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瑾同
【摘 要】當前高考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單有堅實的知識水平還不夠,還須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考場上能否輕松自如地發(fā)揮自己的正常水平,本身就是高考能力的一個隱性要求,它為學校選拔高素質(zhì)的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
【關鍵詞】心理素質(zhì);異常;培養(yǎng);高考
目前的高考越來越突現(xiàn)學生的能力,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由于不同的考生所受的來自各方面的影響不同,就表現(xiàn)出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有的能夠較好地把握自己,心理處于松馳與緊張之間,大腦皮層興奮恰到好處,這是最適宜高考的心理狀態(tài);而有的情緒激動,忐忑不安,心理上患得患失,處于高度緊張之中,因而就影響了正常的發(fā)揮。此外,還有那些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考試根本沒有進入角色。所以能否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理,使其進入最佳狀態(tài)成為每個考生得失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當前考試中幾種不正常的心理表現(xiàn)
1.厭倦心理
由于自身目標不明確,平時學習不認真,一般測試考不好,再加上自尊心特強和多種因素的影響,久而久之,就產(chǎn)生了疲倦情緒,對學習感到枯燥無味,整日昏昏沉沉,無精打采,討厭學習,討厭考試。高考將至,由于受到家庭和環(huán)境的壓力,對高考勉強應付,抱著敵對情緒進入考場,對試卷稀里糊涂的亂答,時間一到,匆匆交卷,出了考場“萬事大吉”。
2.緊張心理
由于高考的特殊性,心理緊張是一般人的常規(guī),但過度緊張則會對考試不利。其來源主要有:一方面對高考的有關紀律、規(guī)章制度、考場布置等,都使考場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初上考場,易受其感染,心理緊張;二為考生受著父母、家人、親友和教師的重托,心理負擔沉重,各種疑慮雜念自然產(chǎn)生,從而導致精力不集中,進入考場后依然不能恢復。這對考試需要排除雜念,達到忘我之狀態(tài)則是災難性的。
3.燥動心理
它是指在考試過程中出現(xiàn)了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能較好地處理而使自己煩躁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它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面對“出人意料”的試題而出現(xiàn)反差心理,悵然若失;二是不能科學合理地分配考場上有限的時間;三是對突發(fā)事件不能正確對待的反常心理。
4.惰性心理
它是指在平時的學習中養(yǎng)成的一種不認真思考的僥幸、輕率心理。它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對“似曾相識”的試題而產(chǎn)生的輕率心理;二是“多多益善”的惰性求全心理。此外,有些學生本來答的不錯,但為使答案完美無缺,不管是否符合題目要求,濫加發(fā)揮,大量增補內(nèi)容,結果是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5.膽怯和否認心理
這種狀態(tài)主要是指在完成試卷后不能正視自己的答案。它反映在兩個方面:一為不敢檢查修改的膽怯心理;二為與此相反的否認心理,能夠檢查修改。
上述幾個方面是考生非正常心理的表現(xiàn),它充分表明能否正常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做到臨場不驚,泰然處之,防止過分緊張,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高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1.心理的明確性
它主要是指在考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對高考的認識。高考既是對部分考生知識和能力全面運用的一種測試,又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能考取大學對考生來說固然重要,但沒有考取并不等于理想的破滅。因此,考試時不能背包袱、有顧慮。應該十分明確:不用緊張,考不上明年再考,或許明年在各方面更有利于自己,考取更為理想的學校。即使考不上,還可通過其它途徑深造。“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上大學并非唯一出路。所以,考前要端正目的,明確目標,正確認識高考,如此才能在考試中穩(wěn)定情緒,避免失誤。
2.心理的穩(wěn)定性
