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小偉
體育也能架起人文交流的橋梁
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小偉
“加油!加油!”6月5日,北京師范大學足球場上助威聲此起彼伏,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會議的重要配套活動——中美大學生女子足球友誼賽在這里開球,中方代表隊是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主、北京體育大學為輔共同組建的北京高校女足聯(lián)隊,美方則是美國杜克大學女子足球隊。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常務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楊立國陪同教育部副部長郝平等人觀看了比賽。經(jīng)過90分鐘的激烈角逐,最終北京高校女足聯(lián)隊以1:1戰(zhàn)平杜克大學女足。
6月7日下午,當楊立國再次站在北師大足球場看球時,心情已有所不同:因為上午,在國家博物館舉行了首屆中美學校體育戰(zhàn)略對話,兩國學校體育工作者就學校體育發(fā)展的新機制、新交流、新發(fā)展進行了對話和磋商。眼前的北師大女足也很給力,以6比3的比分戰(zhàn)勝了兩天前曾經(jīng)戰(zhàn)平的對手。
站在國家博物館中美學校體育戰(zhàn)略對話現(xiàn)場,楊立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10年,在中美兩國元首的倡議下,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應運而生。2015年在美國召開的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議期間,教育領域達成43項成果,其中,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與美方合作有6席,占成果總數(shù)的14%。今年教育領域成果達成52項,學校體育合作占10席,達到19%。
“這既充分體現(xiàn)學校體育在推動人文交流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也體現(xiàn)了目前中美雙方在學校體育方面合作的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睏盍湴恋卣f。
近年來,教育部學生體協(xié)依托學生體育平臺,積極參與人文交流工作。自2012年以來,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框架下,與美方合作伙伴,每年定期舉辦一期研討會,一場融體育競賽和文化交流于一體的文藝周活動?!盎顒硬粌H參與群體廣,既有分管體育的各級領導,又有教練員、大學生,而且參與規(guī)模大,每年近千人次的參與規(guī)模,讓更多大學生體驗到了人文交流機制下的體育魅力。”楊立國說。
中美學校體育交流只是我國開展國際學校體育交流的縮影。近年來,我國學校體育國際合作交流基本形成了大開放的格局。目前,中國和美、英、法、德、俄、中東歐等國在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框架下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這為中國各級各類學校體育的對外合作提供了保障,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和改革起到不斷促進和深化的作用。
2010年,由華東師范大學體育健康學院汪曉贊院長引進的美國spark課程,在中國的中小學引發(fā)一場震動:該課程以全新的理念,新穎有趣的方法和手段開展各種活動,既關注了運動機能的發(fā)展,又強調健康體能的提升。
重慶珊瑚浦輝小學校長劉君第一次參加spark課程的培訓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他忘我地一次次投入培訓活動中,雖大汗淋漓,但興奮不已?!昂苡腥ぃ浅N?,總是有意想不到的東西領著你往前走?!眲⒕煤喍處讉€詞表達了自己參加培訓的感受,“連我們大人都能樂此不疲,孩子們一定會喜歡?!眲⒕氐綄W校不久,重慶珊瑚浦輝小學就用spark課程的理念上起了體育課,校園里到處都是孩子們的歡笑聲和運動的身影,歡樂寫在孩子們的臉上。
在汪曉贊看來,spark課程為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打開了一扇“窗”,“現(xiàn)在我們不僅引進了美國的課程還有歐洲等域外課程,為的就是讓更多好玩有趣、充滿活力的體育課內容為孩子們服務?!彼f。
近年來,隨著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引進來”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既有官方又有民間,可謂百花齊放。然而,目前的“走出去”仍局限在體育競賽上,今后還需要進一步打破“堅冰”。
江蘇省無錫市通江實驗小學體育教師陳大寧,2015年9月隨240名中國基層的體育教師一起來到法國波爾多、圖盧茲、馬賽(艾克斯)、蒙彼利埃4地展開為期3個月的“留學生活”。這次“留學”經(jīng)歷讓身在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陳大寧開了“天眼”——不僅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讓他認識到,法國足球的成功不是一天造就的。他感慨:“在趣味中學會足球是法國人的教學理念,終極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在踢球中各種能力得到發(fā)展?!彼淖兞俗约鹤非蟪煽兊南敕?,回國后一心只想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玩”足球,而不是功利地追求名次。“像陳大寧一樣,240名體育教師經(jīng)過3個月的法國留學生活,基本都顛覆了過去的觀念,開始更加注重體育是為了孩子更好成長的教育理念?!睅ш牭亩蠋熣f。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副主席申震說,像留法、留英等項目及眾多賽事如今已成為大學生體育的一種常態(tài)。2006年至2015年10年間,我國共派出500多個代表團,近8000人次的大學生和中學生運動員及官員出國(境)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單項錦標賽、國際會議及兩岸交流活動?!斑@只是‘走出去’的初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引進來’的項目就更多了,由于各學校都有邀請資格,到底有多少‘引進’項目根本無法統(tǒng)計?!?/p>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2014年南京青奧會閉幕式上致辭說:“親愛的青年運動員們,這是屬于你們的奧運盛會。你們在證明奧林匹克體育的意義超越了競賽本身。其意義更在于分享,在于學習,在于和全世界人民建立友誼。”巴赫的致辭一語道破體育的價值和功能。而我國學校體育的交流也正在朝著巴赫所說的方向努力。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精神,切實實施《留學中國計劃》,豐富在華留學生的文化生活,優(yōu)化留學環(huán)境,打造來華留學生活動的知名品牌,“留動中國”眼下正在全國高校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該活動吸引了近百所高校的上千名留學生參與其中。
教育部國際司來華留學生工作處副處長毛冬敏表示,比賽旨在通過“留動中國”這一窗口活動,全面展示在華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和進取精神,擴大來華留學工作的社會影響,增強留學生對中國社會的認同感和融入感,“實際上這是一次陽光運動的文化之旅”。
在“留動中國”東南賽區(qū)揚州大學三對三籃球賽場上,來自美國的揚州大學三年級學生吳家馳,全場獨得16分,為揚州大學贏得了與中國石油大學的三對三籃球賽的勝利。吳家馳也因此成為了許多揚州大學男女生心目中的偶像,走到哪里總有一群同學跟在身后。
“我其實是來學習中文的,沒想到在美國中學打下的基礎成就了我的留學‘輝煌時’?!眳羌荫Y對自己的受追捧感到意外,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在美國學校才有的校友認同感。
在才藝表演中,來自馬來西亞的華僑大學生許家豪將舞獅與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令結合,舞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許家豪說:“弘揚傳統(tǒng)文化是我的使命,我要讓更多人了解舞獅和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令?!绷魧W生們通過體育運動詮釋著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國際大學生體育聯(lián)合會主席奧列格·馬迪欽曾經(jīng)在北京體育大學留學。這位來北京學習兵乓球的俄羅斯人對于體育交流帶給人們的好處贊不絕口,他希望國際體育交流能像自己所學的乒乓球一樣搭建起外交和友誼的橋梁。他認為中美兩國積極推動學生體育運動的做法與國際大體聯(lián)通過體育教育塑造未來領導人的使命和愿景不謀而合。
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國際交流項目可以像體育一樣,周而復始搭建如此多讓成千上萬青年人歡聚的平臺。這是體育的魅力使然,更是體育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