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玉鳳
(渤海大學 遼寧 錦州 121000)
論二語習得中的錯誤分析
賀玉鳳
(渤海大學 遼寧 錦州 121000)
錯誤分析是60年代末興起的,專門研究、分析學習者第二語言學習中錯誤的一種理論,本文追溯了錯誤分析的興起,以及錯誤分析的步驟,并對錯誤分析研究的貢獻和不足做出了評價。
錯誤分析步驟評價
在二語學習過程中,語言錯誤是是難免的。對外語學習者所犯的語言錯誤有兩種分析方法:對比分析和錯誤分析。這兩種方法反映了不同的語言學習理論和原則,而錯誤分析又是在批判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20世紀60年代末,Corder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錯誤分析的文章標志著錯誤分析的興起。錯誤分析論認為,外語學習者學習一種新語言時,也像兒童習得母語一樣,根據(jù)接觸到的語言材料,對目的語做出假設并檢驗其正確性,積極地向目的語靠近。
錯誤分析始于錯誤的收集,然后對錯誤進行描述和歸類,最后探源,達到了解中介語的目的。Coder為將錯誤分析分為五個步驟:收集錯誤,辨別錯誤,對錯誤分類,解釋錯誤,評價錯誤
2.1 收集錯誤
根據(jù)所收集錯誤樣本的大小,我們可將其分為大樣本、小樣本以及個案三種類型。收集錯誤的方法大致分為兩種:橫向和縱向。前者指采集學習者某一特定階段所犯的錯誤;后者指采集學習者長時間以來所犯的錯誤。
2.2 辨別錯誤
錯誤收集后需要對錯誤進行辨別。Coder(1971)指出首先要將失誤和錯誤區(qū)分開來,失誤是無規(guī)律的,是學習者在語言使用時一時疏忽造成的,而并非缺乏語言知識和能力,被提出以后學習者可自行糾正,也可以被稱作疏忽性錯誤,如口誤,筆誤都屬于這類錯誤。
2.3 對錯誤分類
錯誤辨別后需要對錯誤進行分類,錯誤分類能幫助確定錯誤分析研究的方向,引導錯誤修正方法的產(chǎn)生,促進第二語言的習得。但對錯誤的標準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定論。
Richards(1971)將錯誤分為語內(nèi)錯誤,語際錯誤和發(fā)展性錯誤。語內(nèi)錯誤指由目標語語言規(guī)則自身特征造成的錯誤;語際錯誤指由母語的語言規(guī)則特征干擾造成的目標語使用錯誤;而發(fā)展性錯誤是學習者在有限的目標語語言知識的條件下對學習目標語所建立的各種規(guī)則假設。
Coder同Allen合作,對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的使用錯誤作了另一視角的分類,把錯誤分為三類:前系統(tǒng)錯誤、系統(tǒng)錯誤和后系統(tǒng)錯誤。前系統(tǒng)錯誤就是新語言系統(tǒng)形成前的錯誤,犯這種錯誤主要是新語言學習尚處于初期,對語言規(guī)則不清楚。系統(tǒng)錯誤指新系統(tǒng)正在形成期所犯的錯誤,犯這種錯誤主要是對已知規(guī)則提出假設的錯誤,導致語言規(guī)則運用時的錯誤。
Coder和Allen這次分類的術語足以表明他們試圖為錯誤分類建立一個理論框架。
2.4 解釋錯誤
錯誤為什么會產(chǎn)生,只有探求和解釋錯誤的來源,才能綜合理解學習者學習的過程,錯誤的來源主要有三個:語際遷移,語內(nèi)遷移,文化遷移。
語際遷移是指在外語學習的早期階段,由于學習者尚不具備比較全面的目標語知識,當碰到無法用目標語表達的概念時,往往會到母語里尋找替代對象,試圖借助母語知識來理解和運用二語。語內(nèi)遷移指隨著學習者在語言使用方面的不斷進步,他們的語際遷移錯誤會越來越少,但學習者會產(chǎn)生另一種錯誤,它們是由于學習者對目標語整個系統(tǒng)或它的某些方面掌握不全面所引起的。
2.5 評價錯誤
評價錯誤主要是為教學服務的。錯誤分析的目的是幫助學生促進二語的學習,因此需要對錯誤進行評價,判斷錯誤較嚴重程度。Ellis區(qū)別了整體性錯誤和局部性錯誤。整體性錯誤的句子難以理解,句子的基本結構都是錯誤的,局部性錯誤響句子的某個成分,不影響句子的理解。
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錯誤分析作為一種理論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大的意義。錯誤分析研究的最大貢獻在于:首先錯誤分析使人們對對比分析的價值進行重新評價,認識到對比分析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突破了對比分析只強調(diào)第一語言干擾的局限;其次,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錯誤分析使人們改變了對錯誤本質(zhì)的認識,把錯誤從需要避免,需要糾正的地位提高到了作為認識語言學習內(nèi)部過程的向導的地位;最后,錯誤分析形成了一套頗為有效的錯誤分析方法和程序,對錯誤分析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有利于教學實踐的改進與提高。目前錯誤分析已成為二語習得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錯誤分析同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定義理論上,受主觀性因素的影響,難以確定統(tǒng)一的錯誤的界定標準;錯誤的分類也缺少統(tǒng)一的標準,直接影響對error原因的解釋。在研究方法上,歷時研究缺乏,使其不能為學習者語言學習過程與規(guī)律的研究提供足夠的有效信息。
錯誤是二語習得中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錯誤分析是60年代末在批判對比分析的基礎上興起的,專門研究、分析學習者第二語言學習錯誤的一種理論,這種理論也在不斷發(fā)展。錯誤分析通過研究學習者的語言錯誤,對二語學習過程進行規(guī)律總結和解釋,豐富了二語習得的理論,也為外語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價值的方法。同時,錯誤分析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望今后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二語習得的研究中去,利用錯誤分析優(yōu)點,彌補錯誤分析現(xiàn)存不足,從而在研究學習者二語習得過程中有更大的成就。
[1] Allen J,Corder P(eds.)(1974).The Edinburgh Course in Applied Linguistic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Corder P.(1971).Describing the Language Learner’s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49-59.
[3] Ellis,R.(1999).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 Richards J.A.(1971).Non-contrastive Approach to Error Analysis.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5] 蔡龍權,戴煒棟.錯誤分析的整合[J].外語界,2001,(4)
[6] 戴煒棟,束定芳.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外國語,1994,(5)
賀玉鳳,女,漢族,教育碩士,單位:渤海大學學科教學(英語)專業(yè),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H319
A
1672-5832(2016)01-0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