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娟
多維世界中的生活意義
——對《無姓之人》的深層解讀
朱娟娟
時間、抉擇、命運等,自古以來便是許多哲人們所傾心的問題。關(guān)于這一類問題,往往能夠帶出我們內(nèi)心的善與惡,光明與黑暗,決斷與彷徨。當偶然間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停下來時,我們也會不禁自問,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這向來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時間是不可逆的,我們只能在當下或接受、或遺憾、或憤慨、或慶幸。但是,倘若一個人具備預見一切可能性的時候呢?電影《無姓之人》(Mr. Nobody)便以這樣一個假設向我們奔來了。這部影片是雅克·范·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的首部英文對白片子,耗資4000萬美元,以科幻為題材,并獲得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傳記電影獎—虛構(gòu)小說獎。影片講述了由杰瑞德·萊托(Jared Leto)所扮演的118歲主人公尼莫·諾伯迪(Nemo Nobody)所回憶的關(guān)于他在各種可能性的時間線上的人生與愛情的故事,并最終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傮w而言,該片活用了類似于《本杰明·巴頓奇事》《盜夢空間》等作品在倒敘和插敘上的精彩技巧,構(gòu)造出在多維敘事下的完整秩序,并在片中加入了宇宙大爆炸,平行世界等熱門科幻元素??此迫A麗與喧囂,最終講述的,其實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Boy meets girl的愛情故事。
影片的開頭,一個經(jīng)典的鴿子實驗道破人們的某種認知缺陷,即我們常以為我們所做的某些行為和結(jié)果是有關(guān)的,但有時候并沒有關(guān)系。在這個令人深思的實驗之后,主角以各種年齡與身份出現(xiàn),穿梭交織的各類記憶片段、臨死前的回憶、不同的妻子與家庭、宇宙空間與精神病院、孤身一身的驚醒等閃過的片段,讓人看起來多少有些矛盾和困惑。而對于這種快閃式插敘手法熟悉的觀眾,則對導演的技巧會心一笑,仿佛伯牙與子期的相遇。
對于最終結(jié)局的提前揭露與誤導的手法并不少見,比如《盜夢空間》(Inception)開頭的一幕,便是柯布倒在最深層的夢境之中;又比如《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則預先呈現(xiàn)了那本應完美的世界,從而與后半段的真實故事形成劇烈對比。除此之外,主角從記憶碎片中醒來的一幕和片中時常出現(xiàn)的醒來頗有致敬《香草的天空》(Vanilla Sky)的意味。而以上三部作品總體而言都可以歸入科幻片的范疇,并且在敘事上,多多少少都用了插敘和倒敘所產(chǎn)生的信息欺騙。當作品運用這類手法的時候,觀眾常常會附和主角常識性的判斷,而隨著劇情的推演,不同維度敘事的合流,觀眾不自覺地掉入了導演所挖設的陷阱之中,在大呼不可能的同時,也不禁為導演的奇思妙想和邏輯思維折服。相對以上三部較簡單的敘事結(jié)構(gòu),《無姓之人》則是在整體以老人回憶和優(yōu)秀的剪輯功底的基礎上,大玩了一把華麗的超多線敘事:以同一個主角為視點,橫跨五個時間線上的故事,卻天衣無縫般的自成其序,它看似繁復難解,但是卻有三個關(guān)鍵節(jié)點作為基石。
從時間線上來看,故事大致可分為出生前、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出生前為主角之所以能知道所有的可能性作了鋪墊,影片中說每一個人在出生前知道一切,但是在出生時卻有遺忘天使將每個人的這種能力取消,但諾伯迪卻被忽略了。這是第一個關(guān)鍵性的節(jié)點,也是一切的開端。倘若主角沒有這種能力的話,他便不能夠看到如此之多的世界。第二個關(guān)鍵性的節(jié)點在于,諾伯迪在兒童期所遇到的三名女孩,分別是安娜(Anna),埃利斯(Elise)以及一名亞洲女孩吉恩(Jean)。根據(jù)諾伯迪未來的人生伴侶所選擇的不同,他的人生也延伸出了至少三條不同的可能的線路。第三個關(guān)鍵性的節(jié)點在諾伯迪9歲以前,他父親因為沒有拉起手剎而導致了一起車禍,從此一蹶不振,而母親則另覓他人。最終家庭破碎,父母親爭吵最終導致離婚。在影片關(guān)鍵性的,反復出現(xiàn)的火車站場景上,母親搭上了火車正要遙遙遠去,而無助的父親則在身后呼喚著諾伯迪。這時,這一名9歲的小男孩迷茫了,他是如此深愛他的父母親以至于他并不知道應該選擇誰。從這里便延伸出跟隨父親或是跟隨母親的線路。
總體而言,第一個關(guān)鍵節(jié)點并沒有產(chǎn)生分裂。所以,我們?nèi)绻噲D理解這部作品的時間線,問題就在于二三兩個節(jié)點的相互結(jié)合。在影片中,跟隨著母親離開的選擇則會遇到安娜,而跟隨著父親離開的選擇,則會先遇到埃利斯,而在埃利斯的時間線,根據(jù)諾伯迪的不同選擇,吉恩則或會出現(xiàn)或不會出現(xiàn)。其次,倘若諾伯迪娶了埃利斯,那么還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在結(jié)婚的當日遭遇車禍,最終他去了火星撒下了埃利斯的骨灰。一種可能則是兩人組建了家庭,埃利斯卻因為不愛諾伯迪而得上了抑郁癥,最終選擇離家出走,而諾伯迪也進了精神病院,結(jié)局就是地球上最后一名自然死亡的老人。當然,實際上影片還提供了最后的一個選擇,那就是小男孩沒有做出以上的選擇,而是跑進了小道,吹起了一片樹葉,在若干年后促成了他和安娜的重逢。
