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
支付寶“圈子”風波還未淡出公眾視線,10G“裸條”照片、視頻的流出又引爆輿論熱點。
無論如何,裸體照和不雅視頻絕對涉及個人尊嚴和個人隱私。個別女學生出于虛榮心和攀比心,崇尚物質生活,拿自己的裸照去做抵押、換錢,個人尊嚴的底線如此輕易地被擊穿。涉事網貸公司為了賺錢,丟掉節(jié)操,完全沒有守住商業(yè)倫理的底線。這種社會傾向和風氣真是非常糟糕。
很明顯,這些女生沒有想到個人尊嚴與隱私在網上被傳播之后的不良后果。教育她們的人,應該也沒明確告訴她們要保護和珍視個人隱私。當這些學生決定把個人隱私抵押出去的時候,就等于把這個底線交給別人,出賣自己的尊嚴。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些女學生不能算完全的受害者。
這些女生和公司的不當行為,折射出當下我國道德品質教育的空白甚至失敗??傮w來看,我們的道德教育內容太空泛,一些空洞過時的內容跟個人尊嚴、個人修養(yǎng)離得太遠。關于個人尊嚴和禮義廉恥的教育,在學生們的思想教育中一直缺失。每個人從小都應明白:不能隨便把個人尊嚴拿去換錢,不知恥的事情不要去做。
不僅如此,“裸貸”所涉及的行為也在性教育范圍之內,暴露出我國性教育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發(fā)達國家的性教育中,幾歲的孩子都會從課本和老師處了解到,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涉及隱私,既不能隨便暴露,也不能隨便讓外人接觸。反觀中國,這種啟蒙性教育做得很不夠。因此,部分被卷入“裸條”的女孩可能有客觀原因——最開始只覺得“抵押就抵押吧”,考慮不到后果。
當然,很少聽聞發(fā)達國家有類似國內裸貸的事件發(fā)生,也與其法律環(huán)境相對成熟完善有關。那些國家個人隱私保護法更健全,違法行為往往會受到法律嚴厲制裁,因此一些公司或者個人都比較顧忌。
縱向看,跟改革開放前相比,現在的性教育無論在家庭還是學校,內容并沒有實質上的重大改變,仍然停留在大道理層面,尤其當涉及個人尊嚴。這不能不說是個社會大環(huán)境問題。更復雜的是,在互聯網時代,一些事件一旦得到廣泛傳播,就會變得不可控。
現代教育應加入一些關于個人尊嚴的教育,讓孩子們知道——什么行為體面,什么行為不體面,個人尊嚴和個人隱私應得到起碼的保護。
在這方面,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若學校課程有限,家庭教育就尤為關鍵。家長應讓孩子養(yǎng)成廉恥心,不能隨便出賣個人隱私。學校也應承擔相應責任,不僅教孩子文化知識,更應開設最基本的道德必修課?!?/p>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