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信
濃墨重彩寫鄉(xiāng)情
——喜讀吳成岱詩詞集《鄉(xiāng)音裊裊》
※吳茂信
這是一本很有閱讀和欣賞價值的詩詞集。其中可圈可點的好詩多,精辟警策的佳句也很多。讀者細讀之后,會有所啟迪,有所受益。很多讀者從思想內(nèi)容方面肯定了該詩詞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貢獻,我在這里著重談談作者在詩詞創(chuàng)作藝術方面的成就。
作者詩詞功底頗深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長期積累的結(jié)果。上個世紀70年代,他是回鄉(xiāng)知識青年,已是??悼h重點業(yè)余作者。不久恢復高考制度,他考進名校,讀的是經(jīng)濟;畢業(yè)后分配到省委機關,為了專業(yè)對口,他后來調(diào)到金融機構(gòu),文學創(chuàng)作便被放到一邊去了。只是“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在不擔任領導職務后,他重新迷入文學夢,從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近體詩詞創(chuàng)作,而且大有一發(fā)而不可收之勢。他一邊寫,我一邊讀,并時加點評,感覺他悟性較高,很快就進入佳境,而且一步一步地向高峰攀登。
一、諳熟聲韻,合格合律。我和成岱君經(jīng)常在一起探討詩詞,覺得詩詞創(chuàng)作也必須講究游戲規(guī)則。這個游戲規(guī)則就是詩詞的格律要求。近體詩詞講究格律,句式長短、聲律平仄、排比對仗等等都有限制。有人認為這樣束縛思想,需要自由。那你就寫自由詩去吧,要寫近體詩詞,必須對詩詞格律俯首稱臣。真假詩詞,我們就得拿起格律的尺子來衡量。自以為排列整齊就是詩,不講格律只會貽笑大方。雖然個別地方不能因律害意,但絕不可以此為理由,置格律于不顧而信馬由韁。那樣就不是詩詞,而是不倫不類的怪物了。成岱君對此有個初學入門的過程,他較早時候?qū)懙脑娫~,偶見不合平仄的音節(jié),可見他最初對格律不夠熟悉,后來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多加磨練,對格律的掌握才日臻嚴謹。他的詩詞的標題里大多都標明其體裁,古風、排律、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等等,填詞則標明詞牌。采用什么體裁就按照什么體裁的格律來寫作。讀者不妨逐首詩詞對照相應的格律,便會發(fā)現(xiàn)作者寫作態(tài)度的嚴謹和運用格律的嫻熟。誠然,百慮難免一疏,還有個別地方需要進一步推敲提煉。寫過詩詞的朋友都有體會,只要懂得平仄的含義,要讓文字符合平仄并不難,難點還在于對仗。因為除了講究音律平仄之外,還要考慮詞性、構(gòu)詞方式、用典、修辭風格等等。而恰恰在對仗這方面成岱君堪稱高手。他筆下每一組對仗,都比較工整、貼切、巧妙、流暢,仿佛不假思索,信手拈來,甚少斧鑿之痕。當然我們深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來容易卻艱辛”的道理,能達到這么高的藝術造詣,全靠作者勤讀苦練日積月累的沉淀。因此,才能寫出創(chuàng)作難度較高的律詩。例如:
秋意漸濃日,金陽照五臺。
道場多梵唄,圣境少塵埃。
智慧隨心長,慈悲著意栽。
登臨菩薩頂,紫氣正東來。
——《五律·登五臺山》
金秋一度又相逢,十萬人潮興趣濃。
海內(nèi)名家推力作,清朝古畫露真容。
洋文牽線東西近,漢語架橋中外通。
唯有書香能致遠,全憑智慧得成功。
——《七律·南國書香節(jié)》