從以上對于劇情結(jié)構(gòu)的基本分析可以看到,《無姓之人》的多維和復雜的故事之所以具備完整的邏輯和秩序,恰恰源于最為簡單的“選擇”或者說“分歧點”所帶來的各式延伸,這最簡單的延伸,配合以導演對于故事節(jié)奏的絕妙掌握,輔以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鏡頭,在略長的兩個半小時之中,制作出了包羅人生百態(tài),變幻無窮的萬花筒。從這一萬花筒所映射而出的,則是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生活。
電影《無姓之人》海報
對于選擇,電影中一號女主角安娜(Anna)說,是為唯一有意義的生活,拋棄其他的可能性。這句臺詞看似頗為小清新,但是安娜卻為此付出了相當程度的努力。她不做固定的工作、不試圖去融入人群、不和人戀愛、不居住在一個固定的城市,而這一切僅僅只是要和諾伯迪相遇而已。對于安娜而言,他和她的相遇就是生活的唯一意義。
生活意義,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影片中有一幕,是9歲時的諾伯迪坐在空無一人的影院,看著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在舞臺上上映。實際上,他也確乎瞥見了他的人生的所有可能性。在大爆炸理論、超弦理論、熵、真實和虛幻等熱門元素的狂轟濫炸之后,影片告訴我們,他僅僅只是一個無法作出選擇的9歲小孩。所幸的是,在影片的最后,他最終作出了不選擇的選擇。這是因為,他發(fā)覺其實每一條路都是同樣的,都具備著同樣重要的意義。這或許有些難以理解,又或許有些像是心靈雞湯般的說教,但倘若我們對影片本身加以探究,會發(fā)覺導演通過極其復雜的劇本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雖然樸素但卻富含意義的哲理。
在《無姓之人》中,諾伯迪小時候?qū)τ谖磥淼念A見,被母親認為是既視感(Deja vu),但那只是因為沒有被遺忘天使親吻的結(jié)果。遺忘天使,多么美好的創(chuàng)意。我們對于自我的確認和對于未來的期待,往往是根基于我們的記憶的,我們活在當下,而當下不斷的消逝為過去的同時,也不停的成為未來。我們只記得對于過去的記憶,而對未來往往一無所知。但是,假若我們了然自我的未來,我們應當對生活持有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面對這一嚴肅的問題,當我們不能預料未來的時候而造就某些結(jié)果時,我們可以說自己是無意的,自己是被生活所推著走的。而諾伯迪,則不可能這么輕易地就讓這一嚴肅的問題溜過去——因為他能看到未來。這一點,確乎是導演的神來之筆。他迫使自己和諾伯迪,以電影為形式,以復雜的故事為藍本,去思考生活的意義。有趣的是,在影片中,諾伯迪無論是選擇跟隨母親或是父親,無論是選擇安娜或是埃利斯,他似乎總會遇到安娜——在新婚那天遭遇爆炸的埃利斯的時間線上,諾伯迪成了一個科學家,研究火星、時間、熵,最終還是遇到了安娜,盡管該時間線上的安娜剛成為寡婦,有了孩子。而影片的最后,9歲的諾伯迪跑進了小道,吹拂起的樹葉也使得安娜發(fā)覺一直等待著她的成年諾伯迪。另一個時間線上講述了一切的老人諾伯迪,在臨死前仿若頓悟,一邊對著采訪者說所有的生活的道路都是同等的重要的,一邊喊著安娜的名字安詳?shù)乃廊ァo論如何,實際上諾伯迪已經(jīng)作出了他的選擇,他唯一的選擇,他生命的意義。為此,他也正如同安娜一般,放棄了其余的所有的可能性。筆者認為,導演此舉正說明了無論是他還是諾伯迪,無論是離家出走的埃利斯還是吉恩,他們實際上都在尋覓著愛,那真正的生活意義。
這樣一來,似乎無論如何都會選擇安娜,這一點與所有的經(jīng)歷都具備同等的可能性這一點相沖突了。筆者認為,這一點恰恰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導演并非是在說,其余的生活都是為了最終為遇見安娜,確認自己的生命而存在的,那樣實際上把安娜的經(jīng)歷置于其他的經(jīng)歷之上。相反,導演所想要說的是,盡管我們在生命中看似有許多的選擇,看似會展開許多許多的可能性,但是生命之中總有某種不可以語言表達的存在,會引導我們走上真正生活的道路。而恰恰只有在這一基礎上,我們才得以理解老人諾伯迪最后說,生活要么是游樂場,要么什么都不是。因為,我們自身真正所愛的,自身真正感興趣的,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激揚的,才是生活的意義。而這一點,并不需要我們知道未來,只需要我們詢問自己,正如影片諾伯迪知道一切也無法做出選擇,而最終探求自己的內(nèi)心一樣。
從上文的分析可知,影片無疑是“非現(xiàn)實”的。影片中也有許多處對觀眾提出拷問,比如,“我是存在的嗎?”對于老人而言,他們都僅僅存在于一個9歲孩童的思想之中,這一超出常識的概括或許是不好接受的,但是其中所揭示的生活意義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正如同影片展示了不同時間線上諾伯迪的各個階段的成長一樣,每個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們也會經(jīng)歷生老病死,我們或許不能像諾伯迪一樣的看透了一切可能性再加以抉擇,畢竟我們已被遺忘天使親吻過,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學會對自己的人生作一個長長的深思,畢竟在很多選擇之前,我們還有不選擇的機會。
朱娟娟,女,湖北荊州人,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外語系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