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學棟
微寫作
——語文教學常態(tài)下提升寫作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文/李學棟
許多語文教師在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中存在著計劃性、針對性、特色性欠缺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訓練充斥著作文課堂,致使學生作文多了匠氣,少了靈氣;多了雷同,少了個性;多了范式,少了創(chuàng)新。寫作的本質已經(jīng)被剝奪,成為對分數(shù)的“絕對”追求,少了生活氣息,更少了生命的靈性。
“微寫作”能有效解除上述各種形式主義的束縛,它相對比較注重突出寫作教學的計劃性、針對性、特色性,相對比較能夠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提升,可以說是常態(tài)下提升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寫作靈感 圖片、音樂,語言表達等形式,都能夠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構思想象,醞釀寫作,以彌補中學生邏輯思維的不足。如課堂上突然飛來一只漂亮的蝴蝶,請學生圍繞這一小插曲寫一首小詩等。
結合閱讀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 讀寫結合是一種很好的作文訓練方式,結合閱讀教學開展微寫作訓練,可以將讀寫打通,將寫作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避免集中訓練的枯燥和乏味?!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中學生要“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另外,還可以仿寫和續(xù)寫,亦可根據(jù)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題材,開展專題寫作訓練,如學習了《幼時記趣》后圍繞“童年趣事”寫一篇記敘文。除了課堂小練筆,還可以在日常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寫讀書札記的習慣,讓微寫作伴隨學生的閱讀生活。這種“文本隨感類”的寫作訓練方式,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隨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方法指導。
“微寫作實為即時性寫作,篇幅小,耗時少,針對性強,操作簡單,類似于網(wǎng)絡上的微博?!蔽懽靼殡S著北京中高考作文改革而備受矚目,是訓練學生寫作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微寫作可以帶給學生寫作時間、地點、內(nèi)容和方式上的自由,使學生的思想“減負”。微寫作具有即興性、情境性、簡短性和互動性等特征,它不受寫作時空的限制,內(nèi)容也豐富多樣,寫作形式因為有網(wǎng)絡媒體的介入,也增加了不少樂趣。同時,寫作的要求也不再是永恒的“不少于800字”,篇幅比較隨意,以精短見長。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活學生寫作興趣 寫作須植根于生活。興趣不僅源于學校生活,還源于家庭和社會生活,教師尤其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和生活實踐。微寫作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制作素材積累卡片,簡要記錄下有意義的見聞,或每天寫日記、小隨筆等。關注社會熱點現(xiàn)象,用心觀察周邊的平凡的人與事,尋找情感的觸發(fā)點。寫作的素材無處不在,當這些素材刻入學生腦海,寫作時候才能信手拈來。
創(chuàng)設具體寫作情境,激起學生
初中語文教學常態(tài)下的微寫作教學,注重調動學生在閱讀時借助圈點批注把自己的共鳴、思考等體驗描述出來;也注重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具體情況進行仿寫、縮寫、擴寫等片段練習,或基于某些特殊故事情節(jié)、議論段落、說明數(shù)據(jù)改編課文。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設計課前
導語及一些延伸拓展型的寫作訓練。這樣,學生自始至終都在積極地參與,積極地實踐,能力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強化訓練,注重實效,初步形成微寫作的基本模式 第一,基礎知識的熟悉與掌握——注重教給學生基本的寫作知識、理論,組織學生進行專項訓練。
第二,典型范例的揣摩與借鑒——選取課內(nèi)外的經(jīng)典讀物為閱讀資源,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系統(tǒng)地閱讀,學習如何進行微寫作。這種課在八年級前的每一周都可以安排一節(jié),并和閱讀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第三,實際專題的指導與訓練——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專題,以留言、通知、說明書等短小的常用應用文為訓練內(nèi)容,著重訓練學生熟知這些應用文的寫作格式、要素。
第四,存在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解決——學生收集自己的作品,參加讀評交流。有效地使用個人自評、小組互評、師生共評的評議形式。教師在多次搜集學生作品后,根據(jù)學生的能夠寫作得失,設計新的訓練題目,彌補不足,鞏固優(yōu)勢。尤其要注重安排課下的個別指導。
第五,學生習作的編輯與整理——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整理出自己的作品集。這種課可以一個月安排一次,在安排這節(jié)課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抽時間進行整理。有條件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錄入自己的作文。
整合教材,注重實用,基本形成微寫作的訓練體系 結合單元主題,對學生進行主題序列的訓練——以語文教材為依托,結合單元主題,結合具體的閱讀課文課后練習的提示、要求,對學生進行微寫作專題內(nèi)容的序列性寫作訓練。
結合文體知識,對學生進行技巧序列的訓練——以閱讀課文為依托,結合文體知識,結合具體的課文的寫作手法、修辭方法等等,對學生進行微寫作技法的序列訓練。
結合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成長序列的訓練——以學生生活為依托,結合心理特點,結合學生成長過程中一些相對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及事件等等,對學生進行微寫作的成長序列訓練。
