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倫 王鳳蓮 朱協(xié)彬
(1.安徽工程大學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2.安徽工程大學 管理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
基于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的工科實驗成績評價體系
王邦倫1王鳳蓮2朱協(xié)彬1
(1.安徽工程大學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2.安徽工程大學 管理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應用實驗研究及比較研究等方法,總結實驗教學經驗,提出了一種基于學生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的實驗教學方法與成績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涉及實驗課的全部環(huán)節(jié):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口試檢測與問題反饋,以及貫穿始終的實驗態(tài)度。
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材料專業(yè);實驗;成績評價
高等學校的主要任務是人才培養(yǎng),學生應該成為高校的核心,高校的主要工作應該圍繞提高學生的能力而展開。去年,國務院先后印發(fā)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若干意見》、《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教育部等三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求高校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目前,高校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主要作用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該知識一般比較經典,具備這些知識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但不能直接形成創(chuàng)新成果。實踐教學一般有實驗教學和企業(yè)實習兩種。企業(yè)實習,學生在企業(yè)實習期間,一方面出于學生安全考慮,另一方面擔心影響企業(yè)生產,學生一般只是看看而不能直接參與,因此,這只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不能提高動手能力。實驗教學,每個學生都可以直接動手參與,能提高動手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常會發(fā)現一些新現象、新問題或者需要設計新方案,這可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索,進而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文獻[1-4]研究表明,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最可行最有效途徑;可以通過改進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體系來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提升。
以我校材料類實驗為例,實驗均為獨立開設的實驗課,每批實驗學生數15~20人,由兩位教師指導,大多數實驗項目為一人一組。首先來看教改前我校材料類專業(yè)實驗項目A的出勤率(見表1),從該表可看出:學生出勤率很低,曠課現象嚴重。此外,遲到、早退的學生更是不少,尤為嚴重的是,實驗過程中,只有個別學生積極參與,大部分學生在閑聊、玩手機等??傊瑢W生的實驗積極性很差。實驗教學效果調研:讓每個學生獨立操作某實驗儀器,若操作規(guī)范正確即為合格,結果表明合格率不到50%,教學效果很差。究其原因,這與當時的實驗成績評價制度有關:實驗成績全部來自于實驗報告,實驗過程只有簽到沒有點名,代簽現象嚴重,即使曠課只要交了實驗報告也能及格。這讓學生認為,實驗課上不上、學好學壞都無所謂,只要把實驗報告寫(抄)好就行了,最終導致學生“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創(chuàng)新;重理論,輕操作”[5]。這種管理與評價方式,雖然教師和學生都很輕松,但是實驗教學卻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學生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更是難以實現。
表1 教改前實驗項目A出勤與儀器操作合格情況統(tǒng)計表
為了徹底改變當時的不良狀況,同時為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驗的全過程進而提升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實驗成績評價標準》并在公告一周后正式執(zhí)行,見表2。
該評價標準強調實驗過程在實驗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關注學生的實驗態(tài)度及創(chuàng)新與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實驗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實驗成績有可能不及格。按照表2的評分標準,在實驗態(tài)度都端正的情況下,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差的學生,實驗過程成績只能得60~70分,而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都很強的學生可以得90分以上,這既能讓大多數學生及格又能適當拉開差距,以促使學生提升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為使學生更加重視實驗課程,實驗課成績不再是五級制,而是改用百分制。若一門實驗課程由若干相對獨立的實驗項目組成,則每個實驗項目均可按表2評分,然后算出全部項目的平均分即為該課程成績。實驗總評成績由實驗過程成績與實驗報告成績構成。實驗課與理論課不同,重在學生參與的過程,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往往在實驗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因此實驗過程成績在總成績所占比重應高于實驗報告。根據材料類實驗的特點,表2中a的取值范圍為60~80,b為40~20,a、b的具體數值根據實驗項目的操作性與理論性相對強弱有所變化,比如操作性很強而理論性較弱的金相試樣制備實驗項目,a可以取80,b取20。
