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麗暉 劉洪健 楚國生 孫占勝 李兆君 李 壯 曹永芬 刁海生 李永利
魚類安全越冬綜合技術
文/劉麗暉劉洪健楚國生孫占勝李兆君李壯曹永芬刁海生李永利
造成魚類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缺氧,二是低溫。越冬期,越冬魚類會受到水體環(huán)境、天氣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介紹了采用越冬前水質調控技術、越冬期間生物增氧技術、水質監(jiān)測技術、機械增氧技術、化學增氧技術等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或者綜合的方法進行救治。
吉林省魚類越冬期較長,從11月到次年4月初,魚類在冰下生存大約近5個月到6個月,最大冰層厚度可達80cm~100cm,保證魚類安全越冬是我省養(yǎng)魚生產尤其是魚種生產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幾年,我省多次遭遇冬季極端惡劣天氣,一些池塘和小型湖泊、水庫中的某些養(yǎng)殖魚類常發(fā)生大量死亡現象。我省歷年池塘越冬的魚種平均死亡率達20%左右,個別地區(qū)甚至高達100%。造成魚類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缺氧,二是低溫。越冬期,越冬魚類會受到水體環(huán)境、天氣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可采用越冬前水質調控技術、越冬期間生物增氧技術、水質監(jiān)測技術、機械增氧技術、化學增氧技術等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或者綜合的方法進行救治。
通過采用魚類越冬綜合技術,可使我省魚類越冬成活率達到90%~95%。
(一)越冬前調控好水質
越冬水質的優(yōu)劣是影響魚類越冬安全根本條件,大中型水域水質一般較好不必進行水質處理,但多數越冬池塘水質受集約化養(yǎng)殖的影響,水質老化嚴重,營養(yǎng)成分不平衡,耗氧因子過多,因此,要在封冰前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把越冬水質調整到最佳水平。
1.池水消毒
(1)并塘越冬
干法消毒,魚種下塘前10天~15天消毒,生石灰50kg/畝~75 kg/畝,或者漂白粉5kg/畝~10kg/畝。
帶水消毒,魚種下塘前10天~15天消毒,生石灰125kg/畝~150kg/畝,或者漂白粉13.5kg/畝。
②原塘越冬
在飼養(yǎng)后期,生石灰20mg/ L~30mg/L全池潑灑,或者漂白粉1mg/L全池潑灑。
2.注水
換注新水是改善越冬水質的最直接的措施,最好換注水質優(yōu)良的井水、泉水、江河、水庫水至最高水位,10月中旬換注結束。
(1)并塘越冬
越冬池水透明度50cm~60cm。
(2)原塘越冬
視原池水浮游生物情況,排除部分池底老水,加注新水,夏季養(yǎng)殖期間水質過肥的池塘至少應換注1/2以上,越冬池水透明度50cm~60cm。
3.控制浮游動物
水體中的浮游動物及底棲生物是越冬水體中重要的耗氧因子,因此在越冬前應采用殺蟲劑進行殺滅處理,減少耗氧因子。可全池施用精制敵百蟲。
4.改良底質
在不能有效進行越冬池塘底質清淤條件下,底泥中的有機質是越冬水體中重要的耗氧因素,因此在越冬前應采用片劑的底質改良劑進行底質處理,降低底泥中有機耗氧因子。
5.施肥改水
如果是新建的池塘或越冬水體更換較大時,水體中的浮游植物少,越冬水體較瘦,生物光合作用低,生物增氧能力較差??刹扇∪厥┯玫?、磷無機肥的方法,提高水體的肥度。
(二)越冬魚
體質健壯,鱗片完整無損傷;越冬魚體重在50g/尾以上為宜。
1.消毒
需并塘越冬魚,可根據情況選擇①漂白粉10mg/L,浸洗10分鐘。②漂白粉10毫mg/L+硫酸銅8mg/L,分別溶解后再混合,浸洗20分鐘。③4%的食鹽,浸洗5分鐘。④高錳酸鉀20mg/ L,浸洗10 分鐘。
2.入池
