干部“因何修德、修什么德、如何修德”等基本問題,習近平進行了科學的理論闡述,提出了獨到的理論見解,從而形成了一個內容嚴整的領導干部修德觀。習近平認為,領導干部必須把修德作為重要的人生必修課,并以“三學”、“三慎”為基本的修德途徑,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特別是始終堅守“為民、務實、清廉”的基本為政之德。
關鍵詞:習近平;領導干部;修德;三學;三慎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81(2016)03-0029-05
“三嚴三實”作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戰(zhàn)略思想,其首要環(huán)節(jié)即為嚴以修身。對領導干部來說,修身體現(xiàn)在多個層面、包含著豐富內容,但其邏輯起點和首要內容在于修德。
一、因何修德:領導干部的人生必修課
習近平多次強調,領導干部必須崇德向善,常修為政之德,把重修德、勤修德、修大德放在人生事業(yè)的第一位。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明確提出,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把加強道德修養(yǎng)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否則,領導干部不修德、無良德,不僅無法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而且必將危害黨的事業(yè)。
(一)重視修德、以德立身,是為人為政之常理
一個人欲立身于世,一個官欲科學為政,首要條件在于修德。這是古今之常理,歷史之鑒戒。其一,對于個人而言,修德應排在修身之首。在春秋時期叔孫豹所論的“三不朽”中,居于首位的即“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梢?,“德”的有無及其大小,是區(qū)分“君子”與“小人”的首要標準。唯有大德,才可能稱之為“君子”。鑒于此,在總結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歷史經(jīng)驗的基礎上,習近平明確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173其二,對官員而言,修德是為政的前提基礎。修德是每個人存身處世之本,對于官員而言具有更為特殊而緊要的意義。歷史經(jīng)驗反復證明,修德是一個官員為政做官的必修課,德善是一個政黨登上執(zhí)政舞臺并長期執(zhí)政所必需的敲門磚與資格證。古人云:“德,國之基也。”“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官德乃為官之本,本固則德厚,德厚則威高。”一個領導干部如果無德、缺德,品德不善,就難以孚眾望、博民愛,不僅難以鞏固官位和長期為政,更難以在事業(yè)上取得應有成就。所以,習近平在談到領導干部的修身問題時明確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盵2]
(二)重視修德、以德為先,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寶貴經(jīng)驗
重視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是我們黨的事業(yè)繼往開來、不斷勝利的寶貴經(jīng)驗;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是我們黨在考察、選拔、使用人才時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根本標準。2011年11月,中組部還專門下發(fā)了《關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其中強調要以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廉潔自律為重點,加強對干部道德品行的考核。2013年6月,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還針對“什么樣的干部才算好干部”問題,明確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1]412的20個字標準,這一標準無疑是新時期干部隊伍建設堅持“以德為先”的具體要求和體現(xiàn)。實踐證明,是否堅持以德為先,不僅關系著領導干部個人的形象與前途,而且關系著我們黨的先進性和興衰成敗。恰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所指出的: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要求與重要保證。正因如此,習近平非常重視領導干部的修德問題,多次強調要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建設一支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領導干部隊伍,要求“為‘官’者必須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tài)度,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時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3]。他不僅從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高度來審視領導干部修德問題,而且認為領導干部是否品德高尚,對全社會道德風尚的好轉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因而必須“抓好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爭做社會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4]141。
戰(zhàn)略掃描朱丹丹,孫迪亮:論習近平的領導干部修德觀二、修什么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2014年5月,習近平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明確指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5]這里所謂的“私德”,是指個人品德和家庭道德;“公德”,是指公眾之德、工作之德、社會之德;“大德”,則可理解為天下之德、國家之德、政治之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這是對社會全體成員的要求,而領導干部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當然不能例外,首先也必須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并在這方面發(fā)揮出應有的社會表率作用。正如中組部于2011年11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所指出的: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
當然,領導干部作為一個具有政治關聯(lián)性、職業(yè)特殊性的社會群體,在修德方面應該具有比普通民眾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明大德”方面,領導干部更應彰顯黨的宗旨和黨員的本色,表現(xiàn)出良好的為政之德。在習近平看來,領導干部的為政之德固然內容豐富、形式各異,但可簡要概括為六個字,“就是胡錦濤同志一再強調的‘為民、務實、 清廉’” [3]。
(一)“為民”是為政之德的核心,是排在首位的“大德”
習近平在當選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講話中,就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3,這是對我們黨執(zhí)政為民目標與宗旨的莊嚴承諾和公開宣示。習近平反復指出,“心無百姓莫為‘官’”[6]26,“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yǎng)大德者方可成大業(yè)”[5]。每一個領導干部,不管他身在何方、履行何種職責,都應該時時刻刻把廣大人民放在心中最高、最深的位置,深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民之心,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人民公仆、工作的第一目標是為民謀利,時刻“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而不能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7]。只有“心里想著人民,胸中裝著人民,切實把權力用來‘為民’服務”[3],始終恪守和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切實解決好領導工作“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與擁護,才能永葆共產黨的先進性與生命力。
