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鳳芹, 劉電芝
(1.蘇州科技大學 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2.蘇州大學 教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
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編制及現(xiàn)狀調(diào)查*
賈鳳芹1, 劉電芝2
(1.蘇州科技大學 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2.蘇州大學 教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采用自編問卷對當代大學生的性別偏見狀況進行測量和分析。結果顯示,總問卷和各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59和0.714~0.820,總問卷及各維度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758和0.631~0.744,各因子與總問卷的相關系數(shù)高于各因子之間的相關(分別為0.672~0.800和0.326~0.646);自編問卷總分與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以及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量表總分的相關分別為0.386(p<0.001)和0.852(p<0.001)。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總平均分為2.898±0.552,社會行為與教育領域得分顯著高于其他三個領域(ps<0.001)。調(diào)查表明,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評估當代大學生性別偏見的有效工具。當代大學生對女性在社會行為方式和教育領域持有比較嚴重的偏見態(tài)度,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持有更加嚴重的性別偏見態(tài)度。
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編制;信效度檢驗;現(xiàn)狀調(diào)查
性別偏見是指僅依據(jù)性別分類,對特定性別,尤其針對女性而產(chǎn)生的負性信念與態(tài)度。[1]性別偏見是諸多社會偏見現(xiàn)象中最普遍和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這種針對女性的負性態(tài)度,不僅為某些男性所持有,也為某些女性所持有。持有性別偏見者通常認為男優(yōu)女劣,低估或忽視女性的社會價值,將女性置于從屬或附屬的地位。性別偏見態(tài)度將導致社會生活中歧視女性的實際行為和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傷害女嬰、虐待女童、剝奪女孩受教育權利、女大學生就業(yè)困難、女性職場晉升通道受阻,甚至發(fā)生買賣婚姻、拐賣婦女等悲慘社會事件,給女性帶來身心傷害,影響女性社會性發(fā)展,限制女性人力資源的開發(fā),進而阻礙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尤其是婦女解放運動的興起,傳統(tǒng)的公然敵對的性別偏見逐漸被微妙隱蔽的現(xiàn)代性別偏見所代替。[2]傳統(tǒng)的性別偏見表現(xiàn)為對女性公然的負面態(tài)度,認為女性是劣勢性別群體。正如學者格利克(Glick)和菲斯克(Fiske)所指出的,傳統(tǒng)性別偏見利用男女不同的社會刻板印象將女性置于不利的地位,使她們因此而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3]現(xiàn)代性別偏見(contemporary sexism)又被稱為微妙性別偏見(subtle sexism),是指對女性既抱有現(xiàn)代平等觀念又存有傳統(tǒng)負性評價和情感的矛盾態(tài)度[4]。它不直接表達對女性的負性態(tài)度,而是以更加微妙而隱蔽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5],如夸大性別間的差異、對女性不尊重、否認性別歧視以及反對女性爭取平等權利的主張等。正是由于其隱蔽性,這種偏見態(tài)度更不易被識別。
對于個體性別偏見態(tài)度的專業(yè)量化評估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西方學術界。在西方性別偏見測量領域最常用的工具有女性態(tài)度量表(AWS)[6]、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O-MSS)[1]、矛盾性別偏見量表(ASI)[7]以及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量表(SRES)[8]等。其中,女性態(tài)度量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以及矛盾性別偏見量表存在結構單一、編制年代較早等問題,在對現(xiàn)代人的性別偏見態(tài)度進行測量時,信效度受到人們的質(zhì)疑。而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量表雖然將男女兩性置于具體的社會生活情境中進行評價,使測量的生態(tài)效度得以提高,但該量表卻既包含針對男性角色的態(tài)度,又包含針對女性角色的態(tài)度,不能用來考察只針對女性的偏見程度。上述量表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編制而成,信效度指標也取自西方被試的測量結果,因此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應用缺乏文化適切性。國內(nèi)學者對性別偏見現(xiàn)象關注較多,但是對性別偏見量表編制的研究較少,并且現(xiàn)有的相關量表存在維度劃分不夠細致、標準化程度欠缺等問題[9-10],迫切需要編制適合中國文化背景的信效度較高的性別偏見測量工具。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文化日趨多元化,當代大學生的性別偏見觀念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考慮到性別偏見的表現(xiàn)形式已由外顯公開向微妙隱蔽轉化,以及加入不同的社會生活情境可以增加量表的外部效度,本研究擬自編包含不同維度、具有微妙隱蔽特征的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用以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性別偏見狀況。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體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從蘇州某高校大學生中抽取被試,共分三次進行施測。首先抽取用于問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的被試,有效被試320人,其中男生145人(45.3%),女生175人(54.7%);一年級96人(30%),二年級97人(30.3%),三年級95人(29.7%),四年級32人(10%)。第二次抽取用于問卷的信度檢驗、結構效度和效標關聯(lián)檢驗的被試,有效被試403人,其中男生180人(44.7%),女生223人(55.3%);一年級176人(43.7%),二年級132人(32.8%),三年級95人(23.5%)。第三次從403名被試中抽取162人在3周后重新施測,其中男生75人(46.3%),女生87人(53.7%)。
