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靈,王麗娥,陳 華*
(福州總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基于行動研究法的飲食指導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馬小靈,王麗娥,陳 華*
(福州總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25)
目的探討基于行動研究法的飲食指導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首次腦卒中后吞咽能力障礙患者10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觀察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實施基于行動研究法的飲食指導,比較兩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況和護理滿意度評分。結(jié)果觀察組的吞咽功能改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基于行動研究法的飲食指導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后吞咽能力障礙,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和護理滿意度,加快康復速度,臨床具有重要意義。
行動研究;飲食指導;腦卒中;吞咽功能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加重,腦卒中呈逐年增多。腦卒中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會被損害因此會產(chǎn)生繼發(fā)癥,其中以吞咽功能和肢體功能障礙為最常見[1]。相關統(tǒng)計顯示,50%以上腦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礙,并會引起營養(yǎng)不良、脫水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不僅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影響,還會增加病死率[2]。行動研究法是包含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要素的螺旋式循環(huán)過程[3]。本研究通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基于行動研究法的飲食指導,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吞咽能力障礙患者10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卒中且為吞咽障礙;②患者意識清楚,可正常溝通;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神經(jīng)疾病患者;②腦出血傾向明顯。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觀察組男49例,女5例,年齡80~95歲,平均年齡(85.75±3.43)歲;對照組男51例,女3例,年齡80~90歲,平均年齡(86.54±3.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基于行動研究法的飲食指導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護理計劃
建立以護士長為組長,3名資深科護士、1名主治醫(yī)師、1名主任營養(yǎng)師為組員的飲食指導小組。對患者吞咽功能進行綜合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飲食護理計劃。
1.2.2 護理行動
每天對患者進行吞咽訓練,選擇不易誤咽且密度均勻的食物,指導其采取仰臥位,勻速進食,逐漸加量過渡到普通飲食。針對單純飲水嗆咳的嚴重吞咽障礙者,采用2 g凝固劑兌入150 mL水制成糊狀給予患者進食,以避免誤吸和嗆咳?;颊哌M食期間,并給予心理干預,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2.3 臨床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進食,一旦發(fā)現(xiàn)嗆咳立即停止進食,對其進行吞咽能力恢復評價,根據(jù)等級情況進行護理計劃調(diào)整。
1.2.4 護理反思
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中存在問題,并進行分析,做出改善措施,對進食指導計劃進行完善,并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使整個飲食護理計劃得以持續(xù)進行。
1.3 評價指標
對患者吞咽能力分級進行評價,標準為:①1級:唾液誤咽;②2級:食物誤咽;③3級:水的誤咽;④4級:機會誤咽;⑤5級:口腔問題;⑥6級:輕度問題;⑦7級:吞咽功能正常。吞咽能力改善效果評價標準:①痊愈:吞咽能力達到7級;②顯效:吞咽能力提高了3~5級,但未到7級;③有效:吞咽能力提高了1~2級;④無效:吞咽障礙無改變或加重。
通過調(diào)查問卷對患者滿意度評價:①非常滿意:90分以上;②滿意:得分在60分~90分;③不滿意:<6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比較
觀察組吞咽能力恢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比較 [n(%)]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腦卒中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到損害,因此其面、舌、口唇及軟腭肌等會出現(xiàn)麻痹癥狀,從而導致吞咽功能障礙,給患者帶來的身心上的痛苦[4]。通常未受損害側(cè)的大腦半球的神經(jīng)具有可塑性,會促使大部分患者進行吞咽功能的自行恢復,但在患者治療期間,因吞咽功能障礙會導致患者營養(yǎng)不良,免疫能力下降,繼發(fā)各種并發(fā)癥。通過基于行動研究法的飲食指導,建立飲食指導小組,制定護理計劃并實施,實施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對飲食指導計劃不斷完善,最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飲食指導后,觀察組吞咽能力恢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29%明顯高于對照組74.0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采取基于行動研究法的飲食指導,可有效改善其吞咽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并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曉軍,陳錦秀,陳婷玉.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障礙中作用及時間差異的Meta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5,30(21):81-87.
[2] 歐陽彩霞.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早期飲食指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8):44-45.
[3] 田素齋,唐麗梅,寧文杰.行動研究法在ICU護士職業(yè)性腰背痛干預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10):89-91.
[4] 陳文君.項針治療中風后吞咽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
本文編輯:魯守琴
R473
B
ISSN.2096-2479.2016.08.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