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鋼琴教學中手指功能訓練的原理與目的
陳 曦
(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優(yōu)美的音樂源自演奏者傳神的表演,除了需要演奏家全神貫注地投入之外,還需要演奏家掌握扎實地基本功和演奏技巧。在鋼琴演奏中,演奏技巧的提升離不開手指功能的訓練。本文作者簡要介紹了鋼琴教學的背景和手指功能訓練的目的,著重探究了手指運動原理和功能訓練與鋼琴教學的關系。
鋼琴教學;手指功能訓練;手指運動原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人們不再滿足于物質生活,對精神層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就使得鋼琴演奏家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不斷加強演奏技巧的訓練,是每個演奏家都必須重視的內容。而鋼琴演奏的主體是手指,因此,在鋼琴教學中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至關重要。
西方鋼琴文化發(fā)展了百余年,經歷了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主義等階段的變革,在西方鋼琴文化已經進入到鼎盛時期的時候,中國才開始探究鋼琴文化,鋼琴教育活動才進入初始階段。鋼琴是作為一種新型的樂器進入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的,其發(fā)展經歷了不同階段。
(一)早期的鋼琴教學
十九世紀初期,西方鋼琴文化達到繁榮時期,而中國的鋼琴文化才剛剛興起。鋼琴的傳入是伴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戰(zhàn)爭而來的附屬品,帝國主義通過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傳入基督教文化,而鋼琴是作為為基督教服務的工具傳入中國的,它幫助鋼琴學習者更好地進行鋼琴演奏。面對列強的瓜分,中國掀起維新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其中就包括改革教育,設立學校,學校教育的內容之一就包括音樂[1]。樂歌成為了學校教育的必修課程,樂歌與當時資產階級愛國救國的進步思想是一致的,反映了當時人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所以,樂歌很容易被大多數(shù)民眾接受,并迅速成為在民眾中廣為流傳的音樂。并且鋼琴同中國傳統(tǒng)樂器不同,它可以直觀地體現(xiàn)出多聲部音樂,這使得鋼琴在當時的音樂教育中廣為應用,學習鋼琴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一股新的潮流。
(二)新文化運動時期
1919年中國掀起新文化運動,主張教育的平民化,學校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音樂教學隨著學校教育的普及也逐漸壯大起來,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專業(yè)鋼琴教學機構。在非音樂專業(yè)的學校,設立有專門的音樂系,音樂系中包括鋼琴教育。如北大音樂研究會,在當時是有名的鋼琴教學團體,聘有荷蘭籍的包玉英、俄籍的嘉祉等人,作為鋼琴專業(yè)的導師,開展鋼琴教學工作。雖然僅維持了幾年,之后由于軍閥混戰(zhàn)而停辦,但北大音樂研究會給中國音樂界培養(yǎng)出了一批專業(yè)的鋼琴演奏師,如音樂家吳伯超。除此之外,當時社會還建立了一些專業(yè)的音樂學校,如上海國立音樂院,這一音樂院校的成立,使中國鋼琴教育進入了新的階段,鋼琴教學在師資力量、教育內容、教育體制上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中國的鋼琴教學在教材和曲目的選擇上日漸豐富,鋼琴教學越來越系統(tǒng)化。
(三)戰(zhàn)爭期間
從1937年起,中國經歷了八年抗日戰(zhàn)爭和三年解放戰(zhàn)爭,這一惡劣的環(huán)境使中國鋼琴教學收到了很大的限制??谷諔?zhàn)爭時期,鋼琴教育機構留存下來的比較少,主要集中于上海和重慶兩地,這兩個地區(qū)的鋼琴學校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努力保全鋼琴教學的完整性,成為我國鋼琴教學事業(yè)的主力軍,這一批優(yōu)秀的鋼琴家在畢業(yè)后紛紛奔赴戰(zhàn)場,為抗日戰(zhàn)爭貢獻自己的力量[2]。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和國民黨分別建立了各自的音樂學校,開展鋼琴教學工作,使鋼琴教育在惡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四)建國初期
