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仙居中學 張仙女
高中英語課堂學習目標設計方法研究*
浙江省仙居中學 張仙女
有效的學習目標在方向上會對教與學活動起指導作用,并為教與學的評價提供科學的依據(jù)。本文結合高中英語課堂學習目標設計的案例,分析學習目標設計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提出改進高中英語課堂學習目標設計的方法及建議。
高中英語;課堂學習目標;設計;改進方法
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或標準,也就是教學活動后學生行為和特征的預期變化。這些變化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具有可觀測性??梢?,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及歸宿,它具有導向、調(diào)控、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引導著課堂教學的運作。正是由于學習目標的這些功能,學習目標設計的有效性就顯得十分關鍵(夏谷鳴 2009)。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不重視學習目標的設計,把學習目標當作可以忽略的“擺設”,從優(yōu)秀教案照搬幾條或?qū)ζ溥M行改編來充當門面,以應付學校檢查;或是在寫好教學過程之后,再從中提煉學習目標;或?qū)⒔虒W參考書中的“教學要求”“教學內(nèi)容”等當作學習目標;或是學習目標的陳述大而空,無法檢測。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較常見,甚至在各級各類的公開課、觀摩課等的教學設計中也頻頻出現(xiàn)。
2.1 行為主體不正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學習目標是一定時間內(nèi)學生學習的效果或?qū)W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教師如果使用help、let、have、make、enhance等動詞來陳述學習目標,就很容易出現(xiàn)目標主體錯位或混淆的現(xiàn)象。
【案例1】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三Unit 3 Computers中的閱讀文章Who Am I?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read an introduction about computer.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uter science”.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use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分析: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的預期效果,是對學習結果或?qū)W習者學習后的某種變化的描述,通常涉及學生在完成一定的學習經(jīng)驗基礎上所知道的和所能做的事(王少非 2013)。可見,學習目標中行為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案例1中這三個學習目標都使用To h e l p students…,動詞的主語顯然是教師自己。這樣的陳述表明教師把自己放在了行為主體上,體現(xiàn)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這樣的目標既無法達到對教師的指導作用,也起不到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
對策: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jù)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易愛平,易嬌艷 2012)。行為主體的不正確容易造成整堂課偏離正確的方向。因此,在設計學習目標時,必須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可采用“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can/will be able to…”等方式進行陳述。這樣的陳述可將教師從關注自己教的效果轉(zhuǎn)變?yōu)殛P注學生學的效果。盡管有時行為主體“students”在陳述時可省略,但也必須是隱含著的,學習目標指向的對象應是學生這一點應該是明確的。
2.2 行為動詞表述不清晰
有效教學既要基于標準又要基于學生,科學確立學習目標要以學生為本。籠統(tǒng)的、模糊的目標描述容易造成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偏離學習目標或課堂教學重點,也會使課堂教學評價無據(jù)可依或是脫離目標進行評價。教師如果使用enable、cultivate、foster等動詞陳述學習目標,則容易造成學習目標的徒有虛名,因為這些動詞都非常籠統(tǒng)、寬泛,在實際操作上無法量化,不能在一堂課內(nèi)實現(xiàn)。
【案例2】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中的語法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usages of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Help students use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correctly.
分析:案例2中的學習目標1使用l e a r n、understand和help動詞,這樣的陳述不能使學生明白在這一堂課中要學什么、怎樣去學,需要掌握的程度,以及對所學內(nèi)容的評價方式,在學習目標里都沒有具體的說明。學習目標2中使用動詞help,體現(xiàn)了教師本位的現(xiàn)象,似乎學習目標只需要教師本人去完成,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而且所用動詞描述模糊、抽象、無法測量,也就是ABCD型式中的行為動詞(Behavior)不到位。
對策:在設計學習目標時,教師要使用具體化的、可檢測的、可評價的行為動詞陳述學生在學習結束時,能夠?qū)W到什么和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例如,在表達“理解”時,可將其細化為discuss、explain、translate、memorize、review、describe、summarize和infer等;在表達“應用”時,可將其細化為prepare、report、practice、demonstrate、choose和apply等。
2.3 學習目標要求不準確
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學習目標不能設計得大、空、虛,而應是具體的、可觀察的、且可操作和可檢測,可在一堂課內(nèi)實現(xiàn)。即要闡明學生如何去學,學完后要掌握到什么程度,通過什么方式去評價,在目標里都應該一一說明。
【案例3】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中的閱讀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Ability goals: Understand the general meaning of the new text to train the read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ffection goals: Arous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habitat protection.
