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蕾(天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387)
?
模仿的欲望 虛無的愛情
——《紅與黑》解讀
荊蕾
(天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387)
摘要:本文從勒內·吉拉爾的“模仿欲望”理論出發(fā),探討《紅與黑》中于連與德·瑞那夫人和德·拉莫爾小姐愛情的本質,揭示了當時法國王朝復辟時期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
關鍵詞:“模仿欲望”;愛情本質
勒內·吉拉爾提出“模仿的欲望”理論的奠基石是“三角欲望”,即主體、客體和介體。主體是欲望的發(fā)出者,客體是欲望主體實現(xiàn)模仿欲望的對象,介體是欲望主體模仿的楷模。模仿欲望建立在“欲望”的基本心理結構上:“需求”和“欲望”。“需求”是基于人類基本生理需要的欲望,“欲望”則往往超越表面上的追求目標。人們傾向于陷入對某些人或目標的迷戀,他們象征著某種我們竭力追求而不得的完美和充實。為了更完美和充實,人們將介體作為榜樣去模仿,從而實現(xiàn)個體的模仿欲望。換言之,人的欲望不是自發(fā)產生的,而是通過他者激發(fā)的。
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紅與黑》是法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該書通過對男女主人公愛情的描寫反映了法國王朝復辟時期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那個時期人性被欲望所驅使,利益熏心,野心膨脹,渴求在動蕩的社會中獲得利益的最大化。在這部文學作品中,“愛情”是獲得權利的“助力者”,是滿足欲望的犧牲者。小說中的兩個女主人盡管出身社會上層,或溫柔嫻淑,或高貴美麗,卻最終淪為男主人公于連·索萊爾實現(xiàn)個人模仿欲望的客體。而在莊嚴地“犧牲”中,女主人公也實現(xiàn)了個人的模仿欲望。
于連非常崇拜拿破侖,他是在拿破侖時期成長起來的。拿破侖為法國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為法國在歐洲贏得了聲譽,是當時法國人心中的英雄和楷模。拿破侖出身科西嘉島,入伍后地位低下,憑借出眾的軍事才華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創(chuàng)造了聲譽,改變了命運。他的成功深深鼓舞了法國出身貧寒而富有才華的下層平民。在于連看來,沒有發(fā)跡前的拿破侖與自己很相似,都沒有高貴的血統(tǒng)和顯赫的出身,他相信也可以通過不懈努力取得“拿破侖式”的成功。在于連的模仿欲望中,拿破侖是其模仿的欲望介體。
(一)于連與德·瑞那夫人的愛情。于連與德·瑞那夫人感情的出發(fā)點不是愛情,而是借助她戰(zhàn)勝上層社會人士德·瑞那先生,并取得事業(yè)成功,實現(xiàn)自身價值。
德·瑞那先生請于連做孩子的家庭教師不是因為欣賞于連的才華,而是擔心他的對手——貧民收養(yǎng)所所長瓦勒諾搶先請于連而失了面子。這使于連感到蔑視和厭惡,加之德·瑞那先生對于連傲慢無禮,頤指氣使,刺傷了于連的自尊心。最終激起于連的報復心理,他要引誘并占有德·瑞那夫人以使那個傲慢無禮的人蒙羞。
當于連第一次大膽的當著德·瑞那先生的面抓住德·瑞那夫人的手時,他感到是“拿破侖取得的勝利”,是“打了一場勝仗”的感覺,并且他覺得“應該乘勝追擊,應該趁著這個驕傲的紳士退卻時打垮他的自尊心”。他將與德·瑞那夫人的愛情看作是與德·瑞那先生的戰(zhàn)爭。而當于連最終入獄后,德·瑞那夫人不計前嫌,拋棄名譽去看望他,為他辯護。此時于連與德·瑞那夫人之間終于轉化為真摯的愛,而不再是報復市長先生的手段。