1949年建國后,我國成立了一批音樂學校、藝術學院以及樂團,以北京和上海兩地居多,著名的有中央音樂學院及其華東分院。在這一時期,鋼琴教學的內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重新編選了教材,使得鋼琴曲目的風格更加多樣化,曲目內容更加豐富了,尤其是加入了民族音樂的部分,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系統(tǒng)化,大大提高了鋼琴音樂教學的質量。與此同時,鋼琴教學的方法也放生了很大的變化。一直以來,中國鋼琴教學注重手指的獨立性,忽視手腕和手臂,演奏出來的音樂不自然,這一時期中國鋼琴教學積極學習外國先進的教學方法,有效改善了中國學生在鋼琴演奏時手臂、手腕緊張的狀態(tài)。
(五)文革時期
文革時期社會到處彌漫著荒謬和極端的思想,建國后教育領域取得的很多成果都被否定,受其影響,鋼琴教學陷入停滯的局面。迫于政治壓力,這一時期我國鋼琴教學的內容多為改編曲,如《在陽光下奏鳴曲》、《黃河》等。
(六)當代鋼琴教學
文革之后,引發(fā)了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徹底打破了對民眾思想的束縛,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因此,為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精神保障。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中,中國的鋼琴事業(yè)也迎來了一個春天。人們思想的解放,表現(xiàn)在鋼琴教育中為,鋼琴教學的課程安排、教學曲目內容和教學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鋼琴演奏風格上越來越趨向于開放化,使得中國鋼琴教學與西方鋼琴教學漸漸接軌,打破了中西方鋼琴文化長期隔離的狀態(tài)。如,我國積極邀請西方著名鋼琴家進行鋼琴演奏以及鋼琴教學講演;同時,選派一部分優(yōu)秀的鋼琴家到西方國家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其先進的教學經驗[3]。我國當今社會已經建立起系統(tǒng)的音樂學院,有自己雄厚的鋼琴師資力量,有科學先進的教學大綱,教學目的、內容和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中央音樂學院及華東音樂學院,秉承擇優(yōu)錄取的原則,具備老年、中年、青年三代優(yōu)質鋼琴家組成的強大的師資隊伍。在他們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音樂學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
(一)人體手部功能單元的運動特征研究
人體手部功能主要包括感覺和運動兩方面內容,具體為手部的感覺功能(如觸鍵音色的把握)、手部的粗大功能(如手腕的運用)、手部的精細功能(如手指如何靈活的運用),還有手部的作業(yè)功能,這項功能是將前幾個功能結合起來運用的功能。
1.觸鍵音色的把握
鋼琴這種樂器的原理是擊弦發(fā)聲,擊鍵力度、速度和持續(xù)時間的長度不同,琴弦震動產生的泛音也就不同,因此在鋼琴演奏中,鋼琴音色強弱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4]。鋼琴演奏的時候,手指的觸鍵方式直接影響到音色問題,音色問題的處理反映了演奏者在音樂表現(xiàn)方面的能力和其音樂演奏的完美程度,是演奏師要不斷去探討課題。可以說,音色的改變來自手指的控制,演奏師要根據(jù)具體樂曲的風格,不斷調整手指的狀態(tài),以便更好地闡釋樂曲內容。
手指用力的形式不同,演奏出音樂作品的音色就不同。手指一關節(jié)帶動手指指尖擊打琴鍵,琴弦會產生一個比較集中的發(fā)力點;借助手指一關節(jié)的可動優(yōu)勢,改變手指指尖觸鍵后的方向,或是將手指指尖放平來摸出琴鍵,琴弦會產生柔和的聲音。
事實上,手指用力形式的不同是通過改變手指和琴鍵的接觸面積實現(xiàn)的,手指和琴鍵接觸面積的大小會影響到演奏者雙臂用力的大小,從而影響到演奏出的樂曲的音色。在鋼琴樂曲中,不同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巴洛克時期,教堂音樂、唱詩班比較盛行,其追求純凈清晰而又統(tǒng)一的聲音,因此在演奏這種樂曲的時,演奏家大多用手指指尖觸鍵[5],也就是說,手指和琴鍵的接觸面積比較小,這樣,力量會在一個比較集中的點上爆發(fā),琴弦會發(fā)出深透、結實的聲音;浪漫主義流行的時期,宣揚的是作曲家的個性特點,樂曲多充滿浪漫色彩,此時單一的聲音不足以表達出起伏之美,演奏家多通過不斷改變手指和琴鍵的接觸面積,來實現(xiàn)樂曲的層次感。
