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可 人
(上海杉達學院英語系,上海 201209)
英語教研
小學英語字母拼讀教學的調(diào)查分析
花 可 人
(上海杉達學院英語系,上海 201209)
字母拼讀教學是英語啟蒙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解當下小學英語字母拼讀的教學現(xiàn)狀,本文通過問卷調(diào)查,了解小學英語教師運用的字母拼讀教學方法、教學材料、單詞認讀教學時字母拼讀的運用情況,以及高年級小學生對不同字母拼讀教學方法的態(tài)度、學習字母拼讀的難易感覺、認讀英語單詞時字母拼讀的運用情況。希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調(diào)查和研究,總結經(jīng)驗,提出建議,為小學高年級英語字母拼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小學英語;字母拼讀;單詞認讀
字母拼讀是英語閱讀啟蒙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涵蓋英語字母發(fā)音關系。自2001年以來,我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將培養(yǎng)字母拼讀能力列為小學階段英語學習過程中所需達到的一項重要語言知識技能指標。而且,小學英語教材也紛紛涵蓋字母發(fā)音關系教學內(nèi)容。雖然字母拼讀教學在國內(nèi)掀起了一股熱潮,但考察小學英語字母拼讀的課堂教學情況的研究仍較為欠缺。因此,為了了解當下小學英語字母發(fā)音關系的教學現(xiàn)狀,本文對以下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和研究,例如,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里,教師運用何種字母拼讀教學方法?教師使用什么材料教授字母拼讀?教師在單詞認讀教學時運用字母拼讀的情況如何?高年級小學生對不同字母拼讀教學方法的態(tài)度如何?他們認讀英語單詞時運用字母拼讀的情況如何?學習字母拼讀的難易感覺又是如何?在對這些問題調(diào)查研究基礎上,總結經(jīng)驗,提出建議,為小學高年級英語字母拼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本調(diào)查主要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調(diào)查研究小學英語字母拼讀課堂教學情況,以及小學生英語字母拼讀的學習情況。調(diào)查研究對象來自上海公辦小學三、四、五年級英語教師以及小學四年級學生。他們使用的教科書是《英語(牛津上海版)》第二版。其中教師問卷發(fā)出87份,收回81份,剔除無效問卷3份,有效問卷78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89.7%;小學生問卷發(fā)出400份,收回381份,剔除無效問卷18份,有效問卷363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0.8%。
1.小學英語字母拼讀課堂教學情況
(1) 字母拼讀教學方法。小學英語教師使用各種字母拼讀教學方法的頻率詳見表1。55.13%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教師回答總是或經(jīng)常運用分析性字母拼讀教學方法,即通過分析已學過的單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單詞中共有的字母發(fā)音關系,而14.10%的被調(diào)查教師則從不或偶爾運用分析性字母拼讀教學。44.87%的教師總是或經(jīng)常使用合成式字母拼讀教學方法,即通過先讀出單詞中個別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fā)音,然后再將這些發(fā)音組合成單詞讀音,而17.95%的教師則從不或偶爾使用合成式字母拼讀教學方法。12.82%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教師回答總是或經(jīng)常教授常見拼字模式(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別字母發(fā)音組合拼湊而成的較為頻繁出現(xiàn)在英語單詞中的拼字模式,包括尾音韻腳拼字模式,如-ump;音節(jié)拼字模式,如-shion;詞素,如-er,un-,整個單詞,如step),而44.87%的被調(diào)查教師則從不或偶爾教授常見拼字模式。