分析:案例3中將目標objectives用goals來陳述,顯然是混淆了goals、aims和objectives三者之間的關系;使用動詞train和arouse進行陳述,體現(xiàn)了教師本位的現(xiàn)象,似乎學習目標只需要教師本人去完成,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另外,案例3中的學習目標要求不準確,要求明顯過高,因為“培養(yǎng)閱讀能力,激發(fā)環(huán)保意識”的要求不是通過一節(jié)課就能達到的,只能通過一階段(或?qū)W段)慢慢地培養(yǎng)起來。
對策:教師要分清goals,aims和objectives三者之間的關系。goals和aims指的是目的,objectives才指目標。他們指出,objectives一詞原意是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的產(chǎn)品,把這個詞引入教育領域,體現(xiàn)出用預期達到的教育結果支配教育行動的思想(施良方,崔允漷 1999)。
2.4 學習目標維度不全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了三維目標的概念,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此,在設計高中英語學習目標時,教師在理念上也要從這幾個維度框架考慮。
【案例4】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閱讀Festivals andCelebrations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Figure out the meanings of some new words in the passage.
*Talk about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分析:案例4中的學習目標只關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而沒有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學習目標維度的不全面實際上等于學習目標的殘缺,給人以“支離破碎”的感覺。任何把三維目標割裂成單獨的個體,淡化、忽略或簡單地相加、疊合等的做法都是違背新課程所倡導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
對策:一節(jié)課是否必須完全包括三維目標,要針對實際情況而定。對于不同的內(nèi)容,學習目標的側(cè)重點應有所不同,但必須全面考慮。
上述學習目標設計中存在的“不正確”“不清晰”“不準確”“不全面”等問題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這不僅是體現(xiàn)課程理念多少的問題,更是一個基本常規(guī)的落實問題。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浙江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教材和學業(yè)水平測試說明等文本資料中的政策表述,明確規(guī)范學習目標設計與陳述的方法,從而有效地設計學習目標。
3.1 高中英語課堂學習目標的設計
(1)明確學習目標確立的依據(jù)“點”
① 以《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為基準點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核心是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高中英語學習目標的上位概念。《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國家政策層面上規(guī)定了學習目標的基本范圍和要求。由于《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的分項目標是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是學習目標的底線,但同時《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又不可能考慮到具體的學校、年級、班級乃至某些學生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因而,教師不能直接將其照搬到課堂教學中。
② 以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為設計的著眼點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對教材不同的解讀可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只有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領悟了“用教材教什么”的問題,才能靈活地使用它,才能根據(jù)任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通過增、刪、取、舍教材內(nèi)容來迎合學生的需求。當然,為了更好地確定和實現(xiàn)合理的學習目標,教師必須把教材與課程標準的政策精神結合起來確立。
③ 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設計的立足點
有效教學既要基于標準又要基于學生,科學確立學習目標要以學生為立足點。從一般意義上講,學情主要包括學生的個人背景情況、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學段關聯(lián)的知識要求。只有在綜合考慮學情下,教師才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調(diào)整教學要求,使所確立的學習目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④ 以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為設計的對照點
實踐出真知。成功的教師善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析反思,積累經(jīng)驗,形成教學智慧。學習目標的確定和完善,不僅需要充分的準備過程、政策分析和學情的分析,而且還離不開教學實踐的檢驗和完善。在實踐理性的基礎上,檢驗、調(diào)整和完善學習目標,為后續(xù)的教學過程提供指導。換句話說,學習目標要在具體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檢驗、修正和完善。
(2)厘清與學習目標相關的幾個術語
在學習目標設計過程中,由于對一些基本術語理解的偏差導致典型錯誤的產(chǎn)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設計學習目標前,教師必修厘清與學習目標相關的幾個術語。
① 厘清教學目的與學習目標的概念
【案例5】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中的閱讀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Ability goals: Understand the general meaning of the new text to train the read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ffection goals: Arous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habitat protection.
