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引龍 范晶晶 趙薇捷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農業(yè)服務中心惠南站 201300)
“花優(yōu)14”機穴播不同耕翻方式初探
李引龍 范晶晶 趙薇捷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農業(yè)服務中心惠南站 201300)
“花優(yōu)14”是上海地區(qū)單季雜交稻的主推品種,具有雜種優(yōu)勢強、株形好、抗倒伏能力強、空癟粒少、抗病性強等特點。為提升“花優(yōu)14”產量水平,特進行了該品種機穴播不同耕翻方式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產量、每穗粒數上,聯合作業(yè)機和二次粉碎均比二耕一耙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差異顯著,采用聯合作業(yè)機的耕翻方式,機穴播“花優(yōu)14”每667 m2產量為最高,達699.8 kg。
機穴播;花優(yōu)14;耕翻方式;產量;惠南鎮(zhèn)
“花優(yōu)14”是上海地區(qū)單季雜交稻的主推品種,具有雜種優(yōu)勢強、株形好、抗倒伏能力強、空癟粒少、抗病性強等特點,在浦東新區(qū)惠南鎮(zhèn)種植面積達400 hm2以上。為提升“花優(yōu)14”的產量水平,特進行了該品種機穴播不同耕翻方式的試驗研究,旨在為惠南地區(qū)大面積推廣種植“花優(yōu)14”提供技術指導和科學依據。
1.1 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惠南鎮(zhèn)海沈村進行,前茬為大麥,土質為黏土,肥力水平中等。
1.2 試驗材料
選用當地主栽雜交稻品種“花優(yōu)14”,栽種方式為機穴播。播種日期為2015年6月14日,收稻時間為2015年12月30日。
1.3 試驗處理設計
根據不同的耕翻方式,機穴播試驗(25 cm×16 cm)共設聯合作業(yè)機、二次粉碎、二耕一耙3個處理(見表1),每處理重復3次??济缛掌跒?月6日、7月13日、7月21日、7月29日、8月5日、8月19日、9月6日,共考苗7次。
表1 “花優(yōu)14”不同耕翻方式試驗設計
1.4 考察數據
1.4.1 苗高、葉齡、總苗數
定點觀察苗情動態(tài),每小區(qū)各定1點,每點定10株考查主莖葉齡、苗高。考查內容主要包括大田基本苗數,播栽后分期調查總苗數、葉齡、苗高。
1.4.2 后期產量結構考查
成熟期考查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理論產量、實際產量。
2.1 水稻苗生長情況
由圖1可知,處理(1)的秧苗生長最快、最好。其次為處理(2),其在生長前期生長速度較慢,從7月21日開始,生長速度加快,并在8月5日超過了處理(3)。處理(3)的秧苗生長情況比處理(1)、(2)較差。
圖1 “花優(yōu)14”不同耕翻方式試驗苗高動態(tài)
2.2 產 量
由表2可知,處理(1)的每667 m2產量最高,達699.8 kg,處理(2)的每667 m2產量略低于處理(1),達687.7 kg,處理(3)的每667 m2產量低于處理(1)和處理(2),僅為663.6 kg,并與處理(1)、(2)間產量有顯著差異,但未達極顯著差異。
表2 “花優(yōu)14”不同耕翻方式試驗產量比較
2.3 產量結構
由表3可知,不同耕翻方式對有效穗數影響不大,但對每穗粒數影響較大。處理(1)的每穗總粒數為132.8粒,處理(2)為132.7粒,處理(3)為123.8粒,處理(3)與處
表3 “花優(yōu)14”不同耕翻方式試驗產量結構比較
理(1)、(2)間每穗總粒數達顯著差異;處理(1)的每穗實粒數為124.0粒,處理(2)為124.7粒,處理(3)為114.9粒,處理(3)與處理(1)、(2)間每穗實粒數達顯著差異。結實率最高的是處理(2),為93.96%,處理(1)、(3)的結實率分別為93.38%、92.85%,各處理間結實率,沒有顯著差異。
試驗結果表明,在雜交水稻“花優(yōu)14”機穴播的不同耕翻方式中,聯合作業(yè)機和二次粉碎在每穗粒數、產量方面較二耕一耙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差異顯著,而在苗高、結實率等生理指標方面,聯合作業(yè)機和二次粉碎較二耕一耙雖也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差異不顯著。與二次粉碎耕翻方式相比,聯合作業(yè)機的產量更高,而每穗粒數則以二次粉碎方式更多。綜上,聯合作業(yè)機耕翻方式對“花優(yōu)14”產量的提高有明顯助推作用,其次為二次粉碎耕翻方式,二耕一耙耕翻方式的產量較低。本試驗結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雜交水稻實際生產有指導意義。
由于本試驗是初次對惠南地區(qū)機穴播雜交水稻“花優(yōu)14”的耕翻方式進行研究,此次初探是結合惠南地區(qū)實用的耕翻方式進行探究,所以其它地區(qū)在參考借鑒時還需考慮更多條件因素。
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