表1 字母拼讀教學方法運用情況調(diào)查
調(diào)查表明,在教授字母拼讀時,教師并沒有局限于某一種教學方法。這和英語系國家研究結果相符,目前并沒有足夠多并且可靠的實證研究證明哪種字母拼讀教學更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單詞閱讀能力。[1]認知閱讀心理學家Ehri[2]等人指出,無論哪種字母拼讀教學方法,只要是系統(tǒng)化地教授字母發(fā)音關系,都是有效的。系統(tǒng)化的字母發(fā)音教學的關鍵在于有計劃性地教授字母發(fā)音關系,由簡入繁。相比合成式字母拼讀教學方法,被調(diào)查教師較為傾向于運用分析性字母拼讀教學方法。這也許與我國兒童口語和聽力詞匯量較小有關。由于英語L2兒童的口語和聽力詞匯都相對有限,合成式字母拼讀雖然能幫助他們拼讀出單詞讀音,但在幫助英語L2兒童從心理詞匯中提取單詞語義的效果有限。因此,Rixon[3]提出,分析性字母拼讀法或許更適合英語L2兒童,因為在分析性字母拼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學生熟悉的詞匯為基礎,鼓勵學生觀察和比較這些詞匯,找出其中共有的字母發(fā)音對應關系,加以學習和操練。
但是,很明顯,教授常見拼字模式并沒有引起廣大小學英語教師的重視,也沒有被納入常規(guī)的字母拼讀教學中,這與教材中沒有涵蓋常見拼字模式這一內(nèi)容不無關系。當然,也許部分教師在教授某個單詞認讀時,會舉例一些包含這一單詞中出現(xiàn)的常見拼字模式的單詞。掌握常見拼字模式有助于確定元音字母的發(fā)音,也有利于單詞認讀和記憶。相對輔音而言,元音字母發(fā)音對應關系的不確定性較高,但在常見拼字模式,如尾音韻腳中,元音字母發(fā)音對應關系則變得較為規(guī)則。例如,雖然元音字母a有多種發(fā)音,但在尾音韻腳-at,-ake,-ast中,發(fā)音較為規(guī)律,通常為/aet/,/eik/,/a:st/。因此,兒童可以運用尾音韻腳來幫助確定元音的字母發(fā)音。[4]而且,常見拼字模式對認讀多音節(jié)單詞有幫助。例如,如果學生知道常見拼字模式fa-和-shion的讀音,便可以較容易學會單詞fashion,因為記住這一單詞需要建立的形音聯(lián)結會更少些,音節(jié)模式只需要兩對,而建立個別字母和發(fā)音組合的聯(lián)結則需要五對。Wylie和Durell從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常見單詞中提取了37個常用的尾音韻腳,運用這些尾音韻腳可以衍生出 500個英文單詞。[5]因此,這些常見的拼字模式的教學內(nèi)容或許可以適當?shù)鼐幦胄W高年級英語教材中,在學生掌握大部分個別字母發(fā)音組合后,教師可以嘗試有規(guī)律地教授常見拼字模式,幫助學生提高字母拼讀和單詞認讀能力。
(2) 字母拼讀課堂教學材料。進行字母拼讀教學時,總是或經(jīng)常被使用的材料依次是認識的單詞(84.62%)、兒歌(69.23%)、短語或短句(35.90%)、生詞(26.92%)、可解碼故事(10.26%)、假詞(2.56%)。從不或偶爾被使用的材料依次是假詞(93.59%)、可解碼故事(65.38%)、生詞(42.31%)、短語或短句(19.23%)、兒歌(7.69%)、認識的單詞(3.85%),見表2。
表2 字母拼讀課堂教學使用材料調(diào)查
單詞和兒歌是參與調(diào)查的教師最頻繁使用的兩種字母拼讀教學材料,短語或短句的使用頻率并不高。這和教師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中字母發(fā)音欄目內(nèi)容相符合。《英語(牛津上海版)》的字母拼讀練習內(nèi)容多為單詞,其次是兒歌,并不包含短語或短句的教學材料。有趣的是,部分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教師指出,教材中一些用以練習字母拼讀的兒歌生詞較多,學生不愿意反復朗讀;相較之下,短語或短句因為其較簡短易懂,更容易朗朗上口,學生更愿意反復朗讀背誦,從而幫助學生強化對其中所包含的字母發(fā)音組合的記憶。
另外,生詞的使用頻率也較低,假詞的使用頻率最低,這也許和拼讀這些單詞無法使學生獲得其語義的原因有關。但是,假詞經(jīng)常被運用于測試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字母拼讀能力。由于假詞符合字母拼讀規(guī)則,而且并不被學生所熟悉,所以學生只能根據(jù)自己的字母發(fā)音知識來拼讀假詞讀音。相對于用英語真詞來做字母拼讀能力測試,假詞更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拼讀能力,避免學生不經(jīng)過字母拼讀,直接說出記憶中真詞的讀音。