分析案例5,且不說該案例中的學習目標存在行為主體不正確的問題。很明顯,執(zhí)教者還將教學目的當作學習目標。因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在一節(jié)課中就能實現(xiàn)的,只有通過長期訓練、循序漸進才能培養(yǎng)起來。根據(jù)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的概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案例5就是由于混淆教學目的和學習目標這兩個術語的概念而造成的目標理解偏差。
② 厘清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的概念
表1
【案例6】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5 Music中的閱讀The Band That Was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bands.
*To lea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ds named the Monkees.
分析:案例6中使用learn about進行描述,實際上是將教學要求當作學習目標。教學要求強調(diào)教師的行為,要求教師應該做什么。學習目標闡述的則是學習者學習的結果,即對學生在經(jīng)歷了某種學習活動之后在某些內(nèi)容上所知和能做的事的描述,而不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掌握程度的要求。
當前,許多公開出版的教師參考用書中都是用教學要求而不是學習目標進行描述。因此,在陳述學習目標時,教師不能將教師參考用書中的教學要求當作學習目標。
③ 厘清教學內(nèi)容與學習目標的概念
【案例7】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 Unit 4 Body language中的閱讀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Students will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curiously, approach, in defense, misunderstanding, be likely to, etc.).
*Students will know th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 used by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tell the importance of body languag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betwee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分析:案例7將教學內(nèi)容當作學習目標。教學內(nèi)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旨在解決學生要“學什么”的問題。學習目標是對學生在經(jīng)歷了某種學習活動之后在某些內(nèi)容上所知和能做的事的描述,旨在解決“達到何種結果”的問題。教師如果分不清這兩個術語的概念,不但會導致課堂教學重點不明,還會使課堂教學評價無據(jù)可依或是脫離目標。因此,在設計和陳述學習目標時,教師不能用教學重點內(nèi)容代替學習目標。
3.2 高中英語課堂學習目標的陳述
為了確保學習目標陳述的準確性、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必須明確學習目標的構成以及規(guī)范學習目標陳述的方法。
3.2.1 明確學習目標的構成
在學習目標的陳述中,可在行為動詞后面加上賓語形成一個動賓結構的短語。從句法上分析,學習目標的構成可由“主語+謂語+賓語+狀語”四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主語是行為主體,即特定的學生(有時可省略),謂語即行為動詞說明學習的類型,賓語是特定的學習內(nèi)容,其性質(zhì)取決于選用哪類認知動詞。狀語分為兩部分:狀語1是行為條件,即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狀語2是表現(xiàn)程度,即學生需要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低表現(xiàn)水準(如圖1所示)。例如:With the help of the peers(行為條件),95% of the students(行為主體)will be able to describe(行為動詞)the history of the computer(學習內(nèi)容)clearly(行為程度)。
圖1
3.2.2 細化學習目標的要素
為了提高學習目標陳述的可操作性,必須分解目標的四個構成要素,使預設的目標可觀察、可評價,真正引導課堂教學行為。
① A—Audience(行為主體):解決“由誰來做”的問題,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
在設計學習目標時,教師必須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在陳述行為主體時,一定要表明“由誰來完成行為”,可使用分層界定的方法詳細地陳述行為主體的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用分層界定的方法來描述行為主體
② B—Behavior(行為動詞):解決“做什么”的問題,描述的是具體的、可檢測的行為。
教師要詳細陳述學生在學習結束后,要做到什么和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能力。所使用的行為動詞要具體而明確、可進行檢測和評價。在陳述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參照《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的用以描述不同目標、不同級別所用的行為動詞,如“讀懂、聽懂、預測、描述”等,還可以在行為動詞前面加上表述程度的狀語,如“properly”“fluently”等,使學習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和檢測性。
③ C—Condition(行為條件):解決“在什么條件或情況下做”的問題,描述的是學生在完成規(guī)定行為時所處的條件。
行為條件的陳述可使用介詞(或介詞短語)加賓語的結構來表示,以說明在什么條件或情況下要達到什么程度和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行為條件的陳述方法
