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瑞杰(山西財經(jīng)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齊瑞杰
(山西財經(jīng)大學,山西 太原030000)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經(jīng)濟、文化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育改革也正處于如火如荼的發(fā)展階段。在改革背景下,國內市場對高校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高校能夠培養(yǎng)出具有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高校教師作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主力軍,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各種壓力及心理問題。本文在對于此問題現(xiàn)狀的了解下,進行相應的對策分析。
教育改革;高校教師;心理問題
(一)過大的工作壓力使教師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教師的工作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可能延續(xù)到一整天。長時間處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勢必導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狀態(tài)不佳。久而久之會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學認為:適度的工作壓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虛和郁悶,令人振奮,給人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相反,過度的工作壓力會給人帶來苦惱、煩悶,使人感到焦慮、心悸和沮喪,使人產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調反應,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可見,教師過大的工作壓力是是導致教師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過多過高的教師角色期望使教師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教師的工作對象決定了要對國家、社會、學校和所有學生的家庭負責。國家和社會期望教師充當知識的傳播者、集體的領導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長和學生期望教師是知識博大精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學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學校總是期望他的教師是出色的紀律維護者,業(yè)績突出的教育者,遵紀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員工。眾多的角色期望綜合在一起,會給教師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從而會導致教師的心理失衡,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
(三)不夠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國教師評價主要采用終結式的評價方式,并且把評價結果與獎懲相結合。這種評價方式只評價到了教師在學生學習成績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眾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師改變學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這種評價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進一步改善。教師的業(yè)績只從學生的考試中反映出來,忽視了班級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所導致的學習成績差異。單獨把學生的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依據(jù),顯然對教師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師如不能接受這種評價方式,評價的結果就會對教師的心理產生很大影響。
(四)教師的勞動報酬很難反映教師勞動價值使教師出現(xiàn)不平衡心理。一方面,當前教師的報酬水平還是難以反映教師的勞動價值。教師的勞動價值很難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無法計算出一個準確而合理的數(shù)目來。另一方面,當前一些較貧困地區(qū)由于地方財政不足,這些因素都對教師工作心態(tài)的穩(wěn)定,對教師的心理情緒有一定的影響,出現(xiàn)一些抱怨情緒。
(一)個人層面的對策。
1.調整心理狀態(tài)并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對人體很有幫助,可以協(xié)助機體調節(jié)到最好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遇到問題要做到換位思考,多想積極向上的一面,還應善于傾訴,把心中的不快吐出來。并堅持鍛煉,積極培養(yǎng)自身的興趣愛好,參加體育活動等。
2.處理好個人與家庭的關系。高校教師在扮演教師角色之外,同時扮演著父母、子女、妻子或者丈夫等多種社會角色。家庭是高校教師情感的港灣,也是高校教師努力奮斗的力量的源泉。當高校教師面臨沉重的心理壓力時,家庭便是能夠給予高校教師溫暖與關懷的地方,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溫馨舒適的家庭氛圍的基礎之上。只有在溫馨舒適的家庭氛圍之下,才能使家庭成員以積極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才能使高校教師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之中化解自己的心理包袱。 因此,家人應該給予高校教師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二)學校層面的對策。
1.建立專門的教師心理輔導機構。在減輕高校教師的教學壓力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要針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展開相應的培訓和輔導,在學校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更加重要的是要針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展開相應的培訓和輔導,包括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保健,包括在教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等。
2.提高高校教師的薪酬水平,完善高校激勵機制。高校應該從激勵角度出發(fā),提供多元化的獎勵機制,滿足高校教師對追求自我發(fā)展的的需求。如提供培訓學習機會、外出調研考察機會以及幫助教師解決住房、子女教育等困難,全面關注高校教師多元化的需求,解決高校教師在家庭、住房方面的后顧之憂,并通過提供各種激勵因素進而提高高校教師的滿意水平,滿足高校教師的精神追求需要和自我成長發(fā)展需要。
同時,高校應該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提供不同的激勵方式。對于年輕的高校教師應該為其提供較多的再教育和學習、發(fā)展機會,滿足其對于事業(yè)的偏好與追求;對于中年教師,則應注重于幫助解決其子女教育問題,解決中年教師因為家庭所帶來的主要心理壓力;對于臨近退休的高校教師,則應該積極幫助其解決即將退休時所面臨的退休養(yǎng)老問題??偠灾?,高校應該加強與高校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盡最大可能地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不同需求,達到激勵效果的最優(yōu)化。
(三)社會層面的對策。重視高校教師心理需求,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高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全社會對高校教師往往抱有較高的社會期望值,認為高校教師的工作時間比較少、工作壓力小、社會地位高、接受的教育水平也比較高,進而不大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首先應該正確、客觀地看待高校教師,應該將其看作普通的社會成員,以平常人的眼光看待高校教師,改變高校教師是“萬能”的這一錯誤的認識,應該給與高校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懷,在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也應該重視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1]王青.高校教師職業(yè)倦怠和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3(14).
[2]余水.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發(fā)展性研究的評述[J].銅仁學院學報,2013 (04).
[3]郭俊.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yè)壓力及心理調適[J].南都學壇,2013 (02).
[4]呂部,部宗茂,陳偉.高校教師工作壓力研究述評[J].宿州學院學報,2013 (03).
[5]喻瑤.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及成因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0(09).
G433
A
1671-864X(2016)05-0158-01
齊瑞杰(1990—),男,漢族,碩士,山西財經(jīng)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