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兵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亞明四方》的審美藝術和造型境界
劉兵
江蘇宜興宜興214221
“亞明四方壺”整體造型比例協(xié)調(diào);線面挺括有力;輪廓分明,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1960年前后,由著名畫家亞明設計,以方器、筋紋器風格見長的王寅春制作,合力完成。整款壺棱面挺括,線條剛硬,猶如將軍風范。由壺蓋至壺身,四條棱線清晰分明,干脆利索,寓意善惡分明,將方器特色表達得淋漓盡致。
亞明四方;審美藝術;造型境界
《亞明四方》
當文人與紫砂藝人理念以技藝相結合時,紫砂文化必將煥發(fā)新的藝術生命力。歷來紫砂藝人中能工巧匠不計其數(shù),創(chuàng)造的紫砂藝術品更是奪人眼球、層出不窮,將紫砂藝術包含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氣魄融匯于作品中,形成一種內(nèi)在的生命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紫砂壺的需求增加,對紫砂藝術品位與審美要求也不斷提升。在日趨發(fā)展的大千世界中,我們更應在壺藝的創(chuàng)作設計理念中,重視紫砂藝術的內(nèi)在美。紫砂壺的許多造型都是紫砂藝人或者紫砂造型設計者精神所孕育,獨具原創(chuàng)性。其中的含義和意義都在壺中無言訴說。
“亞明四方壺”整體造型比例協(xié)調(diào);線面挺括有力;輪廓分明,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1960年前后,由著名畫家亞明設計,以方器、筋紋器風格見長的王寅春制作,合力完成!橋鈕、方形壺把、方形壺身,整款壺棱面挺括,線條剛硬,猶如將軍風范。壺鈕為標準的拱橋,鈕孔為半月狀,做工一絲不茍,極為精細。壺蓋略微鼓起,由壺蓋至壺身,四條棱線清晰分明,干脆利索,寓意善惡分明,將方器特色表達得淋漓盡致。
紫砂壺與文人雅士氣質(zhì)相近,每一把壺都有其特定的意義,此壺壺身均勻,大氣堪稱壺中的君子,“亞明四方”壺原是畫家亞明與壺藝名家王寅春合制三款壺式,其中“四方壺”最為成功。
“亞明四方”壺,“方非一式”,造型變化,四方周正,輪廓分明,特別體現(xiàn)出方器壺造型中方正大氣這一特點,沉穩(wěn)而內(nèi)斂,莊重而大方,剛中帶柔,柔中帶剛,方顯君子坦蕩蕩的雍容氣度。具看外形,壺身大氣,中庸平和的四方形壺體。壺嘴自壺身上延展而出,到壺肩部,才走勢而出;壺把大義凌然,巍峨正氣;壺肩部走勢渾厚,有明顯的兩泥片交接之處,器身的走線微微弧曲,壺口平直,壺蓋造型如古代商周青銅鼎,壺鈕為橋鈕,中間中空,而中正仁和。
紫砂陶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一個很有個性的部分,在以紫砂壺作為實用載體的同時更要講究的是靈氣、神韻和恬淡自然。當紫砂藝術以壺的造型呈現(xiàn)時,往往在形制之外追求的是一種心手相融的靈性藝術。在自然萬物的啟迪下,紫砂藝人的真實情感和生活體驗都通過紫砂訴諸壺藝,無論是在設計構思還是在制作成型,都離不開自然和真誠。
當今社會,由于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產(chǎn)生了大量的紫砂壺愛好者及收藏家,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批紫砂壺藝的評審家,因而也極大地刺激及提高了當代壺藝家的創(chuàng)作水平,無論在泥料、工藝、燒成,還是造型設計、銘刻裝飾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具有獨特的壺藝風格的優(yōu)秀壺藝家不斷涌現(xiàn),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壺藝作品具有新時代的特色,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以賦予傳統(tǒng)技藝制作的紫砂壺新的內(nèi)涵來反映時代特征,將作者的思想、情感、德操等融匯在作品中,這是紫砂藝人在吸收、繼承傳統(tǒng)紫砂文化基礎上的一次新的突破。
人類靈巧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精彩的歷史文化。陶都宜興,制陶藝人更是憑借靈巧的雙手創(chuàng)制了具有美妙韻味的紫砂壺。順應著紫砂泥的泥性,內(nèi)含紫砂藝人的個人品格魅力,最終面世的紫砂壺總是伴隨著一種精神意愿,呈現(xiàn)出高雅的視覺美和精神美。發(fā)展至今,紫砂壺藝術在藝人們兼容并蓄的心態(tài)下,在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所革新,作品也便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
[1] 《宜興紫砂陶》 韓其樓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