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萬蕊
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卡夫卡說過:“什么叫寫作?寫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寫作也就是絕對的坦白,沒有絲毫的隱瞞,就是把整個身心都貫注在里面?!蔽覀円恢币詠恚荚趶娬{(diào)寫作要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習作仍難以走出人云亦云的怪圈,用自己的筆寫著老師、家長要求的心聲,不能做到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寫真話沒有環(huán)境,因為擔心家長和老師批評。其次,寫了真話,家長和老師缺乏教育藝術(shù),只能按成人的思維模式簡單粗暴的扭轉(zhuǎn)。
那么如何做才能讓學生寫真話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措施可以一試:
一、家長和教師的鼓勵褒揚至關(guān)重要
學生其實很小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在不認識字之前是通過
語言來表達真實思想的,上學之后又多了文字表達。家長面對孩子的真實表達就該正確的應(yīng)對,除是非問題要及時糾正外,應(yīng)該慶幸孩子能說真話,先要肯定真的可貴,然后深入分析,鼓勵孩子說真話(當然遇到陌生人保持警惕時除外)寫真話,并教導(dǎo)孩子如何做到得體的說真話,切忌斥責發(fā)怒,小心保護孩子的真純的內(nèi)心。
得到成人的肯定褒揚,孩子就會知道說寫的思想導(dǎo)向,思想不會被禁錮,放飛心靈,思維會自由馳騁,靈感也會隨之而來,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指導(dǎo)如何得體的說真話、寫真話。
二、引導(dǎo)學生學會真實的表達
真實的思想需要用真實的語言來表達,思想和表達之間就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dǎo),當學生有了真實的思想,并非就是全部,要激發(fā)學生先通過語言真實的表達出來,先說后寫。在學生落筆之前,糾正學生語言的方面的偏面、極端甚至粗俗,幫助學生分析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為了主題突出,真實的思想、真實的語言要保留什么,舍棄什么,另外的層次、結(jié)構(gòu)等等一些寫作技巧問題,當應(yīng)慢慢訓(xùn)練,但是真實是必須堅持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和引導(dǎo)學生學會真實得體的表達。
教師指導(dǎo)學生寫作的時候,常見的問題就是代勞,教師總覺著學生的思想不夠高,用一些固有的框框有意無意在約束學生,往往看到學生習作時候,隱約有教師的影子,成人化的思維在其中,本來學生就是要表達一個簡單的主題,到結(jié)尾教師總覺得不加個高大上的點題難登大雅之堂,結(jié)果違背了學生的初衷,小腦袋冠以大帽子。比如,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在孩子眼里不算什么,打打鬧鬧,增進彼此感情,學生也能寫出來感激,友情珍貴,而教師指導(dǎo)后卻要加上大公無私,品質(zhì)高尚,口號式的向他學習之類,讀來讓人哭笑不得。這樣的指導(dǎo),其實是強學生之難,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新的八股模式,套話、大話就隨之而來。
所以,真實的思想到真實的語言并非簡單的轉(zhuǎn)換,教師的指導(dǎo)一定要遵從學生真實的心理,站在學生的立場角度去想事情,找突破口,而非包辦代替,強加于人,否則就會返回老路上去。
三、真實和虛構(gòu)并不沖突
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需要真實,文學也需要真實,但是和虛構(gòu)并不沖突。魯迅寫塑造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集中了生活中真實的四個人特點,筆下的閏土也是有生活的原型,正所謂,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
由此來看,寫作需要真實的生活積累,虛構(gòu)也就建立在真實的基礎(chǔ)之上了。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而言,這是后話了,教師也不能急于求成。
真實是寫作的靈魂,無論是初學寫作還是后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真實是寫作的基礎(chǔ),沒有真實,無創(chuàng)作可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