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吉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擺在最突出的位置。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良好平臺。因此,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全面、系統化地掌握教材里的知識,還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利用新課改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更好地培養(yǎng)合格人才。
一、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長期以來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突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則是消極的接受者,這樣不但不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還極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逐漸地構建新的教學理念。通過積極有效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自己嘗試著去探索新知識,尋找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這樣不但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與學生的交流探討過程中,對理解思維受阻的學生進行“適時”地點撥,“適度”地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設計合理的有層次的思考問題,根據不同類型知識的特點“適法”地選擇引導方法,逐漸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也是成功進行實施教學的基礎和保障。教師在備課時,要注重知識點、重難點的合理重組。以教學目標為核心,采取有效的策略、教學方法和輔助媒體,注重提高運用教材的靈活性,積極有效地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根據本節(jié)課內容的結構特點,從學生的實際理解水平、心理狀態(tài)和思維發(fā)展水平出發(fā),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導人、講解方法及板書設計進行高效有序地設計,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性,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課堂學習情境中來。例如,在講解一些難理解、難懂的定理或公式、性質時,可以合理地引入一些關于他們被發(fā)現或實際生活中運用的帶有趣味性的小故事,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年齡特點、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特點出發(fā),結合知識點的結構,進行合理而又高效的設計,多給學生思考、討論問題的時間和機會。引導學生親身去探究問題、發(fā)現問題,嘗試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多提問題,善于發(fā)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看法。設計一些難度適宜、緊扣本節(jié)知識的練習題,讓學生親自動手去練習,以自己的實際能力獨立去解決。教師在此過程中,不要急于給學生引導或直接給出本題的結果。一定要有耐心,對學生的解答給予全面而又合理的評判,要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出現錯誤的癥結所在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對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解法提出表揚,鼓勵學生在解題、思考問題時多進行發(fā)散思維思考,提高運用知識的靈活性,培養(yǎng)他們善于從多個角度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數學,無論在理論方面,還是在運算方面,皆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許多初中數學較好的學生一進入高中,就覺得高中數學學習起來非常困難,書里的許多知識非常難理解。盡管自己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刻苦學習,但是成績卻不能提高。許多學生對數學非常困惑,久而久之,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了偏科。其實,這與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不了解有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地跟隨教師設計的思路來學習,接受課本知識,只要學生會仿照課本里的例題求解課后習題即可,對一些性質、定理、公式只是按部就班地會套用,會套用它們進行求解習題就可以了。這樣,從表面上看,學生確實理解、掌握了。但是,在求解其他題目、應用題時,反而覺得無法人手,尤其是一些同類型的題目,往往覺得很迷茫,根本找不到突破口。甚至對于一些題設條件較靈活的題目,只是運用課本上的知識生搬硬套來進行求解,根本不考慮題設條件的變化與限制。由此,錯誤常常發(fā)生,并且同樣的錯誤始終出現在自己的解題過程中,但是卻又無法避免,找不到真正的癥結所在。這樣不但嚴重影響學生成績的提高,而且還會挫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容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厭倦,逐漸對數學這門學科偏科了。
在平時的輔導過程中,發(fā)現許許多多的學生對高中數學中的知識點、定理、性質、公式僅僅是簡單模仿、套用,以會做題為根本目的,在做題時覺得自己似乎理解它們了,也會運用它們了。但是各種各樣的錯誤則會隨之而來,常常令學生苦惱不已,又難以尋找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總是覺得自己是有點兒馬虎,不夠細心。這根本的癥結,在于學生學習數學時的方法不恰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環(huán)境,給學生打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成果,與同學分享、交流的平臺。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探索、思考、評價來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尋找正確、適合、高效的學習方法。
四、對作業(yè)批閱、試卷講評的反思
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批閱,是教師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掌握程度和運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是,不能僅僅以做得對還是錯來進行簡單批閱。應從全方位來進行,在批閱過程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對其中出現的錯誤及易犯的問題,應深入探究。同時,對學生作業(yè)的批閱,也可以幫助教師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發(fā)現自己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通過教師的深刻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
以前,對試卷的講評,僅僅是將每個題的答案和解題過程給學生重現一次,這樣許多學生只是知道了該題的解法,但并沒有深深地理解和掌握它們,其中許多出現的問題并沒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原因。其實,這樣的講評其效果不是很好的。應該通過對試卷講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幫助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策略來解決,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加深對數學思想方法實質的領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需要反思的方面還有許多。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勤思考、勤分析、勤探索,不斷地歸納總結,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水平,可以更好地培育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