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武平
?
如是解讀《臺階》
姚武平
【摘 要】經(jīng)典常讀常新。再讀《臺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李森祥輕描淡寫中的別樣寄寓,看似漫不經(jīng)心中精巧的細(xì)節(jié)、豐富的情感。踏上“臺階”,我們共同見證一位卑微的父親宏大的理想、執(zhí)著的奮斗以及年華逝去的一聲嘆息,共同體會作者在鮮明的色彩之中寄寓的深意。
【關(guān)鍵詞】臺階 色彩 形象主題
李森祥的《臺階》塑造了一個老實厚道的農(nóng)民,一位人性開始覺醒的農(nóng)民。他為了抬高自家的地位,獲得人們的尊重,在極艱辛的生存狀態(tài)下,依靠自己的力氣,準(zhǔn)備了大半輩子,建成了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讀罷《臺階》,一位滿臉滄桑的農(nóng)民形象便浮現(xiàn)在眼前,久久不去。心中有感動,有崇敬,崇敬文中的父親為改變現(xiàn)狀而拼搏的精神;也不免悲哀、憐憫,因為文中那揮之不去的淡淡的凄楚和辛酸。
《臺階》中多次出現(xiàn)鮮明的色彩:“青”“紅”“灰白”……這些色彩究竟表現(xiàn)父親怎樣的人生階段?又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情思呢?如果我們從色彩的角度去解讀,是不是會對父親的形象以及小說的主題,產(chǎn)生一些新的認(rèn)識和思考呢?
“我們家的臺階有三級,用三塊青石板鋪成。”
這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就是父親的一段傳奇。每塊青石板大約有三百來斤重,是年輕的父親“從山下背下來”的,而且“一下子背了三趟”,還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只是磨破了“一雙麻筋草鞋”,父親感到太可惜。年輕的父親,豪邁的父親,強(qiáng)壯的父親,憑自己的力氣,建起了一個家。
“石板上青幽幽的,寬敞陰涼,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p>
三級臺階上的這個家,無疑是溫馨的。
兒子在青石板的臺階上玩得很開心,個子高的父親愛坐在臺階上,這種坐姿父親覺得很舒服,于兒子看來也是一種莫大的樂趣。兒子在這時可以看到父親的腳是多么奇特:他的腳板寬大,裂著許多干溝,溝里嵌著沙子和泥土。連他的洗腳方法都與眾不同:“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著一雙濕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來?!钡搅诉^年才在家里洗,這一年唯一的一次在家洗腳,父親選擇的地方正是臺階。這成了家里的一件盛事,不僅母親特別高興,父親也用冒著“熱氣”的一盆水“耐心地洗”。
雖然舒服地坐在三階臺階上,父親卻“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無比向往高臺階?!案赣H”的這種心理壓力源于家鄉(xiāng)的一個說法,誰家的臺階高,誰的地位就高。所以,鄉(xiāng)鄰們在一起常常戲稱:你們家的臺階高!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家的地位高?!案赣H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可見父親一直生存在“沒地位”,被人瞧不起的環(huán)境中,長期過著僅僅滿足溫飽的低級需求的日子?!暗找古沃?、準(zhǔn)備著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表面上追求的是高臺階,骨子里追求的是高地位。
“低臺階”是父親所處的現(xiàn)狀,而“高臺階”是父親無限憧憬追求的“目標(biāo)”,所以父親看到這些“高高的臺階”的目光總是無比專注,這種“專注”暗示了父親對這個目標(biāo)的執(zhí)著。那在父親頭頂盤旋縈繞、久久不散的,何止是父親吐出來的旱煙霧,那更是一直占據(jù)在父親腦海中從未動搖過的“蓋新房,造高臺階”這一執(zhí)著追求和堅定信念。
父親把一生的追求目標(biāo)鎖定在要蓋一座高臺階的新屋上。但是,從文中字里行間可見,父親是一位毫無經(jīng)濟(jì)基礎(chǔ)、只能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農(nóng)民,所以父親造新屋的準(zhǔn)備異常艱難。
“他今天撿回一塊磚,明天又撿進(jìn)一片瓦,再就是往一個黑瓦罐里塞角票?!薄坝谑牵荒曛兴邆€月種田,四個月去山里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撿屋基卵石,剩下半個月就是編草鞋和過年?!?/p>
父親就是這樣準(zhǔn)備了大半輩子,終于準(zhǔn)備好了建屋的材料。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艱辛的,但堅韌的父親卻一步一步踏實地走過來了。
“終于,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終于覺得可以造屋了,便選定一個日子,破土動工?!卑蠢碚f,這艱難足可以讓任何文字變成灰色。但是,作者偏偏沒有這樣處理。在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勞動的美和勞動者的幸福。尤其是踏黃泥的片段描寫:“那時已經(jīng)是深秋,露水很大,霧也很大,父親浮在霧里。父親頭發(fā)上像是飄了一層細(xì)雨……那黃泥加了石灰和豆?jié){,顏色似玉米面,紅中透著白,上面冒著幾個水泡,被早晨的陽光照著,亮亮的,紅得很耀眼?!痹谶@樣艱辛的勞作中,父親卻是幸福的,因為他正充滿激情地用腳板丈量現(xiàn)實和理想的距離,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人的尊嚴(yán),體會到了人的幸福。
新屋造好了?!案赣H從老屋里拿出四顆大鞭炮……我把火一點,呼一聲,鞭炮躥上了高空,稍停頓一下便掉下來,在即將落地的瞬間,啪那條紅色的紙棍便被炸得粉碎?!眽粝雽崿F(xiàn),紅色的鞭炮紙屑紛紛飛揚。
父親辛辛苦苦勤勞節(jié)儉了大半生,寸積銖累,終于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個普通農(nóng)民的心愿實現(xiàn)了,在這盛大的喜慶面前,父親人生的臺階到達(dá)巔峰。按理說,此時的父親,站在九級臺階之上,應(yīng)該自信滿滿、揚眉吐氣、神采飛揚……但是,想象中的幸福卻沒有到來。父親反而“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骻骨上也不是”。他“盡力地把胸挺得高些”,但是,他的“胸卻無法挺得高”,于是,“明明該高興”的父親卻露出了“尷尬的笑”。這些無一不在提醒我們深思:這人怎么了?