表2 實驗成績評價標準
(一)實驗過程成績
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要不斷巡查,這既可以隨時指導學生,又可以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及時給予公正的評分。實驗過程成績由實驗態(tài)度、實驗預習和實驗操作三部分構成。
1.實驗態(tài)度
要求學生按時上課,先點名再簽到,嚴禁代答代簽,否則實驗態(tài)度分記零分。不遲到不早退,遵章守紀,實驗課上認真聽講、做實驗,不閑聊、玩手機等,否則按規(guī)定扣分;請假需交輔導員簽字的書面假條并要補做實驗,曠課的學生不能補做、只能重修。
2.實驗預習
提前一周要求學生認真預習實驗教材或實驗指導書,明確實驗目的和原理,了解實驗內容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預習過程中可以記錄新問題、新想法等。學生和教師應提前二十分鐘到實驗室,教師檢查學生對實驗原理、主要步驟、注意事項等內容的掌握情況并打基礎分(滿分10分),對于自主提出新問題、新想法的學生酌情給創(chuàng)新分(滿分5分)。若課前來不及對所有學生檢查,可在實驗開始后再檢查。檢查方式以教師提問為主,并查看學生的預習筆記。通過預習檢查不僅能督促學生認真預習,有利于實驗過程操作,還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6]。
3.實驗操作
要求學生實驗過程中認真聽教師講解和指導,嚴格遵守安全及設備操作規(guī)程,在教師指導下認真完成實驗任務,如實記錄實驗數據。實驗操作完成后,由指導教師檢查其原始記錄、實驗器材歸位及清潔衛(wèi)生情況,經確認合格簽字后方可離去,讓學生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清潔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7]。
此過程主要考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操作的規(guī)范性、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等。任務(滿分30分):積極完成規(guī)定的實驗任務,包含態(tài)度和任務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參與,另一方面要完成規(guī)定的實驗任務,這樣才能按優(yōu)級評分;其中一條不滿足者,按良級評分;兩條都不滿足者按中差級評分。規(guī)范(滿分10分):實驗操作規(guī)范性,完全遵守安全及設備操作規(guī)程按優(yōu)級評分,違反操作規(guī)程1次按良級評分,違反操作規(guī)程2次按中級評分,違反3次以上按差級評分。創(chuàng)新(滿分10分):鼓勵學生思考與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于自主解決新問題、驗證新想法、設計新方案的學生酌情給分;對于學生設計的新方案,若條件允許應鼓勵其進行實驗。衛(wèi)生(5分):根據實驗器材歸位及清潔衛(wèi)生情況酌情給分。獎勵(5分):完成教師安排的額外工作,如搬運實驗器材,酌情給分。
(二)實驗報告成績
實驗報告是對一個實驗的系統(tǒng)總結,這個過程既是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又是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更是理論知識和實驗經驗融會貫通的過程[8]。因此也應予以重視,根據實驗項目的理論性強弱,其占總評成績的比例一般為20%~40%,理論性越強的實驗項目其比例越高。我校材料系為實驗報告規(guī)定了統(tǒng)一的格式和要求,并按照評閱試卷的方法進行批閱和評分。為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報告,杜絕抄襲,明文規(guī)定:實驗報告若有兩份以上雷同,則相應實驗報告成績均記零分。
1.基礎內容
實驗目的(5分)、實驗原理(10分)、實驗儀器與材料(10分)、實驗方法與步驟(10分)和實驗結果(15分),這些根據實驗指導書或實驗教材及實驗原始數據都能比較輕松的完成,因此本文把它作為基礎內容。
2.創(chuàng)新內容
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20分)。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對實驗現象、數據及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討論,并作適當引導。對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難度與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項目,要想做好,還需要學生查閱相關教材甚至科技文獻并進行歸納總結。正因如此,這種實驗報告才能為學生未來的科學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學生完成以上內容上交實驗報告,教師認真批改并對有問題的地方進行標記。在實驗成績評定中還有最后一個部分“口試”(滿分30分):教師事先設置若干綜合題,學生隨機抽取其中一題進行回答,同時教師在實驗報告中“口試”位置做簡要記錄并打分??谠囋u價要素:學生回答的準確全面(15分)、富有新意(10分),語言表達和應變能力(5分)。設置口試環(huán)節(jié)有兩個目的:其一,檢查學生的知識技能、創(chuàng)新意識、語言表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其二,利用口試機會,向學生反饋實驗報告中存在的問題或錯誤,讓學生及時更正,以免形成錯誤認識。
為了檢驗教改效果,教改后對另外5個自然班進行實驗項目A學習的情況做了調查與統(tǒng)計,結果見表3;為了便于直觀對比,展示了教改前后出勤與合格率柱狀圖,見圖1。從該圖可以看出,教改后學生的曠課率大幅下降、出勤率顯著上升,表明學生的實驗態(tài)度明顯好轉;儀器操作合格率成倍增加,表明學生的動手能力顯著提升。此外,根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也能發(fā)現,學生實驗的積極主動性很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明顯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逐漸提升。本次實驗教學改革—基于學生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的實驗教學方法與成績評價體系改革,完全達到甚至超越了改革之初的期望。
