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林
“習作教學,想說愛你不容易!”道出了多數(shù)語文教師共同的心聲。我們深感習作教學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習作的質(zhì)量與教師的期望不能匹配。雖然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習作教學耗時低效卻是不爭的事實,快樂習作、真實表達已逐漸成為美麗的“空中樓閣”。
要改善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須固本溯源。習作教學往往追求“短平快”,急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寫作高手,其結(jié)果經(jīng)常是適得其反。教育要以生活為基礎,習作教學也不例外。真實是習作的生命,習作要“求真”,更要“求實”。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是關(guān)鍵。在中年級起步習作教學實踐中,我嘗試立足于兒童的視角設計習作教學思路,著力關(guān)注學生作前的真情實感,多途徑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熱情,讓他們大膽地敘寫自己的生活,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習作水準。
一、開渠導源,隨事積累,在興致盎然中培養(yǎng)學生動眼觀察的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因而內(nèi)容也離不開生活實際。“留心生活皆文章。”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場面,一段景物,一幅肖像,一席對話,一些動作,一番心理活動都可以成為學生練筆的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要注重學生作文材料“倉庫”的建立,平時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和隨時記錄的指導。
有段時間學校舉行班級愛心寵物飼養(yǎng)活動,我們班選擇養(yǎng)金魚。金魚缸安在班級的一角,在綠色植物的環(huán)繞下,每天吸引了好多同學駐足。小小金魚,歡快輕盈,活潑靈動,也是指導學生觀察和練筆的絕好素材。在將金魚引入教室后,我著力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訓練,引導學生觀察注意下列幾個方面:隨時注意觀察,全面觀察,細致觀察,有序觀察,抓住特征觀察,抓住重點觀察,在比較中觀察,多種感官協(xié)同觀察,邊觀察邊聯(lián)想等。
在掌握了必要的觀察方法后,學生筆下的金魚顯得栩栩如生。金魚的外形,有學生這樣敘述“它身披一件鑲著金黃色鱗片的連衣裙;一雙圓溜溜,鼓鼓的眼睛,眨也不眨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一張小巧玲瓏的嘴巴一張一合地;嘴巴下還有一道道“小溝”。在它身上最引人注目地還要數(shù)它的尾巴哩!它的尾巴像一把小扇子,又像開屏的孔雀,顏色也多姿多彩,桔黃色中夾雜著一點白,又有一點點黑,在水中一搖一擺,劃起一圈圈水波,就像是一位漂亮的公主穿著多彩的小花裙在水中歡快的舞蹈,美麗極了!”
金魚的活動,有學生這樣描繪“我捏了兩粒像芝麻大小的魚食丟進魚缸,它很快就游上來,一口吞一粒。吃了一粒后,嘴巴動了動,好象在仔細品味,嗯,味道不錯!又一張嘴,把剩下那粒一口吸到嘴里,又動了動嘴,同時頑皮地吐了幾個水泡泡。吃完后,它就在水草自由自在地穿梭,似乎希望再能尋找到食物。當它在水草中來回游動的時候,尾巴就像被風吹動了一樣一擺一擺的,有時候它還游到魚缸邊上一動不動,用圓溜溜的眼睛專注地看著外面的世界。我用手指碰了一下魚缸的邊,它就以為我要捉它,立刻轉(zhuǎn)身游到魚草里躲藏起來,真機靈。不一會,它感覺沒有什么危險,又大膽放心在魚缸邊游玩起來?!?/p>
通過一段時間的有序訓練和指導,我們班的系列練筆集——《愛在金魚》就自然出爐了。
當然,為了做好素材的積累工作,就需要教師更多關(guān)注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善于讓其從課外讀物中汲取營養(yǎng),為己所用。平時,教師依據(jù)練筆反饋的情況,有意識地布置學生搜集例如描寫人物外貌、語言、自然現(xiàn)象、場面描寫的段落,并寫出好在哪里。通過這樣的搜集、整理、評價,課外讀物的營養(yǎng)便源源不斷注入學生筆尖,學生寫作能力自然提高。
二、利用平臺,暢所欲言,在交流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
一般情況,學生練筆交上去后,老師要一篇一篇寫評語。而滲透教師意圖的修改往往學生又不領情,往往草草只看一眼就放下。長期以來,練筆后的反饋時效性不強。作為起步習作的學段,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班也很明顯。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把網(wǎng)絡上很熱的“博客”搬到了教室,有力提高了學生自我評改作文的能力。
我在教室墻上開辟“精彩博客”欄目,每周從上周的的練筆中優(yōu)選出5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貼在上面,被選上的作文兼顧優(yōu)中劣3類,每人可以得到10分、6分、4分。學生閱讀完作文后,可以在便利貼上寫回復,貼在該篇作文下面?;靥麅?nèi)容根據(jù)精彩程度可以獲得10分、6分、4分,被“加精”者可以加5分。
參照網(wǎng)絡規(guī)矩,我又制定了防“灌水”的方法——如果未閱讀作文就隨意跟帖,跟帖內(nèi)容與作文不符,警告一次,倒扣積分。每周五,將對發(fā)帖及跟帖前三名進行評比,授予“小小作家”和“小小評論家”稱號。
通過長時間的實施,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漲。學生錯字病句少了,語言優(yōu)美了,題材也新穎了。學生的“跟帖”內(nèi)容一針見血,簡潔明了,易于被學生接受。
這種因地制宜的方式解構(gòu)了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方式——它拓展了教學空間,讓習作教學變得更動感,而且改變兒童的寫作姿態(tài),讓“言語制造”走向“言語交往”,還顛覆了傳統(tǒng)的習作講評模式,使之來得更迅捷,變得更直觀、更互動。
三、活動為媒,捕捉資源,在親身體會喚醒學生見景生情的情感
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那紛紛揚揚的瑞雪、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漫天飛舞的小白蟲、學校里的一場激烈的比賽、突然而至的大霧等等,都可以讓學生見景生情、憶景激情。
四月初的一天,我?guī)е瑢W們?nèi)バM馓で?。一路上,花紅柳綠,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花香!孩子們一個個如放飛的小鳥,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好不歡暢!那“嘰嘰喳喳”聲夾雜在和煦的春風中,是那么悅耳動聽。“大自然,你好嗎?”“我愛你,大自然!”稚氣的問候此起彼伏,陣陣春風把悠揚的童聲傳得很遠很遠……他們美美地欣賞著清清的河水,鮮艷的花兒,如煙的綠柳,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蟲;他們有的在拍攝照片,有的在畫畫,有的在草地上打滾;女孩子摘幾朵野花、編幾束花環(huán)戴在頭上,男孩子則拔些青草搓成繩子玩起“放?!钡挠螒颉@是一幅幅何等情趣盎然的圖畫!
踏青結(jié)束了,孩子們個個小臉紅紅的,鼻尖上也滲出了細細的汗珠,但沒有一個叫累的。我花了三十分鐘讓他們重點交流了自己春游的快樂。然后讓他們用三十分鐘的時間寫關(guān)于這次春游的片斷。由于大家親身體驗了快樂,我又進行了一些點撥,即使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也把“春游樂”具體生動地表達了出來。
豐富的生活體驗,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學生親歷的實踐活動,鮮活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興趣。
起步習作并不難,我深信只要教師能立足于學生多彩的生活,憑著教學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習作教學,抓好素材的積累,就能極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實效性,
一定能讓“學生畏懼,教師困惑”的習作教學來個華麗的轉(zhuǎn)身。小學習作教學返樸歸真,并多管齊下,就能有效地改善習作教學現(xiàn)狀,讓習作表達不再成為“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