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玲,陶 敏,許洪英,萬麗麗
?
羅森塔爾效應在腦卒中病人負性情緒管理中的應用
孫 玲,陶 敏,許洪英,萬麗麗
[目的]探討羅森塔爾效應在腦卒中病人負性情緒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我院老年科兩個病區(qū)各選取腦卒中病人30例,隨機抽取一個病區(qū)設為對照組,另一個病區(qū)為試驗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心理干預,試驗組在常規(guī)心理護理的基礎上接受基于羅森塔爾效應的護理干預,出院時采用激惹、抑郁和焦慮量表對兩組病人進行測評。[結果]出院時,試驗組病人抑郁、焦慮、內向性激惹和外向性激惹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羅森塔爾效應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腦卒中病人的負性情緒。
腦卒中;羅森塔爾效應;負性情緒;心理護理
腦卒中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一過性或永久性的腦功能障礙[1]。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是歐美發(fā)達國家的4倍~5倍,是日本的3.5倍,為世界上卒中發(fā)病率最高的國家[2]。腦卒中常導致病人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3],負性情緒調控的效果直接影響腦卒中病情的進展及病人的生存質量。而心理干預是幫助腦卒中病人進行情緒管理的重要手段。1968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了羅森塔爾效應,是心理干預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指通過贊美、信任和期待等心理暗示方法使人變得自尊、自信,同時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并通過改變自身的行為,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4]。本研究旨在探討羅森塔爾效應在腦卒中病人負性情緒管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改善腦卒中病人負性情緒提供方法學的借鑒。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9月1日—2015年12月1日在我院老年科兩個病區(qū)各選取腦卒中病人30例。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5],并伴有輕中度的言語、感覺、運動、情緒(焦慮、抑郁、激惹等)障礙;意識清楚,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精神分裂癥病人。隨機抽取一個病區(qū)設為對照組,另一病區(qū)為試驗組。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9.9±4.2)歲,缺血性腦卒中22例,出血性腦卒中8例;試驗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62.3±3.9)歲,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5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腦卒中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均在入院第2天后進行護理干預,根據(jù)病人的住院時間合理安排護理干預進度,每天干預2次或3次,每次持續(xù)20 min~30 min。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的心理干預,如安慰、共情等方式。試驗組在常規(guī)心理干預的基礎上接受基于羅森塔爾效應制定的護理干預措施。根據(jù)羅森塔爾效應分析,其實現(xiàn)過程主要包括教育者形成、傳遞期望、受教育者將期望內化、進行信息反饋四個階段[6],因此,制定的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1.1 成立羅森塔爾教育小組 聘請資深教育專家與心理專家講授羅森塔爾效應的原理、方法及具體應用案例,更新護理人員陳舊的護理觀念。以科護士長為組長,各責任護士、康復師為組員進行干預。
1.2.1.2 營造氣氛 通過與家屬、病人等溝通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負性情緒狀態(tài)及影響該情緒的具體因素,在病房懸掛提示牌或圖片營造舒適的人文環(huán)境與病房環(huán)境。
1.2.1.3 傳遞期望及期望內化 將羅森塔爾效應理念融入情緒管理中,尤其注重對病人的疾病觀念、康復觀念以及患病后自我概念等的引導。①憧憬與期待:小組護理人員向病人講述言語、感覺、運動、情緒等訓練的方式與效果,并向病人講述肢體各功能恢復的成功案例及情緒管理對病情的影響,喚起病人內心對疾病康復的期待與信心;②行動與感觸:在康復師與護理人員的指導下,病人進行康復功能訓練和情緒管理,在此過程中鼓勵病人說出訓練后的感受和情緒的變化并給予記錄,并對病人在康復過程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贊揚、鼓勵;③接受與內化:在護理人員的心理指導下,幫助病人逐漸接受自身疾病存在與疾病康復的過程,通過心理暗示、自我激勵等方法促進病人康復行為的建立及康復效果的實現(xiàn)。
1.2.2 評價方法 入院第2天及出院時采用激惹、抑郁和焦慮量表(Irritabi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ale,IDA)對兩組病人進行測評。IDA量表由袁勇貴等[7]翻譯并進行信效度的測量,證明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419~0.769,具有良好的心理測量特性。該量表共有包括內向性激惹、外向性激惹、焦慮和抑郁4個因子,18個條目,每個條目有4個選項。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IDA各維度得分比較分
腦卒中伴有功能障礙的病人普遍存在激惹、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本調查顯示兩組病人在干預前均存在負性情緒,與王培席等[8]研究結果一致。Niall等[9]在某地區(qū)腦卒中注冊表中發(fā)現(xiàn)這類病人通常伴有情緒障礙。從主觀方面看可能是由于腦卒中后病人對于突發(fā)的角色轉換會有心理抵觸、不適甚至反感、憤怒等不良情緒,同時對于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存在迷惑、抑郁、焦慮等負性反應。腦卒中后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功能障礙的出現(xiàn)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及心理反應。從客觀環(huán)境分析,在瑣碎、繁忙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往往容易忽視病人的內心感觸與情緒反應,或者部分護理人員認為家屬須完全承擔起關心病人內心世界的責任。有研究表明:抑郁作為一種情感障礙影響腦神經遞質的合成與釋放,進而影響病人的身體功能、腦功能和生活質量[10]。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關注、辨認病人的情緒反應和心理問題,實施科學、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增強病人對疾病康復的信心,最終改善病人的身體功能和生活質量。