(二) 效標量表
一是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MSS),測量個體否認性別歧視、反感女性爭取權力以及拒絕為女性提供更多利好政策與福利的程度。[1]二是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量表,測量個體的性別平等意識。[8]
(三)研究程序
第一步,理論模型構建。首先,查閱國內(nèi)外有關性別偏見的文獻,明確本研究中現(xiàn)代性別偏見的操作性概念,即指對女性既抱有現(xiàn)代平等觀念又存有傳統(tǒng)負性評價和情感的矛盾態(tài)度。其次,查閱分析具有廣泛影響的相關問卷,如上述女性態(tài)度量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矛盾性別偏見量表以及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量表等。再次,進行訪談和開放式問卷的調(diào)查。在蘇州某高校公共選修課第一次上課期間,隨機選取96名大學生,要求其寫出3~5個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常見的性別偏見現(xiàn)象,并寫出3~5個自己在生活中實際遭遇到的性別偏見現(xiàn)象或事件。隨后3位心理學工作者對這些書面材料做編碼分析,并對開放式問卷結果進行編碼和項目匯總。根據(jù)現(xiàn)代性別偏見概念,結合開放式問卷結果,梳理出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的基本結構。結果顯示,現(xiàn)代性別偏見現(xiàn)象主要存在于職業(yè)、婚姻、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交往、生活與行為方式、社會地位等7個領域。 根據(jù)筆者對現(xiàn)代性別偏見的界定,剔除對男性行為的描述并刪除頻次少于20的陳述,隨將現(xiàn)代性別偏見分為職業(yè)、婚姻家庭、父母角色、學校教育和社會行為性別偏見等5個基本維度。
第二步,確定項目來源、形成初測問卷。將上述開放性問卷中所得到的現(xiàn)代性別偏見行為樣例作為問卷的原始項目,同時參考以往相關問卷中的條目,編制初始問卷。根據(jù)測量學專家的建議,預測問卷的項目數(shù)應該是最后確定的問卷項目數(shù)的2~4倍。[11]本研究中,構想有5個維度,按照正式問卷中每個維度包含不低于3個項目的標準,共編制了40個項目,每一維度包含8個項目。邀請5位心理學工作者對問卷項目的科學合理性進行評估,并對項目進行修訂。在專家組內(nèi)容效度評定的基礎上,最終形成包含40個項目的預測問卷。該問卷采用Likert量表5點計分法,請被試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想法作答,從1到5依次表示完全不同意、比較不同意、介于不同意和同意之間、比較同意以及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對女性的偏見程度越高。
第三步,初步測試、確定正式問卷。對被試進行初測,將結果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確定正式施測的問卷。
第四步,復測。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被試集體施測。以此結果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考察正式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為了獲得重測信度,一部分大學生間隔3周后進行重測。本研究還考察了問卷的結構效度及效標關聯(lián)效度,其中效標關聯(lián)效度以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和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問卷為效標。
(四)問卷測量學指標分析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確定問卷項目。采用Cronbach’ Alpha(α) 系數(shù)對問卷的同質(zhì)性信度進行檢驗,采用穩(wěn)定性系數(shù)對問卷3周后的重測信度進行檢驗。采用結構效度和效標關聯(lián)效度對問卷效度進行檢驗。
(五)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進行描述統(tǒng)計和分析,采用AMOS17.0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
(一)預測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1.項目分析
采用臨近比分析求出問卷中每個項目的決斷值,將問卷中各項目相加得到問卷總分,取總分高端27%作為高分組,總分低端27%為低分組,對兩組在每個項目上的平均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40個項目的臨界比率(CR值)均達到顯著水平(ps<0.001),各項目得分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也都達到顯著水平(ps<0.001)。有兩個項目的總相關系數(shù)低于設定的標準值0.3,表明相關水平較低,故將其刪除。其余38個項目的統(tǒng)計結果較為理想,顯示有較好的鑒別力,可以進行因素分析。
2.適當性檢驗
本研究采用取樣適當性量數(shù)(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值作為評判相關性的指標,數(shù)值越大越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KMO值為0.877,Bartlett球形檢驗統(tǒng)計量為2656.937(df=319,p<0.001),說明數(shù)據(jù)間的相關矩陣存在共享因素,題項變量間的關系良好,適合做因素分析。
3.項目篩選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素,得到初始因素負荷矩陣。根據(jù)方差解釋百分比抽取5個因素比較合適。再用斜交旋轉法求出旋轉后因素負荷矩陣。刪除負荷值小于0.40以及共同負荷值接近的16個項目,最后保留了24個項目(見表1)。選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得到5個公因子,累積解釋率為51.684%。
根據(jù)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CMSS)共分為5個維度。根據(jù)理論模型的構想分別將其命名為:婚姻家庭性別偏見(FSS)、父母角色性別偏見(PSS)、職業(yè)性別偏見(OSS)、社會行為性別偏見(SSS)和教育領域性別偏見(ESS)。
(二)正式問卷的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 Alpha(α) 系數(shù)對問卷的同質(zhì)性信度進行檢驗,采用穩(wěn)定性系數(shù)對問卷3周后的重測信度進行檢驗。表2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各分問卷和總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在0.714~0.820之間,總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59;各分問卷的重測信度在0.631~0.744之間,總問卷重測信度為0.785,表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
