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
(新疆石河子總場疾控中心 新疆 石河子 832011)
佝僂病又叫營養(yǎng)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此病是由于嬰幼兒體內(nèi)的維生素D不足所引起的鈣、磷代謝紊亂,導致其發(fā)生以骨骼病變?yōu)樘卣鞯娜砺誀I養(yǎng)性疾病。我國佝僂病的發(fā)病率在17.3%左右?;純旱哪挲g越小,其發(fā)生佝僂病的幾率就越高,且其遺留骨骼畸形的幾率就越高[1]。佝僂病患兒的主要發(fā)病原因是維生素D缺乏。因此,臨床上主要是通過補充維生素D對佝僂病患兒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太理想。為了進一步提高對佝僂病患兒進行治療的效果,我中心對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本轄區(qū)內(nèi)的32例佝僂病患兒均使用維生素D、鈣劑聯(lián)合葡萄糖酸鋅口服液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xiàn)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我中心收治的本轄區(qū)內(nèi)的64例佝僂病患兒。這64例患兒的病情均符合以下情況:①患兒有夜驚、盜汗、枕禿等癥狀,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②患兒的血鈣水平與血磷水平均呈下降的趨勢,其血堿性磷酸酶則不斷升高。將這64例患兒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32例患兒。在這64例患兒中,有男孩36例,女孩28例。他們的年齡在2個月~3歲之間。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兒均使用維生素D聯(lián)合鈣劑進行治療,維生素D的使用方法為:用30萬IU的維生素D3對患兒進行肌內(nèi)注射。在注射維生素D3的28后,讓患兒改為口服維生素AD滴劑,每次服1粒,每天服1次,連續(xù)服用8周。鈣劑的使用方法為:讓患兒每次口服半粒的樂力鈣,每天服一次,連續(xù)服用12周。在此基礎上,為乙組患兒加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進行治療,即根據(jù)患兒的病情,讓其每天口服10~20ml(每支口服液中的鋅元素含量為0.5mg/kg·d)的葡萄糖酸鋅口服液,連續(xù)服用12周[2]。
將患兒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①顯效:經(jīng)過治療,患兒的癥狀完全消失,其各項生化指標均恢復正常。②有效:經(jīng)過治療,患兒的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其各項生化指標均接近正常值。③無效:經(jīng)過治療,患兒的癥狀無好轉(zhuǎn)??傆行?有效率+顯效率。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在甲組的32例患兒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13例,為有效者有12例,為無效者有7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8.1%;在乙組的32例患兒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16例,為有效者有15例,為無效者有1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9%。乙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3<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n,%)
經(jīng)過治療,甲組患兒尺骨骨密度的平均值為0.44±0.08g/cm,其橈骨骨密度的平均值為0.47±0.05g/cm;乙組患兒尺骨骨密度的平均值為0.52±0.11g/cm,其橈骨骨密度的平均值為0.56±0.09g/cm。乙組患兒的骨密度值均明顯高于甲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骨密度值的比較()
表2 兩組患兒骨密度值的比較()
甲組 例數(shù) 尺骨 橈骨n g/cm g/cm甲組 32 0.44±0.08 0.47±0.05乙組 32 0.52±0.11 0.56±0.09 t—— 3.3272 4.945 P—— 0.0015<0.05 0.00<0.05
經(jīng)過治療,甲組患兒血鋅的平均值為50.67±11.20μmol/L,乙組患兒血鋅的平均值為68.74±11.22μmol/L。乙組患兒的血鋅水平明顯高于甲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為6.4478,P=0.00<0.05)。甲組患兒血鈣的平均值為1.71±0.17mmol/L,乙組患兒血鈣的平均值為1.86±0.19mmol/L。乙組患兒的血鈣水平明顯高于甲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為3.328,P=0.0015<0.05)。甲組患兒25-(OH)D3的平均值為105.36±20.03μg/L,乙組患兒25-(OH)D3的平均值為155.57±17.65μg/L。乙組患兒的25-(OH)D3水平明顯高于甲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為10.639,P=0.00 < 0.05)。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嬰幼慢性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此病患兒以鈣磷代謝異常、骨組織鈣化不良及骨骼生長發(fā)育障礙為主要臨床體征。此病可給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帶來嚴重的影響。我國的北方地區(qū)和高海拔地區(qū),因冬季日照的時間短,是佝僂病的高發(fā)地區(qū)。佝僂病患兒的發(fā)病與其維生素D的攝入量不足、缺乏陽光照射、在圍生期維生素D的儲備含量較少、鈣的攝入量較少等因素有關。另外,體內(nèi)鋅元素的含量較少也是導致患兒發(fā)生佝僂病的原因之一[3]。佝僂病患兒的血鋅水平與其佝僂病的程度呈正相關性,其血鋅水平越低表明其病情越嚴重。雖然鋅元素不會導致患兒骨骼發(fā)育異常的現(xiàn)象,但可影響患兒對鈣元素的正常吸收。佝僂病患兒的機體對鈣元素和鋅元素的吸收有著各自不同的完整的分子體系,可以分別對鈣元素與鋅元素進行合理的吸收與轉(zhuǎn)運,用兩種微量元素對佝僂病患兒進行同補,可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用維生素D、鈣劑聯(lián)合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治療嬰幼兒佝僂病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患兒的骨密度、血鋅水平和血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