在與德·瑞那夫人的感情中,于連利用德·瑞那夫人這種戰(zhàn)爭和報復的武器戰(zhàn)勝了位高權重但毫無生氣的貴族市長。他成功實現(xiàn)了個人模仿欲望,是拿破侖式勝利的獲得者。
(二)于連與德·拉莫爾小姐的愛情。如果說德·瑞那夫人最終變成于連心中的愛人,那么德·拉莫爾小姐對于連而言,只是一個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助力者和受害者。德·拉莫爾小姐高貴、美麗、浪漫,家世顯赫,是宮廷重臣德·拉莫爾侯爵的女兒。于連為了躋身上流社會,期望著通過和德·拉莫爾小姐結婚而青云直上,他認為這是一場激烈的戰(zhàn)役?!俺錾淼尿湴梁孟褚蛔叩?,在她和我之間構成了一個陣地,應該攻擊的是這個目標”。他想:“這關系到榮譽,一個被命運拋到像我這么低的地位上來的可憐蟲,絕不會再找到這樣的機會,即使有,也不會像這一次了”。于連經過“努力”,采取各種手段戰(zhàn)勝了身處上流社會的貴族追求者,最終獲得了德·拉莫爾小姐的愛情。同時于連認為獲得德·拉莫爾小姐的愛情,就會獲得德·拉莫爾侯爵的爵位繼承權,這甚至讓他感覺到自己已經戰(zhàn)勝了侯爵。這種快感讓他品嘗到勝利的滋味和樂趣:“侯爵知道有了一個接替者會感到惱火……我戰(zhàn)勝了侯爵”。
在這段愛情中,于連體會了一個出身低微的人戰(zhàn)勝出身高貴的人的幸福感,愛情變成了實現(xiàn)他的模仿欲望的舞臺和報復整個上流社會的陣地。這實際上就是對“拿破侖”這個介體的模仿的成功。
德·拉莫爾小姐的祖先博尼法斯·德·拉莫爾與瑪格麗特·德·納瓦拉女王的愛情轟轟烈烈,這深深的影響了德·拉莫爾小姐。她向往中世紀祖上的浪漫愛情,其內心深處充滿了一種對祖上的浪漫愛情的模仿欲望。她高貴、浪漫、美麗,擁有諸多追求者,他們都是上層社會中“完美的人”:家世顯赫,有錢有權,而這些“門當戶對”恰恰是德·拉莫爾小姐最不屑的。她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而不是這種“令人打哈欠的愛情”。于連地位低下,這正好符合她模仿的條件。在于連死后,德·拉莫爾小姐“花了大量的金錢,用意大利的大理石雕刻,把于連生前就選好的那個荒野里的山洞裝飾一新,親手把他情人的頭顱埋在里邊”。在這個盛大莊嚴的儀式中,她完成了自己的模仿欲望,實現(xiàn)了自己轟轟烈烈的愛情。
在《紅與黑》中,于連通過各種努力和手段實現(xiàn)了個體的模仿欲望,他模仿的介體是拿破侖,而溫柔善良的德·瑞那夫人,高貴美麗的德·拉莫爾小姐都是于連追求“拿破侖式”勝利過程中的“助力者”和“犧牲品”。
德·拉莫爾小姐深受祖上愛情的影響,以致她也希望自己擁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她模仿的介體是瑪格麗特·德·納瓦拉女王,于連是她模仿欲望中的客體。在莊嚴地儀式中她親手埋葬了于連的頭顱,實現(xiàn)了個人的模仿欲望。
參考文獻:
[1]Nen·Girard. To Double Business Bound: Essays on Literature, Mimesis and Anthropology[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39.
[2]勒內·吉拉爾. 浪漫的謊言與小說的現(xiàn)實[M]. 羅梵, 譯. 北京: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
[3]司湯達. 紅與黑[Z]. 聞家駟,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10-01
作者簡介:荊蕾(1993-),女,漢族,黑龍江省。天津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外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