首先,源于身體的衰老。修建新屋的漫長準(zhǔn)備和艱辛勞作,耗散了父親本來無比強(qiáng)大的力量,摧垮了他的身體,讓父親不斷衰弱、衰老下去。此時的父親用手去“托”青石板,腰卻閃了一下;而年輕時,父親是把青石板“背到家”的,并且是一下子“背了三趟”的!父親最為珍貴的、也是唯一值得自豪的恐怕就只有他的力氣了。當(dāng)唯一自傲的東西也消失了,這立刻導(dǎo)致了父親精神狀態(tài)的崩潰。
是的,父親老了,這里的“老”,不僅僅是指父親年事已高、身體受傷、無法再操持農(nóng)活,更是兒子感受到父親心靈世界的“老化”——父親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也同時失去了奮斗目標(biāo)。高高的臺階讓父親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因為新屋造好了,他再也不需要為了造新屋而拾磚、撿瓦或者存角票了,所以他常?!耙桓比粲兴У哪印?。理想的魅力,在于她的永遠(yuǎn)不能實現(xiàn);換言之,當(dāng)理想一旦實現(xiàn),其對于生活的魅惑和力量就消散殆盡。身體的老朽固然已經(jīng)可悲,追求的喪失更讓人迷惘。
更為可悲的是,父親耗費大半輩子造臺階是源于家鄉(xiāng)的一個說法: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yīng)高。事實上,隨著那幾聲鞭炮聲響過之后,一切又恢復(fù)了原來的樣子;就像一塊石頭投入深潭中,漣漪過后又恢復(fù)了平靜。高臺階的新屋并沒有給父親的地位和命運帶來任何改變。
父親坐在高高的臺階上,沒有路人對他說一句——也就是他為之奮斗了一輩子所追求的夢想:你們家的臺階多高??!想象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讓他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梢韵胂螅喝藗?nèi)匀话迅赣H看做原來那個地位低下的他,父親沒有獲得期望中的高居人上的地位和尊重。人們對臺階的改變有意回避,或者對父親幾十年來愚公移山般的努力心安理得加重了父親這一形象的悲劇色彩。文章最后寫父親坐在門檻上,他那一輩子都不曾低下過的倔強(qiáng)的頭顱終于低下了,甚而至于“埋在膝蓋里半晌都沒有動”,連頭發(fā)都灰白而失去了生機(jī)。
父親低眉順眼了一輩子,盼了一輩子,奮斗了一輩子,當(dāng)目標(biāo)實現(xiàn)時,他還是抬不起頭來,他的精神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和提升。父親的生活不僅沒有能夠上一個臺階,相反,他甚至還不得已下了一個臺階。父親老了,老在了新屋落成之際。老在了他自己也莫名的困惑中,老在了他苦苦追求的臺階之上。因此父親的形象即使是偉大的,也滿含悲涼;他的一生即使是悲壯的,也令人覺得酸楚。
《臺階》中父親的人生,如果借用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人生三境界”,那首先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選定目標(biāo);其次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艱苦奮斗;可惜最終卻并未獲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相反,“人生在世不稱意”,父親老了。這其間的意蘊,到底該如何解讀?
在筆者看來,父親的人生,也是典型的中國農(nóng)民式的人生。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追求,吃苦耐勞,百折不撓;他能為了一個樸實的愿望,甘愿奉獻(xiàn)畢生,無怨無悔,但是,這些最高貴的精神卻沒有換來他們基本的尊嚴(yán)和幸福。文章里的父親其實是作者思考農(nóng)民精神、靈魂存在的一個符號。以父親為代表的農(nóng)民或許可以從物質(zhì)的泥塘里撥出一只腳,卻難免不陷入精神貧困的泥淖。如何關(guān)注轉(zhuǎn)型時期農(nóng)民的精神生活,引導(dǎo)他們將眼光投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在精神上給以指引,在方法上給以指導(dǎo),使他們能夠挺起胸膛站在更高的臺階上,我們的社會任重而道遠(yuǎn)。
(作者單位:江蘇儀征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