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蕊+張尚蓮
【摘 要】相關研究發(fā)現,當前我國的研究生英語學習體系同國際學術交流的英語要求還具有較大的差距。為了能夠更好地對研究生的學術英語運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文章總結了幾點幫助研究生更好地提高自身英語運用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國際學術交流 研究生英語教學體系 問題 改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fā)展,國家化教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當前的國際學術交流背景下,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是當前我國研究生英語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我國研究生英語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我國的相關教育文件對教學目的進行了規(guī)定,主要是使學生能夠通過對這一門語言工具的掌握來更好地進行國際學術交流。但根據相關文獻的調查研究,當前我國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同相關文件的要求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和較多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
研究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已經形成了一些適合自身的特長。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其往往需要對大量的英文文獻進行查詢,若不具備良好的英語運用能力,在進行國際性的學術交流時,就無法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通過對研究生進行調查分析可以得知,大部分的研究生表示傳統(tǒng)的精讀和聽說等英語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他們認為開設相應的國際學術英語課程對自身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內容
對于研究生的學術英語學習來說,其主要是為了學會撰寫國際學術交流的相關論文。因此,對于如何進行相關文獻的查詢以及國際學術論文對英語的語言格式等的要求進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前很多研究生英語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本科階段英語知識的重復性學習,對學生具有直接影響的英語教學內容基本上沒有涉及,致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同自身的英語需求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三)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研究生英語教學中,采用的還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同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式學習的學習思路相背離,無法對學生的學術研究起到促進作用,導致學生很難將所學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國際學術交流論文的撰寫中,使得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斷下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國際交流背景研究生英語教學體系的改革
教學體系包含的方面非常多,如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這些內容構成了國際學術交流中的研究生英語教學體系。隨著我國高校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頻率增加,研究生英語教學體系改革已經越來越緊迫。
(一)將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課程體系中
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只有學習者的學習內容和自身的需求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時,學生才能產生較強的學習動力。而對于當前我國的研究生來說,其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嚴重的斷檔問題,這使得研究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打擊。為了能夠有效提高研究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可以通過兩個階段的教學來引起研究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調動研究生學習積極性。首先是鞏固階段,這一階段開設的是公共基礎課程,對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其次是根據學生的需求開設不同程度的英語教學課程。
將綜合英語和英語聽說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形成一種適合研究生發(fā)展的英語教學課程,并在這一課程中加入國際學術交流英語的相關教學內容。采用這種課程體系,可以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
(二)應將國際學術交流英語作為教學重點
對于研究生英語教學來說,只有讓學生明白了學習的意義,才能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良好的調動。同本科英語教學不同,研究生英語教學應該將教學內容從傳統(tǒng)的LOVE和SPORTS等教學主體轉移到對應的學術性英語教學內容。學術性英語和科技性英語教學內容,其語言以及翻譯等都具有特定的技巧,對這些內容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學術交流中更好地提出問題和進行學術論文的編寫等。此外,對于研究生英語教學來說,除了增加必要的學術交流英語教學內容,還需要對聽說教學內容進行改變,將普通的聽說教學內容轉變?yōu)閲H學術交流的聽說訓練。
(三)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
國際學術交流對學術論文的撰寫要求非常多,如語言的特點、論文的格式等。對于這些,大部分研究生都是通過資料的查詢以及課堂教學內容來掌握的。由于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存在較大的差別,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學習效果,需要根據他們的需求對其展開多樣化的英語教學,因材施教。
三、總結
國際學術交流能力是研究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較高的要求。當前,我國高校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存在較多的問題,導致研究生的英語能力發(fā)展受到了較大的限制。為此,本文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助高校研究生提高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俞惠.國際學術交流背景下研究生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176-178.
[2]俞惠.國際學術交流背景下研究生英語教學體系優(yōu)化研究[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4(03):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