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成杰,孫 瑩,劉 偉,初 洋,倪新江,董新偉,劉曉民
(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用蘋果樹枝栽培靈芝試驗*
呂成杰,孫 瑩,劉 偉,初 洋**,倪新江,董新偉,劉曉民
(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為解決蘋果主產區(qū)廢棄樹枝資源合理利用問題,將廢棄的蘋果樹枝粉碎后添加麥麩等輔料栽培靈芝,并對麥麩添加量及料水比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蘋果樹枝可以作為主料栽培靈芝,添加20%的麥麩,拌料時料水比為1:1.5時產量較高。
蘋果樹枝;靈芝;麥麩;料水比
蘋果樹(Malus pumila Mill.)是我國北方主要經濟樹種之一,煙臺地區(qū)尤以盛產蘋果聞名。蘋果樹需每年進行修剪,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枝條,而且目前正面臨品種更新換代的問題,也會產生大量廢棄的樹枝樹干。據統(tǒng)計盛果期每年修剪樹枝量為1 500 kg·hm-2~2 250 kg·hm-2,更新換代時挖的老樹枝、桿可達7 500 kg·hm-2左右,煙臺市每年可產生各種果木枝條1×106t以上[1],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這些樹枝資源是蘋果主產區(qū)面臨的一大難題。以往果農都將其作為燃料燒掉,利用率較低,還會增加碳排放造成環(huán)境污染。蘋果樹枝中含有大量的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粗蛋白等營養(yǎng)成分可供食用菌生長,經反復試驗利用蘋果樹枝栽培靈芝(Ganoderma lucidum)取得了成功。靈芝素有“仙草”之稱,含有超過150多種的活性成分[2],具有益心、利肺、安神、調節(jié)免疫[3]、抗腫瘤等功效,人工栽培一般以殼斗科的喬木和棉籽殼、玉米芯等為主料,利用廢棄的蘋果樹枝栽培靈芝可變廢為寶解決資源浪費環(huán)境污染問題,栽培后的菌糠加工成有機復合肥給果園施肥,生產有機蘋果,從而形成農業(yè)廢棄物有機高效再循環(huán)的生態(tài)利用模式,為果農增加經濟效益、發(fā)展農村經濟開拓一個新的途徑,還可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本試驗對蘋果樹枝屑為主料栽培靈芝時對麥麩添加量和拌料時的料水比進行了不同配比試驗。
1.1供試菌株
本試驗用的靈芝品種為泰山赤靈芝,為煙臺大學應用微生物實驗室保藏菌種。
1.2培養(yǎng)料配方
試驗所用培養(yǎng)基配方為蘋果樹枝屑、麥麩、石膏、糖和水,對麥麩添加量和料水比進行了不同配比的試驗,每個配比設置6個處理,每個處理10個重復。
1.2.1不同麥麩添加量試驗配方
蘋果樹枝屑麥麩添加量配方見表1。
表1 蘋果樹枝屑麥麩添加量配方
1.2.2不同料水比試驗配方
培養(yǎng)基配方為:蘋果樹枝屑78%、麥麩20%、石膏1%、蔗糖1%,拌料時料水比分別為1:1.2、1: 1.3、1:1.4、1:1.5、1:1.6、1:1.7。
1.3栽培管理方法
1.3.1選擇栽培時間
在5月~6月份接種,培養(yǎng)1個月左右菌絲長滿菌袋,菌絲成熟轉移到菇房出芝,直到9月中下旬可采收1批~2批子實體。
1.3.2培養(yǎng)料配制
將蘋果樹枝粉碎成小于3 mm的木屑。按配方配比加水混勻,拌好料之后悶堆6 h左右使其充分吸水。采用規(guī)格為17 cm×33 cm×0.005 cm的高壓聚丙烯袋裝袋,每袋裝折合干料400 g。要求料袋虛實適中,以手握有彈性,松手后無凹陷為宜[4]。
1.3.3滅菌與接種
將裝好的料袋小心轉移到滅菌鍋,采用高壓蒸汽滅菌,121℃下持續(xù)2 h,溫度降到90℃以下后出鍋轉移到接種室里冷卻,冷至30℃以下在超凈工作臺中接種,接種量2%左右[5],采用兩頭接種。
1.3.4菌絲培養(yǎng)
小心將接種后的菌棒轉移到25℃恒溫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培養(yǎng)7 d左右,菌絲漫過菌袋兩肩處劃線測量菌絲的生長速度,25 d~30 d即可滿袋。
1.3.5出芝管理及采收
滿袋后繼續(xù)培養(yǎng)1周左右使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將菌袋轉移到菇房出芝。菇房室內溫度控制在26℃~3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以防出現畸形芝。在靈芝菌蓋邊緣白色生長點完全消失停止生長后進行采收,稱量并記錄產量。
2.1麥麩添加量對靈芝菌絲生長速度和產量的影響
麥麩添加量對靈芝菌絲生長速度及產量的影響見表2。
表2 麥麩添加量對靈芝菌絲生長速度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5%的麥麩添加量菌絲生長速度較快,添加麥麩量對菌絲生長速度影響不大,未添加麥麩時發(fā)菌速度最慢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未添加麥麩時產量較低與其他處理差異達到極顯著,隨著麥麩添加量的增加,靈芝產量呈上升趨勢,添加20%的麥麩時產最高,表明蘋果樹枝屑中添加麥麩對靈芝的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添加量為25%時產量稍下降,可能是培養(yǎng)料中碳氮比失衡造成的。
2.2料水比對靈芝菌絲生長速度和產量的影響
料水比對靈芝菌絲生長速度及產量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知,料水比為1:1.4時菌絲生長速度最快,1:1.5次之,料水比為1:1.3、1:1.2時菌絲生長速度較慢與其他處理達到差異極顯著,而料水比超過1:1.5時菌絲生長速度也會下降。料水比為1:1.5時產量最高料水比為1:1.3、1:1.2時產量相對較低,這和菌絲生長速度一致,可見培養(yǎng)基含水量過高過低都對靈芝生長不利,以蘋果樹枝屑為主料栽培靈芝時料水比為1:1.5較為合適。