值得注意的是,可解碼故事的使用頻率也相當?shù)?。在國外啟蒙閱讀教學中,運用可解碼英文故事書是練習字母拼讀的一項重要手段。學生可以運用已學的字母發(fā)音組合拼讀單詞,同時也可以領略英語閱讀的樂趣,這和字母拼讀教學的目的相吻合。字母拼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認讀單詞,閱讀文本,理解其中的含義。我國字母拼讀教材可以考慮適當穿插一些篇幅短小的、內(nèi)容主題是我國兒童感興趣的、符合我國兒童英文水平的可解碼英文小故事,讓學生可以操練所學到的字母拼讀知識和技能,并感受英語閱讀的樂趣。
(3) 字母拼讀在單詞認讀教學中的應用。在被問及使用各種單詞認讀教學方法的頻率時,70.51%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英語教師回答總是或經(jīng)常通過字母拼讀的方法,而從不或偶爾運用字母拼讀教授單詞認讀的被調(diào)查教師人數(shù)為零。80.77%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教師回答總是或經(jīng)常通過整字認讀的方法教授學生認讀英語單詞,而3.85%的被調(diào)查教師則從不或偶爾運用整字認讀。73.08%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教師回答總是或經(jīng)常通過類比教授學生認讀英語單詞,而2.56%的被調(diào)查教師則從不或偶爾運用類比。35.90%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教師回答總是或經(jīng)常通過預測教授學生認讀英語單詞,而37.18%的被調(diào)查教師則從不或偶爾運用預測。41.02%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教師回答總是或經(jīng)常通過音標教授學生認讀英語單詞,而28.21%的被調(diào)查教師則從不或偶爾運用音標,見表3。
表3 字母拼讀在單詞認讀教學中的應用調(diào)查
調(diào)查研究結果表明,英語教師在教授單詞認讀時,并沒有局限于某一種教學方法。這一調(diào)查結果基本符合兒童英語單詞認讀策略的使用特點。根據(jù)Ehri和McCormick的觀點,兒童認讀單詞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提取單詞讀音,如字母拼讀、類比、預測和整字認讀等,而單詞認讀教學正是要幫助學生掌握以上單詞認讀技能。[6]字母拼讀、類比、預測等方式多用于提取生詞的讀音,而整字認讀則多用于認讀熟悉的單詞,幫助學生快速認讀。
很明顯,所有被調(diào)查英語教師都運用了字母拼讀來教授單詞認讀,而且大約三分之二的被調(diào)查教師總是或經(jīng)常運用字母拼讀進行單詞認讀教學。字母拼讀涉及將單詞中個別字母發(fā)音或者常見的拼字模式分別拼讀出來,然后組合起來,進而拼讀出單詞的發(fā)音。雖然字母拼讀無法總是確保單詞讀音的準確性,有時需要和其他單詞認讀策略結合起來使用,但是鑒于字母拼讀能較迅速有效地幫助兒童初步掌握單詞認讀技巧,逐漸積累視覺詞匯,因此無論是英語系國家還是非英語系國家,字母拼讀教學已被普遍納入英語啟蒙閱讀教學中。
除了字母拼讀外,被調(diào)查教師同樣也注重運用類比方式教授英語單詞認讀。類比方式是通過將生詞和與其拼字類似的所熟悉的單詞進行類比,進而拼讀出生詞。例如,通過熟悉的單詞mountain拼讀出fountain的發(fā)音。類比認讀需要積累一定的視覺詞匯量,否則無法在拼讀生詞時找到拼寫類似的熟悉的單詞進行類比。類比認讀也經(jīng)常被漢語母語兒童運用于漢語字詞認讀中。尹莉等對漢語母語兒童在英語單詞閱讀時類比策略的使用進行了考察,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漢語母語兒童來說,類比是一項重要策略,而且漢語母語兒童的英語單詞類比能力與英語詞匯量緊密相關。[7]被調(diào)查教師也許正是注意到母語認讀策略的正遷移效果,有意識地在英語單詞認讀教學中頻繁引入學生熟悉的類比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除字母拼讀之外的英語單詞認讀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被調(diào)查教師中有不到一半的教師頻繁使用音標教授單詞認讀。國外英語啟蒙閱讀教學并不涵蓋音標教學,因為英語母語研究者認為音標對于兒童來說太過抽象,兒童學習理解起來有困難。而且,學習認讀英語單詞本身已經(jīng)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再學習音標這樣一套獨立的符號系統(tǒng),會給兒童啟蒙閱讀學習增添負擔。