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
關于素描石膏幾何體的一些認識
張銘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摘要:本文簡要闡述了作者在進行素描石膏幾何體的訓練時得到的一些關于空間和形體的認識。通過從整體與局部、空間形體與結構、幾何抽象思維這三個方面來說明石膏幾何體訓練的重要性。
關鍵詞:石膏幾何體; 平面幾何; 立體幾何;抽象概括
素描是繪畫造型的基礎,通過素描練習能夠培養(yǎng)畫者的造型能力。素描訓練通常都是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進行的,而幾何形體是構成自然界事物的最基本的形體單元,它是事物形體的概括體現。法國印象派畫家“現代繪畫之父”——保爾·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就曾說過:“一切物體的形態(tài), 無論構造多么復雜 , 都可以概括為幾種幾何形體, 即球體、圓柱、圓錐和立方體的結構形式?!贝送?,由于石膏幾何體的固有色是白色,相對于其他形體結構和顏色較復雜的事物而言更有利于作畫者觀察理解形,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素描初學階段的訓練科目。
素描石膏幾何體的訓練是不容忽視的,它對學畫者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是關系到以后人物、人體、多人物組合等素描教學的質量。由此幾何體的素描訓練一定要帶有明確的目的性。素描除了訓練手上功夫之外主要是培養(yǎng)個人的抽象思維。它不是單純地照抄對象,而是面對對象如何去認識理解。
整體與局部是一組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它統(tǒng)籌全局,是作畫者要注意的一層重要關系。 一幅寫生素描所呈現的畫面取決于個人的觀察方法,而觀察方法又來自于人的大腦意識?!耙庾R決定物質”這里的物質不是客觀事物,是指主體用什么樣的意識支配肉眼去看待客體。具備整體意識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必然要比盯著局部看到的更為整體、完整和全面。學會正確處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貫穿著繪畫和創(chuàng)作過程的始終,需要不斷的鞏固練習。畫面中的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始終是圍繞空間和形體來開展操作的。在動手之前就要做到心中整體,然后是從構圖、打形、明暗、深入細節(jié)和質感到完成結束,所有的操作都是落實在局部的,但要服從于畫面的整體。
空間形體在繪畫上來講,“形”即形狀,“體”即體積,形體在三維空間中所占的體積范圍的大小和位置便是“空間形體”。在石膏幾何體的訓練中,在對空間中的“形”和“體”的理解上我們可以分別從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以及兩者之間的橋梁——結構這三個方面來認識。平面幾何體現的是面積,結構的是骨架,立體幾何則是體積。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石膏幾何體的體面關系。
(一)平面幾何。
一幅畫在起稿階段首先考慮的是構圖問題,這里可以運用平面幾何的意識去找尋對象的上下左右的最外沿的點,通過這幾個點的連接就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平面化的幾何圖形,而這個圖形在紙上的位置經營就是構圖。當以后面對復雜的對象時(例如復雜的靜物組合、風景、人物以及多人物組合等),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平面幾何的意識去觀察,你會發(fā)現諸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方形、多邊形等一些不規(guī)則的幾何圖形。在確定好構圖之后,接下來單個物體的外輪廓(剪影)特征也可以參照這種方法去觀察。這里需要建立起一種將物體歸納為平面幾何圖形的思維。例如一個杯子瓶子可以大致歸納成長方形和橢圓形的結合;書籍可以歸納成多邊形;蘋果和梨可以歸納成圓形或者橢圓形等。這個過程可以將畫面的構圖具體化。
(二)形體結構?!敖Y構”是指物象內部的框架,是它決定了物象外部形體特征。是物體的形體組成部分在空間中的搭配、排列、連接及構造。形體結構是我們從本質上把握客觀物象的可視依據,是造型諸視覺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造型的基礎。能夠認識、理解和表現形體結構是個人素描造型能力的體現。除了對物體輪廓——外形進行平面幾何歸納之外,物體的結構也同樣需要進行歸納。當我們用形體結構的意識去理解對象時,可以把物象看作是由很多根線立體交織而成。例如:瓶子和杯子就可以看成是由無數個圓形垂直排列組合形成的圓柱,箱子和書本可以看作是無數個相同四邊形垂直組合的立方體等等。
(三)立體幾何。在繪畫中,立體幾何其實就可以看作是平面幾何與形體結構相結合。在形體結構上形成的封閉的平面就可以用平面幾何的意識去觀察理解。這樣線面結合就形成了封閉的空間形體,這樣在三維空間中就形成了立體的物象。意識到了這一步,你會發(fā)現看待客體會主動起來并且和以前平面化的看待是不一樣的。眼中的物象,無論遠近都具有都具有實實在在的分量感,只是空間位置不同罷了。例如:杯子和瓶子可以看成是圓柱,書本可以看成是立方體,人的頭部可以理解成球體等。在畫石膏幾何體組合時,我們除了要把握好單個石膏幾何體外還要注意每個石膏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如果是要通調子來處理這種關系,我們就得把握好石膏從前到后的秩序。我們知道幾何體都是白色的,但是近處和遠處的白色石膏在調子上是有深淺區(qū)別的,這好比近處的白紙總會比遠處的白墻要亮一些一樣的道理。
石膏幾何體的訓練能夠開發(fā)人的抽象思維,其思維核心就是歸納和概括。所有客體都可以通過主體的幾何歸納意識去觀察、認識、理解和表現。它不是憑空想象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在原始時代,原始人的一些思維意識就體現了歸納、概括和演繹的能力。那些幾萬年前原始洞穴巖壁上的幾何圖形就是有力的證據。塞尚在美術理論研究方面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了幾何形原理的認識理論并加以運用,形成了自己的造型語言。
以上提到的有關認識只是為初學者提供一種理解和處理對象的思路,其并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幾何思維只是要求主體帶著幾何歸納的意識去觀察,認識和理解客體,而落實到具體表現的時候并無量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覃超,基礎教學中幾何形狀介入對建立造型圖式的作用[J],美術,2000
[2]龔建光,淺談素描基礎教學中幾何形原理的運用[J],藝術研討,2010
[3]陳志明,素描基本造型因素形體結構的解述(修訂版)[J],請藝錄,1998
[4]范美蓮,談素描幾何形體的教學[J],晉中學院學報,2007
中圖分類號:J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53-01
作者簡介:張銘(1988. 4—),男,湖南張家界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油畫創(chuàng)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