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運城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西運城 044000)
高校太極拳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①
李晶
(運城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西運城 044000)
太極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具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良好的健身價值,受到了全國各地的喜愛。但是在高校里練習太極拳的學生卻不多。練習太極拳可以修身養(yǎng)性、強身健體等,并且練習太極拳還對鍛煉人們的精、氣、神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引入了太極拳教學,但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該文探討太極拳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太極拳 問題 對策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高校體育的改革發(fā)展,太極拳的教學已經成為了高校武術教學的重要部分。1956年的時候國家體委組織也表明了太極拳是一項適合長期鍛煉的運動,它可以使人們精神放松,有健身強體、平和心境和穩(wěn)定情緒的作用。為了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們的身體鍛煉、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也更好地弘揚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積極地對高校學生們展開太極拳的教導。
太極拳發(fā)源于中國的焦作市,它豐富的包含了我國傳統(tǒng)民族的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tài)。從17世紀的陳家的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百家武術的精華,并融入了易家學、道家學、儒家學、中醫(yī)學等思想,改編成了如今的太極拳。太極拳有著陰陽開合、剛柔并濟、內外兼修的特點。在后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太極拳也在不斷地衍生出各種的流派,比如:楊氏、武氏、吳氏、孫氏等多家流派。
雖然如今各大高校都在對太極拳的教育開展活動,可是太極拳的教學還是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2.1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適
太極拳的教學在高校里不受到喜愛可能是因為教師們的教學方法不合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深入地了解學生們的想法、身體素質和知識水平等的情況,在教學前也沒有講清楚太極拳可以帶給學生們的益處是什么,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們不了解太極拳的價值所在,也就不會引起學生們的高度重視了。這是其一,其二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術輕學”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教師太過于注重太極拳的技術動作,反而疏忽了太極拳的文化底蘊的學習,這也是導致學生們不重視太極拳的學習的原因。教學方法的不適,導致了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常常記不住復雜的動作,長期下來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了。
2.2對于太極拳的學習興趣不高
學生們在學習太極拳的時候沒有投入到其中,就是沒有興趣學習太極拳,這也會導致高校太極拳教學的難度增高。對于現(xiàn)在的高校學生來講,太極拳太過于神秘復雜,而且對于太極拳想要表達的精神也不理解,使他們對太極拳的認識不足,練習方法不恰當,這也間接地影響了太極拳教學的質量問題。
2.3缺乏耐心
學生們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耐心。本身練習太極拳就是一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運動,而且太極拳的技術動作在練習的過程中很緩慢,這與現(xiàn)代的快節(jié)奏生活正好相反。學生們在適應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后再來接觸這動作慢悠悠的運動,長此以往他們就失去了學習的耐心。而且太極拳的健身養(yǎng)身效果要長期堅持才會有作用,短時間內的練習是達不到效果的,學生們缺乏耐心、缺乏堅強的意志、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這些都是導致太極拳教學工作不理想的原因。
太極拳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已經列出來幾個了,接下來我們要想一些對策來提高太極拳的教學質量。我們要做的方法首先是要改變高校學生們對于太極拳的認識。
3.1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我們要在高校里對太極拳的教學進行調整工作的時候,首先就要讓學生們認識到太極拳會對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多的益處。太極拳的理論與中醫(yī)經絡學的理論是相互吻合的,都是符合人體生理規(guī)律的,而且太極拳的練習對人體的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方面都會有良好的影響。比如:練習太極拳是要注意精氣神的,用心練習,以心行氣,這樣可以疏通我們身體的經絡,平衡陰陽,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康復能力以及自身的免疫力。而且長期的練習太極拳對于疾病的治療也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給學生們教授練習太極拳的益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對于太極拳的教學質量提高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3.2加強師資力量
想要提高太極拳的教學質量一定要提高高校里的太極拳的師資力量。由于高校的太極拳教學是近代才重視起來的,所以沒有足夠的教師教導太極拳或者教師本身對于太極拳的練習水平有限,這就會讓學生們覺得教師的動作不規(guī)范、教師的課程缺乏感染力、教師的教學不能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欲望等,這都不利于太極拳的教學。所以高校教師也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練習水準,使自己的動作看起來更加規(guī)范、更具感染力。
3.3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要提高太極拳的教學質量就要想辦法豐富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由于“重術輕學”的現(xiàn)象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常見,教師常常只注意到太極拳的技術動作,使學生們的學習看起來更像是在做體操,沒有表達出太極拳應有的特點。所以教師在太極拳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動作、語句等,讓學生們可以專心地練習太極拳,這樣太極拳的教學質量應該就可以提高一部分了。
3.4改進教學方式
教師們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想辦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教師的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找到最適合高校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投入更多的情感,不厭其煩地將復雜的動作一遍遍地展示給學生們,然后一直講解到學生們都理解了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教學。然后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鼓勵學生們,表揚他們的動作越來越符合標準,以此來加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學生們的自信心。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們能更好地接受太極拳的學習。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太極拳的教學有別于其他的武術或運動項目,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提高學生們對于太極拳的認識和加強學生們學習太極拳為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加深對太極拳的學習。從實際出發(fā),是全面的提升太極拳在高校里的教學效果,為太極拳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發(fā)展做鋪墊。
[1]孔德權,晁岳春.湖北省高校體育院系太極拳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13(2):110-112.
[2]王哲人,許曉陽.太極拳在體育鍛煉方式中地位的改變與思考[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91-94.
[3]費發(fā)洲.“鐘表法”在太極拳教學與習練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35):106-107.
[4]程振華.論高校太極拳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2):163.
[5]王慶慶,田祖國,羅婉紅.太極拳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2).
[6]王紅.高校太極拳教學中“體用結合”模式的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11):66-67.
[7]王穩(wěn),于海.高校太極拳教學困境與應對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6):20-21.
[8]陳朋,閆路波.普通高校太極拳文化的傳播[J].中華武術(研究),2015(4):58-63.
[9]張銀行,杜舒書,邱瑞瑯.臺灣太極拳發(fā)展及海峽兩岸交流平臺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3):63-69.
G852.11
A
2095-2813(2016)09(a)-007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076
李晶(1984,3—),女,漢,山西運城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