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富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80-01
新課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應不僅圍繞課本知識講解,還要把政治教學生活化和和諧化。讓學生的學習與建立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連接起來;讓學習有利于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秩序。為此,我們的教學要貼近生活,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連接起來,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論傳授,而要用時事等生動事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時事政治對教學起著輔助作用
(1)時事政治能給學生新鮮感,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新課標將學生的主動性學習作為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也強調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葉圣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挟攲W生真正對學習感興趣的時候,他才會用心地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時事教學生動形象,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緊密,可以給予學生新奇而真實的刺激,改變傳統(tǒng)政治教學的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時事政治有作用于學生對知識理論的理解。時事教育側重于學習當前國內外的大事以及黨的方針政策、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成就等等,其內容具有時效性、零散性和靈活性特點,能夠對政治教材起到詮釋作用、輔讀作用及證據(jù)功能,這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時事教育與政治課教學結合,能使抽象的政治課教學情景化、形象化,從而減輕學生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
(3)時事政治能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時事一般是近期的國內外形勢以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國內外大事,材料新鮮真實,加上報刊傳播媒體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在讓學生了解國際、國內形勢的同時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政治情感,這種情感能轉化為愛國情感。
(4)時事政治能提高學生的思路。把時事熱點材料與教材基本理論知識相結合,突出對學生的理解、分析、運用等能力的綜合考查,是近些年來政治高考的一個重要特點。以2008年高考文綜的政治試題為例,在12道選擇題中,以一年來的時事為背景材料設計的有第24題(十七大報告內容),第26題(近幾年來的“東蔗西移”),第28題(我國近幾年來的外貿依存度)……這些題目的分值占試卷總分的80%,尤其是主觀性試題,無一不是迎著時事熱點、重點問題上,不僅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而且考查學生對時事熱點、重點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認識水平,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推向更高層次,并體現(xiàn)出知識、能力、覺悟的有機統(tǒng)一,對推進素質教育起到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二、時事政治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激情
時事政治充滿著國內外的新鮮大事件,很容易讓學生感興趣。而高中大多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家對時事非常關心,而時事作為政治課學習的內容,正是該學科所獨有的優(yōu)勢。問題在于教師怎樣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時事同政治課理論的教學聯(lián)系起來,進而激發(fā)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興趣。
比如我們以伊拉克戰(zhàn)爭為例,當美軍開始攻打伊拉克時,許多學生來問我,薩達姆政權不履行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決議,違反了國際法,我國政府為什么不支持甚至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呢?針對此一時事話題,我特地把政治課本中“國際法”一節(jié)的內容提前拿來上,不失時機地講述了國際法的有關規(guī)定,使學生學到了國際法的基本知識,了解了美國未經安理會授權進攻伊拉克,實屬師出無名,以錯對錯,同樣也是違反了國際法。而我國政府要求遵守聯(lián)合國安理會決議,不同意美國出兵伊拉克,正是對國際法尊嚴的維護。通過用伊拉克戰(zhàn)事來講授國際法知識,學生更有興趣上政治課了。
三、時事政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在許多知識領域的學習,學生的理解認識難以達到目的。一些方針政策的教學雖是政治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教材中雖然都有較為詳盡的講述,但真正要講活、講透、講好其基本原理和理論知識,使學生愿意聽、喜歡聽,進而積極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就必須借助時事。
就說一國兩制吧,為上好這一課,我閱讀并收集了我國政府對臺宣傳的大量新聞資訊,經常收看央視對臺新聞分析節(jié)目《海峽兩岸》,同時也要求學生進行收看。因此,在講解這堂課的時候,對什么是一國兩制?一國兩制對臺灣的好處,港澳回歸對臺灣的示范作用,陳水扁為何要搞臺獨?一國兩制必將在臺灣實現(xiàn)等等,我充分發(fā)揮所掌握的新聞信息,左右逢源,講得得心應手。學生不僅繞有興趣地聽,積極地配合,而且能較全面的掌握一國兩制基本國策的理論知識和了解我國政府的對臺政策。課后學生還經常向我提起這個話題,能有這樣的教學效果,的確要歸功于時事。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