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TED視域下的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策略
楊麗
TED演講以其獨具魅力的語言方式掀起口語表達的思潮。反觀當下的小學語文口語教學,距離培育兒童生成TED航向的表達能力仍存在很大差異。以TED演講為新向度,研制全新口語“素養(yǎng)模型”,打破教與學的固有“模式環(huán)境”,構建小學語文口語教學課程體系,并建立“多管齊下式”的評價機制,從而促使兒童生長出適切TED演講航向的語言譜系。
TED視域;口語教學;教學策略
“語言革命”“思想爆炸”“風潮”,這些詞語正隨著世界范圍內掀起的“TED演講風暴”進入人們的視野,這將人類口語表達的力量推至了歷史的頂峰。2011年,18分鐘TED演講的視頻網絡點擊量達到了5億次。網友們稱“這18分鐘,我們收獲了全世界”,有些人甚至將每天收看演講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演講者通過思想的碰撞,熟練地運用口語表達技巧,借助輕松愉快的氛圍傳遞自己的觀點或想法,使聽眾獲益良多。TED演講是一場迷人的語言盛宴,亦給小學語文教學刮來一陣清新的風。
以TED演講者的語言風格與交際水平反觀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當下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模式和學習內容的選擇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常的、基礎的語言交流能力,并且強調了使用語言的文明禮儀,距離兒童生成穩(wěn)定開放、富有生命、鮮明順暢的語言體系仍存在很大差異。為此,筆者所在學校從口語教學的育人目標、活動設計以及評價設計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規(guī)劃和設計。
在思考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體系該如何架構,內容該如何確定,教師教學方式該如何設計,教學效能該如何檢測時,我們不妨跳出原有的思維與視域,以“陌生”的眼光去審視與觀照?!凹僭O我們的學生未來要登上TED演講臺,那么他們在小學階段應該形成怎樣的語言表達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學校課程體系應該如何設置?”諸如此類的問題多問一些,我們才可能打開新的思路,形成口語教學的新格局和新氣象。
1.研制全新口語“素養(yǎng)模型”。
以培養(yǎng)“TED小演講者”的目標為航向,我們約請了近30名小學語文教師,研制全新的口語教學學生素養(yǎng)模型(見圖1)。該模型以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軸,在思維軸的轉動運轉中,朗讀模仿能力,敘述描述能力,總結概括能力,論證表述能力,想象創(chuàng)編能力等五大口語表達關鍵能力在螺旋運轉上升。在素養(yǎng)模型的最外層為 “TED式小演講者”的外顯樣態(tài)——反應敏銳、思想獨特、談吐有致、優(yōu)雅從容。
(圖1)
2.打破教與學的固有“模式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學生個性、能力和品質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皩W習環(huán)境設計”,在我國基礎教育界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我們很長時間內都將“學習環(huán)境”定位為物質的基礎設施,以及外顯的文化氛圍等。其實“學習環(huán)境”更應該是教師教學方式的總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呈現,以及師生互動的策略等。這些無形的和內在的“環(huán)境”,往往決定了口語教學的實際效能,是能保障學生的主體活動和教師的教學活動相互促進,共融共生,從而使得口語教學向著學生關鍵能力提升的向度發(fā)展的核心驅動程序。
在以往的語文口語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在口語表達訓練中以接受式、被動式和零碎式學習方式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我們基于兒童立場,遵從兒童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形成“語言→文字→語言”表達能力螺旋上升的心理規(guī)律,凸顯學生在語文口語學習中自主體驗、自主實踐、自主選擇、自主探究地位,最終形成體驗欣賞、合作學習、實踐感悟、表達分享等語文口語學習方式。