表3 教改后實驗項目A出勤與儀器操作合格情況統(tǒng)計表
圖1 教改前后實驗教學效果對比
實驗課程一紙報告定成績容易造成學生“高分低能”,更會貽誤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學生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的實驗教學方法與成績評價體系改革,并在我校材料系全面實施。該評價體系屬于綜合評價,涉及實驗課程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口試檢測與反饋,還有貫穿始終的實驗態(tài)度。其關注重點是實驗過程,其核心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該評價體系實施后,實驗教學改革效果明顯:學生實驗的積極主動性大幅提升,動手能力明顯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顯著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逐漸提高,達到了教改目標。然而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主要有:新評價體系大幅增加了實驗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與工作強度,對教師的素質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驗過程中,過多關注對學生的評價可能會減少對學生指導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教師合理平衡,等等。總之,發(fā)展中總會遇到一些新問題,需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解決,不能因噎廢食。
[1]向文英,程光均.流體力學教學與實驗創(chuàng)新[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210-211.
[2]葉飛帆.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市場性和學術性[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6,36(1)∶45-48+52.
[3]雷輝,李永祥,劉自然.機械類專業(yè)實驗創(chuàng)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鏈式工程訓練實驗教學法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06)∶75-77.
[4]金國娟.一種基于SPA的物理實驗成績評價方法[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2003(12)∶29-30.
[5]任紅,劉彩霞,朱志峰.近代物理實驗考試模式和成績評價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40-143.
[6]趙逸云,劉世熙,楊亞濱,等.學生實驗課成績評定標準化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7(5)∶81-82+132.
[7]趙明,鐘志宇,李宏剛,等.物理化學基礎實驗成績評定方法初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5)∶272-274.
[8]路正蓮,倪建軍,朱昌平.基于“五環(huán)”過程管理的電子類實驗成績評定辦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6)∶118-120.On Evaluation System of Engineering Experiment Achievement Based on Practical and Creative Ability Improvement
(責任編輯 魯越青)
Wang Banglun1Wang Fenglian2Zhu Xiebin1
(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2.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Us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study and summariz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paper offers a new method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involved in all aspects of the experiment class: the experiment preview, experimental operation, experiment reports, oral tests, feedback, and attitude to experim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awareness; material; experi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16-05-30
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編號:2013zjjh017);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計劃省級科學研究項目“企業(yè)集群技術創(chuàng)新動力機制研究”(編號:KZ00215062);安徽工程大學再制造表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放課題基金項目“微合金鋼直裝鑄坯表面組織優(yōu)化及其熱處理工藝的研究”(編號:RMSE201610)。
王邦倫(1985-),男,安徽太和人,實驗師,主要研究方向:金屬材料熱處理組織與性能。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12.010
G424.7
A
1008-293X(2016)12-0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