(三)正式問卷的效度分析
采用結構效度和效標關聯(lián)效度來評估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的效度水平。
1.結構效度
通過考察各維度之間以及各維度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關系來檢驗問卷的構想效度。由表3可知,各個分維度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均達到顯著水平(ps<0.001),各分維度之間的相關也達到顯著水平(ps<0.001),表明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注:因素負荷小于0.4者未顯示
表2 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信度表
表3 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各維度與總分的相關
2.驗證性因素分析
利用結構方程模型獲得潛變量與觀測變量之間的相關和負荷以反映各因素間的路徑,并通過擬合指標反應模型的擬合程度。結果發(fā)現(xiàn),x2/df=2.432,NFI=0.784,IFI=0.823,CFI=0.803,RMSEA=0.062,模型各項擬合指標比較理想,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結構效度。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詳見圖1。
3.效標關聯(lián)效度
以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和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量表作為效標問卷,分別考察自編的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與這兩個問卷的相關程度,以評估問卷的效標效度。結果發(fā)現(xiàn),自編問卷的5個分維度及問卷總得分與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得分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ps<0.001),與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量表各維度及問卷總得分之間也均呈顯著正相關(ps<0.001)(見表4)。這表明自編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的總體效標效度較好。
圖1 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圖
FSSPSSOSSSSSESSCMSSMSS0.318***0.273***0.337***0.247***0.292***0.386***SRES-F0.622***0.360***0.357***0.210***0.263***0.588***SRES-P0.412***0.660***0.410***0.192***0.288***0.503***SRES-O0.328***0.295***0.590***0.218***0.300***0.453***SRES-S0.355***0.306***0.382***0.815***0.336***0.606***SRES-E0.298***0.296***0.339***0.213***0.673***0.475***SRES0.683***0.623***0.695***0.596***0.623***0.852***
(四)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狀況調(diào)查
采用SPSS軟件對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的403份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從而考察當代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的狀況以及性別、年級、專業(yè)、生源地等背景變量對性別偏見狀況的影響。
1.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的總體特征
對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的5個維度得分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并對各分量表的得分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由表5可見,大學生對女性社會行為方面持有的性別偏見程度最高(3.387±0.868),其次是教育領域(3.124±0.713),最低的是父母角色領域(2.415±0.653)。在隨后進行的LSD檢驗中,對平均數(shù)進行兩兩比較,結果顯示,社會行為分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婚姻家庭、父母角色、職業(yè)和教育分量表得分(p<0.001);教育分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婚姻家庭、父母角色、職業(yè)分量表得分(p<0.001);婚姻家庭分量表得分顯著高于職業(yè)和父母角色分量表得分(p<0.001);父母角色分量表得分顯著低于其他四個分量表得分(p<0.001)。由此可見,大學生在社會化行為和教育領域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性別偏見。
表5 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現(xiàn)狀分析 (M±SD)(n=403)
注:***代表p<0.001
2.個體背景變量對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的主效應分析
本研究對個體背景變量在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上的主效應進行了考察,包括性別、專業(yè)(文、理科)、居住地(鄉(xiāng)村、城市)和是否獨生子女。表6顯示,性別在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各維度上主效應顯著,表明不同性別大學生的性別偏見程度存在顯著差異性。其他三個變量的主效應不顯著。
3.對主效應顯著變量的進一步檢驗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性別偏見量表各分維度的差異。表7顯示,男生在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各維度的得分都顯著高于女生(ps<0.001),這表明男大學生的性別偏見程度高于女生。
表6 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各維度的背景變量差異性檢驗
表7 不同性別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差異分析(M±SD)(n=403)
(一)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編制的有效性
