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梅
摘 要:小學體育老師如何在逃避與親昵中完成對理想體育的“幸福認領”呢?竊以為,在理念方面:除了“跟著走”,也要“自己走”;在教學方面,既要打造技能課堂,也要創(chuàng)設人文課堂;在課堂氣氛方面,既要實打?qū)嵉剡M行實戰(zhàn)訓練,也要創(chuàng)設濃濃的情境課堂,如此,才能實現(xiàn)師生幸福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幸福地感悟力與美,體育世界和體育生活必將有情有義,幸福樂無邊。
關鍵詞:理念;教學;氣氛
合肥市有個女教師薛瑞萍寫過一本書叫《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僅僅是書名,就令人無限遐想,包含著滿滿的自信和滿滿的幸福感?!敖o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的另一面是:我的班級我來承擔!因為我承擔,所以我幸福。由此,我想到,小學體育老師,在運動場上,如何做到:“給我一塊運動場,我就心滿意足了”?體育教師是否從薛瑞萍身上揣摩或者體味出點什么呢?是否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體會出幸福的滋味?體育教師是否在運動場上結(jié)實地擁抱了這個充盈著體育精神的時代?是不是在逃避與親昵中完成了對理想體育的“幸福認領”呢?
一、理念:除了“跟著走”,也要“自己走”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高度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钡拇_,當你高度重視個體差異時,必將創(chuàng)造出一種師生生命動態(tài)發(fā)展、自由舒展、多元發(fā)展的教育氛圍。而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是愉悅的,老師也必定是愉悅的,與此相關的體育生活和體育人生也必將是愉悅的。
例如,在跳繩教學中,由于腿的動作比較復雜,容易混淆,學習有一定難度,一部分學生無論如何也跳不好。怎么辦,是“趕著鴨子上架”,還是降低坡度讓孩子們自主選擇跳繩的難易度?無疑,只有后者才是稱道的。除了“跟著走”,也要“自己走”,如此才能讓不同水平的孩子們能夠逐步適應,如此才能在更多的學生之中氤氳出和諧的氣氛,孩子們有成功感,隨之,教師的幸福感也大為提升。
舉例來說,一些學生不會三搖一跳,但可以自主設計單搖、雙搖,不會雙搖編花,但可以練習單搖編花;不會五搖三跳,但可以單人特短……在充分尊重自主自愿的前提下,讓孩子們玩得輕松,玩得有趣,充分享受由于降低坡度所帶來的幸福感和成功感。如果教師能將這一過程做精做細的話,不僅僅那些學困生能夠品嘗到進步的甜頭,就是教師自己也有滿滿的幸福感,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學:既是技能課,也是人文課
《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以體育與健康為主,滲透德育教育?!睒藴手赃@樣提,旨在強調(diào)好的體育課既是技能課,也是人文課。想想:孩子們都在純技能的圈圈里打轉(zhuǎn)轉(zhuǎn),又哪有快樂而言?老師都在技法的研究中一爭高低,絲毫不見人情味,教師又何談幸福地教學?過分地強調(diào)技能技法,漠視人文生態(tài),其結(jié)果只能是“嫩綠的童年丟得比來得還快,褪得比生得還快?!痹谶@個意義上說,好的教學應該是技能技法與人文精神的深情握手。
比如,當學生沒有按規(guī)定要求完成動作要領,甚至在教師反復示范并多次強調(diào)之后,還是無法“如你所愿”,教師是嚴厲呵斥,還是首先流露出濃濃的人文氣息?哪個效果更好一點呢?后者才是值得稱道的。新的時代背景下,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應該習慣于“協(xié)商”而不是呵斥,趨向于民主與平等而不是師道尊嚴,融合于學習共同體而不是兩個對立的“堡壘”……如此才能打造幸福的體育新時空。
有一種說法:“快樂而飽滿的童年記憶,是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守護神。”竊以為,“快樂而飽滿”的前提在于課堂是否營造了濃濃的人文生態(tài)。體育教師,如果總是在創(chuàng)設技能課堂的同時,也在打造濃濃的人文課堂,那么,師生將共同喚醒體育精神,醞釀出幸福的人生,最終讓每一個生命都走向卓越。
三、氣氛:既是現(xiàn)實版,也是情境版
都說,贏得情感的欣賞和接納,孩子們必將其樂融融;失去人心,精彩的表演也面臨“味同嚼蠟”的抵制。的確,一味的單項灌注,一味的純理論說教,只能讓師生都煩不勝煩,何談幸福的校園?只有倡導情境化課堂生態(tài),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蓬勃的課堂情境,達到“以情取勝”的效果,師生才是幸福的,校園才是快樂的。
仍然以花樣跳繩的教學為例,可以通過“跳繩王國”的情景,設置跳繩旅游第一站——“王國通行證”(通過鉆進起落間的跳繩的孩子,才算有了“通行證”);跳繩旅游第二站——單人“花樣大比拼”,比一比誰的花樣多,并設置“小記者采訪活動”等情境活動,融情境性、實踐性、生活性和評價性于一體;跳繩旅游第三站——自愿組合多人跳;跳繩旅游第四站——重組創(chuàng)新展示跳。最后獎勵最佳創(chuàng)編獎、最佳合作獎、最佳表演獎。
對于運動中、成長中的小學生而言,情境教學所打開的版圖愈廣,其身心愈能受到多方面的鍛造和滋養(yǎng),身處在這樣的“情境版圖”中,孩子們是幸福的,教師是幸福的,與此相關的體育世界和體育人生也是幸福的。
朱永新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發(fā)展就沒有學生的發(fā)展,沒有家長的發(fā)展也沒有學生的發(fā)展。借用這句話,我想說,沒有教師的幸福,就沒有學生的幸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就小學體育教學而言,盡管體育有時更多的是肢體語言,是軀體跟軀體的對抗、搶奪、限制,甚至是“暴力”,但體育教學仍然可以實現(xiàn)師生幸福的和諧統(tǒng)一。當教師在運動場的諸多細微處能夠幸福地規(guī)劃,幸福地教學,幸福地感悟力與美,體育世界和體育生活必將有情有義,幸福樂無邊。
參考文獻:
[1]唐漢為.中小學德育:除了“跟著走”,也要“自己走”[J].中小學德育,2015(9):1.
[2]張華.童年:照亮生命的一米陽光[J].福建教育,2013(6):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