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強 童桂貞 王玉玲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門診部 鄭州 450006
?
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
程新強 童桂貞 王玉玲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門診部 鄭州 450006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并評估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5-01-2015-12收治的7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比較2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改善情況以及護理效果。結(jié)果 經(jīng)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典型抑郁癥狀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護理效果更好,護理滿意程度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生活質(zhì)量,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老年抑郁癥;心理護理;生活質(zhì)量
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深,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也得到越來越多關注。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及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變化,使得老年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明顯減弱,易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發(fā)生心理情緒的波動,并極有可能因自身角色的轉(zhuǎn)換而出現(xiàn)抑郁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加強對患者心理上的關注,緩解其緊張、不適的情緒變化。臨床研究表明,在老年抑郁癥患者護理中采用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2]。本文探討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患者中的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01-2015-12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0例老年臥床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精神類障礙及診斷標準。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3~79歲,平均(67.7±4.8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4~78歲,平均(67.9±5.4)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進行相關的抑郁發(fā)生及治療相關知識的宣講,指導患者飲食均衡和簡單的運動指導,監(jiān)督用藥情況,觀察病情變化,出現(xiàn)行為異常時,及時通知相關醫(yī)生進一步處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干預,針對每個患者制定出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進行個體化的開導。主要護理干預措施包括:(1)消除患者恐懼感:大部分患者在剛?cè)朐簳r,對臨床治療持恐懼態(tài)度,護理過程中應保持足夠的耐心,護理服務周到細心,態(tài)度親和,盡量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保證對患者有足夠的尊重,不直接否定患者不良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使其能夠明顯感受到被醫(yī)護人員重視,得到足夠的尊重,在傾聽患者主訴時,保持充分的同情及理解,并及時回應和疏導;(2)提供心理支持:護理人員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其抑郁癥狀的表現(xiàn)以及對問題和事物的看法,并對引起患者抑郁因素進行分析,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在生活上多關心患者,保證患者能夠擁有愉悅的心情和樂觀的態(tài)度;(3)引導患者進行自我安慰:告知患者不要因為一些小的事情而過分自責糾結(jié),看待問題應持樂觀態(tài)度,引導患者從多角度、多方面看待問題,多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不必為了這些不愉快的事情而過分內(nèi)疚、自責,多相信自己;(4)對于部分處于嚴重困境的老年患者,應當盡量分散、轉(zhuǎn)移其注意力,鼓勵患者暫時忘記不愉快的事情,保持心情的愉悅,同時鼓勵患者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使患者能夠在不經(jīng)意間逐漸忘記煩惱,心情逐漸變好;(5)鼓勵患者參與社會活動,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個性因素,適當培養(yǎng)患者更為廣泛的興趣愛好,鼓勵與他人多接觸交流,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事項,在社會活動和與人交流中,發(fā)揮自身的才華,改善情緒狀態(tài);(6)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的良好和家人的支持是抑郁癥患者極為重要的精神支柱,能夠提高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家屬和患者之間的聯(lián)系交流,促進患者家庭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提高患者家屬在心理上照顧患者的責任意識,使其能夠多抽出時間來陪伴、鼓勵患者;定期組織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集中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多參與經(jīng)驗交流活動,通過講座宣傳抑郁癥相關知識以及治療和預防措施,并鼓勵那些臨床治療較好的患者向其他抑郁癥患者介紹自己戰(zhàn)勝疾病的心得體會,互相理解和傾訴,使患者能夠較好的發(fā)泄自己心中的苦悶情緒,通過示范效應,使患者從治療較好的病人身上得到鼓勵和希望,激勵患者配合臨床治療。
1.3 觀察指標
1.3.1 癥狀的改善情況:通過患者興趣減退、睡眠障礙、抗拒和厭食、焦慮和恐懼、疲憊以及生存無價值6個方面的癥狀出現(xiàn)以及改善,評價護理對患者抑郁癥狀改善的影響。
1.3.2 護理效果:通過患者治療及護理后的病情改善情況,將患者分為痊愈、有效以及無效,并計算護理有效率。
1.3.2 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根據(jù)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問卷反饋調(diào)查結(jié)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
2.1 2組抑郁癥狀改善結(jié)果比較 觀察組各種抑郁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效果更好,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抑郁癥狀改善結(jié)果比較 (n)