④ D—Degree(表現(xiàn)程度):解決“做得怎么樣”的問題,描述的是學生學習表現(xiàn)或?qū)W習結果所要達到的程度。
教師可使用“程度副詞+可檢測的行為動詞”來陳述學習目標,進一步闡述學習行為所要達到的程度,如“be able to finish the exercises correctly”等。此外,也可采用或者設計評估量表或者檢查清單來衡量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模塊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學習目標之一: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90% of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scribe a great or loved person in the order of time smoothly, using 5~7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article after learning it. (i.e. their parents, former teachers or classmates whom he/she thinks great)
教師要求90%的學生在學完課文后能流暢地用所學的5~7個詞或詞組,按時間順序描述一位自己所愛的人或認為是偉大的人,可以描述自己的父母、原來的教師或同學等。在描述該目標時,教師從四個方面來進行陳述,即“90%的學生”是行為主體,“學完課文后”為行為條件,“流暢地”為表現(xiàn)程度,“描述”為行為動詞,這樣的學習目標可向?qū)W生傳達有關教師期望的具體信息,可為教師保持教學活動的方向提供線索,使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期望相一致,又便于評價教學效果。
3.2.3 統(tǒng)一學習目標的術語
goals指的是籠統(tǒng)而遠大的目標,是最終的大目標;aims是要達到的遠期目標,如在一定時期教會學生聽、說、讀、寫四項英語語言技能等;objectives指的是中短期目標,比aims更為直接和具體(陳堅林 2010)。
為了提高目標陳述的規(guī)范化,教師需要統(tǒng)一目標術語的表達。為避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惑,最好在全校統(tǒng)一學習目標的術語。根據(jù)我們的研究,教師可采用learning objectives代替teaching aims、teaching goals、teaching objectives來陳述學習目標。因為learning objectives的主體是學生,這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陳述目標時可以再細分為behavioral objectives,emotional objectives等,也可不再細分,具體根據(jù)實際需要而定。
4.1 綜合考慮設計學習目標
“三維目標”是一個總體要求,它不可能全面體現(xiàn)和落實到每一堂英語課。多中心等于沒有中心,多目標等于沒有目標。如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作為我國總體教育目標一樣,不可能全面體現(xiàn)和落實到每一門學科、每一篇教案或每一節(jié)課(王斌華 2014)。據(jù)此,在設計學習目標時,可針對實際情況將這些目標靈活地融合在一起,不同的課型設計的目標可有不同的側(cè)重點。同時,由于不同的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經(jīng)歷等存在差異,教師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設計學習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2 分段分層設計學習目標
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關聯(lián)知識要求,它是影響學習目標確立的前置知識和后續(xù)知識。因此,在確立學習目標時,教師要結合具體學段的關聯(lián)知識要求,考慮縱向銜接和橫向貫通的問題,注意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活動的統(tǒng)籌安排,分段分層設計學習目標,將全面性與側(cè)重性相結合,將近期的具體目標與長期的總體目標相結合,將預設性與生成性相結合,以確保所設計的學習目標有效。
4.3 合作研討設計學習目標
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切實提高教學成效,推進課程改革。一方面,教師要認識到學習目標設計的重要性,主動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實踐與反思中提高學習目標設計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集體備課的作用,進行合作研討設計學習目標,集思廣益,實現(xiàn)智慧共享、資源共享。
為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牢牢把握學習目標設計的原則,杜絕行為主體不正確的問題,糾正行為動詞不清晰的問題,避免學習目標要求不準確的問題,防止學習目標維度不全面的問題。從而有效地設計學習目標,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在思考中不斷地完善學習目標,發(fā)揮學習目標的導向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陳堅林. 2010. 現(xiàn)代英語教學組織與管理[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施良方,崔允漷. 1999. 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斌華. 2014. 英語課時目標研究[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9):2-4.
王少非. 2013. 課堂評價[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夏谷鳴. 2009. 試論英語教學目標設計[J]. 英語教師(8):9-11.
易愛平,易嬌艷. 2012. 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表述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 英語新世紀(3):54-57.
*本文系浙江省臺州市2016年度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高中英語課堂學習目標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