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喆
“天下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之愛指向別離?!币徊棵麨椤缎e離》的電視劇近日在熒幕上收官,但現(xiàn)實中,仍有無數(shù)家庭在上演著“小別離”……這部劇在朋友圈的刷屏和它所引起的熱切討論,也許正是因為,我們在劇中的三種原生家庭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擔憂和焦慮。
一句話概括《小別離》,就是“反映當下的中學(xué)生留學(xué)熱”。家長們?yōu)榱俗尯⒆觽兘邮芨玫慕逃瑩碛懈教沟娜松?,不惜動用所有資源送孩子出國??蛇x擇與孩子們“小別離”,就一定能保證孩子有個好的未來嗎?
養(yǎng)育一個孩子是不易的,是責任重大的,對兒女們的愛讓每位家長都不敢掉以輕心。今天就讓筆者和你們一起從《小別離》的故事里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xùn)。
小別離的家庭,各有各的故事。
1、精英家庭
中產(chǎn)階級的女兒朵朵,中等生,成績一直在年級100名上下掙扎。媽媽對她的最大期望,就是從“良”到“優(yōu)”。
朵朵的父母是典型的上中產(chǎn)階級的代表,白領(lǐng)、骨干、精英。
朵爸是三甲醫(yī)院的眼科醫(yī)生,朵媽是帶著一整個團隊的主管,家里買得起大房子和好車子,唯獨在孩子的教育上,憂慮重重。
這樣的人物設(shè)定,讓朵媽爭強好勝,綽號“母變形金剛”,整天夢想孩子的未來能“更上一層樓”。
所以,朵朵必須要每天6點一刻起床,馬不停蹄背單詞,晨跑,在飯桌上寫作業(yè),不光要完成老師布置的繁重功課,還要參加媽媽的“特訓(xùn)”……
于是,老人想到了一招,貌似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送孩子出國。
這也真切地反映出了許多爸媽送孩子出國學(xué)習(xí)的初衷:減輕學(xué)習(xí)壓力。
2、小康家庭
第二個孩子,琴琴,普通人家的孩子。優(yōu)等生,成績一直排在年級的前幾名,被稱為“學(xué)仙”。按照爸爸的話說:“我們家是祖墳冒青煙,才出了琴琴那么好的孩子!”
那么,學(xué)仙就沒有煩惱了么?并不是。
琴琴的爸媽,一個是出租車司機,一個是社區(qū)醫(yī)院的醫(yī)生(曾經(jīng)多年無照行醫(yī))。琴琴媽當初沒有上過大學(xué),可是她的姐姐早年咬牙出國,現(xiàn)在有房有車。
所以根據(jù)琴琴媽的人生經(jīng)驗,自己當初就是沒有好的學(xué)習(xí)機會,所以現(xiàn)在才過得那么辛苦。
典型的,把人生期望轉(zhuǎn)移到下一代身上的家長。
琴媽很經(jīng)典的一句話是:“要那么多朋友干什么?自己出色了,朋友自然就來了,你看你爸爸,年輕的時候朋友可多了,現(xiàn)在誰理他?”
為了孩子將來“不被耽誤”,琴琴媽想了一個辦法:砸鍋賣鐵送孩子出國。
這也是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國的另一個初衷:出國鍍金、出人頭地。
3、富裕家庭
第三個孩子,小宇,富二代,太子爺。頑皮可愛,典型學(xué)渣,成績排名在年級倒數(shù)。
在三個孩子中,小宇面臨的家庭問題最多:父母離婚,后來母親去世,爸爸找了個比他大不了幾歲的繼母蒂娜,然后蒂娜肚子里還懷上了小baby。
處在青春期的小宇,又是怨恨,又是嫉妒,和繼母之間矛盾不斷,一會兒偷偷在蒂娜辛辛苦苦做的飯菜中多撒鹽,一會兒天天敲架子鼓,惹得孕婦繼母無法安睡,還把爸爸氣到青光眼爆發(fā),被送去了醫(yī)院。
為了緩解家庭矛盾,小宇爸爸想了一個歪招:送孩子出國。
當然,緩解矛盾只是小宇爸想送兒子出國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還包括——
躲避中考和高考;
出國成績好壞沒人知道;
以及鍍金回來接管家族企業(yè)……
“真的沒有哪個民族,會像我們中國人這樣為了孩子以后過得好,而忍受當下的骨肉分離。許多老外教師無法理解這種夫妻、子女的分離,竟然是為了小孩以后過得好。”三種家庭,在當下的中國都不鮮見,也許就在我們身邊。
《小別離》原作者魯引弓說:“當媽媽的只要想到小孩有個好前景,哪怕只有一條門縫寬的機會,都會不顧一切向里擠,哪顧得想后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