本研究根據(jù)性別偏見概念、微妙性別偏見理論,結合對96名大學生開放問卷的調(diào)查結果,從理論上構建了微妙性別偏見的框架結構以及構成要素。遵循心理測量學的基本研究范式,編制了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同時對該問卷進行了信效度檢驗。自編的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初測問卷包括40個項目,經(jīng)由項目分析過程刪除2個與問卷總分相關度低的項目。通過在320名大學生中施測,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抽取出5個因子,共24個項目。抽取的因子數(shù)與理論構想的維度一致,證明了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構成要素的合理性。經(jīng)過信度檢驗,問卷5個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和3周后重測的相關系數(shù)均達到顯著性水平,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測信度。5個維度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達到中低度相關水平,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區(qū)分度。問卷各維度與總問卷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達到中高度相關水平,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問卷的各項效度指標均符合心理測量學的標準,問卷結構效度良好。自編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的各維度得分及總體得分,與現(xiàn)代性別偏見量表得分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處于中低度相關水平;與性別平等態(tài)度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及總分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自編問卷各維度分數(shù)與效標問卷相應維度分數(shù)及總分之間達到中高度相關水平,表明自編問卷具有良好的效標關聯(lián)效度,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可以分為不同社會生活領域的構想得以證實。
(二)當代大學生性別偏見的現(xiàn)狀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對女性只是輕微持有偏見態(tài)度,這與西方學者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3]當代大學生性別偏見程度較輕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fā)展,以及男女平等政策的實施,女性的社會地位得以提高。尤其當代女性在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均有所建樹,也為大學生樹立性別平等觀念提供了充分的例證。其次,被調(diào)查的大學生大多是90后,他們的女性長輩及親友大都從事一定的社會工作。從小生長的家庭環(huán)境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價值。最后,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日益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勢,使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靈活,視野更加開闊,較少受到傳統(tǒng)男尊女卑思想束縛。
在所劃分的5個存有性別偏見的社會生活領域中,大學生在社會行為維度得分最高,其余依次為教育、婚姻家庭、職業(yè)和父母角色。該研究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在社會行為和教育方面對女性持有比較嚴重的偏見態(tài)度。男女兩性的社會行為模式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遵循社會規(guī)范而逐漸形成的。從研究結果看,與男性相比女性被更多、更嚴格的社會規(guī)范所約束,如“女性更應該注重自己的著裝;在公共場合女人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女人更應該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規(guī)律”等,無不是在提醒女性要約束自己的社會行為。教育關系到個體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及社會適應。研究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仍然持有“男生適合學理科、女生適合學文科”的傳統(tǒng)性別印象,反映出他們頭腦中存在的“女生抽象思維能力比男性差”的偏頗觀念。盡管在理論方面,心理學研究結果已經(jīng)證實,男女在智力方面無顯著性差異[12],在學校教育中,也有許多女生理科成績優(yōu)異,但仍然改變不了人們頭腦中對于女生不擅長理工科學習的消極印象。
此外,男生在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各維度得分及總分都顯著高于女生,表明男大學生對女性的偏見程度高于女大學生。以往也有研究得到相似結論。[13]根據(jù)內(nèi)群體偏好和外群體貶損理論[3],人們更喜歡自己的群體或自己群體內(nèi)的成員,而對自己群體之外的群體往往抱有負面態(tài)度。 人們往往以積極正面的情緒和特殊待遇去對待內(nèi)群體成員,而以消極負面情緒和不公正待遇去對待外群體成員,借助于所認同的群體以提高個體自尊。[14]這可能是男大學生對女性偏見程度更高的社會心理原因。
(三)結論
首先,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包括婚姻家庭、父母、職業(yè)、社會行為以及教育性別偏見5個維度,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證實了理論結構的合理性。其次,大學生現(xiàn)代性別偏見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評估當代大學生性別偏見的有效工具。最后,當代大學生對女性持有輕微的性別偏見態(tài)度,但在社會行為和教育領域偏見較嚴重,同時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性別偏見程度嚴重。
[1]SWIM J K, AIKIN K J, HALL W S, et al. Sexism and racism: old-fashioned and modern prejudic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68(2):199-214.
[2]MYERS D G. Social psychology[M].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2005.
[3]GLICK P, FISKE S T. Ambivalent responses[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2,57(6/7):444-446.