越冬魚入池時間以水溫10 ℃為宜;有補水條件的越冬池,按冰下有效水體,可放魚0.5kg/m3~0.75kg/ m3;無補水條件的越冬池,按冰下有效水體,可放魚0.25 kg/m3。
(三)越冬管理
1.提高明冰比例,及時掃雪除塵,保持最好的透光度
冰下水體中的溶解氧主要來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俗稱的“生物增氧”。因此,越冬初期封冰的冰質好壞直接影響到越冬期間水體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和越冬魚類的安全,所以越冬的冰面必須保持較大比例透光效果好的明冰,及時掃雪除塵,讓冰面保持清潔透明,讓冰下有足夠的光照,確保光合作用的充分進行。
(1)合理處理池塘烏冰,保證明冰比例。烏冰的出現多數是由于剛封冰時遇到大風或雨雪天氣,導致冰層出現皺褶或含氣泡、雜質等導致透明度低下。如果烏冰較薄可采用船壓破等人力的方法把烏冰撈出,重新凍結明冰。如果烏冰較厚時,可等到冰層能承受人的重量,利用切割機械把冰分塊破解并把烏冰推入靠邊的冰層中,露出的水體重新凍結新冰。此項工作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做好人身安全保護措施,注意操作安全。
(2)掃雪除塵,保持冰面光潔。池塘冰面掃雪除塵一般可采取人力或機械來完成,掃雪除塵面積應達到池塘越冬面積的80%以上。大中型水域掃雪除塵應采用機械來完成,前期可采用小型機械進行清除,后期可采用大型機動機械進行(掃雪車),效果較好。大中型水域除雪時應選擇水體較深,越冬魚類集中的區(qū)域進行選擇性除雪, 可采用打雪趟子方法進行,除雪時一定強化安全措施,確保除雪機械和人員安全。
(3)及時清掃,提高效率。一般雪停后就應馬上清掃,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明冰,達到最佳透光水平。
2.加強監(jiān)測,科學分析,提高技術指導和管理水平
越冬期間對越冬水體進行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浮游生物等相關水質指標進行必要的監(jiān)測是保障越冬魚類安全的前提條件,實際越冬過程中多以對溶解氧監(jiān)測為主。
(1)合理確定監(jiān)測頻次。一般剛封冰時,日照時間較長,冰層較薄,透光率高,如果冰質正常,一般不會出現低溶氧,監(jiān)測的間隔可以長一些,但隨著冰層的加厚和日照時間的縮短,加之水質的改變,監(jiān)測的間隔將適當縮短。通常情況下11月至12月中旬,每1周或10天測1次;12中旬至次年2月,每3天~7天測1次;此后至冰開始融化,每10天測1次。如果溶解氧一直保持在6mg/L~15mg/L安全的范圍,波動不大,間隔時間可以適當延長;溶解氧較低、變化幅度較大的水體,間隔時間應該縮短,測的頻率適當高些,在低氧或波動較大的時期每天監(jiān)測1次。
(2)科學分析檢測指標。當溶解氧波動較大時,如在2天~3天內變化幅度達到40%以上,要進行水質綜合指標檢測,尤其是浮游動物、浮游植物的數量指標檢測,找到溶解氧波動的原因,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一般經驗值是:當溶解氧降低至3.5mg/ L時,應及時采取增氧措施,確保在短時間內能保證溶解氧達到5mg/L以上。當溶解氧大于15mg/L,也應采取降低溶解氧措施,避免氣泡病發(fā)生。
(3)綜合防范,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在做好水質檢測的同時應提高綜合防范能力,加強巡塘和觀察,尤其對冰眼處要勤觀察,注意水體中的浮游動物和越冬魚類的活動情況,發(fā)現異常,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3.科學施救,合理施救,降低越冬損失
150余天的越冬期,越冬魚類要受到水體環(huán)境、天氣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盡管采取了種種措施,總難免出現意外,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必須采取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或者綜合的方法進行救治。
