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娟
摘 要:導入,也稱導課,是課堂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好的導入能聯(lián)系新舊知識,預示課堂的高潮和結局,能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教師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
主題詞:高中英語;課堂導入
所謂課堂導入就是教師利用課堂開始的3至5分鐘巧妙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課堂知識的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高中英語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總結歸納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也可以引導新知識,新內容,還可以學習方式或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等等。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是個復雜工程,成功的課堂導入應該具有趣味性、針對性和新穎性等特點,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能夠通過自己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帶領學生進入高漲的學習熱情狀態(tài)。
一、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意義分析
一節(jié)課的開始需要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高中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課程,其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導入則可以發(fā)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從目前的高中教學情況來看,由于英語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許多高中生都不太喜歡英語,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表現出一種嚴重排斥的態(tài)度。所以,英語教師必須尋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能夠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是一個引子,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可以為高中枯燥無味的英語課堂增添樂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是一門教學藝術,為了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學會應用這一門藝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的興趣特點以及教學實際,進行各式各樣的課堂導入,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二、高中英語課堂導入原則分析
(一)緊扣教學內容
高中英語教學內容圍繞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指引英語教學方向。導入是英語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設計,根據英語教學大綱設計導入教學內容,導入內容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主題,把學生帶到整節(jié)課的學習上來,通過導入讓學生了解整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和主題。
(二)趣味性原則
在大多數高中學生看來,英語課堂以及英語學習比較枯燥,所以許多高中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大。從提高教學效果的角度出發(fā),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必須增添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才有了學習的動力。所以,高中英語課堂導入內容趣味性越強,其導入效果則會更為明顯。
(三)新穎性以及關聯(lián)性原則
從我國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高中英語知識大多數會在教材中出現,但是大多數學生僅僅依靠對教材的鉆研和學習,很難獲得更大的進步。有一部分高中學生,對英語教材的內容不太了解,或者是看不懂教材中的內容,最終只會越學越不懂,長此以往還會徹底失去對學習的信心,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高中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所以,在進行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時,所導入的內容要有時代氣息,要有新穎性,要包含當前時代的流行元素,從而與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能夠有效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與此同時,要注意課堂導入內容的關聯(lián)性,教師要通過課堂導入,將先前學習的英語知識與即將要學習的英語知識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進而有效提升導入效果。
三、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策略
(一)談話式導入與情景創(chuàng)設
教師在英語教學的初始階段設置與所要教授的英語課程有關的話題,在交談中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學習目標。比如,一位新任的英語教師在教授第一堂英語課時,就面臨著與學生之間存在著距離的問題。為了有效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好地了解學生,同時也讓學生消除對于教師的陌生感,教師可以在教學的導入階段采用隨意談話的方式,如,Whatisyourfavoritesubject?通過諸如此類的交談,破除學生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英語課程的學習。此外,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二)復習式的導入與小組合作學習
復習式的導入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的導入方法,也是在課堂中常常能夠見到的導入形式。目前所編寫的英語教材的知識點在結構上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同上下兩個課時之間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新課通常是在上一課時知識點的基礎上的進一步衍生。比如,目前的教學體系第一課時通常是WordStudy,而第二課時通常為Reading。前后兩個課程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第二課時通常是在第一課時隨學的詞匯與句子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教材的編寫特征,采用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方式,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復習先前學習的內容,而且能在回顧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思維逐漸引導到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中。教師需要有意地將一些與新知識有聯(lián)系的、已經學過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在溫故知新的基礎之上,達到回顧與導入的目的。高中英語課程本身較為枯燥乏味,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設定。具體而言,就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的成員人數控制在4~6人;根據學生的特點、學習能力等,公平劃分,避免出現小組實力不均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高中英語教師應該了解課堂教學導入理論,衡量成功課堂導入的標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熟練掌握各種課堂教學導入策略,利用復習過渡法、游戲導入法和問題引入法等課堂教學導入方法,避免照搬照抄,精心設計,細心推敲,使用多種導入方法改善課堂導入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曉棠,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