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在高年級才引入音標教學,也是基于以上考慮。當然,學會音標也有其益處,可以幫助學生在不確定單詞讀音時,通過查字典,確定單詞讀音。因此,部分教師也會在高年級引入音標,幫助學生掌握這個確定單詞讀音的技能。但必須指出的是,教師在將音標引入日常教學過程之前,需要判斷自己的學生是否已熟練掌握字母發(fā)音知識。否則,同時要學習字母發(fā)音,掌握陌生的英語語音知識,還要學習音標符號系統(tǒng),這對于大多數(shù)漢語母語兒童來說,也許會加重其認知負擔,不利于其英語單詞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與前幾種提取單詞讀音的方式不同,整字認讀無需分析單詞發(fā)音,而是從記憶中直接提取單詞的讀音和意義,用于認讀熟悉的單詞,這種單詞認讀方法快速有效。被調(diào)查教師頻繁使用整字認讀教授單詞認讀,訓練學生快速地認讀單詞。在閱讀文本時,如果讀者能夠快速地整字認讀單詞,則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來處理句法及篇章含義等其他方面。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整字認讀時不需要分析單詞發(fā)音,但整字認讀,積累視覺詞匯,需要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字母拼讀技能的基礎上,即在反復建立單詞字母和發(fā)音聯(lián)結的基礎上,將單詞的形音義儲存在記憶中。
相比較之下,被調(diào)查教師較少使用預測方式教授單詞認讀,即通過單詞首字母、圖片或者上下文猜測單詞讀音。這種方法也不涉及分析單詞形音關系,而且大多數(shù)單詞無法通過預測獲取準確的單詞讀音。
總體來說,被調(diào)查教師教授單詞認讀時普遍重視字母拼讀的運用,但同時也借助了其他單詞認讀策略,幫助學生建立鞏固單詞形和音的聯(lián)結。
2.小學生字母拼讀學習情況
(1) 學生對不同字母拼讀教學方法的態(tài)度。學習字母發(fā)音組合時,57.00%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小學四年級學生更喜歡通過分析多個學過的單詞,找出其中共有的字母發(fā)音組合,而43.00%的小學四年級學生更傾向于合成式字母拼讀教學,即教師直接教授字母發(fā)音組合,然后將其運用于單詞拼讀中。更多的學生傾向于分析性字母拼讀,也許正好呼應了Rixon[3]提出的想法。
(2) 學習字母拼讀難易感覺。40.00%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小學四年級學生認為學習字母拼讀難,而17.00%的學生認為不簡單也不難,43.00%的學生認為簡單。其中不少同學反映字母組合較難掌握,而且有些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較難,讀不標準。由此可見,相對單個字母來說,字母組合的拼讀對部分學生來說較難。而且部分學生在一些字母或字母組合發(fā)音上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3) 學生認讀英語單詞時字母拼讀運用情況。初次學習認讀規(guī)則單詞(如smooth)時,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小學四年級學生,運用字母發(fā)音組合知識拼讀單詞的人數(shù)比例為40.00%,運用音標認讀的為25.00%,直接模仿整個單詞讀音的占22.00%,將目標詞和其他熟悉的單詞進行類比的占12.00%,通過單詞首字母、圖片或者上下文猜測單詞讀音的占1.00%。
這一調(diào)查結果反映出,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認讀規(guī)則單詞時,會分析單詞讀音,運用學過的字母發(fā)音組合和音標知識嘗試拼讀單詞。但運用字母拼讀方法的學生人數(shù)稍微更多些,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出音標對部分小學四年級學生來說還是較難掌握的。仍有22.00%的小學四年級學生直接模仿整個單詞讀音,不去嘗試解碼單詞字母發(fā)音組合。也許他們以后會發(fā)現(xiàn)字母和發(fā)音的對應關系,但也有可能不會發(fā)現(xiàn),這不利于建立單詞形與音牢固的聯(lián)結,并有可能影響單詞的記憶和快速認讀。因此,對于這些經(jīng)常整字認讀的學生,教師應建立起診斷評估機制,如有需要,則應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補救教學,引導他們積極進行字母拼讀。
