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紅+邵素敏
【摘要】 目的:分析綜合性護理在胸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84例行胸腔鏡手術患者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對于試驗組在術后采用綜合護理的方式,對于對照組在術后采用傳統(tǒng)的基礎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當日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試驗組在手術當日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率為2.4%(1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0%(8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8%(2例),遠低于對照組的21.4%(9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術后護理滿意率為100%(42例),高于對照組的83.3%(35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行胸腔鏡手術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的方式能夠降低手術當日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率,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護理滿意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綜合護理; 胸腔鏡手術;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6-008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6.047
在目前,胸腔鏡手術在微創(chuàng)胸腔外科應用較為廣泛,傳統(tǒng)的胸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面積大、胸壁損傷嚴重,切斷了胸壁各層肌肉,術中強行撐開肋間,術后疼痛明顯,出血多、發(fā)生潛在并發(fā)癥的機率很大,手術切口愈合時間較長,且瘢痕明顯,并對人體胸廓的穩(wěn)定性造成破壞,嚴重時可能造成胸骨裂開,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負擔。胸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胸的手術相比,有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無需強行撐開肋間,疼痛輕,恢復時間短,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且術后瘢痕不明顯的特點[1-3]。它是一種臨床上的全新的診療手段,現在已經成為胸外科常用的手術方法之一。筆者對于胸腔鏡患者提高手術療效的方式進行了探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在筆者所在醫(yī)院2010年6月-2012年2月的84例行胸腔鏡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42例,其中試驗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38~52歲,平均(45.6±3.5)歲,其中自發(fā)性氣胸28例,結核性胸膜炎6例,周圍行肺癌3例,外傷繼發(fā)性感染4例,胸腺瘤1例;對照組男31例,女11例,年齡41~53歲,平均(46.1±2.3)歲,其中自發(fā)性氣胸32例,結核性胸膜炎5例,周圍性肺癌2例,外傷繼發(fā)性感染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行胸腔手術后的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基礎護理:在術前3 d告知患者進行手術的目的以及術中的配合和術后的注意事項。對試驗組患者則采用綜合性護理方式:(1)胸腔手術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患者的心理變化,術前大多患者出現緊張、焦慮和恐懼心理,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傾聽患者訴說,給予心理安慰和鼓勵,讓患者逐漸接受并正確面對自身外形上的變化,積極配合護理人員護理,并學會自我護理。此外,與患者家屬和親友進行溝通,多給予家庭支持[4]。(2)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制定好護理計劃,做好患者術前身體狀況的評估,加強呼吸道的管理,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告知麻醉方式,手術的原理、效果以及術中的注意事項,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并且與患者保持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使患者在手術前能夠以最好的狀態(tài)配合手術的進行。(3)做好術中的手術配合,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與醫(yī)生進行密切的配合,了解和熟悉手術的每個步驟和環(huán)節(jié),對手術的每個階段所用的器械和物品等熟練掌握,做到準確無誤,并觀察患者生命體征。(4)術后24 h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變化、體溫變化、傷口及引流情況等,對患者進行關懷,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且?guī)椭颊咭苑e極的心態(tài)戰(zhàn)勝疾病。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手術當日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收集到的數據根據SSP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手術當日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率比較
試驗組在手術當日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率為2.4%(1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0%(8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比較
試驗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8%(2例),遠低于對照組的21.4%(9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試驗組的護理滿意率為100%(42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5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來說,術前往往會因為自身疾病和對手術不了解的膽怯造成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5]?;颊邔β樽矸绞?、手術過程的不了解的恐懼感,造成患者在術中帶著恐懼的心理,對手術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護理模式也在逐漸的轉變,從以治療疾病為中心逐漸轉變成以患者為中心,但是常規(guī)的護理中雖然也有為患者疏導心理的工作,但是并沒有將這一方面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6-9]。綜合護理是能夠在術前幫助患者對自身疾病和手術過程產生正確的認知,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使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從而不能對手術產生不良影響,對患者術中的注意事項也要逐個告知,當患者對手術了解的越來越多后,對手術的那種未知的恐懼、焦慮心理也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這樣積極的心理對于手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幫助作用[10-12]。
從上述的數據來看:試驗組在手術當日患者的焦慮等不良情緒發(fā)生率為2.4%(1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0%(8例);試驗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8%(2例),低于對照組的21.4%(9例);試驗組的護理滿意率為100%(42例),遠高于對照組的83.3%(35例),說明綜合護理對于胸腔鏡手術的患者能夠產生較好的影響。
總之,對于胸腔鏡手術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的方式能夠降低手術當日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率,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護理滿意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梁榮花,楊美好,陳揚.胸腔鏡下治療自發(fā)性氣胸43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8):76-77.
[2]梁柱,陳捷,林立堯,等.原發(fā)性自發(fā)性氣胸術后復發(fā)的胸腔鏡再次手術治療13例[J].廣東醫(yī)學,2012,33(8):1134-1135.
[3]劉毛輝,李君英,洪福榮,等.電視胸腔鏡輔助手術治療膿胸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5):105.
[4]宗萍,崔桃桃.電視胸腔鏡小切口肺葉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9):81-82.
[5] Watanabe A,Koyanagi T,Ohsawa H.Systematic node dissection by VATS is not inferior to that through an open thoracotomy:a comparative clinicopathologic retrospective study[J].Surgery,2005,138(3):510-517.
[6]陳蕓梅,黃金鳳,凌勵,等.胸腔鏡胸腺切除術42例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9):7181-7182.
[7]康娜婷,盧智嬌.電視胸腔鏡治療外傷性血氣胸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4):99-100.
[8]陳進文,王躍軍,杜正隆,等.電視胸腔鏡下二尖瓣置換術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7):625-626.
[9]劉萍,吳紅英,陳新蓮.快速康復理念在胸腔鏡肺部手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醫(yī)學信息,2014,28(3):98.
[10]陳麗華.26例圍手術期胸腔鏡下小切口肺葉切除術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6):83-84.
[11]馬燕,陳彩云,林玉蓮,等.電視胸腔鏡小切口肺葉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5):568-569.
[12]張潔蘋,陳艷婷.肺小結節(jié)胸腔鏡手術前行CT引導下Hook-wire穿刺定位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4,13(7):65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