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
?
拉好大提琴心得略談
陳 輝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
本文圍繞大提琴的表演技巧展開論述,先后解讀了演奏方法、個人的努力、演奏風格、科學練琴以及揉弦和發(fā)音方面的問題,一管之窺,經驗多得,敬請矯枉。
大提琴;表演技巧;演奏方法;科學練琴;揉弦
學習大提琴這種表演藝術,前路漫漫,非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認識不可。要拉好琴,首先是懂得演奏方法,演奏方法好了,其它也就容易得多,所謂演奏方法,即放松自如地拉琴,這句話似乎很簡單,其實大道至簡,要做到這一點真的有點“難于上青天”,但是,這是最基本的功夫,離開它難以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可以說是別無他途。
我非常留心去觀察和傾聽,凡是琴拉得好的人,不論他是大師還是學生,他的演奏方法必須是放松自如,掌握了好的方法之后,高超的技術就是接著來的課題。大提琴的技術包括左、右手兩個方面,我喜歡和別人探討左手難還是右手難,不能回答說兩只手都難,要強調的是右手比左手更難。右手指的是握弓和運弓,弓子觸弦才能發(fā)出聲音,想發(fā)出一種什么樣的聲音,這是憑自己的感覺,可以說每個人的發(fā)音都是不一樣的。
老師只能告訴你應該怎樣握弓,每個手指的作用,放在什么位置,弓子,靠近琴馬,手臂和手腕要怎樣協調配合,拉長弓時要發(fā)出寬廣、歌唱、自如的感覺,拉短分弓時,要控制手腕,是一種連綿不斷、似斷非斷的感覺。你若再進一步追問是一種什么感覺,這就不好回答了,因為它不是酸、甜、苦、辣是能形容的,所以我一直認為右手是比較難教的,而右手是拉好琴的關鍵。談到左手,它包括音準、揉弦、雙音、換把和大跳的音程,也是很難的技術,但只要刻苦,勤奮,是可以練出來的。
在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高超的技術后,最后就是音樂表現和風格的問題。
演奏巴赫組曲和貝多芬的奏鳴曲,表現手法是不同的;柴可夫斯基的羅可可變奏曲和德彪西奏鳴曲又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當然,這些問題會通過年齡的增長,接觸面越來越廣,理解力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的。我最喜歡的樂曲是德沃夏克的協奏曲和貝多芬的第二、第三奏鳴曲。
要使自已成為一個高水平的優(yōu)秀樂手,在學習拉琴的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去練琴,做到事半功倍。因為每個星期老師給你上課只一、二次甚至還有二周一、二次和一月一次的,而練琴則是每天一、二次,所以如果練琴的方法、習慣好,能掌握住要領,效率就高,進步就快。學習大提琴這一門樂器的道路是漫長的,它不只是有鮮花掌聲,還有攀不盡的一個又一個高峰,流不盡的汗水,有時甚至是淚水。學習如逆水行舟,不能苛求什么好條件。越是艱苦越能鼓人心志。那么在具體的練琴方法有些什么需要介紹的,我們在各種演奏家的傳記中讀到。
一天不能少于八個小時,缺一分鐘都是不能成才的。要勤于練習,要不斷地練音階,由慢到快,每天從一弓一音開始,從不懈怠。
揉弦的核心由運動形式的三種基本因素構成。它們是“手指緊張與放松的運動”、“手腕顫動”和“手臂顫動”。許多學習者在揉弦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他們過于著急,想一夜之間就掌握完美的揉弦。揉弦的核心在于組成揉弦的各種運動。如果左臂肌肉變得緊張,或頸部肌肉因緊張而收縮,揉弦就會變成一種神經質的震音或顫動。對揉弦的問題,首先應對左右手一起加以研究。一般來講,當想拉出強大有力的聲音時,弓子要靠近琴碼,適當地放慢弓速。增強弓子的壓力;同時左手應更加用力按弦,并放慢揉弦的頻率且加大幅度,這樣拉出的聲音就強,具有很好的傳送力。而快的弓速往往伴隨著快頻率的揉弦,這種聲音柔和,音量不大,但較激動,甚至有點神經質。有些人沒有找到運動和揉弦的平衡,當他們弓子用力,而且靠近琴碼時,揉弦卻快而密,使人幾乎聽不出揉弦來,聲音就顯得很直,缺乏修飾和表現力。在揉弦時,手腕應保持在中間位置,既能向前又能向后,才能控制揉弦的幅度和頻率。有學習者在慢樂曲的揉弦練習中,手指有時下意識地停住不揉弦了,這樣往往切斷了旋律線,應該有意識地要求揉弦不間斷。有些初學者,在揉弦中遇到困難,這是因為他們使用手指來發(fā)力揉弦,實際上這個發(fā)力應當在手臂,手指應當是被動的,使自己順從于手臂的動作,當存在手指揉弦的這種問題時,學習者應先放松手臂,然后松弛中指關節(jié),再慢慢地做揉弦的擺動動作,這樣,很快地能使學習者獲得揉弦上的正確動作感覺。
大提琴演奏發(fā)音音色的好與不好,是直接影響演奏者對作品表達的關鍵。打印的好壞關鍵在于右手的運弓。我們所追求的美音是指富有彈性的、干凈的、悅耳的聲音,以放松自如運弓傳送出動人的樂音,而不是追求大音量多噪音的啞聲。我們都知道大提琴具有與人聲相結合并融為一體的特色,涵蓋了全部人聲的音域,其音樂表現特點首先是富有歌唱性的,要獲得這一特點,在較高的音域中,大提琴可以是感情強烈動人的樂器;在較低的音域中,它的音質莊重深厚;在中間音域,也是最常使用的音域,它發(fā)出的是更熟悉的大提琴音色——嚴肅、流暢和男中音似的音質,幾乎總是表達某種程度的感傷。好的聲音要求干凈,音色飽滿,是具有表現力感染力的聲音。弓的速度,壓力和觸點也是發(fā)音的三大要素。運弓的時候,要有一個好的、正確的起奏。因為只有好的正確起奏才能使琴弦產生規(guī)則的充分振動,從而發(fā)出優(yōu)美純正的聲音。合理的運弓分配、具體弓法的講究、以及不同的發(fā)音所要求的具體運弓手法,都對音樂的表現和發(fā)音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
綜上所述,提琴的表演技巧設計高超的演奏方法,這需要個人平日里的勤奮和努力,多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掌握非凡的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