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秋陽,王世廣,楊 怡,周小平,姚 金,劉裔榮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順義醫(yī)院,北京 101300)
?
針刺導氣法配合放血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療效觀察*
洪秋陽,王世廣,楊 怡,周小平,姚 金,劉裔榮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順義醫(yī)院,北京 101300)
目的:觀察針刺導氣法配合耳尖放血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導氣法針刺結合放血組和常規(guī)針刺組,導氣法針刺結合放血組40例,采用導氣法針刺四關穴、風市、安眠等,放血取耳尖穴;常規(guī)針刺組40例,選取四神聰、神門、三陰交等穴位。兩組均每日治療1次,每周5次,10次為一療程,治療觀察2個療程。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和Epworth思睡量表對患者的睡眠情況進行評估。結果:經治療后,兩組失眠患者PSQI總分和Epworth總分均下降,治療2周、4周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針刺放血組治療2周及4周后PSQI總分和Epworth總分與常規(guī)針刺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刺放血組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常規(guī)針刺組82.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刺導氣法配合放血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療效確切,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原發(fā)性失眠;針刺療法;導氣法;放血;耳尖
失眠是一種睡眠障礙性疾病,主要因入睡困難或者夜間覺醒、早醒而導致睡眠的數(shù)量或者質量不能滿足正常的生理需求,從而可能造成日間的功能障礙,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伴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使失眠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失眠已成為普遍的社會公共衛(wèi)生問題[1]。失眠可導致工作、學習效率及生活質量的下降,影響健康,甚至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并加重相應的經濟負擔[2-4]。目前西醫(yī)治療失眠主要以藥物和心理療法為主,但長期服用藥物易對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成癮性及耐受性等不良反應,心理療法療效欠穩(wěn)定。中醫(yī)藥治療失眠歷史悠久,經驗豐富,針灸作為非藥物療法,療效確切且無毒副作用,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青睞。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設計,對針刺導氣法配合放血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順義醫(yī)院針灸科門診就診的失眠癥患者。根據(jù)樣本量估算公式計算,本研究共納入受試者80例,按照1∶1的比例進行計算機區(qū)組隨機,并制作隨機信封實現(xiàn)隱蔽分組,根據(jù)入組時間順序將失眠患者隨機分配到針刺放血組和常規(guī)針刺組,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組間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失眠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5]及2006年《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專家共識》(草案)關于失眠的診斷標準而制定。①以睡眠障礙為主要癥狀,包括入睡困難、難以維持睡眠或睡眠質量差;②這種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fā)生3次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③對失眠引起明顯的苦惱,妨礙社會功能或活動效率下降;④不是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引起的失眠;⑤根據(jù)病程分類: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亞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個月;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個月。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失眠診斷標準的亞急性和慢性病人;②年齡20歲~75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①合并有焦慮狀態(tài)及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精神疾患者;②患有嚴重心、腦、腎、肝臟疾患者;③不能配合治療者;④病程小于4周者;⑤呼吸暫停綜合征。
2.1 針刺放血組
針刺基本穴位:太沖、合谷、風市、安眠(風池、翳風連線中點)。肝郁化火型太沖改行間;痰熱內擾型合谷改間谷(三間、合谷連線中點);陰虛火旺加太溪;心脾兩虛加氣海;心虛膽怯加丘墟。行導氣手法,操作:指切進針法快速刺入腧穴淺層(天部),得氣后行導氣手法,由淺層緩緩進針至深層(地部),時間約1min,再從深層慢慢提退到淺層,時間約1min,即為導氣1度,反復行針3度,導氣完畢后,留針30min。每日治療1次,每周5次(周六、日休息),10次為一療程,共觀察2個療程。
耳尖放血:取患者單側耳尖穴,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用75%乙醇消毒耳輪耳尖,再左手固定耳輪,右手持三棱針在耳尖穴上快速點刺,點刺深度為1~3mm,出針后擠出鮮血,用75%乙醇棉球擦拭,每側耳尖放血3~5滴,最后用干棉球按壓針刺點。隔日治療1次,每周3次,6次為一療程,共觀察2個療程。
2.2 常規(guī)針刺組
針刺取穴:以四神聰、神門、三陰交為主穴[6]。肝郁化火加肝俞、大陵、行間;痰熱內擾加豐隆、內庭、中脘;陰虛火旺加心俞、腎俞、照海;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心虛膽怯加心俞、膽俞、丘墟。針刺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留針30min。每日治療1次,每周5次(周六、日休息),療程同針刺放血組。
3.1 觀察指標
3.1.1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量表[7]作為睡眠質量評價指標,分別從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7個維度計分,計算累計總分,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及治療4周后進行PSQI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其睡眠質量越差。
3.1.2 Epworth思睡量表 所有患者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及治療4周后評定其思睡狀態(tài)[8]。
3.2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PSQI減分率擬定[9]:PSQI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痊愈:PSQI減分率≥76%;顯效:PSQI減分率為51%~75%;有效:減分率為30%~50%;無效:減分率<30%。
3.3 統(tǒng)計學處理
