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
(廣州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50)
女大學生投籃距離與成功率的關系①
趙雯
(廣州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50)
該研究以女大學10名為對象,在3個不同距離跳躍投籃,并對投籃的距離和成功率的關系進行比較研究為目的。被測試者,分別從距離籃筐投影點2.425 m、4.425 m及6.25 m的位置跳躍投籃。由此得出,女大學生在籃筐投影點附近,投籃成功率最佳,而從3分線附近成功投籃是極其困難的。
跳投 后仰跳投 投籃距離 成功率
籃球的投籃技術按運動形式分類,包括原地投籃、行進間投籃(跑投)、跳起投籃(跳投)和行進間急停投籃和后仰跳投。其中,跳投是比賽中使用最頻繁的投籃方式。
目前,關于投籃技術中的原地跳投、急停跳投,已經(jīng)有大量的研究,該研究將女大學的投籃距離和成功率的關系作為研究的目的。從不同距離進行跳投和原地投籃,通過相互比較投籃成功率的差異,得出投籃距離和投籃成功率之間的關系,從而獲取相應的基礎資料。
1.1研究對象
被測試者為廣州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女大學生20名。這些參試的身體特征見表1。平均年齡為(19.4±1.1)歲,平均身高為(166.33±6.8)cm,平均體重為(61.2±7.77)kg,BMI是21.8 ±2.6,運動年限(11.4±1.4)年。另外,被測試者均為右手。
1.2測定方法
圖1是從上方看球場平面和投籃距離的關系。A地點,距籃圈在球場投影點水平距離2.425 m(以下稱為短距離),B地點距離4.425m(以下稱為中距離),而且C地點即3分線距離6.75 m(以下稱為長距離)。從A、B、C三處跳投(簡記JS)及后仰投籃(簡記FS)。
表1 被測試者的年齡、身高、體重、BMI 及運動年限
從不同距離投籃,每一天都是每次10個,連續(xù)10d,分別實施了100個投籃。測試結束后根據(jù)投籃次數(shù)及成功的次數(shù)計算出投籃的成功率。測試者首先進行連續(xù)跳投,之后進行原地投籃。
1.3跳投及與后仰投籃的技術動作
跳投及與后仰投籃的差異在于跳投時測試者起跳的位置和落地的位置幾乎相同,后仰投籃的落地點位于起跳點的后方。
1.4數(shù)據(jù)處理
各被試驗者在不同距離中跳投及與后仰投籃的成功率,輸入筆記本電腦中,利用內(nèi)置的統(tǒng)計處理軟件(Excel),求出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另外對平均值進行t檢驗,而且檢定的顯著性都是5%以下的。
從表2顯示的成功率測試結果及不同距離下成功率的比較來看,短、中、長跳投的成功率分別為83.3%、77.8%和52.9%,投籃距離越遠成功率越低。在后仰投籃中,短、中、長跳投的成功率分別為78.2%、62.0%和18.2%,依然是投籃距離越遠功率越低??梢钥闯觯都芭c后仰投籃都是投籃距離越遠成功率越低。短距離相比長距離的成功率跳投降低36.5%,原地投籃降低了76.7%,比較表明跳投的成功率高于后仰投籃。另外,跳投及與后仰投籃的成功率差異顯著性(P<0.001)是被認可的。
可以看到在短、中、長距離中跳投比與后仰投籃的成功率差分別高5.1%、15%、34.7%,并且距離越遠跳投及后仰投籃的成功率的差距呈現(xiàn)增大趨勢。
表2 短、中和長三種投籃距離跳投及與后仰投籃的成功率測試結果
圖1 從上方看球場平面和投籃距離的關系
從實驗結果看,跳投及與后仰投籃的成功率,短距離最高,然后是中距離,長距離最低。Bunn針對實際比賽中籃球中投籃距離與成功率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距離分別為2 m、4 m、6 m時,投籃的成功率,分別為52%、32%及24%,即投籃的成功率投籃距離的增加而降低。距離一樣,跳投的成功率顯然更高。后仰投籃是跳投的進一步應用,所以各距離上的投籃成功率較低。后仰投籃在短、中、長距離上各自的投籃成功率分別為78.2%、62.0%和18.2%,長距離的成功率較低。從投籃成功率來看,短距離后仰投籃比跳投成功率高的有4人(20%),后仰投籃比跳投成功率并列的有3人(15%),約2/3以上的人跳投比后仰投籃的成功率高。但是在中、長距離上,沒有一個人的后仰投籃超過跳投的成功率。
比賽中長距離的投籃成功率達到40%的話,中、短距離的成功率應該在60%左右。此研究中的長距離后仰投籃成功率,僅僅18.2%。由此可見,長距離上,后仰投籃的成功率只是跳投的1/3。因此長距離的后仰跳投的投籃距離,女選手體力極限距離幾乎很難達到。
一般情況,在比賽中為了避開防守往往是一邊向后起跳一邊投籃。此研究中后仰投籃的短、中距離的成功率,分別為78.2%、62.0 %。在比賽的分析報告中可以看到,3分線以外投籃的成功率,對于比賽最終的勝利起到50%作用。后仰投籃可以有效避開防守方的封蓋。
該研究以大學女子籃球選手為對象,對3個距離的跳投和后仰跳投的成功率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距離的增加成功率明顯降低,跳投和后仰跳投的相對成功率隨距離的增加差距明顯增大。女運動員在三分線附近的后仰跳投一般不太適合。女大學生應該以籃圈附近和罰球線附近的后仰跳投練習為重要。
今后關于后仰跳投熟練掌握者和未熟練掌握者及相應防守情況下投籃成功率比較與討論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1](日)李宇載.籃球技戰(zhàn)術階梯訓練法圖解[M].許博,徐廣林,譯.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2]王峰.以籃圈后沿中心為瞄準點的投籃實驗分析與研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4):207.
[3]谷旭輝.對投籃技術動作的進一步分析與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03(1):83-84.
[4]李再興,劉小湘.提高投籃命中率訓練方案的優(yōu)化與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2(2):219.
[5]尹華,王俊 .淺析影響投籃命中率的相關因素與訓練方法[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7):176-177.
G823.1
A
2095-2813(2016)04(a)-005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0.056
①趙雯(1972—),女,漢,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廣州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畢業(yè)于沈陽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