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發(fā)元
摘要:碩士研究生質量下降引發(fā)社會的詬病,為了準確掌握碩士研究生對所在學校和碩導的評價,采取問卷調(diào)查方法,對碩士研究生進行調(diào)查。結果顯示:研究生認為碩導的研究水平整體不高,碩導的個人水平差異較大,學校和導師對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過于松懈。因此,在碩導的遴選中必須加強對其科研水平的考核,必須嚴格對碩導進行綜合性評價和資格認證,實行優(yōu)勝劣汰。同時,建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的基本標準,強化碩士研究生導師的培養(yǎng)責任。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學校管理;導師責任
中圖分類號:G64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1002503
2009年教育部辦公廳頒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試點范圍擴大至所有中央部(委)屬培養(yǎng)研究生的56所高校,部分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也選擇了所屬培養(yǎng)研究生高校進行改革試點[1]。2013年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深入推進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意見》。那么,改革的成效如何呢?人們認為隨著碩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研究生的培養(yǎng)教育質量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明顯下降。近年來畢業(yè)的一些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特別是眾多高校教師經(jīng)過在職研究生培養(yǎng),成為了碩士研究生導師。由于這些導師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自身研究水平就很低,當上碩士研究生導師后,培養(yǎng)的碩士研究生水平就更低。因此,調(diào)查研究生對導師和學校的評價,分析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下降的原因,找出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中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水平能力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各個高校盲目上碩士點,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guī)??焖倥蛎?,而培養(yǎng)教育基本跟不上,引發(fā)了碩士研究生不會研究、綜合素質下降、就業(yè)形勢嚴峻等綜合問題。有學者認為,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自2002年以來,總體而言沒有明顯的進步,甚至有下降的趨勢[2]。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稱:“現(xiàn)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大專也沒有什么區(qū)別了。”[3]雖然這話未必準確,但碩士研究生學術水平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那么,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導師的指導能力不足、指導水平不高,是導致研究生教育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4]。大多數(shù)研究生將他們科研的不成功歸因于導師指導的低效[5]。也有學者認為是研究生的培養(yǎng)機制造成的,我國高校普遍采用的指導制度是不完全導師個人負責制,……研究生的課程學習、開題指導等程式化工作由導師小組共同負責,導師個人主要負責指導研究生的科研活動;導師對研究生的最低責任是幫助研究生具備畢業(yè)條件與完成畢業(yè)論文[5]。由于高校對碩士研究生導師缺乏明確的教育行為規(guī)范和科學研究規(guī)定,致使碩士生導師對教育行為的實施普遍缺乏一種清晰的認識和必要的重視[6]。而且一些高校為了升格,盲目爭上碩士點,由于缺乏高水平的導師,只能濫竽充數(shù),把一些原本夠不上碩導水平的教師遴選進了碩導隊伍。一些人憑借數(shù)篇質量不高的論文獲得導師資格后,不再從事學術研究,他們的學術水平不僅不再提升,反而不斷降低,根本無從向研究生提供有效指導[5]。而且隨著高校對導師科研考核的強化,有些導師剽竊研究生的論文,不僅讓高水平的導師對這樣的碩導不屑一顧,而且連研究生自己也瞧不起自己的導師。加強對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整頓,是提升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措施。
二、高校碩士研究生對導師水平能力的評價分析
(一)調(diào)查方法與樣本的基本信息
本研究以湖北省某大學為例,根據(jù)與碩士研究生座談情況和已有的研究資料,設計了無記名問卷調(diào)查表。于2014年11月,隨機選擇碩士研究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表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被調(diào)查對象的性別組成女生居多,其中:男生92人,占43.46%;女生106人,占53.54%。被調(diào)查的碩士研究生以學術型居多,學術型124人,占62.63%,專業(yè)型74人,占37.37%;以低年級研究生居多,研一的學生101人,占51.01%;研二的學生63人,占31.82%;研三的學生34人,占17.17%。從被調(diào)查學生本科來源看,來自于本校的學生多,來自于外校的學生少。本校學生121人,占61.11%;外校學生77人,占38.89%。
(二)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1碩士研究生對所在學校和導師水平能力的評價