2.手腕的運用
很多人學習鋼琴的時候,片面追求速度和音量,只注重手指動作,忽略手腕的運用,手腕是人體最為靈活地關節(jié)。若不會用腕部的力量來處理一些音階的跑動,對于遠距離的音階和密集的和弦,就只能單純地依靠手指。長期如此,容易使手指肌肉緊張起來,甚至僵硬,引起演奏的不協(xié)調。在演奏剛開始的時候,為了確保手指站立在琴鍵上,手腕多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音型和節(jié)奏的漸漸復雜,就需要手腕做出相應的調整,包括左右運動、上下運動和旋轉運動。左右運動:當出現(xiàn)大量音階的時候,需要大拇指頻繁地向內進行穿指運動,向外運轉手腕。上下運動:在出現(xiàn)快速雙音和和弦八度的時候,演奏家要通過手腕的上下運動來強化指尖的觸鍵深度,還要讓手腕運動的幅度最小,發(fā)力最大;旋轉運動:音符排列方向不同,即音符節(jié)奏不同和音符組合方式不同,可以通過手腕的旋轉,來減少演奏的難度,可以是自外向內的選裝,也可以是自外向內的旋轉[6]。
在鋼琴演奏的時候,必須加強腕關節(jié)肌肉和靈活度的訓練,加強手腕的彈性,使演奏者能夠靈活地調節(jié)觸鍵力量的大小,以保證演奏出的樂曲音色的良好性。
3.手指的靈活運用
手指與琴鍵接觸最頻繁,因此在鋼琴演奏中,要充分了解各個手指的特征和功能,并靈活運用。
拇指,是手指中唯一獨立于其他手指的,但是受到拇指在鍵盤上位置的限制,它不能像其他手指一樣,高高舉起之后擊鍵。拇指上有兩塊指骨,拇指根部與手腕直接連接,完全可以靈活活動,所以,許多音階的跑動都是借助拇指的靈活穿越完成的。但是,拇指第一指骨比較弱,不能很好地支撐手掌,保持手指在琴鍵上位置的穩(wěn)定,因此,演奏家在演奏的過程中要將拇指設想成從手腕發(fā)力,讓手指在根部轉動。食指是在拇指和中指之間的,拇指和中指運動之后的余力容易讓食指順勢依慣性滑過,因此,演奏家在演奏的過程中要多注意食指的運用,培養(yǎng)食指的功能,以免食指在演奏時處于懈怠狀態(tài)。中指是整個手指的中心,長度最大,也最有力,在整個手掌中起平衡作用,防止手掌傾斜。無名指和食指一樣,位于其他兩指之間,容易受中指和小指活動的牽連而運動,因此,一般情況下,無名指的活動要中指和小指的輔助配合來完成。小指和大拇指一樣,位于手掌的最邊緣,兩者需要充分配合,向外側伸展,共同平衡整個手掌。
在演奏的過程中,需要各個手指之間密切地配合,靈活地運動,結合具體的演奏曲目,讓手指在不斷屈伸的過程中演奏出整首樂曲。在鋼琴演奏的手指功能訓練時,要注意手指肌肉的伸展練習和手指靈活性的練習,這樣練習的目的是保證手指指尖的肌肉在演奏時的力度和速度的穩(wěn)定性。與此同時,還要注意手掌隆起的高度,要依據(jù)自身手指條件來不斷調整。與手掌相比,手指比較短,在演奏的時候可以確保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將手指伸直,這樣的話,手指的靈活度是比較高的。每個手指長短不同、粗細不同,指骨寬度不同,產生的演奏效果也不盡相同[7]。在接觸黑白鍵的時候,由于琴鍵的寬度不同,排列位置不同,因此手指要和觸鍵角度保持垂直,如圖1;在接觸黑鍵的時候,手掌要被完全撐起來,此時就需要將手指調整為延伸的角度來彈奏,如圖2。也就是說,對于不同音型的組合演奏,手指的動作是多種多樣的,不能要求手指的固定姿勢,而要通過不斷調整手指的彎曲程度來自然地演奏。
圖2
(二)如何結合人體手指運動原理進行鋼琴演奏的手指功能訓練
由于每個人手指長度不同,手指和手掌的比例不同,手指的肌肉發(fā)達程度不同,所以,要結合人體手指的運動原理,針對性地進行鋼琴演奏的手指功能訓練。
幼兒時期,由于人體機能還不成熟,還處于成長階段,可塑性強,因此,幼兒時期是鋼琴演奏訓練的最佳時期。幼兒時期,人體手骨的硬度比較小,柔韌性比較大,一般不易骨折;關節(jié)窩比較淺,關節(jié)面上的軟骨比較厚,韌帶比較松弛,關節(jié)的肌肉比較細長,伸展性能和活動性能比較好,手指的靈活性和柔韌性都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且鋼琴手指訓練能有效地改善幼兒手骨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其生長;鋼琴手指訓練還能促進幼兒新陳代謝,加速指骨鈣化。雖然如此,但幼兒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其手指稚嫩柔軟,尚不能承擔高強度的訓練。
1.鋼琴演奏手型的訓練