(二)“務實”是為政之德的基礎,是“為民”之“大德”的體現(xiàn)
習近平認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治國理政的歷史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準則。對于領導干部而言,要真正體現(xiàn)“為民”之宗旨,就必須實實在在地謀事創(chuàng)業(yè)、腳踏實地地為民辦事,尊重科學、尊重實踐、尊重規(guī)律,“講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8],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堅決不當只說不做的“兩面人”,更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去搞所謂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當然,領導干部務實真干,不能停留于一時一事、僅有“三分鐘熱度”,亦不能一時興起、胡亂作為,而要常抓不懈、善始善終、保持韌勁,做到戰(zhàn)略思維、科學規(guī)劃、謹慎落實。為此,習近平還就如何抓好工作任務的具體落實,特別提出了“深”、“新”、“韌” [6]240的基本要求。此外,習近平還高度重視調查研究,認為這是務實工作的前提與基礎,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功。他還特別強調,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時,應該把握“深、實、細、準、效”[6]1的基本要領,不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堅決摒棄“動嘴不動心、動心不動人、人到心不到、腳到不沾泥”的形式主義。
(三)“清廉”是為政之德的內在要求,是“為民”、“務實”的必要保障
習近平認為,清廉“即清清白白、干干凈凈”[9],心無雜念、廉潔奉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保持清正廉潔,是領導干部為政履職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為民”、“務實”的重要體現(xiàn)和必要保障,“講官德必然要求講廉潔,不廉潔就不可能有官德,這是古今如一的道理”[3]。早在上海工作時,習近平就強調,領導干部必須慎欲,真正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又鄭重地要求和號召全黨,一定“要自覺遵守廉政準則,嚴于律己,廉潔自律,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再次明確提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自覺遵守廉政準則,既嚴于律己,又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決不允許以權謀私,決不允許搞特權”。[1]16特別是要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嚴格防范“膝下人”、“身邊人”利用領導干部的特殊身份和影響來為自己謀取不當利益。否則,如無清廉之德、剛阿之性,而醉心于謀取私利、升官發(fā)財,耐不住清貧、經(jīng)不住各種利益的誘惑,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最終極有可能落得身敗名裂、眾叛親離的下場,甚至飽嘗身陷囹圄之苦。
值得強調的是,領導干部要真正做到“為民、務實、 清廉”,一個基礎性、先導性條件是“愛黨”。2015年1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的講話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四有”干部標準,其中之一就是要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黨,就是要發(fā)自內心地熱愛黨、擁護黨,永遠對黨忠誠。這是領導干部修德的前提,也是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關鍵。習近平曾多次強調指出,“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1]395-396。對黨忠誠,就必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接受黨組織教育和監(jiān)督”[1]396,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決不能欺上瞞下、口是心非、自以為是,更不能“吃黨的飯,砸黨的鍋”。
三、如何修德:堅持“三學”、“三慎”
習近平不僅深刻闡釋了“因何修德”、“修什么德”的問題,還就“如何修德”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論述。透過這些論述,可知他認為修德的基本途徑在于“三學”、“三慎”。
(一)“三學”即學優(yōu)秀傳統(tǒng)、學人民群眾、學道德模范
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調研期間,在談到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yǎng)時指出,我們應該善于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中汲取道德營養(yǎng);善于向人民群眾學習、向道德楷模學習,從中感知道德力量、做到見賢思齊。其一,學優(yōu)秀傳統(tǒng)。習近平指出,“要修煉道德操守,提煉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6]175,應該“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yǎng)的主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6]175。在習近平看來,領導干部讀書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閱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書籍。“中華民族是一個高度注重克己修身的民族,在這方面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思想遺產?!盵9]在傳統(tǒng)文化書籍中,蘊含著古人在如何修德問題上的許多真知灼見,比如“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箴言警句,對于當下每個人包括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yǎng)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領導干部在日常學習中,應該注重閱讀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并從中汲取道德養(yǎng)分,以增強愛國為民的情懷和崇德向善的意識。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專門論述了閱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典籍對于領導干部修德的重要意義,并向黨員干部提出了“通過研讀倫理經(jīng)典,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yǎng)健全的道德品格”[10]的明確要求。2013年 11月,習近平在視察山東時再次提出,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包括黨員干部的道德建設。其二,學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真正創(chuàng)造者,他們身上所蘊含著的勤勞勇敢、求真向善、仁忍堅韌、艱苦樸素等優(yōu)良道德品格,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表征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尤其值得廣大領導干部尊重與學習。