表3 料水比對靈芝菌絲生長速度及產量的影響
利用蘋果樹枝屑為主料栽培靈芝能正常生長并出芝。麥麩被視為傳統(tǒng)氮源的代表普遍應用于食用菌栽培中[6],添加麥麩可明顯提高蘋果樹枝栽培靈芝的產量,但添加過量會使碳氮比失衡,不但造成浪費還影響產量。培養(yǎng)基中水分含量是食用菌生長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7],水分過少菌絲生長代謝和子實體發(fā)育都會受到影響,拌料時適當增加含水量可提高產量,但超過一定限度致使培養(yǎng)料透氣性差影響菌絲的生長,間接影響產量,拌料時要根據不同的主料選擇合適的料水比。采用蘋果樹枝屑為主料栽培靈芝適宜的配方為:蘋果樹枝屑78%、麥麩20%、石膏1%、蔗糖1%,料水比1∶1.5。本試驗采用的是床架層式出芝,如果采用覆土出芝的方式生長后期易于補充水分會進一步提高產量。蘋果樹枝粉碎時如果較粗有毛刺容易扎破菌袋造成污染,但粉碎較細會使培養(yǎng)基通氣性差,可通過添加棉籽殼、玉米芯等輔料改善透氣性同時對培養(yǎng)基的碳氮比也用一定的改善,相關的試驗正在進行中。
[1]于開亮,梅福杰,孫國榮,等.煙臺市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對策[J].山東蔬菜,2004(2):8-10.
[2]曾振基,古培總,陳東標,等.赤靈芝高產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4(2):44-45.
[3]陳逸湘,凌宏通,曾振基,等.無公害室內靈芝栽培技術[J].中國食用菌,2012,31(5):20-22.
[4]高瑜,董永會,任桂梅,等.蘋果樹枝屑袋栽培香菇試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32):10287-10288.
[5]葉向花,楊勇岐.靈芝栽培新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7(16):46.
[6]覃寶山,覃勇榮.新型培養(yǎng)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現狀及展望[J].中國農學通訊,2010,26(16):223-228.
[7]高君輝,馮志勇,陳輝.真姬菇培養(yǎng)時間與栽培料失重含水量和產量的關系[J].食用菌學報,2008,15(3):23-26.
書訊
《食用菌營養(yǎng)與烹飪》由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與中國食用菌協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共同編寫,主要包括毒菌類的識別方法、食用菌的選購與貯藏、食用菌的營養(yǎng)與保健作用、食用菌經典菜式等內容,重點介紹39種常見食用菌141個菜品的烹飪方法。烹飪方法結合了多地菜肴的特色,兼顧營養(yǎng)、口味、地域及燒、蒸、煮等各種制作技巧的使用,菜式豐富、搭配合理。內容詳實、圖片精美,實用性強。
本編輯部現有少量存書,欲購者可直接匯款至中國食用菌雜志編輯部,本書售價30元,平郵加郵寄費5元,掛號加郵寄費10元,聯系電話0871-65151099。
《中國食用菌》編輯部
Test on the Cultiv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Using Malus pumila Mill Branch
LV Cheng-jie,SUN Ying,LIU Wei,CHU Yang,NI Xin-jiang,DONG Xin-wei,LIU Xiao-m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Yantai University,Yantai 264005,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Malus pumila Mill.branch were abandoned at orchard,we broke them to atoms as major ingredient to cultivate Ganoderma lucidum,mixed with accessories such as wheat barn etc.The effects of the addition of wheat bran and the ratio of material to water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duction of G.lucidum yield was relatively high with 20%wheat bran 1:1.5 material to water.
Malus pumila Mill.branch;Ganoderma lucidum;wheat barn;the ratio of material to water
S646.9
A
1003-8310(2016)06-0086-03
10.13629/j.cnki.53-1054.2016.06.024
煙臺大學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141228);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0CM022)。
呂成杰(1996-),女,在讀本科,主要從事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E-mail:cheng_jie_lv@163.com
**通信作者:初洋(1972-),男,碩士,高級實驗師,主要從事食用菌栽培與生理生化教學及科研工作。E-mail:chuyangytu@163.com
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