[4]CURRIE E E. Intersections: addressing attitudes toward race, gender role and motivation to respond without prejudice[D]. Salt Lake City: The University of Utah,2010.
[5]阿倫森,威爾遜,埃克特. 社會心理學[M].侯玉波,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2.
[6]ETAUGH C, POERTNER P. Perceptions of women: influence of performance, marital and parental variables[J]. Sex roles, 1992,26(7/8):311-321.
[7]GLICK P, FISKE S T. The ambivalent sexism inventory: differentiating hostile and benevolent sexism[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70(3):491-512.
[8]BEERE C A, KING D W, BEERE D B, et al. The sex-role egalitarianism scale: a measure of attitudes toward 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J]. Sex roles, 1984,10(7):563-576.
[9]張雷,郭愛妹,侯杰泰.中美大學生性別角色平等態(tài)度比較研究[J].心理科學,2002,25(2):219-221.
[10]唐文文,蓋笑松,趙瑩.兒童青少年的性別平等意識現(xiàn)狀調(diào)查[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0(2):139-144.
[11]劉衍玲.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
[12]EAGLY A H. The science and politics of comparing women and men[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5,50(3):145-158.
[13]ASHMORE R D, DEL BOCA F K, BILDER S M.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gender attitude inventory, a structured inventory to assess multiple dimensions of gender attitudes[J]. Sex roles,1995,32(11):753-785.
[14]TAJIFEL H.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M]. Cambridge: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責任編輯:周繼紅)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Modern Sexism
JIA Fengqin1, LIU Dianzhi2
(1.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Jiangsu, 215009; 2. School of Educ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 status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modern sexism has been conducted, the results of which had been measured and analyz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College Students Modern Sexism Scale (CMS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s.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ing: Concordance coefficient of general scale and subscales were respectively 0.859 and 0.714~0.820.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general scale and subscales were respectively 0.758 and
modern sexism;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testing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tatus survey
2016-05-06
2013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
基金項目“青少年內(nèi)隱性別偏見形成與教育干預研究”(13JYB006);江蘇省教育廳201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當代大學生內(nèi)隱性別偏見現(xiàn)狀與干預”(2012SJD880040)
賈鳳芹,女,蘇州科技大學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心理學博士,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劉電芝,女,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
R359.1
A
1672-0695(2016)05-0086-08
0.631~0.74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subscale and general sc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among subscales (0.672~0.800 and 0.326~0.646). The score of CMS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dern Sexism Scale (r=0.386, p<0.001) and Sex Role Egalitarianism Scale (r=0.852, p<0.001). Total average score of CMSS was
2.898±0.552 and the scores of Social Sexism Scale and Educational Sexism Sca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hree subscales. It had been examined tha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CMSS were good, which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gender prejudice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The degree of gender bias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