二、詩詞語言,韻味濃郁。解決了平仄、押韻、對仗等問題,就能寫出好詩來呢?其實不然。嚴格按照格律寫作詩詞,只是解決了技術問題,而要達到較高意境就不那么容易了。因為詩詞的意境是由作者的胸襟、學識和文學功底所決定的。不可能是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對此,成岱君有足夠的認識,而且一直于此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高爾基認為,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同樣的道理,詩詞的第一要素必然是詩詞的語言。首先是要求精煉。由于字數(shù)有限,又有格律限制,詩詞不能像其他文體那樣洋洋灑灑娓娓道來,必須用簡潔明了含義深刻的語言,將詩人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高度濃縮,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獲得熏陶和教益。成岱君緬懷廣東省委書記林若的詩就是很好的例證:
斯人風范世長存,為政清廉眾仰欽。
改革陳規(guī)開血路,探求新策灑甘霖。
赤忱一片拓前景,大愛無疆育后昆。
南粵青山春不老,林濤長嘯慰英魂。
林若同志的豐功偉績與廣東山河同在,光輝事跡書卷難載,作者只用一首七律56個字來描述,卻如此真切可信、鮮明生動。特別是末尾兩句,將林若同志領導綠化廣東大地的偉業(yè)形象呈地現(xiàn)于筆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雷州文化是嶺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作者用《憶江南·雷州八詠》取其精華,傾情吟詠,聲情并茂,惟妙惟肖,盡顯雷州這片神奇土地的風采?!耙幻}情深滋大地,千年水暖漾清波”、“百萬草根肥沃土,幾回白雪潤梅花”、“春雨輕揚禾浪碧,秋風漫卷稻花香”等詞句,足見作者提煉語言的功夫。
其次詩詞語言要求形象鮮明,為讀者勾畫出準確清晰的形象。這方面,成岱君無論寫景、狀物、論理或抒情都見其火候,尤其在他的紀游詩詞中,體現(xiàn)得更為充分?!靶袢沾┰乞?qū)曉霧,錦江如帶繞群峰”(七律·詠丹霞山)、“霓虹閃耀不眠夜,歌舞張揚無上裝”(七律·拉斯維加斯之夜)、“鄉(xiāng)野蒼蒼花爛漫,鄉(xiāng)音裊裊韻悠揚”(憶江南·雷州八詠)、“清幽村落聽琴韻,腴潤田園聞稻香”(七律·開平碉樓)“一泓碧水通幽徑,數(shù)葉輕舟出弄堂”(排律·江南水鄉(xiāng)烏鎮(zhèn))……佳句迭出,不勝枚舉。這些形象而生動的語句雋永清麗,令人讀后心曠神怡,遐思無限。
詩詞語言的藝術性還在于靈巧生動,作者必須善于調(diào)動一切藝術手段,讓自己的語言富有感染力,把讀者引入藝術佳境。本書作者正是這樣做的。他善于運用自己獨到的見解,形成警策的語句。他拜謁紀念著名清官陳瑸和著名學者陳昌齊的雷州二公祠,用“先賢氣節(jié)垂天地,我到堂前愧姓陳”兩句詩來抒發(fā)崇尚先賢的真摯情感。這個“我”是仿貪官口吻,強烈反襯先賢的崇德高才。雖然脫胎于前人詩句,用在這里卻是恰到好處,堪稱神來之筆。在《七律·貪者貧》中,他從貪官最終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入手,拆析一個“貪”字:“細看字形明哲理,貪心一動便成貧”。既靈巧生動,又鞭辟入里,直撼人心。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八十九歲高齡攻讀北京大學博士學位,別人當佳話傳揚,他卻獨有見解:“滿腹英倫洋墨水,何須悵望未名湖?!?(七律·金庸先生九秩生日感賦)旁觀者清,調(diào)侃一番,別有風趣。