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要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學習他們的道德風范。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更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11]126,善于發(fā)現(xiàn)和學習人民群眾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這也是密切干群關系、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重要條件。其三,學道德模范。習近平認為,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旗幟,對于領導干部和普通群眾都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與感召力,也是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標桿和生動教材。2013年9月,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時強調指出,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要充分發(fā)揮道德榜樣的作用,使之為全社會做好表率、發(fā)揮好示范作用。2015年10月,習近平在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必須加強對道德模范的宣傳學習活動,把道德模范的榜樣力量轉化為廣大人民的生動實踐,從而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和保持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良好氛圍。習近平還特別要求,對于黨的歷史上和各個工作領域中所涌現(xiàn)出的道德模范,領導干部不僅要見賢思齊、主動學習,而且要緊密結合自身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比如:“學習焦裕祿就是要學習他的勤政愛民,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學習牛玉儒,就要學習他廉潔奉公、清正無私的革命本色;學習鄭萬九,就要學習他‘心理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為民情懷?!盵6]218
(二)“三慎”即慎獨、慎初、慎微
領導干部具體應該如何修德,這是習近平長期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早在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時,他就曾指出:“官德修養(yǎng)需要我們做到一個‘慎’字,具體說來就是慎初、慎獨、慎微。”[3]2014年3月,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再次強調,領導干部對一切腐蝕誘惑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始終做到慎獨慎初慎微。其一,要慎獨?!吧鳘?,就是要在獨處時謹慎不茍?!盵3]馬克思曾經(jīng)明確指出:道德的基礎在于人類精神的自律。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慎獨自律不僅是未來應該達到的一種道德境界,更是現(xiàn)在就應采納的一種修德方式,也是反映領導干部道德水準的一種現(xiàn)實標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應該做到“不僅在公開場合、集體活動和有人監(jiān)督的時候,要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在遠離組織、其他場合和無人監(jiān)督的時候,也要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工作時間和業(yè)余時間一個樣”[2],時時處處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覺主動地將黨紀國法內化于心,并努力將其外化于行,永遠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其二,要慎初。所謂慎初,是指領導干部“在初次接觸、頭遭相遇時,面對不安好心的‘心意’和裹著糖衣炮彈的‘意思’,要高度警覺,莫輕意笑納,勿‘下不為例’”[3]。古人云:君子慎始而無后憂。當?shù)谝淮蚊鎸﹀X權誘惑時,如果守不住大節(jié)、把不住底線,以后就有可能由濕鞋到濕身,一步步陷入違法亂紀的深淵而無法自拔。當然,在領導干部加強自律的同時,也要強化他律與外部監(jiān)管,實現(xiàn)自律與他律的緊密結合,這也完全符合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的真諦與要義[12]。加強對領導干部的道德他律,尤其要發(fā)揮好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作用。紀檢監(jiān)察部門對于領導干部身上表現(xiàn)出的失德違紀的苗頭與問題,應該“早發(fā)現(xiàn)、早提醒、早制止、早糾正,做到關口前移,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6]69。其三,要慎微?!吧魑ⅲ褪蔷栌谑挛锛毼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防止小過釀成大錯,避免‘溫水效應’?!盵3]也就是說,要注重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道德修養(yǎng)。習近平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強調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起步。”[5]領導干部修德,也應該立足平實,重視從小事小節(jié)做起,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此日積月累,才能積小善而成大德。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其中在講到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時,再次提出了“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節(jié)’中察德”的明確要求。
綜上,修德是領導干部修身的前提和為政的基礎,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需要。領導干部應該在“愛黨”的基礎上,通過“三學”、“三慎”,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始終堅守“為民、務實、清廉”的基本為政之德,成為一名俯仰無愧怍的領導干部,從而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要求、勇?lián)鷷r代使命。習近平的領導干部修德觀,是新形勢下黨建思想的時代最強音,是領導干部修德自律的參考系,對于實現(xiàn)全面從嚴治黨,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J].黨建研究,2007(5).
[3]習近平.用權講官德 交往有原則[J].求是,2004(19).
[4]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6]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習近平.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J].西部大開發(fā),2013(3).
[8]習近平.始終按實事求是的要求辦事[J].民主與科學,2012(3).
[9]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 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干事[N].學習時報,2008-05-26.
[10]習近平.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J].黨的建設,2009(6).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2]孫迪亮,李西祥.我們應該在何種意義上理解黑格爾的辯證法[J].哲學研究,2015(1).
責任編輯:陶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