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長期以來的灌輸教學,束縛著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限制著語文教學的質量和課改的步伐,造成語文教學質量的低下。問題教學法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發(fā)展學生思維力、創(chuàng)新力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
問題教學法的使用中,往往存在即問即答、自問自答、問而不啟等弊端,導致問題教學的低效。文章針對語文教學中的這些弊端,提出實踐性的整改意見和建議,使創(chuàng)新思維在初中語文課堂綻放,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校課堂。
一、問題的隨意性
近年來,雖然素質教育被推向深遠,但由于應試教育的主流地位,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在教學方式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教育教學效果低下,教學質量偏差。對于問題教學,也是隨意性強,隨便一個問題,拋出去,學生合作討論之后“鳴鑼收兵”,看似小組合作了、問題教學了,實質上走不出灌輸?shù)氖`和制約。
如,一位執(zhí)教老師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在課之初首先提出問題:今天,我們學習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和生活哲理是什么?停頓了不到2分鐘,學生匆匆忙忙瀏覽課文,找參考資料,之后,讓學生暢談這個問題所反映的含義和生活哲理。學生們雖然也爭先恐后地回答,可是,畢竟對課文內(nèi)容陌生,回答牽強附會。這位老師首先提出的這個問題應該是教學的重點和教學目標之一,應在閱讀文章之后提出,或者以教學目標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如,對于《享受生活》的教學,在學生初讀課文之時,教師提出問題:速讀課文,疏通大意,用一句話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這個文題顯然是針對文章的主題而提出,引發(fā)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海倫凱勒的豐富多彩的樂趣。
又如,一次同事的公開課上,在執(zhí)教《為你打開一扇窗》教師在教學的導學部分,先“走進作者”,用多媒體簡單介紹作者的相關信息,然后帶領學生讀課文,在講解到“閱讀文學作品的用處”時,執(zhí)教老師提出問題:閱讀文學作品有什么好處?你認為閱讀文學作品有哪些好處?這樣的問題雖然也與教學息息相關,但不乏隨意性。這個問題最好在閱讀前的預習階段提出,而不是課堂講解階段提出。并且,提出問題之后,應組織學生細讀課文,真正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理解文本、提高閱讀能力。
二、力避“即問即答”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有太多的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學方法不適合學生的發(fā)展,“講——練”的教學模式的沿襲,局限于字詞、美文的背誦。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也包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忽視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不可以的。這點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往往是教師的自問自答,學生對問題缺少思考的時間,使問題教學“有問”、“有答”但“少思”。為此,改變這個弊端,是問題教學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
如《享受生活》中教師提出 “用一句話簡單說說文章主要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的問題,教師稍一停頓,學生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自己回答,這樣的問題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意義全無,也無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問題的思考。
三、合理設計問題
《享受生活》的文章,主要是寫作者從這些事中感受到了一些人生的樂趣,如“田間漫步和戶外活動”的樂趣。針對這個內(nèi)容,讓學生具體讀這個細節(jié)前,提出具體的問題:從這一段內(nèi)容,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用原句來回答。如果教師一言以蔽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對主題的感悟就大大減少和降低。
再如《出師表》的教學,教師在學生閱讀后, “諸葛亮為什么在率軍征伐曹魏時要寫這篇出師表呢?”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討論后,再給出一些具體的問題“出師表運用哪些表達手法?”等,組織學生討論與交流,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內(nèi)化。問題只有科學合理,才能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此外,問題的設計應具有啟發(fā)性和討論的必要性。如《為你打開一扇窗》的閱讀,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們思考和討論。如你怎樣理解一個不愛閱讀的人,就是碩士和博士也是“高智商”的野蠻人?這樣的問題,顯然需要學生的探討和研究,需要學生的合作和交流。
四、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
《葫蘆僧判葫蘆案》的學習時,用網(wǎng)絡視頻或者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形象進行情境表演,其他學生或觀看表演、或者參與更加精彩的表演,使學生們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內(nèi)化。之后,組內(nèi)或組際間進行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再提出相關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問題教學有效開展,能啟發(fā)學生思考,否則,會降低語文教學質量,降低學習效果。只有有效運用問題教學的有效策略,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中學(2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