2.2 2組護理質(zhì)量效果比較 觀察組經(jīng)心理干預后痊愈及有效人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2.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經(jīng)心理護理干預后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n)
老年抑郁癥作為主要由情感因素引起的精神類疾病,發(fā)病原因復雜,臨床治療較為困難,通常藥物治療只能起到緩解抑郁狀態(tài),而不能徹底根治[3]?;颊咄憩F(xiàn)為持久型的心境抑郁狀態(tài),包括興趣減退、睡眠障礙以及悲觀厭世情緒等。由于抑郁患者心態(tài)長期持久的情緒低落,極有可能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下降,誘發(fā)其他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極大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生活質(zhì)量[4]。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以及身體功能的逐漸老化,加上患者可能有退休、喪偶、家庭不和睦等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得患者出現(xiàn)悲觀、焦慮、孤獨的心理活動變化,導致抑郁癥的出現(xiàn)和進一步加重[5]。因此,在臨床對老年抑郁癥的護理過程中,應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使其能夠積極的看待問題,不必過于悲觀[6]。
針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特殊的心理問題,提升護理質(zhì)量,使患者得到足夠的重視,加強交流溝通顯得尤為關鍵[7]。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下,雖可較好的滿足患者的基本治療需求,提供飲食指導以及用藥監(jiān)督,但護理模式過于僵化固定,僅關注患者的功能性病變的治療,而未能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護理效果往往不好,同時由于患者復雜的心理活動,可能會對護理人員存在嚴重的不滿情緒,覺得自己未得到足夠的尊重,使得患者不愿配合接受后續(xù)的治療,影響治療效果,增大護患糾紛的風險[8]。通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進行彼此間的互動,有利于患者對護士存在一定的好感和依賴感,有利于護士進一步了解誘發(fā)患者抑郁心理的最直接因素,尋找解決方案。由于抑郁癥患者看待問題的角度多與常人不同,總會感到自責以及內(nèi)心上的孤獨,護理過程中,應關注患者的情緒波動,鼓勵患者看待出現(xiàn)的問題時,能將引起問題的原因歸結(jié)為客觀因素,少從自身尋找問題,通過引導患者思考問題的方式,使其能夠從自責中解脫出來,不必過分難為自己[9]。同時,通過鼓勵患者多與人交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也可有效的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能夠自己對社會的價值,使得厭世悲觀情緒得到大大緩解。在護士心理護理干預時,不能忽略患者家屬的支持,鼓勵患者和家屬之間的交流,告知家屬經(jīng)??赐颊叩谋匾?,這樣也有利于使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而不會認為自己是社會的負擔[10]。此外,由于心理護理干預下,護理質(zhì)量的顯著提升,患者與護理人員的關系更為緊密,極大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改善了護患關系[11]。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能夠較好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各項抑郁癥狀,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臨床療效較好,極大改善了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滿意度,值得在護理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1] 宗艷紅,呂玉先,張彬,等.心理護理聯(lián)合音樂療法改善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211-212.
[2] 黃先娥,戴曉燕,陳傳萍.對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0):145-146.
[3] 黎慧蓮,錢崇蓮,徐子晨.中西醫(yī)結(jié)合護理干預對社區(qū)老年抑郁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0):149-150.
[4] Malekian A,Amini Z,Maracy MZ,et al.Knowledge of attitude toward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a sample of Iranian patients[J].J ECT,2009,25(2):106-112.
[5] 劉莉華.老年抑郁癥病因分析及心理護理方法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0):172-173.
[6] Lutchman R,Stevens T,Bashir A,et al.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ttitudes towards and knowledge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J].J Ment Health,2001,110(2):141-150.
[7] 謝姣,高艷斌.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病情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524-525.
[8] Bustin J,Rapoport MJ,Krishna M,et al.Are patients' attitudes towards and knowledge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transcultural? A multi-na-tional pilot study[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8,23(5):497-503.
[9] Tang WK,Ungvari GS,Chan GW.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ves' knowl-edge of experience with attitude toward and satisfaction with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Hong Kong,China[J].J ECT,2002,18(4):207-212.
[10] 張冰,陳任,馬穎,秦俠,陳若陵,王晶晶,胡志.中國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3):680-683.
[11] Hausner L,Damian M,Sartorius A,et al.Efficacy and cognitive side effects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depressed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r dementia[J].J Clin Psychiatry,2011,72(1):91-97.
(收稿2016-01-02)
R473.74
B
1673-5110(2016)22-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