在口語教學環(huán)境設計中,教師“如何教”的命題,往往決定著學生“如何學”的走向。我們打破教師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機械的“問答式”口語教學方式,在課例的探索與實踐中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由口語表達技巧傳授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轉變?yōu)榕囵B(yǎng)口語表達能力,注重體驗感受,互動實踐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陪伴、引導、互助、激發(fā)”式的口語教學。
在進行口語教學活動時,教師一方面要善于有效組織、運用教材內容,一方面要關注語文口語課程的理性價值,必須對“教些什么”“還可以挖掘什么來教”進行選擇,就如何推進口語教學活動,如何評價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進行結構化設計。只有教師從內心生發(fā)出課程意識,用課程的眼光來設計小學語文口語教學,我們的口語教學才能像蜜蜂筑的蜂巢一般,以其穩(wěn)定性、序列性和超精巧的結構特征而呈現出迷人的維度。
1.以穩(wěn)定的課程體系為“主干”。
在TED視域觀照下構建的小學語文口語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絕非互相割裂的存在,它們互融共生,相互滲透又各成體系,各有側重。小學語文口語課程,注重口語能力養(yǎng)成的體系化、遞進性和邏輯關聯(lián)性,課程的觸角延伸向了課堂內外,因此對課程體系的架構必須有完善而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才能避免課程的實施被弱化、淡化甚至邊緣化。我們依據教育部對語文教學的指導建議,結合國家語文課程的現有教材內容,充分利用本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傳統(tǒng)背景,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適宜的校本課程內容,完善小學語文口語課程內容體系(見圖2)。設置了配套的課程評價機制,以確保本課程能穩(wěn)定、持續(xù)地運轉和實施,最終走向課程目標的達成——培養(yǎng)具有校本特有氣質的 “TED小演講者”。
(圖2)
課程體系的搭建,一定程度意義上決定了課程實施的廣度和深度,學習活動和教學活動的依托載體都在于嚴謹而科學、穩(wěn)定的課程體系中。直觀地表述,即小學語文口語課程這棵“大樹”的繁茂生長,關鍵在于“大樹”先行生長出穩(wěn)健有力的“枝干”,能夠支撐所有學習活動、教學活動、拓展活動“有向可長”“有枝可依”“有據可循”。
2.以序列化的課程內容為“枝葉”。
在小學語文口語課程推進的過程中,我們在“口語表達能力素養(yǎng)體系”的支撐下,對小學三個學段的關鍵能力生長點進行了側重性設計。以第二學段為例,在一定獨創(chuàng)性思維能力的支撐下,重點發(fā)展學生的敘述、轉述能力,想象創(chuàng)編能力。針對“復述、轉述、講故事、表演”等具體要求,研發(fā)出了《九色鹿》《小稻秧脫險記》等精品課例群,并且針對“講述、應對、即席講話、問題討論”等具體要求,研發(fā)了對應性的精品課例。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三個學段各自的口語教學精品課例群落,這群落之間的內在隱性勾連便是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素養(yǎng)的螺旋式上升的邏輯關聯(lián)。
這些口語精品課將學生口語表達的達成目標扎根于實在的課堂,細小的口語體驗活動之中,隨著學段的遞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在“無痕教學”中得以“水漲船高”式生長,這也是在所有口語實踐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核心陣地。
3.以精巧的實施結構為“導管”。
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就像一棵小樹在土壤中的成長。兒童習得語言、內化語言、發(fā)展語言、運用語言這一系列的“光合作用”,離不開“土壤、空氣、水分和陽光”,這必須依賴具有精巧結構的、立體狀態(tài)的“實施導管”。我們以“口語實踐活動”的分布格局為“導管”,從縱橫交錯的“立體經緯”的構架,再到引爆口語表達高度發(fā)展的“爆破點”設計,最后以覆蓋全局的驅動設計為關節(jié)點,全方位打造出激發(fā)語言生長的活動時間與空間。
以“學科活動”為經緯度。學生在小學六年的學習階段中,口語表達能力的生長呈螺旋上升的狀態(tài)。在階段性向上延展的過程中,需要關鍵能力指向的各項訓練項目互相有層遞性,交融性。我們針對不同學段兒童心理、生理成長的狀態(tài)與特點,將12個學期的口語拓展活動進行了序列化設計,以期讓每一位學生在六年的學習生涯中,經歷12次校級層面口語表達“大舞臺”,在逐漸升級,逐層爬坡的口語表達競賽、展演中,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有節(jié)奏感的生長與發(fā)展。