幼兒為鋼琴演奏學習的起步階段,首先要確保其鋼琴演奏手型的訓練。所謂鋼琴彈奏手型,是要學生保持放松、舒適的姿勢,保證手部握拳姿勢的輕松性,要將力量用在手腕之上,手指緩慢放松,置于琴鍵之上,調整手掌的位置,使手指指尖能連接成一條曲線,這是鋼琴演奏的標準手型。在此,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手指關節(jié)的發(fā)力點、一關節(jié)的點和手掌掌心的支點。掌關節(jié)是連接手掌與手指的,它發(fā)力的時候要與手指第一關節(jié)的點的位置相一致,形成相互之間的支撐,同時還要將手指攏起來,利用指尖和琴鍵抓住勁。
2.讓幼兒感受手指的重量,加強對手指指尖爆發(fā)點的定位
這項訓練分為三步。第一,手指打開訓練,具體做法為,伸張手指的第二關節(jié),使掌關節(jié)到指尖形成一條直線,演奏時第一、二關節(jié)要共同發(fā)力,手指的抬落要在掌關節(jié)處。第二,手指支撐訓練,具體做法為,手指的第一關節(jié)抓緊,使手指指尖到掌關節(jié)保持穩(wěn)定,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練習時在手掌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因此只是用指尖在抓琴鍵,務必要掌握好力度,以防用力過度降低手指的靈活性。第三,手指重量的訓練和手指爆發(fā)力的訓練。手指的重量是指手指在彈奏過程中所用的力度。手指的爆發(fā)力是指手指抓琴鍵彈到底之后彈跳起來的力度。這項訓練可采用跳音練習法,手指指尖在抓琴鍵的一瞬間跳起,在這個過程中感受相互排斥的力度,感受琴鍵的彈性[8]。演奏者只有手指指尖抓琴鍵,才能讓指尖結實,才能實現(xiàn)彈跳的完美展現(xiàn)。經過一定次數(shù)的訓練,學習者就能對手指力度產生客觀的認知,手指肌肉會漸漸強壯起來,手指力度也會漸漸增加。
3.指根關節(jié)的訓練
指根關節(jié)的訓練主要采用高抬手指的訓練方法,要引導學習者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貪快,把握好細節(jié),將每一個高抬動作都做到位,盡量不要抬偏,在手指彈出的時候明確指尖的觸感,垂直向擊琴鍵,保證動作的干凈利落,以確保音色的清脆。而在手指上下行動時要慢些做,感受手指的細節(jié)動作,但一旦聽見發(fā)生,就要立刻停止發(fā)力。簡言之,就是在慢速練時手指要放松,快下,完成慢速練習之后,可以做一些適當?shù)奶岣呔毩暫图夹g練習,如《車爾尼599》,適當?shù)卦黾佑柧毜碾y度,加大訓練強度。這種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指能力,對手指來說,彈得速度越快,對動作要求的精準度和動作幅度就越高。這就需要學習者明確快速訓練和慢速訓練的差異,慢速訓練要夸大動作,快速訓練則要求保持放松。
相比于缺乏人生閱歷的幼兒,中老年人的感情經歷和音樂經驗比較豐富,音樂素養(yǎng)比較高,對樂曲的理解和闡述可能會做得更好一些。但是由于中老年人年齡比較大,學習能力不及幼兒,且中年人的肌肉和骨髓都已經定型,包括韌帶的彈性、肌肉的反應能力、手指的伸展能力、指關節(jié)的支撐能力都已經定型,再進行肢體改造的話,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在訓練時間上可能會比較長。老年人身體的各方面機能更差,關節(jié)僵硬,各個部位都處于功能衰退的階段,因此,針對中老年人,要制定不同于幼兒的演奏訓練方法,給予適當?shù)募夹g指導,必定能事半功倍。在對老年人進行鋼琴演奏訓練的時候,首先要確保其掌握了一定的鋼琴演奏基本功,在此基礎之上加以訓練。
4.練習曲的選擇在手指訓練中很關鍵
車爾尼練習曲目較多,可以從中挑選一部分來作練習。訓練音階類的跑動的時候,適宜選擇琶音類曲目。另外可以摻入裝飾音類訓練,尤其是顫音類訓練,要引導中老年人持續(xù)六十秒不間斷顫音的演奏,這樣既不傷害手指,又加強了手指能力。
5.哈農訓練
中老年人的空余時間比較多,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哈農練習。通過哈農練習,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穩(wěn)步上升手指技能。雖然中老年人年齡比較大,但若能勤加鍛煉,還是能練出高水平的,既能加快其鋼琴演奏的反應能力,還能使中老年人鋼琴彈奏的指法更加靈活[9]。
6.雙音訓練
一般性訓練中,雙音訓練是被忽視的一個技巧。在進行雙音訓練的時候,要求中老年人要放松手指,和手腕,控制好音量,結合踏板的巧妙應用,以彈奏出透徹、集中的樂曲。在雙音練習中,中老年人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手指的獨立性。
總之,結合人體手指運動原理來進行鋼琴演奏的手指功能訓練,能有效改善鋼琴演奏者的手指功能,讓演奏者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演奏技巧。
(一)使鋼琴教學更具科學性
