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自德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第一中學,甘肅 張掖 734300)
?
高中生不愿意主動參與田徑項目教學活動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
屈自德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第一中學,甘肅 張掖 734300)
目前,隨著各級各類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尤其是在校園足球活動大潮的引領和推動下,高中體育課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被注入了有目共睹的生機和活力。然而,我們在踐行體育課模塊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本校高中3個年級、69個教學班共3229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發(fā)現,全校選擇田徑項目的學生僅有124人,占全??側藬档?.84%,處在所有選項的最后。這種情況,給我們統籌安排和組織開展體育課模塊教學活動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高中學生如此逃避原本很有趣味的田徑教學呢?帶著這一問題,筆者的調查結果顯示,高中生不愿意主動參與田徑項目教學活動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未能從深層次理解和掌握田徑項目的特點和性質,未能正確處理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導致在田徑項目教學中,不能擺脫諸多因素的束縛和制約,并且在教學時違背高中生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偏離高中生發(fā)展要求和心理需求。針對這些原因,我們研究了矯正的對策,具體闡述如下。
1.1教學模式
1.1.1 單一注入式教學 一節(jié)課、一個教學內容、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從主觀愿望出發(fā),教師講,學生練,學生出現錯誤動作給予糾正,掌握動作技術情況給予評價,學生往往只有模仿、而沒有創(chuàng)造。例如,跳遠項目教學,一個教學班四五十個學生,就一塊跳遠場地,一節(jié)課按45min計算,準備部分和教師講解示范用去十幾分鐘,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一個接一個地進行練習,而且每個學生最多練習2~3次下課時間就到了。看似完整的一節(jié)課,其實不要說給學生提供自我創(chuàng)造的機會和發(fā)展的空間,就連學生身體活動的基本量都不可能達到。久而久之,學生心中“單調、乏味、沒興趣”等逆反效應油然而生。
1.1.2 排列公式化教學 將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排列組合,然后公式化導入課堂。例如,耐久跑教學。第一節(jié)課教學內容為分組變速跑(400m場地),練習一:直道加速跑——彎道慢跑(男生2圈,女生1圈);練習二:彎道大步節(jié)奏跑——直道慢跑(男生3圈,女生2圈)。第二節(jié)課教學內容為男生500m、1000m各一組,女生300m、800m各一組。第三節(jié)課測驗考試:男生1000m,女生800m。在教師的要求下,學生被動去接受,學生不但身體累,而且心也感到累。學生身心壓力之大,給今后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個別學生遇此情況望而生畏,出現“逃課”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1.2對策與建議
1.2.1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高中生隨著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喜歡什么運動、如何去參與活動,對此他們都有自己明確的判斷。客觀地講,高中生不愿意主動參與田徑項目教學活動,問題不在于田徑項目本身,也不在于學生,而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去教,才能改變“除了跑還是跑,除了跳還是跳”的模式,才能吸引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調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樣的教學內容,用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方法,得到的效果肯定不同。例如,耐久跑教學,利用籃球帶球跑、足球運球跑、地滾球跑、滾鐵環(huán)跑等,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繞園林跑、爬山跑、沙地跑等練習,找準切入點,誘導、引領和啟發(fā)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不但達到了耐久跑教學的目的,而且學生還感受到了跑的趣味。因為,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與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相匹配,與高中生參與活動的欲望相吻合。
1.2.2 充實教學內容 高中生活潑好動、激情奔放,喜歡活動內容多樣性。如果一節(jié)課一個教學內容,單調枯燥的反復練習,往往導致學生興趣下降、注意力轉移、課堂紀律松懈,隨之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根據教學項目,有選擇性地或適量地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參與意識。例如,跳躍類教學項目,教學時選擇性的增加單足跳、半蹲跳、跨步跳、跳臺階、跳繩等教學內容,不但讓學生體驗和感受連續(xù)跳躍的樂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展示自己的能力。又如快速跑教學項目,與小步跑、高抬腿跑、車輪跑、后蹬跑等專門性或輔助性教學內容緊密銜接,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又提高了學生學習快速跑動作技術的認知能力。另外,還要將游戲和趣味性教學內容融入田徑項目教學之中,以便于調節(jié)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氛圍。
2.1現狀分析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钡诮虒W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競賽規(guī)則,死搬硬套競賽規(guī)則的規(guī)定和要求,從某種意義講就是給學生戴上了“緊箍咒”,往往適得其反。例如,跳遠“起跳時腳超越起跳板犯規(guī)”的規(guī)定正是如此,因為怕犯規(guī),學生縮手縮腳,動作放不開,有勁不敢使。又如推鉛球教學,根據高中生年齡結構,規(guī)則規(guī)定鉛球重量男生5kg,女生4kg,但在實際教學當中,高一學生特別是女生,用此重量鉛球進行教學,加之規(guī)則對推鉛球場地的限制,若要通過幾節(jié)課短時間內,讓學生熟練掌握推鉛球動作技術,并取得較好的運動成績,絕大多數學生是無法完成的。因為,學生全身協調用力的能力和上肢力量,無法克服鉛球重量所帶來的阻力。所以,在教學中死搬硬套競賽規(guī)則,不僅限制學生能力的發(fā)揮,遏制學生主動學習愿望,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長期下去,將直接影響高中田徑項目教學活動正常開展。
2.2對策與建議