小學英語教師在字母拼讀教學時,較傾向于使用分析性字母拼讀法。但常見拼字模式的教學并沒有被重視,這也許和教材中并沒有涵蓋這一內(nèi)容有關。教材可以適當?shù)卦黾映R姷钠醋帜J竭@一內(nèi)容。教師也可以嘗試在高年級引入常見的拼字模式的系統(tǒng)教學,這有助于學生更高效更準確地拼讀單詞,尤其是元音字母及字母組合。教授字母拼讀所用材料基本也受到教材內(nèi)容的影響,多為單詞和兒歌。教師也可嘗試加入短語、短句以及可解碼故事,給予學生更多機會反復操練字母發(fā)音和運用字母發(fā)音知識。假詞則可運用于字母拼讀能力測試中,及時對學生的字母拼讀能力進行診斷和補救教學。所有參與調(diào)查的教師都不同程度上將字母拼讀運用到單詞認讀教學中,但部分教師也運用音標教授單詞讀音。為了不加重兒童認知負擔,教師也可以在將音標引入日常單詞認讀教學過程之前,先了解自己的學生是否已熟練掌握字母發(fā)音知識,在確定學生掌握了字母發(fā)音知識后,再嘗試通過音標教授單詞認讀。
學生問卷調(diào)查結果表明,部分學生在學習字母拼讀時遇到了困難,例如某些字母組合發(fā)音關系較難掌握,以及某些發(fā)音難讀。這需要進一步地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具體哪些字母或字母組合發(fā)音對我國漢語兒童學習字母拼讀造成了影響,并進一步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而且,部分學生在學習認讀規(guī)則英語單詞時,仍不去嘗試解碼單詞字母發(fā)音組合。因此,教師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字母拼讀學習的困難,建立單詞認讀診斷機制,培養(yǎng)學生積極運用字母拼讀策略認讀單詞,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補救教學。
[1] WYSE D,GOSWAMI U.Synthetic phonics and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8(34):691-710.
[2] EHRI L C,NUNES S,STAHL S A,et al.Systematic phonics instruction helps students learn to read: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reading panel’s meta-analysis [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1(71):393-447.
[3] RIXON S.Beyond ABC:investigating current rationales and systems for the teaching of early reading to young learners of English [D].Coventry,CU4 8UW,UK:University of Warwick,2011.
[4] VOUSDEN J I.Units of English spelling-to-sound mapping:a rational approach to reading instruction [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08(22):247-272.
[5] WYLIE R E,DURRELL D D.Teaching vowels through phonograms [J].Elementary English,1970(47):787-791.
[6] EHRI L C,MCCORMICK S.Phases of word learning: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 with delayed and disabled readers [J].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1998(14):135-163.
[7] 尹莉,RICHARD ANDERSON,魏莉薇.類比策略對漢語兒童英語閱讀能力的影響 [J].中國特殊教育,2013(3):92-96.
[責任編輯:黃曉娜]
10.16165/j.cnki.22-1096/g4.2016.12.013
2016-06-15
花可人(1982-),女,上海人,博士,講師。
G623.31
A
1002-1477(2016)12-00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