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云
摘 要: “互動教學”注重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知識與情感方面的互動。因籃球是屬于最受學生歡迎的體育項目之一,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以達到籃球最佳效果是體育教師的工作核心。本文通過在認識互動教學的基礎上,對實驗所得出數據進行了分析,進而為高職籃球教學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 高職籃球教學 互動教學 教學實驗
一直以來,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是以文化和技能學習為中心,在高職院校中也是如此。因高職體育教學一直被忽略,外加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得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樹立科學的體育意識。高職院校要改變現狀,必須構成科學鍛煉的體育認知,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通過學校、師生的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高職統(tǒng)一體育教育形式。
一、實驗研究的基本內容
1.測試相關項目
(1)測試對象:我院籃球選項班的2個班級學生。(2)測試內容:1分鐘罰球線外投籃與半場來回運球上籃。(3)測試地點、時間:我院籃球場,從2015年10月~2016年1月,共20節(jié)課。每節(jié)課共45分鐘。(4)測試方式:隨機抽取筆者所執(zhí)教的一班及二班各15名,共30名男生,作為測試班與比較班。并對相關數字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比,下結論。(5)測試基本步驟:訪問專家,并結合前人的研究與本研究的需要設置學生的籃球教學調查表。
2.實驗控制
(1)1班(實驗班)筆者執(zhí)教,而2班(對照班)由其他與筆者水平相等的教師執(zhí)教,進而減少誤差。兩個班在上課時數、進度。內容等相關方面均相同。(2)為防止被實驗的兩個班級學生自己是實驗對象而造成一系列影響,因此隱瞞情況。(3)為避免測試時間相隔長而致使可信度降低,那么兩個班級的測試時間差被調制在一兩天內。
二、互動理論下高職籃球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階段
教師在上課前,必須研究且熟透教材,并相應增加或刪減內容,制訂可行性的教學方案。另外,教師也要向學生說明課程的基本要求、目標和內容,讓學生有明確的問題認知。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并找到問題。
2.課中互動階段
開始上課時,教師可以留提問時間,并總結出問題的主要方面[1],在傳授知識時,可先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著重回答。如果學生沒有提出比較重要或者是延伸問題,教師就要適當補充。在對基本理論掌握之后,可在場地上進行技術方面的演練。教師要做出正確的動作示范,及時指出不規(guī)范的動作。對于膝下運球、3分鐘外投籃等高難度動物要讓學生多進行聯(lián)系,親身體會,也可讓技術水準高的學生幫助基礎弱的學生。在結束課程之前,教師要對本堂課進行一定的歸納總結,從而留出部分時間給學生提問??偠灾n中是屬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最佳互動時機,要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思索、提問,進而更深層次地交流。
3.課后總結階段
課程結束后,教師要進行適度的反饋[2]。記錄哪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而遺留了哪些問題,可在下一次課程前回憶一遍。對全班學生給予分組,選取一個負責人對比較有難度的問題進行匯總。組員之間在課后練習籃球技術動作,強化記憶,并提高動作規(guī)范與投籃得分率。測試時,實驗班用互動教學法,對照班則使用傳統(tǒng)教學法。
三、分析實驗結果
1.實驗前測試結果和相關分析
從表1、表2可得出,在實驗之前,實驗班和對照組學生在體能、學習動機、籃球基本技術等相關方面無明顯差異。
2.實驗后測試結果和相關分析
通過表3足以說明實驗班與對照組班產生顯著性差異,可得出互動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還建立了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及時有效地反饋消息,并進行歸納,實現教學內容等相關方面的不斷改善提升,提高學生體育課的學習質量。
通過表4可看出,經師生互動教學以后,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差距顯著。這足以表明互動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籃球技能效果顯著。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當學生對籃球產生興趣,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下,就會表現出主動積極的學習行為。他們不僅會在課中認真投入,課余之時也會練習籃球技術,享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提高籃球技術。
綜上所述,互動教學法拉近了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展現了自身的學習潛力,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例如幫助、鼓勵等都能讓師生之間產生共鳴,從整體上提高了籃球教學效率。與此同時,互動教學讓學生的情緒自控力、品質、自尊心均有了改善,逐漸克服了緊張、焦慮等相關不良心理。另外,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掌握學生學習的心理動機,培養(yǎng)與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籃球運動認知,從而呈現精彩紛呈的高職籃球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新愛.高職院校體育理論教學中互動教學的運用研究[J].高職體育,2015,123:124-125.
[2]潘忠.基于“互動教學”理論的高職籃球教學實驗研究[J].高職體育運動,2015,10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