(1)預防低溶氧
A. 注水補氧。就是把含氧量較高的水,或者是把經過一段流程、使水中溶氧增加的水,注入越冬池,來提高越冬池水的含氧量,同時又補充增加了越冬池的水量。
B.增氧機補氧。最好使用潛水射流式增氧機增氧或納米管微孔增氧機械,將空氣注入冰下水體,使空氣擴散到冰下水中,從而增加水中的氧氣。此方法操作簡便,效果較好,大功率的適用于小水庫。盡量不使用葉輪式增氧機增氧,水溫降低過快,容易造成小型越冬水體的水溫降至1℃以下,導致越冬魚類凍傷。
C.原池水循環(huán)補氧。是在無水源的條件下采用的一種補氧方法。將越冬池中缺氧的水,通過電力等動力帶動水泵,將水提出或攪拌,使之與空氣充分接觸,以提高水中的溶氧,然后再流回原池,增氧效果明顯。但是該方法在面積較小的水面尤其是氣溫較低時不宜長時間應用,容易造成水溫過低,凍傷越冬魚類。
D.增氧劑增氧。潑灑化學增氧劑,按照產品說明操作,均勻潑灑,可防止低氧、解救缺氧。此方法成本較高,只能用于救急,不是提高水體溶解氧的根本方法。
E.施肥增氧。該法方法是最為常用的“生物增氧”法,也是相對科學實用的增氧措施,而且保持的增氧效果持久,但是從施用到發(fā)生作用的時間較長,應提前施用。方法是:2m水深每畝用氮肥3kg磷肥2kg,如果想快速提高水體肥度,可采取將化肥用水溶解后從冰眼直接倒入水中(每畝至少打4個冰眼)。如果不需要快速肥水只想保持水體的一定肥度,可以把這兩種化學肥料混合裝入稀眼的布袋里,掛在水下,使其緩慢溶解,培育繁殖浮游植物,利用其光合作用增氧。掛袋深度應略超過最大冰厚,每畝3個冰眼~6個冰眼,肥料均勻分配。
②預防高溶解氧
高溶解氧主要是由于水體過肥,光合作用過強造成的。當水體中的溶解氧長期處于大于15mg/L,或者更高時,極易引發(fā)越冬魚類氣泡病,主要表現為魚體的體表、魚鰭等部位出現泡狀,并發(fā)癥狀是體表局部潰爛和發(fā)生水霉病,死亡率非常高。由于多數養(yǎng)殖者只關注低溶氧,忽略高溶氧,因此在每年的越冬過程中都會發(fā)生越冬魚類因氣泡病大批死亡的事例。
預防的方法主要是根據監(jiān)測結果,當發(fā)現溶解氧長期處在15mg/L以上,并有繼續(xù)上升的可能時??刹扇Q注井水或浮游植物含量較少的江河、水庫水,降低水體的肥度。也可以在降雪后適當減少清雪面積,降低光照強度,從而減弱光合作用,達到降低溶解氧的目的。如果上述措施達不到降低溶解氧的效果,可采取救急措施。開冰架設葉輪式增氧機進行曝氣,降低水體中溶解氧的濃度,采取這一措施時一定關注氣溫和水溫的變化,氣溫過低時不宜長時間開機曝氣,應選擇白天氣溫較高時開機,同時加強水溫的監(jiān)測,當水溫低于2℃時應停止曝氣,避免凍傷越冬魚類。
(3)預防有毒有害因子
水體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有氨態(tài)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越冬期應經常檢測水體,及時加以預防。當水體pH值低于5時,可通過冰眼全池灌注生石灰漿,每畝用40kg~50kg;氨態(tài)氮、亞硝酸鹽、硫化氫過高時,應換水或適當開啟增氧機。在機械增氧效果不好的情況下,氨態(tài)氮濃度偏高則每畝使用沸石粉40kg~50kg;亞硝酸鹽濃度高則使用食鹽降低亞硝酸鹽對魚的毒性,每畝用5kg~10kg;硫化氫濃度高,可使用硫酸亞鐵解除,每畝用0.3kg~0.5kg。
(4)定期檢查魚病
越冬期也要定期檢查魚病,及時發(fā)現及時對癥用藥。
北方地區(qū)的池塘、塘壩、小型水庫等。
1.封冰后補水應視水位的變化及時補充,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避免水位降低過多,補水時水從四周溢出造成烏冰。
2.越冬魚類的個體太小、有傷病或水的pH等環(huán)境因子不適于魚類生存時也會導致魚類死亡。
3.當越冬池缺氧采用增氧機或水泵曝氣增氧時,要十分注意水溫下降問題。當水溫降至0.5℃~0.2℃時,魚體就會凍傷乃至凍死。
作者單位:吉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