在樂器演奏中,鋼琴演奏具有極強的技巧性,在鋼琴教學中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提高手指的支撐能力,為鋼琴演奏打好生理基礎,使得演奏者在以后的演奏中能夠自如應對繁重的任務,這使鋼琴教學更具科學性。
手指的靈活性以及手指的獨立性是衡量鋼琴演奏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在鋼琴教學中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既能提高手指的獨立性,又提高手指的靈活性,使得演奏時每一個手指都可以單獨、準確地觸碰琴鍵[10]。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對手指功能的訓練,使鋼琴教學更加科學化,能使整個樂曲的演奏更加流暢。
(二)幫助鋼琴學習者更好地進行鋼琴演奏
在鋼琴教學中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能有效地提高演奏者對整個樂曲的駕馭能力,從而幫助鋼琴學習者更好地進行鋼琴演奏。
1.在鋼琴教學中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使得演奏者的肢體語言和樂曲能夠協(xié)調統(tǒng)一
在鋼琴教學中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使得在演奏的過程中,手指動作規(guī)范到位,從而通過手指靈活地帶動整個身體的活動,形成慣性,使得演奏者身體各部位協(xié)調起來,對樂曲的表現(xiàn)力加強,以更好地配合鋼琴演奏。
2.在鋼琴教學中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使得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能夠把握好力度和速度的變動
確定了音階法之后,通過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手指的鋼琴演奏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這樣,在快速演奏的時候,手指不會感覺到吃力,能很好地來回應對,從容不迫,演奏者就有足夠的時間去把握手指力度和速度,從而使整個樂曲不夾雜生澀的成分,流暢而和諧。
綜上所述,在鋼琴教學中加強手指功能的訓練,使鋼琴教學更具科學性,同時也可以幫助鋼琴學習者更好地進行鋼琴演奏。因此,在鋼琴教學中務必要重視起手指功能的訓練,要求演奏者在掌握手指功能原理的基礎上,強化手指各項功能,以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1]汪文珺.論高職鋼琴教學中手指功能訓練的原理和目的[J].音樂時空,2015,(7):145-145.
[2]來水娥.高師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教學課程建設研究[J].藝術百家,2011,27(3):260-262.
[3]王艷婷.開放性視角下中美鋼琴教學的差異及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5,(7):61-64.
[4]熊奕萍.鋼琴教學中手指訓練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4,(23):136-137.
[5]魏曉萍.淺談鋼琴教學中手指的訓練[J].北方音樂,2012,(9):101-101.
[6]岳月.論手指的特性及在鋼琴教學中手指的訓練[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2):123-124.
[7]魏松,張芙蓉.淺談鋼琴教學中手指伸張能力演奏的訓練[J].北方音樂,2013,(4):110.
[8]閔成珺.淺談鋼琴初學者手型手指問題及解決方法[J].音樂天地,2011,(2):38-40.
[9]苗鳳君.淺談鋼琴“拿指”法的教學[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3,29(2):42-43.
[10]翟震.淺議高師鋼琴教學中的音階訓練[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27(10):124-125.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廳級文化科研項目“手功能單元運動理論在鋼琴基礎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項目編號:Y20132907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