依據(jù)羅森塔爾效應制定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腦卒中伴有功能障礙病人的焦慮、抑郁、激惹等負性情緒。羅森塔爾效應又稱預言自動實現(xiàn)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為心理學中的典型現(xiàn)象,在護理教育教學實踐中已被廣泛應用且證明效果良好[11]。本研究顯示:試驗組病人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護理人員注重病人的心理感受,并充分信任、肯定病人的表現(xiàn),在病人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給予充分的鼓勵、認可及贊揚有關;同時病人在接受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隨著病情的改善以及護理人員的心理指導,使得病人指向自己或指向外部世界的激惹狀況會有所改善。有研究發(fā)現(xiàn):羅森塔爾效應能改善護生在基礎護理學操作實踐課中的焦慮程度,能有效改善護生的心理素質,進而提升護生的操作技能[12]。腦卒中伴有功能障礙的病人需要被認可、被鼓勵、被信任,在工作中,護理人員基于羅森塔爾效應給予的信任和鼓勵可以增強病人進行康復訓練的決心和信心,從而減輕病人焦慮、抑郁及激惹狀態(tài)。
焦慮、抑郁、激惹是腦卒中病人普遍存在的負性情緒[13]??茖W的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盡可能地關注病人的心理及情緒反應,以促進腦卒中伴有功能障礙的病人實現(xiàn)功能康復。羅森塔爾效應在改善腦卒中病人激惹、焦慮和抑郁情緒中有積極的效果,并且在護理教育及臨床帶教過程中應用廣泛,如何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其內涵、使抽象內容具體化、規(guī)范實施程序并在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1] 賈建平,陳生弟.神經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70.
[2] 衛(wèi)生部.推進腦卒中篩查防治[EB/OL].[2016-05-01].http://www.gov.cn/fwxx/jk/ 2011-10/31/ content_1982212.htm.
[3] Alison D,Roger T,Christopher J,etal.Depressive sysmptoms in late lif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 importance of intelligence of intelligence and lesion location[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13,30:77-84.
[4] 郝秀鳳,周育蕾,李霞.羅森塔爾效應帶教對實習護理學生職業(yè)成熟度的影響[J].華西醫(yī)學,2013,28(12):1942-1944.
[5] 中華神經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6] 李佳.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D].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3:1.
[7] 袁勇貴,沈鑫華,吳愛勤,等.激惹、抑郁和焦慮量表(IDA)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2,15(1):11-13.
[8] 王培席,宋曉麗,王家驥.腦卒中住院患者負性情緒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4B):1170-1172.
[9] Niall MB,Terence JQ,Azmil HA,et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post-stroke/TIA: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s in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a regional stroke registry[J].BMC Neurology,2014,14:198-207.
[10] 王希佳.腦卒中抑郁與神經功能缺損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綜述,2015(21):3996-3998.
[11] 周春美,蔡秀芳.羅森塔爾效應在護理專業(yè)人際溝通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08,8(7):49-52.
[12] 郭飏.羅森塔爾效應在焦慮護生基礎護理技能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5):13-14.
[13] Alexia C,Jenni M,John H,etal.Frequency of anxiety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2013,8:545-559.
(本文編輯崔曉芳)
Application of Rosenthal effect in management of negative emo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Sun Ling,Tao Min,Xu Hongying,etal
(Eastern People’s Hospital of X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Jiangsu 221004 China )
孫玲,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221004,江蘇省徐州市東方人民醫(yī)院;陶敏(通訊作者)、許洪英、萬麗麗單位:221004,江蘇省徐州市東方人民醫(yī)院。
R473.5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6.041
1009-6493(2016)12C-4592-03
2016-08-30;
2016-11-18)
引用信息 孫玲,陶敏,許洪英,等.羅森塔爾效應在腦卒中病人負性情緒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12C):4592-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