以“社團活動”為爆破點。兒童的生命成長是非一致性的,有著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多樣性特征。部分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同齡人提升得更快一些,口語的流暢性、思維的深刻性、觀點的獨特性、語言的感染性等比一般兒童更為突出,使得這部分兒童站到“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枝頭摘得蘋果。為他們建造更高平臺,組建“精英”成長營開展口語社團活動是一條重要途徑。為此,我們全力打造了校級和年級兩個層級的口語體驗社團。
以“微課活動”為驅動式。實行“課前課”“課中課”“課外課”等微課活動的推行?!罢n前課”以語文課堂教學為據點——第一學段為“課前故事會”,第二學段為 “課前新聞播報”,第三學段為 “課前演講”,將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小型訓練和即時監(jiān)測落腳在碎片化的時間內?!罢n中課”指的是針對教材文本,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開發(fā)出適切進行口語表達的學生主體活動。而“課外課”則指向學生課堂生活之外的語言體驗、實踐時段。如每日的“陽光晨誦”,午后的“停云憩讀”,每周家庭中的“親子共讀”時光等。
因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開放性、靈活性和非書面性,我們主要通過對語文口語課程的分析評價,對教師實施課程的考核評價,對學生口語學習與活動的觀察評價三管齊下來檢測教學的效度,并且輻射課程成果。
1.數據監(jiān)測評課程。
在每學年的期末,通過學生問卷調查、教師總結分析、專家把脈等方式,同時開發(fā)課程評價監(jiān)測軟件,對口語課程進行總結評估,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及時予以修改和調整。
以對課程實施的時間安排的監(jiān)測為例,我們在調研中發(fā)現,課程實施初期對“課前課”的時間設置出現了偏差。在“一刀切”式的時間安排中,出現了第一學段學生“吃不下”,第三學段學生“吃不飽”的現象,我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改為“兩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的彈性設置,并以此為“點”的依據,對下學年的課程推進進行“面”的微調和完善。
2.課例檔案觀教師。
成立口語課程開發(fā)與指導中心,為各位教師在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過程中的表現建立個人檔案,做好記錄,積累資料。每學年對教師開發(fā)實施課程的過程與實績進行考核評價。我們特別注重對教師推進課程過程中的課例記錄和研究,要求每位語文教師每學期積累至少一節(jié)研究課例,以孔窺豹,在課例的呈現中全面觀察和監(jiān)測教師對本課程的推行和再開發(fā)能力的提升。
3.多元評價促成長。
“線上線下雙點贊”——豐富和完善 “點贊行動”。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升的表現給予點贊,發(fā)放點贊卡,并充分尊重兒童意見,設置各類機會和獎品予以兌換。以獎代評,以評促優(yōu)。
“校園雙星促成長”——創(chuàng)設表彰“校園成長之星”和“校園成功之星”機制。學校設立“春苗獎勵基金”,對“演講之星”“辯論之星”“故事之星”“體驗日記寫作小能手”“成功之星”進行專項獎勵,鼓勵兒童敢于表達,善于表達,優(yōu)于表達。
當TED演講走進我們生活,并對我們的觀念、行為發(fā)生潛移默化影響的時候,展望未來,我們應該敏銳地意識到,兒童正是這些觀念和行為的最大被影響者。因此,刷新我們的頭腦,為兒童筑起語言活動的最大空間舞臺,讓他們生長在豐厚立體的活動場中,生長在開放包容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生長在細致入微而又綿延悠長的口語體驗活動中。相信這樣的陽光少年,一定能向著TED演講臺的方向無限生長!
[1]杰瑞米·多諾萬.TED演講的秘密:18分鐘改變世界[M].馮颙,安超,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刁曉丹.口語表達能力訓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G623.2
A
1005-6009(2016)44-0024-04
楊麗,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橋實驗小學(江蘇常州213161),高級教師,常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常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