它主要指考生面對莊嚴肅穆的高考做到不慌不忙,臨危不驚的情緒穩(wěn)定狀態(tài)。這種心理素質(zhì)首先與教師的培養(yǎng)、指導分不開的。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考前休息,讓學生在緊張的復習中有一個較寬松的休整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時間以養(yǎng)精蓄銳,在考試時有充沛的精力和心理、生理承受能力。考前要有遇到試題難易如何應付的思想準備和處置方案,考試中才能充滿信心,不盲目樂觀、輕率和粗心。其次,考生要做到心靜如水,情緒穩(wěn)定。臨考前不要過度考慮考試的成敗,不能把高考當作通向仕途的敲門磚和索取福祿的必經(jīng)之路。更不能將其看作生死攸關、關系到前途和命運的大事。否則將會產(chǎn)生緊張、焦慮、從而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使許多自己熟悉的知識,由于“忙中出亂”,都會無法再認或再現(xiàn)。要以一顆平靜的心來對待高考,善于在緊張的環(huán)境中放松自己的情緒,使交感神經(jīng)從過度興奮狀態(tài)中,迅速恢復到興奮和抑制的平衡,較快地與考試所需的純潔心境相適應,營造出良好的應試狀態(tài)。第三,人為地進行思想轉(zhuǎn)移。由于多種原因和反復的考試,考生逐漸對考試形成了條件射。一進入考場就會出現(xiàn)大腦皮層極度興奮。只有抑制刺激信號,使其介于興奮與抑制之間,才能保持最佳的應試心態(tài)。對此可采取轉(zhuǎn)移注意力,扭轉(zhuǎn)思想焦點。如做一做眼保健操,環(huán)視四周,放眼遠處綠色景物,或閉目養(yǎng)神,回憶曾使自己感到最開心、最幸福的事等等。這些都有利于放松情緒,避免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認識盲點。
3.心理的自信性
自信心能給人們以勇氣和動力,它是成功與否的一個先決條件??忌挥邢嘈抛约河心芰汲鰬械乃剑汲龊贸煽儠r,臨場才會冷靜沉著、揮灑自如,甚至有超水平的發(fā)揮。增強自信心的方法較多,但以下方法可供參考:發(fā)卷前,腦子里回憶過去在考試或其它方面的成功事例,遐想美好的未來;接到試卷后,通覽全卷,粗略掌握題目的布局,數(shù)量、難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做題時相信自己能用現(xiàn)行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試題中可能出現(xiàn)的平時未見到的新問題,相信自己的表述與標準答案的基本觀點和內(nèi)容一致。一時不會做,可暫時放下,待其它題做完或在做某些題時受到啟示后再做,如此可避免遇到難題后緊張發(fā)怵。
4.心理的投入性
它主要是指考生在考場上能夠積極應答,達到忘我境界的最佳發(fā)揮心理狀態(tài)。由于考試的特殊性,監(jiān)考老師多,又陌生,場面嚴肅,這容易形成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監(jiān)考老師是面向全場監(jiān)考的,其職責是維護考場紀律,為考生提供一個好的、平等的競爭環(huán)境,同時又是為每一個考生發(fā)卷、改卷而進行服務的。即使監(jiān)考老師站在身旁看你答題,也不用心慌意亂,抱一個“你看你的,我答我的”旁若無人的態(tài)度。只要高度集中精力答題,全身心地投入,完全“進入角色”,根本不會意識到有監(jiān)考老師存在。
5.心理的預見性
它主要是指在答題前對試卷中的各項要求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有行之有效的對策。首先通覽全卷,了解題量、各題的布局和難易度,其次要合理分配時間,把握節(jié)奏,對各題用時多少,必須有準備,防止太快而慌張,太慢又完不成的結局。其三把握解題方法和步驟,明確各題所考查的方向,以便迅速構思,而且能果斷地取舍難易題的回答先后順序,以免在個別題上耗時太多。一般是先易后難,對一些難題可嘗試把它分成幾個層次去理解。此外,對考試所需用的各類證件,如準考證、身份證等,預先就整齊地放在易使監(jiān)考老師拿到的地方,避免檢查時給你要或亂翻試卷找證件,以致影響答題。
總之,造成考生心理異常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是基礎知識不扎實、能力差,考生心中無把握,自信心不足,由此導致各種不正常心理出現(xiàn)。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其最根本的為打好基礎,提高能力。再配以教師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自己的平時訓練,就有可能形成考試應具備的基本心理素質(zhì)。至于對心理素質(zhì)的研究和培養(yǎng),由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也會有不同的作法。但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入,也必然會促進考試心理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其更加完善,從而避免考試中不正常的非智力因素影響。
參考文獻:
[1]楊曉光、趙春媛.高考考前必讀的第一本書.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2]鄭希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