設計方案,注重實效,逐步明晰微寫作的教學策略 第一,注重確立不同階段的微寫作指導訓練目標。寫作前教師要指導并訓練學生學會搜集、推敲確定“最有體會”與“最有意思”的寫作素材,引導學生經(jīng)常性地把同類別的寫作素材整合,便于日后擇機使用。寫作中教師要指導并訓練學生學會借鑒典范課文寫作特色的能力,典范課文是一種潛在的文本,對學生寫作的借鑒意義不單純是由作者意圖、課文本身所決定的,更需要學生有效閱讀、品悟。寫作后教師要指導并訓練學生學會推敲語言和使用標準修改符號,引導學生用最簡潔的、最有表述力的語言描述寫作素材,引導學生使用標準的作文修改符號。
第二,注重選取行之有效的微寫作評價修改方式。對于文字表述、語言修改、手法選取等相對難度較低的訓練內(nèi)容,教師可以使用同一個標準衡量一個班級內(nèi)全體學生的領會、掌握情況,以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具體寫作特長或問題。對于事物觀察、情感體驗、思考想象等相對難度較高的訓練內(nèi)容,教師可以使用同一個比較成熟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寫作水準,以
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幅度。對于主旨表現(xiàn)、整體構思、語言運用等相對程度明顯的寫作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讓他們大幅度地修改,之后教師再修改。教師修改重在觀察、分析學生修改過程中的變化,給學生提出修改建議。同時可以引導學生修改別人的作文,給別人的作文提出書面意見,甚至可以嘗試引導學生把自己的作文錄入電腦后,放到博客中,讓全班同學跟帖評價。
第三,注重搭建各種樣式的微寫作展示交流平臺??筛鶕?jù)批閱情況,精選出優(yōu)秀習作讓學生本人朗讀或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并讓學生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創(chuàng)作體會。可根據(jù)習作情況,精選出成批次的優(yōu)秀習作,編輯成壁報、班刊,展示、刊登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還可以在網(wǎng)絡上以博文等形式展示學生的作品??筛鶕?jù)學生情況,精選優(yōu)秀學生個人的優(yōu)秀習作,匯總、整理、編輯成學生專輯。
微寫作,注重夯實學生語言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語文課“應該放更多的注意力在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那么老師就要鼓勵學生多讀多寫”。 進行七年級“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微寫作教學活動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誦讀欣賞”中的幾篇佳作片段,選取其中《晚秋的原野》片段“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涌動著一片紅波;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凋敝的顏色”作具體細致的分析。作者葉以群采用由上而下的視線,放寬眼界全景欣賞原野;描寫天空、白光、高粱時連用三個比喻串成一串排比相關相連,整個片段將原野晚秋描繪得獨具特色。分析過名作的特點,作為練習的基礎,可以安排“我看咱們校園”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細致觀察校園景物。然后模仿《晚秋的原野》,選用一定的觀察角度,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描寫校園中的相關景色,并在描繪的過程中用到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微寫作短文。教師也可以在適當?shù)臅r機,出示范例。只有這樣讓學生不斷接觸語言訓練實例,才能使他們夯實語言基礎,從而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畏懼感,使其更樂于拿筆表達所見、所聞、所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微寫作,注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初中語文教材摘選了古今中外許多的名篇佳作,這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人格有著積極的意義。名篇佳作中往往運用了一系列諸如對比、反襯等寫法,在心理描寫、環(huán)境烘托、細節(jié)描述上更為細膩。為了更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老師在閱讀課上也可以設置相關的微寫作教學活動。不必拘泥于對美詞佳句的仿寫,而是要把關注點放在重點情節(jié)及主人公身上。更為細致的仿寫可以很好地縮短學生同作者的距離,幫助其更好地領悟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從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如《我的叔叔于勒》,其中的一個亮點就在于視角的選擇。作者把對社會的愛憎寄托在“我”身上,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文中有對若瑟夫的心理描寫:“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贝颂幫耆梢栽O計一個微寫作訓練——當若瑟夫克制要認回叔叔的沖動,喊出“先生”后,又冒著被母親指責的危險多給了于勒十個銅子的小費的時候,他的心里經(jīng)歷了怎樣的掙扎?教師在適當?shù)臅r機可以給學生出示范例。這樣的仿寫,以孩子的純真、善良反襯大人的冷漠,使得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勢力等性格更為突出。這比起單純的講解,更容易讓學生領悟和接受作者的真實情感。
微寫作,注重提升學生認識水準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微寫作訓練不斷提升其認識。比如,在《最后一課》這課書結束的時候可以設計一個創(chuàng)新型微寫作活動——圍繞愛國主義的主題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在“最后一課”之后發(fā)生了什么。這樣的微寫作,能夠使學生對當時侵略戰(zhàn)爭的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能夠讓學生想象的空間更為開闊,能夠幫助學生逐步提升其認識的水準。
總之,微寫作以其靈活、快捷、高效、互動性強等鮮明的特點,有力地推動了當前的寫作教學改革。微寫作,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語文教學之中提升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