3.4 治療結果
3.4.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點PSQI總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失眠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點PSQI評分比較,分)
由表2結果可知兩組治療前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在治療2周及4周后PSQI評分均較前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與常規(guī)針刺組比較,針刺放血組PSQI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針刺組(P<0.05)。
3.4.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點Epworth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點Epworth總分比較,分)
由表3可知兩組治療前Epworth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2周及4周后 Epworth評分均較前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比較,針刺放血組Epworth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針刺組(P<0.05)。
3.4.3 兩組失眠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由表4可知,針刺放血組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常規(guī)針刺組的82.5%,兩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失眠是影響人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常見問題,原發(fā)性失眠的主要特點是患者主觀感受的睡眠缺失較客觀睡眠缺失嚴重[10],長期失眠可導致明顯的日間功能受損[11]。失眠在祖國醫(yī)學中稱為“不得臥”“少寐”“不寐”等,其病因多種多樣,病機總屬陰陽失調,陽盛不入陰或陰盛不斂陽,致使心神不安,陰陽失交而不寐。針灸作為治療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避免了藥物的成癮性等副作用,顯示了一定的優(yōu)勢。針灸選穴建立在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基礎上,對機體可起到全面的調整作用,在改善睡眠質量的同時可能會改善失眠患者日間覺醒狀態(tài)。中醫(yī)認為久病多有瘀血,多年的失眠往往常規(guī)安神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針灸治療失眠時,當調節(jié)全身氣血陰陽與活血化瘀并重,才能找到最佳切入點。
本研究以導氣針法配合耳尖放血治療失眠癥,導氣法源于《靈樞·五亂》:“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亂氣之相逆也。” 針刺導氣法在于引導臟腑經絡中互擾乖錯的清濁之氣,使其恢復到正常的陰陽平衡狀態(tài),導氣調神,達到形神協(xié)調、陰平陽秘和身心和諧。選穴基于“調氣血陰陽”理論和臟腑虛實辨證,主穴合谷、太沖,二穴均為原穴,一上一下、一臟一腑、一陰一陽,合用上下交濟交通陰陽,原穴調理氣機作用較強,大腸經可以理氣和血,肝經調血疏肝,故兩者可以調理氣血疏肝理氣。四關穴還有鎮(zhèn)靜、鎮(zhèn)定的作用。風市是一個鎮(zhèn)靜止痛作用很強的穴位[12]。安眠穴具有益氣養(yǎng)心、補腦安神的作用。諸穴相配,可以對機體進行整體調節(jié)。并且經過初步的證候分析,認為日間功能低的患者偏于氣陰兩虛,因此,在配穴上加用太溪、氣海穴,兩穴可以滋陰益氣、培補腎元,從而振奮正氣,配合主穴,不但能安神定志,而且可以起到醒神作用。對于睡眠質量不好的患者偏于肝火旺,故在配穴上改用行間和間谷穴,增強清肝瀉火安神作用。腎開竅于耳,《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心開竅于耳”,心腎皆開竅于耳,因此耳尖放血不僅可以活血化瘀,還可以鎮(zhèn)定祛風、交通心腎。針刺導氣法配合放血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療效顯著,可明顯提高睡眠質量,縮短入睡時間,改善日間精神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其療效確切,操作簡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趙忠新.臨床睡眠障礙學[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3:7
[2] Daley M,Morin CM,LeBlanc M,et al.Insomni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health-care utilization, work absenteeism, productivity and accidents[J].Sleep Med,2009(10):427-438
[3] Metlaine A,Leger D,Choudat D.Socioeconomic Impact of Insomnia inWorking Populations[J].Industrial Health,2005,43:11-19
[4] Sarsour K,Morin CM,Foley K,et al.Association of insomnia severityand comorbid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 health plan-basedsample: Insomnia severity and comorbidities[J].Sleep Medicine,2010,11:69-74
[5]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119
[6] 楊甲三.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9:634
[7] Buysse DJ,Reynolds CF,Monk TH,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research and practice[J].Psychiatry Res,1989,28(2):193-213
[8] Johns MW.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daytime sleepiness: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J].Sleep,1991,14:540
[9]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09
[10] Gooneratne NS,Bellamy SL,Pack F,et al.Case-control study of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ifferences in sleep patterns in older adultswith insomnia symptoms[J].J Sleep Res,2011,20(3):434-444
[11] Shekleton JA,Rogers NL,Rajaratnam SM.Searching for the daytimeimpairments of primary insomnia[J].Sleep Med Rev,2010,14(1):47-60
[12] 洪秋陽.刺骨法結合放血治療腰腿痛56例[J].中國針灸,2014,34(4):252
北京市順義區(qū)科技計劃項目,編號:SY-201510。
洪秋陽(1983-),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針灸臨床工作。
R246.1
A
1005-0779(2016)10-0035-03
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