作者還善于運用詩詞獨特的用典手法,豐富語言的表現(xiàn)力。《七律·讀書節(jié)感懷》:“孫康映雪文多卷,張籍食灰詩百篇”。這里引用古人映雪食灰的典故,說明刻苦讀書的意義,寥寥數(shù)語,勝過洋洋千言?!镀呗伞ぜo念張志新烈士》:“橫眉冷對騎墻派,俯首甘為盜火人”,將張志新喻為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盜火人,準確而傳神地歌頌了張志新為捍衛(wèi)真理而獻身的殉道精神和高尚品格。《七律·葡京去來》:“及早回頭方上策,此間畢竟是梁園。”以司馬相如的胸懷抱負,以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xiāng)的典故,勸諭留戀葡京賭場之人盡快離開才好。言簡意賅,意味深長。
詩詞是感情的產(chǎn)物,必須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成岱君生活和知識的積累都很豐富,善于根據(jù)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運用不同風格的語言,有的輕快,有的莊重;有的親和,有的辛辣;有的白描,有的重彩;有的激烈,有的溫婉……作者皆能駕輕就熟,揮灑自如?!鞍读痛挂插羞b”、“師兄懵懂夢無痕”、“熟年亦可曬青春”、“鑄犁化劍種桑麻”等等,這些詞句無不賦予強烈的感情色彩,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這里就不再列舉了,讀者細細品味,自能體驗其精妙之處。
三、詩情畫意,意境高遠。語言是工具、是手段,孤立的語言還不能達到詩詞的宗旨,詩詞最高的藝術成就體現(xiàn)在詩詞的意境,有了嫻熟的語言技巧,再輔之以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法,才能營造出深邃的意境。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趣統(tǒng)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薄吧衽c物游”就是指作者的主觀精神與客觀物境的契合交融。為什么我們在誦讀古典詩詞的時候,總會感覺到走進一種濃烈的氛圍中而逐漸忘我呢?這就是“神與物游”的結(jié)果。
吳成岱的詩詞創(chuàng)造出來的意境是豐富多彩的。他的詩句常常富于人生哲理,引人深思。“蓬勃生機染綠坪,草根代代出菁英?!保ā镀呓^·康樂園漫記》其二)、“不信王侯皆有種,深知天道必酬勤。” (七律·贈陳乃明同學)、“起飛不是多難事,降落方為大問題”(七律·論飛機起落孰為重兼贈鄧天澤諸君)、“人世匆匆皆過客,長生不滅是靈魂”(七律·退隱田園感懷兼贈李啟利諸君),這些詩句有感悟,含哲理,給人教益良多。作者自勵并與讀者共勉的詩句:“世無伯樂尋常事,萬里征途自奮蹄?!保ㄆ呗伞ゑR年詠馬)令人精神抖擻,催人奮勇前行。
這本詩詞集中,不乏指點江山,激濁揚清之作。有的評述國際國內(nèi)事件,如“還我釣魚島,豈容誰賴皮?!保ㄎ迓伞ぜo念《波茨坦宣言》59周年)“九月又逢國恥日,年年勿忘警鐘鳴?!保ㄆ呗伞ぜo念九一八事變79周年)、“沉沉九段線,凜凜不可侵。”(五古·登昆侖山艦)胸懷民族大義,筆端正氣凜然,愛國情懷躍然紙上。有的是針砭時弊,如“變味無關防腐劑,只緣世道轉(zhuǎn)基因?!保ㄆ呗伞ぶ星镌嘛炓?;“今無時弊能鞭撻,竟使大師嗟技窮?!保ㄆ呓^·參觀《廖冰兄哪里去了》展覽有感),可謂入木三分,發(fā)人深省。
集子里值得贊賞的詩篇和佳句確實很多,說明我開頭的一段話絕非虛言。讀者自可細辨,無需我饒舌。作者創(chuàng)作愈勤,經(jīng)驗愈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可以預見的。他在《七絕·讀〈雷州古今詩聯(lián)大觀〉有感(其四)》中寫道:
詩吟風雅聚群英,我亦附庸鳴幾聲。
莫道熟年人老矣,且看天外日方升。
展望未來,我們殷切地期待成岱君的的詩詞創(chuàng)作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