2.2.1 變通競賽規(guī)則對場地的限制競賽規(guī)則對場地規(guī)定在教學中的運用:(1)要充分考慮教學項目的特點,多樣設計,靈活運用,以適應教學的要求。(2)要拓展教學思路,打破常規(guī),大膽創(chuàng)新,與高中生發(fā)展要求相結合。例如,推鉛球教學,一般學校不可能有更多的鉛球練習場地,可根據學校空地大小,畫1條橫線作為限制線,或設置安全距離畫2條限制橫線,讓學生面對面進行對投練習。既解決了場地受限所帶來的困惑,又達到了同時讓更多學生參與練習的目的,這樣才能為學生減負,給學生“松綁”,才能使學生放開手腳發(fā)揮自己的水平。
2.2.2 降低競賽規(guī)則對器械的要求田徑器械項目教學,器械的規(guī)格或重量:(1)要與高中生年齡、身體技能水平等特點相結合;(2)要保證教學安全,確保學生不能發(fā)生傷害事故。教學時采取降低器械難度,改變器械規(guī)格的辦法,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跨欄跑利用塑料欄架,跳高橫桿使用皮筋帶或塑料橫桿等,這樣既有利于逐步提高學生身體機能、緩解心理壓力、避免傷害事故發(fā)生,又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
3.1不足之處
3.1.1 過分強調動作技術規(guī)范性 由于高中生接受知識相對較快,學習和掌握田徑項目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必然有他們的優(yōu)勢,但是要系統、規(guī)范地學習和掌握田徑項目動作技術,特別是難度較大的跨欄跑、背越式跳高、背向滑步推鉛球等項目仍存在很大困難。由于高中生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等方面還與競技田徑運動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絕大部分學生確實困難很大。如果我們在教學時一招一勢都按照競技田徑運動的尺度和規(guī)格,過分強調動作技術規(guī)范性,就會與學生的技能水平不相適應,違背學生身體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極大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甚至引發(fā)傷害事故,所以也就失去了田徑教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3.1.2 片面追求運動成績合格率 一般而言,學校學生運動成績合格率的高低,是量化和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在這種因素主導下,往往把田徑課上成了訓練課,利用競技田徑運動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考什么、學什么和練什么,不顧學生是否愿意接受,不考慮學生身體是否能夠承受,在教學過程中,隨意改變教學計劃,增加練習次數,提高運動強度,一味、片面地追求運動成績或班級“達標”合格率,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轉移,主動參與意識下降,給正常的田徑課教學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3.2對策與建議
3.2.1 要理順田徑教學與競技田徑運動的關系 認識和分析田徑教學與競技田徑運動是否發(fā)生矛盾,必須要從搞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入手。因為,田徑教學的基本內容來源于競技田徑運動,是在競技田徑運動的基礎上發(fā)展、借鑒和演變而來的,田徑教學依賴于競技田徑運動,相互聯系緊密,教學和活動內容相通,形式相近。因此,二者之間存在實質性的關系是不可否認的。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競技田徑運動的經驗轉化為田徑教學可吸收、可利用的素材,這才是高中田徑教學的目的所在。
3.2.2 要明確田徑教學與競技田徑運動的目標 簡要地講,田徑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教育教學過程,其目的是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田徑運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而競技田徑運動是科學、系統的訓練和競賽過程,其目標是發(fā)揮人的最大潛力,取得某個項目的優(yōu)異成績或爭得榮譽,二者之間目標明顯不同,所以,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肯定不同,因此,只要我們正確區(qū)分和深刻領會二者之間目標的內涵,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就不會把田徑課上成訓練課了。
4.1現狀
校園安全,是任何人都不能懈怠的重要工作。而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又是校園安全問題關注的焦點。為了排除安全隱患,保證學生安全,許多學校特別是中小學,一些體育教學項目被取消,一些體育活動被禁止,如體操單雙杠、跳馬、跳山羊,跨欄跑、障礙跑、1500m以上耐久跑、跳高、鐵餅、標槍等,許多購置的體育器材被擱置,由于教學項目緊縮,迫使教師選擇教學內容的范圍縮小,學生活動項目也隨之減少。因此,校園安全問題與體育教學的矛盾,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的一個問題。
4.2對策與建議
4.2.1 我們必須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從思想到行動高度重視體育教學活動安全問題,把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精細化要求,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和學生組織管理,把體育教學活動安全問題落到實處。
4.2.2 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周密安排運動量,學生做練習時教師要視野開闊觀察到位,學生身體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調控練習次數和運動強度;另外,每節(jié)課要做好
準備運動,加強對學生的幫助與保護措施,把好關,從細節(jié)入手,把問題化解到最小范圍。
4.2.3 深入了解學生,詳細掌握學生情況,教育學生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并與醫(yī)務監(jiān)督部門通力合作,教師和學生要共同學習和掌握運動性疾病和運動性損傷預防基本知識,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知識,救護措施等,防患于未然。
4.2.4 加強場地器材安全管理,采取專人負責或體育教師分片負責的措施,場地器材安全檢查,平時與課前要形成常態(tài)化,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器材安裝要穩(wěn)固,發(fā)現器材損壞要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出現隱患點要及時進行處理,最大程度防止傷害事故的發(fā)生,保證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教師的責任心、駕馭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大、時間緊的現狀,學校條件和區(qū)域性自然條件限制等,都是影響高中生不愿意主動參與田徑教學活動的誘因。這些問題,有待于今后進一步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7-079-03
收稿日期:2016-06-12
作者簡介:屈自德(1963~),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