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忠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69-02
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過程。中學地理教學采用怎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創(chuàng)造最佳的成績呢?我認為:
1.首先應該明確一般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困難
1.1地理教學板書、板圖、板畫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
1.2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往往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特別是對部分青年教師來說,圖若畫得正確、標準,并不容易。這樣影響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1.3地理教學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的規(guī)律,同時還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產發(fā)展以及人地關系等問題。要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多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體國家生產建設的發(fā)展狀況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學手段難以實現(xiàn),這就妨礙了學生認知過程由感 性上升到理性的發(fā)展。
1.4地理教學中我國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容豐富,素材多,但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畫面少。一般情況下難以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完成德育任務。
2.地理教學運用電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學中的困難,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自己多年教學實踐,我認為把電化教學運用于地理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2.1有利于學生認知發(fā)展過程的實現(xiàn):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將教育目標中的認知領域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 地理教學采用電化教學手段有利于實現(xiàn)上述六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電化教學的過程主要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選用合適的電教媒體(如電影、電視、錄像、幻燈、投影等)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地理教學利用直觀教具(如錄像、投影等)可以把學生所學知識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新穎而有趣地表現(xiàn)出來,為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適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習熱情,誘發(fā)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具體做法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借助電教媒體向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重要問題,讓學生集中觀察、積極思維、相互探討、作出反饋。
2.2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地理教學中的地圖作用,達到圖文相統(tǒng)一的效果:地理教學一刻也離不開地圖,地圖是地理學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學科的骨架,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現(xiàn)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就高中課本來講,大小圖形就有288幅,如果用一般教學手段展示圖的內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電教手段,就充分發(fā)揮了它的作用。
例如在講到高中地理第十章第三節(jié)有關"城市環(huán)境問題"時,假如按照課本上的條條順序寫下來,學生確實會感到乏味,遠不如教師在幻燈上描繪出一幅彩圖,畫出城市、工廠、汽車、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綠化等地理概況,指導學生自己看圖進行分析、綜合、歸納、評價得出結論。教學中采用這種新疑活潑的新形式,改變古板單調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體現(xiàn)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作用,為出色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基礎。
2.3有利于地理教學中德育功能的落實: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也是工作的重點。特別是對中學地理教學來說,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壞,是檢查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1991年國家頒布《中小學地理學科國情教育綱要》,目的就是要加強地理教學中德育功能的落實。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識的教學中,采用電化教學手段有獨到之處。例如在講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四節(jié)"我國工業(yè)生產和工業(yè)布局"時,利用錄像對比建國前后工業(yè)生產的狀況,學生很容易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結論:舊中國工業(yè)生產存在依賴性、片面性和落后性;而新中國的工業(yè)生產,僅僅走過四十幾個春秋,卻取得了豐碩成果。學生通過實際材料的對比,自然產生了熱愛祖國、熱愛黨的強烈感情。特別是講到我國治理江河、興修水利、防風固沙、植樹造林、抗震減災、齊心協(xié)力、造福于民的事跡時,選用一組動人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更能產生一種震撼,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我們祖國的偉大,山河的壯麗,中華民族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我們應該感到自豪。
同樣在談到我國人口 、資源、糧食、環(huán)境等問題時,也應該選用一組合適的畫面,指導學生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去思考,去分析,使學生明確我國在搞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改革開放,存在問題、有困難是難免的,但我們有能力、有辦法來 解決這些問題。建國后,我國在各行各業(yè)中所取得的豐功偉績就是最好的見證。學習中展示一些具體真實的畫面,更能讓學生了解國情,深知目前國家還并不富裕,還要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同時又要讓學生 明確科學就是生產力,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今后還要更加努力學習,早日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多作貢獻。
總之,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去完成中學地理教學任務,是教學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給地理教學帶來生機、帶來活力,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