(1)對碩導的整體研究水平評價不高。湖北省某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擁有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應當是一所學術水平很高的地方大學。調(diào)查顯示,認為碩導的整體水平很高的研究生29人,占14.65;認為碩導的整體水平比較高的研究生107人,占54.04%;認為碩導的整體水平比較低的研究生61人,占30.81%;認為碩導的整體水平很低的研究生1人,占0.5%(見表2)。這說明湖北省某大學碩導整體水平在研究生眼中并不高。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生認為碩導水平比較低。這主要是由于部分水平確實較低的教師進入了碩導隊伍,影響了整個碩導的形象和聲譽。
(2)對導師的研究水平評價差異較大。導師的研究水平是影響碩士研究生水平的最直接因素,那么,研究生對導師的研究水平評價到底如何呢?認為導師的研究水平很高的69人,占34.85%;認為導師的研究水平比較高的112人,占56.57%;認為導師的研究水平比較低的17人,占8.85%;認為導師的研究水平很低的人沒有(見表2)。這充分說明,在現(xiàn)有指導研究生的導師隊伍中,絕大部分導師研究水平是高的,是名副其實的。但也有8.58%的現(xiàn)有碩導研究水平低,主要是一些既無高水平論文發(fā)表,也沒有科研課題的導師。
(3)對自己導師的指導水平評價較高。導師的指導水平是影響碩士研究生成長的最直接因素,那么,研究生對導師的指導水平評價到底如何呢?認為導師指導水平很高的54人,占27.27%;認為導師指導水平比較高的125人,占63.13%;認為導師指導水平比較低的19人,占9.6%(見表2)。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現(xiàn)有從事研究生指導工作的導師絕大部分都是水平比較高的,很高和比較高兩項合計占90.4%,但仍然存在9.6%的研究生認為導師指導水平比較低。說明現(xiàn)有從事研究生指導工作的導師確實有少數(shù)指導研究生的水平低,不能勝任研究生的指導工作。
碩士研究生對學校和導師管理研究生的評價
(1)普遍認為學校對研究生的管理基本負責。認為學校對研究生管理很負責任的27人,占13.64%;認為學校對研究生管理基本負責任的149人,占75.25%;認為學校對研究生管理完全不負責任的22人,占11.11%。學生的評價說明學校對研究生的管理是基本負責任的。認為很負責和完全不負責任的都是少數(shù),分別只占13.64%和11.11%(見表3)。
表3碩士研究生對學校和導師管理研究生的評價
內(nèi)容你認為學校對
研究生的管理你認為碩導對
研究生的管理頻數(shù)%頻數(shù)%很負責2713.644924.75基本負責14975.2513970.20完全不負責2211.11105.05(2)普遍認為導師對研究生的管理基本負責。認為導師對研究生的管理很負責任的49人,占24.75%;認為導師對研究生管理基本負責任的139人,占70.20%;認為導師對研究生管理完全不負責任的10人,占5.05%(見表3)。學生的評價說明導師對研究生的管理是基本負責任的。在對學校對研究生的管理和導師對研究生的管理評價上,兩者有一定差異,對導師的評價比對學校的評價明顯要高。認為很負責的要高11.11%;認為完全不負責任的要低6.06%。
3碩士研究生對學校和導師評價結果的原因分析
(1)導師中存在一些水平很低的人員,導致研究生對導師的整體評價低于對指導導師的評價。研究生認為導師研究水平很高的比例要比對學校碩導整體水平的評價高出20.2%。那么,這種差異是怎么形成的呢?對學校碩導整體水平的評價是基于學校的所有碩導,而對自己導師研究水平的評價是基于對有指導研究生任務的碩導所做出的。因此,可以認為這種差異是有指導任務的碩導和沒有指導任務的碩導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說明在沒有指導任務的碩導隊伍中,存在相當大一部分水平不高的人員,學生評價很低。
(2)承擔指導任務的導師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研究生對導師研究和指導能力的評價差異很大。在現(xiàn)有導師隊伍中,研究生的評價也表現(xiàn)出差異性。雖然大部分研究生認為自己導師的研究水平比較高,認為自己導師研究水平很高的研究生也占到了34.85%,但同樣有8.58%的研究生認為自己導師的研究水平比較低。研究生對導師的評價一般是留有余地的,如果研究生認為自己導師水平比較低,說明這些導師的研究水平不是一般的低,而是低到了令研究生難以容忍的地步。
(3)學校對研究生各方面管理過于寬松,導致研究生對學校管理的評價低于對導師管理的評價。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區(qū)別應當在于其從事研究工作,而調(diào)查顯示,參與導師課題的研究生人數(shù)很少,大部分都沒有參與課題,即基本上沒有從事過研究。平時上課管理也很松,相當一部分研究生并沒有上課,而是在外工作。而且學校對碩士研究生畢業(yè)條件要求也很低,并沒有要求發(fā)表高水平的論文。因此,研究生畢業(yè)非常容易。特別是一些專業(yè)碩士,入學考試時要求就很低,讀研究生期間也沒認真學習,其真實水平比中等以上的本科生還差,這些都是導致部分研究生認為學校對研究生管理不負責任的原因。
三、優(yōu)化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建議
(一)建立碩導學術水平底線標準,提高導師隊伍素質
必須建立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遴選標準,特別是在遴選過程中,必須按章辦事,嚴把質量關,杜絕追求數(shù)量的大批進入和關系照顧[7],從而提高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遴選中,要制定最低底線標準,達不到最低底線的教師,無論職稱、學位高低,都不應當成為碩導。日本所有的大學規(guī)定碩士研究生導師必須有本專業(yè)研究的課題,并在國內(nèi)外著名期刊或學術會議上有論文[7]。作為碩導不僅需要有深厚的學科理論基礎、寬泛的專業(yè)知識和較強的指導能力,也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8]。因此,對碩導的遴選必須堅持底線標準。筆者認為作為碩導的最低底線應當有經(jīng)費不少于萬元以上的科研項目,每年有不少于1篇的論文在中文核心刊物及以上發(fā)表。
(二)建立碩導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實行優(yōu)勝劣汰機制
必須建立碩士研究生導師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技論文等多方面進行全面評價。依據(jù)評價標準對碩導實行三級考核機制,即形成“崗前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制度[9],通過考核達到準確評價每一位碩導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效的目的,同時,促進碩導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對于一個任期考核不合格的碩導,應當及時果斷地予以淘汰,確保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素質。防止濫竽充數(shù)的人員敗壞碩導的聲譽,影響整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
(三)建立碩士培養(yǎng)考核基本標準,強化導師培養(yǎng)責任
必須建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考核基本標準,不達標則不應畢業(yè)?,F(xiàn)在研究生的真實水平只相當于中專生,關鍵是缺乏培養(yǎng)考核基本標準,以至于一些研究生論文抄襲、請人代筆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此,必須建立起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考核基本標準,可以要求碩士研究生在畢業(yè)前完成高水平的調(diào)查報告、或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或高見解的建議書等科研成果。這些成果水平到底如何?應當進行專家匿名評審,可以組建3—5人的專家組進行單獨匿名評審,只有評審合格的才有資格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否則應延期畢業(yè)。為此,必須“大力推進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10]。將碩士生導師教育行為水平作為與科研同等重要的評價指標,進行定期考核,若考核不合格,則即使科研成績突出亦應取消其導師資格[6]。從而真正強化導師的培養(yǎng)責任,認真落實研究生培養(yǎng)的導師負責制。
參考文獻:
[1]熊華軍.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指導理念與實踐目標[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3):61.
[2]王孫禺,袁本濤,趙偉.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綜合狀況調(diào)研報告[J].中國高等教育,2007,(9):32—35.
[3]新京報.“研究生相當于中專生”不都是教育的尷尬[EB/OL].光明網(wǎng)—時評頻道,20140310.
[4]王建梁,魏體麗,覃麗君.我國研究生導師培訓制度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8):23.
[5]范建剛.碩士生導師“指導低效困境”的形成機制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1):67.
[6]王玲.論我國碩士生導師教育行為評價的缺失與錯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3):27—29.
[7]段冷昕,葉青海.基于培養(yǎng)質量的我國碩士研究生導師制度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101.
[8]施亞玲,向興華,李若英,等.全日制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2):28.
[9]王明道.全日制教育碩士生導師隊伍的調(diào)查分析與建設途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2):34.
[1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中國教育部官網(wǎng),20100729.
Evaluation Analysis of Postgraduates on Ability Levels of Universities and Supervisors
WANG Fa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Due to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ecreas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questionnaire has been adopted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of postgraduates to accurately master the postgraduates evaluation of their universities and supervis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ervisors research competence is generally not strong, their individual ability varies a lot, universities and supervisors cultivation management on postgraduates are too loose.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compete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supervisors selection, and supervisors synthesis evaluation and qualification authenti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rictly to implement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Meanwhile, the basic standard of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training responsibility of postgraduat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postgraduates; university management; supervisors responsibility
(責任編輯:朱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